物流管理论文范例

物流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范文1

1.精益思想

精益思想由丰田准时生产方式发展而来。精益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从客户角度识别价值,识别价值流并消除浪费。其最终目的是通过流程整体优化、均衡物流,高效利用资源,消除库存和浪费,以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向顾客提供最完美价值的目的,即强调“适时、适量、适物”,持续不断地追求尽善尽美。

2.六西格玛管理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基于顾客驱动的追求卓越绩效和持续改进的管理哲学。六西格玛管理方法以产品、流程持续改进和设计为基本策略,以DMAIC改进模型为手段,通过消除过程变异和提高质量、减少不良品,最大限度地消除缺陷和无增值作业,提高顾客价值和顾客满意度,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过程质量,为客户创造完美的价值,进而综合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水平。六西格玛管理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体系的集成,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已成为许多世界一流企业的经典管理范式。

3.精益六西格玛管理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不是精益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的简单相加,而是用系统的思维方式,恰当选用精益六西格玛的方法或工具,通过吸收两者的优点,实现消除一切浪费的管理效果。它既能用定量的统计方法来界定缺陷,减少变异,实现完美质量,又能提高流程速度以消除浪费,显著提高流程的效率性和稳定性。

二、卷烟物流管理现状分析

1.卷烟物流管理现状及问题

我国大多数烟草商业企业通过加强流程管理、现场管理、绩效管理等措施,逐步加强企业基础管理,使卷烟配送服务质量稳步提高,能耗和物耗不断降低,物流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随着现代管理理论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以及现代物流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在给卷烟物流管理带来重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我国目前卷烟物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卷烟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现代物流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卷烟物流行业中,大多基层从业人员很少接受系统的物流专业培训,而既精通物流理论又熟悉卷烟行业情况的物流管理人员更是十分缺乏,难以为现代卷烟物流体系提供足够的智力支持,制约了卷烟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转。

(2)卷烟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总体看,目前我国卷烟物流成本仍然偏高,挖潜空间巨大。然而,长期以来烟草行业的高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粗放管理和物流高成本的现状,也削弱了企业降低物流成本的意识和积极性,阻碍了卷烟配送物流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建立现代卷烟配送物流,实现全过程、全面的精益六西格玛成本管控制度,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发掘“第三利润源泉”。

(3)卷烟物流配送标准化程度偏低。

标准化是现代行业物流体系高效运行的基础和前提。2009年起草的我国《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现场管理规范》等7项行业物流标准,旨在效率、定额、用工、能耗等方面制定科学精细的管理标准,规范服务标准,提高作业效率。然而,我国卷烟物流配送标准化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标准化程度偏低,影响了卷烟配送物流信息化建设,同时也成为制约卷烟配送物流深入发展的瓶颈,导致配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2.卷烟配送物流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必要性

卷烟配送物流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流程性,其目标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尽可能优质的服务。精益六西格玛作为一种以顾客需求为出发点、以杜绝浪费与缺陷为核心的管理理论,有利于帮助烟草商业企业实现上述目标。

3.卷烟配送物流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的可行性

首先,烟草行业中在一些卷烟生产企业已经开始实施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在全行业推广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提供了借鉴;其次,我国大多数卷烟配送物流企业在建立之初即在软硬件方面具备了较高的水准,尤其是在管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为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创造了条件,也为卷烟配送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奠定了基础;再次,卷烟配送接收的订单以中小批量居多,这就要求卷烟物流必须具备较高的敏捷性和柔性,与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理念相契合,为企业开展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提供了广阔的实施空间。

三、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在卷烟配送物流中的实施

1.实施关键

(1)领导重视。

精益六西格玛的实施过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诸多的关系协调和资源支持,因此,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切实实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并大力支持。同时,领导积极参与到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体系中,能够富有远见地制订组织资源配置战略,有利于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优化组织结构。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的变革,要求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优化改造现有组织结构,打破阻碍推行变革的冗余机构,同时成立隶属于核心领导层的独立的精益六西格玛推动组织负责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顺利实施,减少变革推行中受到的阻碍。

(3)注重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对于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推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益六西格玛文化强调持续改进、追求卓越、全员参与。只有源源不断地对组织各个方面进行改进,才能不断追求完美,不断超越现状,达到不断优化的目标。如果企业上下都重视精益六西格玛文化培育,每一个员工都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和工作习惯,即自觉地按照精益六西格玛理念做好每一件事情,那么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推行就能达到最优状态。

2.实施对策

卷烟配送物流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以业务流程管理、人员管理和考核、运行成本控制核算为重点,强调全面加强业务流程标准化、优化卷烟物流配送体系、重视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物流作业成本全过程控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努力建成先进适用、技术领先的卷烟配送服务体系。具体实施策略包括:

(1)优化卷烟配送物流业务流程。

加强对业务流程的控制是企业组织正常运行的保障,也是实现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要求。卷烟配送物流管理的所有工作立足于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实际运作流程,优化围绕物流作业运作程序,以减少直线等级控制带来的低效益,提升卷烟配送效率和效益。此外,必须按照业务流程要求设定岗位,对于特定岗位角色所承担的流程个数应尽可能减少,尤其要避免让一个人承担多个流程中的活动,但在每一个流程中又只承担很少活动的情况发生。

(2)构建经济合理的卷烟物流配送体系。

从宏观上讲,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要求卷烟配送必须改变以行政区域组建的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应急性的配送格局,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按经济区域组建配送中心,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统一配送,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分离,最终实现物流配送的规模经营。同时,要积极实现物流配送网络手段现代化,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信息流的快速传递与响应,规范作业流程,提高配送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从微观上讲,精益六西格玛管理要求烟草商业企业建立以采集的客户定单信息作为区域营销的依据、以销售网络终端客户作为物流服务对象,利用GPS技术实现运输车辆的过程控制,利用GIS技术实现客户网络的合理布局,利用运筹学原理对配送路线进行优化,利用电子商务实现网上交易,逐步形成以需求为主导、以定单为依据、以企业为引导的卷烟物流配送体系,最终实现卷烟配送物流的精益六西格玛管理。

(3)重视专业人才引进和培养。

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关键是人才,烟草商业企业必须在人才方面给予高度重视。为此,企业一要积极引进专业人才,解决专业人才匾乏的当务之急;二要加强交流和学习,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现有行业内从事物流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培训机会,使他们尽快成为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践行者和推动者,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匮乏的后顾之忧;三要大力普及现代物流管理知识,建立起一支既懂现代物流管理理论又熟悉物流实际操作的队伍,构成推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强大人才支撑,奠定卷烟配送物流的现代化管理基础。

(4)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

对设备进行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关键在于实现对设备的实时监控、隐患排查及故障应急处理。建立健全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将设备管理的各类管理标准和要求整合成一个规范化体系,形成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设备管理机制,对设备管理范畴内的资产实施管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而言,提升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可以对设备数据进行实时采集与处理,通过物流系统现有接口,采集、处理、存储和使用各类统计分析数据,为设备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提供硬件保证。此外,还应建立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利用设备统计分析信息系统作为考核依据,通过作业手册形成企业设备管理体系,逐步形成设备精益六西格玛管理的软实力。

(5)实现物流作业成本全过程控制。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强调消除浪费,重点体现在成本的降低上。根据物流成本隐含性、效益背反性、系统性等特点,必须对卷烟配送物流构建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的综合控制框架。卷烟配送物流成本的事前控制是对卷烟配送物流活动提供影响物流成本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审核,确定定额标准,进行物流成本控制。事前控制的任务是以作业成本为基础,制定卷烟配送物流作业成本定额预算;事中控制则是通过随时对实际发生的卷烟配送物流成本与定额目标进行对比,及时发现差异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卷烟配送物流成本目标的实现;事后控制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卷烟配送物流成本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通过比较确定成本的节约或浪费,并进行主客观原因分析,确定责任归属,同时对卷烟配送物流成本责任单位进行考核和奖惩。作业成本的综合控制基本满足精益六西格玛管理对成本控制的严格要求,有别于对物流功能成本的局部控制,具有系统性、综合性、战略性等特点,成本控制效率较高。

(6)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精益六西格玛管理提出要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形成工作效率的持续改善。这就要求企业:一要建立科学的岗位管理体系和绩效工资制度,科学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并开展岗位评估;二要建立标准化及定额绩效考核制度,确定量化考核标准。此外,量化标准必须能作为不同层次、不同职务类别的员工提供横向比较的依据,使量化考核准确地反映其实际履职效果;三要建立规范化的奖惩激励机制,科学制定奖惩办法,明确奖惩细则,公开奖惩依据,使奖惩成为规范人们行为选择的有效激励措施和企业激励机制建设的主体。

四、结语

物流管理论文范文2

一、中小企业内涵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第2条第1款对“中小企业”的定义中,包括了如下要素: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不以企业所有制和形式作为划分标准。企业的规模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它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结果,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选择。生产要素和技术发展的多样性以及企业外部生存环境的复杂性,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与大型企业并存并互为竞争的可能性和必然性。中小企业是指相对于大企业来说经营规模较小的经济单位。从理论上讲,中小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包括规模在规定标准以下的法人企业和自然人企业。在我国,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5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物流现状及特点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现在企业的竞争不仅体现在技术、人才上,同时体现在物流管理方面。因为现代物流是企业降低成本、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企业只要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足了功夫,就可以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目前国内中小企业的物流现状不尽人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办物流成本高、效率低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实行传统的自营物流方式,自办车队、自办仓库和自主拥有机械化装卸设施现象非常普遍,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将产品销售物流全部委托第三方进行。由于中小企业受人员、资金和管理资源的限制,物流管理效率难以提高,使物流管理整体质量差、成本高、效率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依靠物流系统支持市场营销,因此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和紧急性的要求。

(二)中小企业自办物流设施已满足不了要求

从供应管理来看,长期以来,与原材料供应商的关系仍维系在简单的买卖关系,对“价格”等短期利益的注重比较多,而对服务质量的一致性、业务合作的长期性等考虑不够,损害合作伙伴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信息共享和交流沟通十分有限,一方面供应商数量多,另一方面原材料质量和供货期却无法保证。从生产物流管理来看,中小企业管理不畅,时间、空间浪费大,物料管理混乱,重复搬运,产品移动路径不合理,供货周期长,企业内卸货、搬运、暂存、拼装等方面失控,整个物流系统效率低下、柔性低,难以保障企业生产的顺利进行,也不能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从库存管理来看,大多数中小企业在成品、原材料、备品备件等库存管理方面,主要依靠手工进行,或由专人将单据输入电脑,重复性劳动多,库存管理效率低。没有采用科学的库存管理方法,仓储条件差、库存大、积压严重。从销售物流来看,不能按时按需供货,配送成本高,自营运输效率低,运输空返多,难以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由上述所知,中小企业普遍实行传统的自营物流方式,一般都是自营采购、自行运输、自营仓储保管、自营包装、自行处理物流信息。由于中小企业在辅助业务上的劣势和条件限制,不可能把各项物流功能一体化,使物流管理整体质量差、成本高、效率低。

三、提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途径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知水平

提高认知是中小企业完善和发展物流管理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目标仍然主要放在市场开拓和产品研发方面,对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大多数企业的经营者或管理者仍然没有认知到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重要性,因此,转变观念,提高对物流管理的认知水平是中小企业完善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的认知水平上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真正理解物流作为企业“第三方利润源”这一理念的科学性;二是打破传统物流思维,改变物流仅是“货物运输”这一不科学的传统的物流理念,从思想上认识到物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搬运、储存、运输、加工等过程,需要做出科学规划和合理规范,从而建立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和思维;三是进行成本核算比较,将传统物流模式与现代物流模式进行成本核算,建立现代物流管理信心。

(二)完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生产的根本目的是创造利润,而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在控制成本入手,因此从物流管理角度看,完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则是中小企业物流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就是使企业在物流运作过程中提高物流运作速度、缩短运输流程、完善运输、销售网络、降低库存从而降低成本,创造更大的利润。因此,完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就业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完善物流管理部门职能,优化物流管理部门结构,将物流过程中的采购、仓储、库存、物料处理、物料的分装与拣选、运输、信息管理、供应计划等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管理,为企业物流管理优化提供强大的平台;二是积极应用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物流运作的模式化、物流信息计算化等,为企业的物流管理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三)加强物流信息管理,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

发展的技术支撑,在企业物流操作中需要大量准确的信息,如供求信息、库存信息、品种、质量、规格信息等等。任何信息的遗漏和错误都会影响物流管理的效果,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建立起集成化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包括ERP、CRM、MRP、WMS、BCP和RF等),并积极引入和使用因特网等先进技术,实现物流领域及时、透明的信息传递和数据交换,促使信息共享,为一体化物流的实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使企业与上下游节点形成紧密的物流联盟。因此,应用信息系统等信息化的手段已经必不可少。

(四)建立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机制

物流人才的培养关键还在于从自身企业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现代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开发出适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物流信息系统,形成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物流流程体系。建立适合需要的培训制度。培训是保证企业物流通畅的重要因素,流程培训和岗位操作培训同样重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物流水平,强化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使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结论

中小企业物流优化的根本目的是降低成本,创造更大的利润。中小企业物流优化策略并没有统一模式可循,只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探求最适合自身的发展和管理之路,从而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发展节约成本、提高效益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利奎 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第二篇:现代企业物流管理信息探讨

1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

1.1库存的管理

货物的调配、拆卸、包装以及货物的结存量、入库量、出库量、库存量等各种信息都可以通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详细的掌握,如此可以对物流的订单信息进行有效地预测管理,为企业提供大量科学合理的信息。

1.2运输流程的管理

企业运输的流程包括很多方面,主要包括签收管理、到站与发货管理、接待管理、海运提单管理、联运提单管理、报关单管理、入关管理等,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在管理这些事宜的过程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车辆返工、车辆调度以及货物配载等问题时,企业都可以利用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将问题解决。

1.3集中控制的功能

监控企业物流的全过程就是集中控制功能。它可以实现的功能控制包括很多方面:集中管理业务流程、管理各环节的收费事宜、各环节的责任管理与结算管理、各环节的成本管理、管理各运输环节、管理仓储、报表系统的统计以及统计与分析各环节的相关数据,为企业的运营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1.4查询功能

信息系统必备的一个功能模块就是查询功能,用户与企业信息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界面,物流信息共享的必备条件就是具备非常强大的查询功能。物流信息系统的运用可以实现货物的实时可视状态,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随时进行信息的查询与反馈,同时保证销售计划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承运商通过客户反馈的信息对运输工具做出相应的改变,将运输路径进行调整,将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1.5统计报表的管理功能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中最主要的信息输出手段之一是统计报表管理功能,企业决策者与客户都将其作为了解业务状况的依据。它不仅能够提供动态的统计报表,还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特定统计报表,比如货物完整率的报表、时间达标率与延期签收统计报表、业务量的分析图、财务结算的统计表、总结物流企业年度经营情况的报表等。

1.6共享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信息

通常情况下,客户对物流工作中的以下情况投入比较多的关注,比如签收后货物的残损情况、货物的结存情况、货物的库存情况以及货物跟踪情况等。客户可以利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对自己需要的信息进行及时查询,久而久之,客户会更加信任物流企业,因而企业物流服务的信誉度也被大大的提升了。总而言之,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完善和健全,其适应性、灵活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都会大大的增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新时代的需要。

2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2.1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步骤

企业进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建时,通常情况下要遵循以下3个步骤:第一,确定提供给客户的物流服务的具体内容。其中,交货时间的设定是最重要的,不容忽视。第二,确定交货时间后,进行物流网的建立。在物流网的建立过程中,必须合理设置据点的位置、确定运输的手段以及据点的功能。当进行实际操作时,通常要准备多个方案以备不时之需,然后认真对比分析各个方案的优劣点。所以在物流系统的建立过程中,企业需要将各个地区的配送客户以及配送数据等资料准备齐全。第三,物流据点作业系统的建立,物流机械及作业方法的确定也被囊括在其中。在这个操作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检验相关数据。在检验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发现每一种类的商品,包括其出库的数量、商品的尺寸与重量等数据信息,它们能够发挥的作用都是比较强大的。

2.2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的技术基础

Internet技术是现代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此技术的使用为交通运输企业创造了新的运作方式,这种方式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能够通过计算机本身实现信息的交流、共享和协作。由于在企业内部利用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因而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发展都非常的通畅。由于采用了先进的信息系统技术,企业的运行数据与之前相比变得更加准确及时、全面翔实。与此同时,信息的进一步深加工也可以通过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得以实现,企业领导层关于生产、经营的决策都可以将此系统提供的信息作为依据,因此,企业可以获得更好的商机,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

2.3维持和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保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与设想的运转情况相一致,企业必须制定合理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标准。保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不会发生意外情况。因为这是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维持和管理的重点所在,如果出现的意外特殊情况比较多,企业就应该考虑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重建的相关事宜。

3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未来的发展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的目标是进一步使业务得到优化,如果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相关人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进行补救,将问题纠正过来,但这必须要求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如此才能保证充分利用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同时可以在利用过程中防止意外情况的出现,纵然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专业人员也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问题尽快解决。所以必须确定专门的管理人员统一协调电子工具、资金流、信息流以及信息技术等工作,保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此外,整个流程包括了多个部门的共同工作,因此实现各部门的内部信息化意义十分重大,这些点都可以通过系统中的视神经有效地联络起来,因而可以保证物流流程的畅通,可以将信息化以及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应用到物流管理工作中。

4结束语

企业自身的生产和销售功能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如果企业在物流方面的竞争力不强,其自身的整体竞争力就会遭受到很大的削弱。物流费用的核算在企业成本核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企业的物流成本,企业就必须合理规划和使用物流管理系统,将计算机辅助物流系统应用到方案的制定中,使信息尽可能翔实、全面、及时、准确地呈现在规划方案中,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作者:谢建英 单位:成都工业学院

第三篇: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思考探析

一、企业物流管理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建设的核心力量。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二零一四年,我国中小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三,上缴税收占百分之五十一点二,已逐渐开始成为我国经济主体,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小企业想要持续发展下去,必须提高管理水平,对生产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提高企业效益。企业物流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关系着企业利润和生产成本,是企业管理的重点,涉及到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等多个方面。企业生产过程中原材料供应、加工生产、产品销售以及生产中废弃物回收都离不开企业物流。企业物流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使这个链条贯通舒畅,提高企业物流运行效率。企业规模越大,物流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就越突出。

二、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通过前文分析不难看出企业物流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并不理想,存在着许多问题,管理有效性较差,无法发挥出物流管理职能。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

(一)缺乏重视

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对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性并没有一个正确认识,只认为物流管理为基础管理工作,对企业实际经营发展并不会产生影响,缺乏重视,所以管理中十分粗放,存在敷衍现象,甚至一些中小企业不设置物流管理部门,更缺少物流管理机制和制度,因此管理有效性十分低下。

(二)不够规范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不配备专业物流人员,多临时抽调其他部门人员临时兼职管理。这些临时抽调的管理人员自身并不具备物流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更没有受到过系统的培训,一些人员完全无法胜任岗位要求,所以造成企业物流管理过程中漏洞百出,管理效率低下,时常出现混乱,发生遗漏,十分不规范,因此无法有效发挥出企业物流管理职能。

三、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改进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越来越大,这虽然给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竞争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机会。新时代背景下中小企业快速发展中,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中小企业应尽快针对物流管理中存在的不足,采取相应措施,改进物流管理。下面通过几点来分析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改进策略:

(一)提高重视

企业物流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企业生产和销售,生产和销售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只有保障企业物流的流畅性,企业才能正常生产。中小企业应对物流管理有一个正确认识,提高对物流管理的重视,转变观念,提高物流管理水平,设置专门物流管理部门,保障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为企业生产、销售创造有利条件,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以提高企业运营实力。

(二)完善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质量差和缺乏管理机制及管理制度有着直接关系。中小企业应尽快构建起一套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物流管理机制,明确管理目标和方向,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物流管理制度,通过制度规范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其走向规范化。制度不仅能够规范管理人员行为,增强管理人员责任心,更能够使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保障工作落实的流畅性。

(三)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企业物流管理涉及面非常广泛,内容繁多,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对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企业物流管理质量好与坏和管理人员水平有着直接关系,如管理人员自身不具备专业技能,面对复杂的管理工作,便会手忙脚乱无法进行有效管理。想要改变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现状,必须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培训和进修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其具备专业物流管理技能,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物流管理论文范文3

珠三角是我国发展物流产业最早的地区,据相关资料显示,广东省物流从业人员缺口将达到300万,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物流工作岗位性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都对物流人才需求不尽相同。根据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基本定位为高级技能型人才,需要掌握国际贸易、运输、物流地理,且还需具有扎实的英语能力和物流经营相关知识。为了获得准确的数据报资料,已经完成了《广东省物流人才需求调研报告》,分析了广东地区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中小出口制造型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中小微物流企业物流人才需求,为制定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就业岗位如图1所示。总体来说,广东省中小物流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主要可归纳为:良好的沟通能力、动手实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专业理论知识要求主要包括:物流管理知识、财务知识、专业英语、计算机信息系统知识等。目前来说,物流人才主要来源之一是高校毕业生,最有效的途径就应该是加强高等院校的物流学科和专业建设,提高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学生各项知识和技能。在珠三角区域,对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如何制订契合物流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是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二、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建设思路

(一)确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以物流管理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借鉴中小微物流企业各岗位工作要求,以物流工作流程为依据,确立职业能力要求和知识模块,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必须突出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并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和创业能力培养。另外课程体系要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边界,延伸与企业合作范围,在课程设计上,与企业共同开发一批工学结合的实训实践课程和专业精品课程。目前已经努力把《仓储与配送实务》、《生产运作与管理》、《物流运输实务》等课程列为精品课程开发项目,目的是打造课证一体化和培训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提升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学生实训环节既包括校内实训,还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顶岗实习。走工学结合模式、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前提条件是要具备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三)建设好梯队型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学院物流专业或系部要加强与物流行业企业的合作,安排专职教师参与到物流企业一线的实践,提高其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对外引进海外人才和招聘物流企业专家兼职等方式,建成一支由本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优秀教师团队。

三、设计和开发“专业+创业”模式的建设路径

根据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建设思路,本文提出以“行业+企业”模式为支撑,以“专业+创业”模式为系统设计和开发的建设路径,通过这个模式培养适合广东省中小微物流企业人才,解决企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并为社会解决就业严峻形势找到突破口和方向之一,提升学生的创业激情和能力,为将来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一)共同研究讨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通过专家论证、集体讨论等方式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准确定位,建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期开会讨论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和建议。

(二)共同开发模块化课程体系及具体课程

按照新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工学结合模块强化技能、能力训练的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由基本职业素质模块、职业定位顶岗实习模块、创业能力训练模块构成。初步设计和开发的课程体系由专业实践课程(平台实践课程、专业技术实践课程、拓宽训练)、专业理论课程(平台课程、专业技术课程、拓宽课程)、公共基础课程、方向性选修课程组成整个体系。主要在平台实践课程里面,开设物流认知实训、国际贸易实训、管理学基础课程实训、市场调查、会计实操等,在专业技术实践课程里面开设仓储与配送实训、物流运输实训、报关综合实训、采购与供应管理实训、连锁企业物流实训、商务谈判实训等,在拓展训练课程里面开设供应链管理实训、电子商务实训、创业方案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等。

(三)共同建设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物流管理专业将根据真实生产任务和情境,与合作企业共建情境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和校内外生产型实训基地,形成与合作企业互利双赢的局面。目前,我院物流工程系已经与顺丰速递东莞分公司合作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整个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完全依照企业真实营业环境布置,引进顺丰全套经营管理制度及管理系统,在为校园师生提供优质物流(速递)服务的同时,为物流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完全企业化运作的真实的实训环境,提供全方位、综合性强的专业实训实习。大学生速递中心(速递实训室)采用学院投资建设、企业全程参与、学生自营自管、教师协助指导的模式,其运作从门店管理、市场开发、广告宣传、人员招聘与考核、业务经营管理、质量监控等完全引入企业管理文化,结合学院实际,在经营运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实训实习一体化。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真实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其实习基地、实训场所、教学平台、师生服务中心的多个作用,办出了专业特色,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另外为了拓宽和加强物流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环节,采取和合作企业签订协议的方式,把学生毕业顶岗实习期和企业试用期相结合,使学生的毕业实习和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结合。我院已与物流合作企业共同制定了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并与其中六家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聘请企业经理或业务骨干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与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学生的组织教育、技能指导及考核上岗工作,加强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管理,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增强人际交往和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吃苦精神。

(四)共同打造“双师”结构型的教学团队

高质量教学团队建设是保证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能力训练的顺利展开的基础要求,那么必须培养既有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还有技能等级证的“双师”结构型师资队伍。而要建设这样的教学团队,校企合作是可行的和可操作的。在实现双向交流的基础上,行业企业需要为教师提供见习锻炼、挂职实践、参与员工培训的平台,学院也为聘请相关物流专家进行兼课任课、挂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参与人才培养的教学过程和量化评价教学质量的监控,真正能够形成出得去、来得了、可干事、能作为和“双师”教学型团队。

四、保障措施

(一)制度保障

希望新设计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项目的方式进行学院立项,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然后组建项目团队明确项目的建设责任、各阶段的建设任务、建设进度和建设目标等,并按照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检查考核、评价通报,以保证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确保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目标。

(二)组织保障

首先组建项目团队,负责项目的规划、决策、实施、管理等工作,然后安排组员进行项目的具体建设计划实施,最后由学院组织实施项目监督、检查项目执行情况、评审、竣工验收等。

(三)人员保障

根据系统设计与开发内容,项目团队成员由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中小微物流企业负责人或管理者、出口加工制造企业负责人或物流相关的管理者、物流行业领域专家构成。

(四)经费保障

在取得学院项目立项的基础上,获得学院立项资金支持,还可以在专业建设资金中获得系部的专款专用,也可以在合作企业中获得本项目拨款支持,项目组严格按照学院和其他部门的相关规定使用资金。通过本项目拨款、企业投资、系部配套三部分资金保障项目顺利完成。

(五)质量控制

首先,按照立项任务书严格执行项目建设方案,以学院的相关政策为依据,项目团队不得随意变更,若确因客观原因需对原计划进行局部调整,须严格按审批程序报批学院相关部门审核。其次,加强项目运行监控,项目建设将按照“责任到人、专家把关”的思路,将建设内容层层落实。同时,根据学院有关政策,由学院对项目建设方案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同时由物流专业系部对其随机抽查,实现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理。

五、结语

物流管理论文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中小企业;物流管理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中小企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中小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占据市场上主动的竞争地位,应在发挥“互联网+”优势的基础上,创新物流管理模式,这对企业竞争实力增强、经济利润空间扩大有重要影响。由此可见,本中小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对物流管理模式的创新必不可少。

一、“互联网+”及物流管理基本介绍

1.“互联网+”

所谓“互联网+”,指的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良好融合,即传统行业能够借助互联网这一载体实现深入融合,进而为行业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形成新的行业形态。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互联网+”是网络平台的创新和改革,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2.物流管理

物流管理指的是为配合社会生产、遵循物资流动规律而应用的管理方法,它在物流活动引导、协调、组织、控制、计划、监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物流合理管理能够降低物流成本,同时,还能提高物流管理效率。

3.“互联网+”时代下物流管理的意义

“互联网+”时代到来后,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适当改进,这对物流体系完善、物流合理控制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合作双方间的关系能够增进,一旦物流管理期间出现断货等问题,合作双方会及时沟通,将问题顺利解决,以免企业经济利益受损。除此之外,物流服务水平会相应提升,物流运输模式适时创新,又能起到成本节约、物流风险削弱的作用,这对物流管理工作顺利推进有促进作用。

二、中小企业现有物流管理模式分析

中小企业管理物流的过程即企业商品在人的控制下再分配的过程,这一过程即企业经济效益增加的过程,同时,也是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的关键阶段。现如今,中小企业负责的物流活动主要包括采购、包装、运输、存储、配送等,并且各个环节有相应的部门单独负责,并无统一的部门对其系统化管理,现有的物流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类型物流管理模式均有优点和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1.自营式

自营式物流管理,指的是中小企业独立负责物流管理,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以及合理的物流管理体系完成物料采购、销售等活动,其中,物流管理获得经济效益成为企业主要经济来源。优点主要表现为:企业能够实现统一化管理目标,并且物流管理呈现专业化特点;不足表现为:物流管理成本过高,企业发展会受到制约。

2.联合式

联合式物流模式是指合作企业以信任为基础,共同分享效益和风险的物流模式,这种物流模式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这一管理目标,能够对分散物流有序统一。优点主要有:交易费用会相应减少,物流风险相应降低,易被接受和试用;不足表现为:物流配送专业化程度低,并且企业联合受企业类型限制比较明显。

3.第三方物流模式

该物流模式是指,企业向物流公司支付一定资金,完成物流服务的购买,在此期间,企业和物流公司签署交易合同,即第三方物流模式以合同的形式确立。正是因为企业主抓核心业务,才会选择被动这种物流管理模式。优点为: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处理核心业务,并能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缺点为:物流控制职能较弱,不能更好的维护企业和客户间的关系。

三、“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影响

1.基本影响

首先,合理管控物流流向。中小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信息搜集和数据处理,同时,通过云计算技术优化、调整物流网络,确保物流成本大大降低。加强网络技术和实体运输网络的良好结合,不仅会为企业争取较多的发展机会,而且还会实现物流的有效运输,这对企业业务范围拓展有促进作用,受连锁反应带动,物流流向会相应改变。然后,包装功能逐渐丰富。“互联网+”时代为条码技术形成提供了空间,中小企业将条码印制在包装外部,能够通过条形码自动化扫描识读商品信息,明确商品类型,这能大大提高商品运输的有效性,能为接下来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除此之外,条码技术适时应用还能动态掌握仓储存储情况,有利于提高物流管理能力。最后,大大提高定位管理的有效性。中小企业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将定位装置安装于运输车辆,进而能够随时掌握车辆运输状态,以便为后续物流工作安排提供依据,这不仅能够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而且还能促进物流管理工作向现代化推进,有利于形成完善的物流运输体系。

2.新型模式

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各个行业,并且网络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技术应用于物流运输,不仅提高了物流运输速度,而且加剧了中小企业在物流管理方面的竞争。适时创新“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模式是极为必要的,下文介绍的三种新型物流管理模式对当前中小企业有借鉴意义。

(1)电子供应链式

这种物流管理模式以电子供应链为基础,它将不同类型商家和消费者联系于统一的整体,最终形成一体化网链结构。这一模式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分配参与方的利益以及行业资源,确保所生产的商品能够及时满足市场需要,确保适量商品在适当时间、适当地点被运输。电子供应链模式利用网络加强共供应商和客户间的沟通,这不仅能够优化服务水平,而且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在“互联网+”时代应用这一模式对物流活动有序管理,符合时展趋势。

(2)动态管理式

我国政府对这一模式提出了发展指导,并为其制定系列优惠政策,政府鼓励各大城市中小企业践行这一物流管理模式,同时,政府参与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搭建工作中来,为物流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可靠支持。因此,中小企业应珍惜发展机遇,大大提升自身物流配送水平,不断丰富动态物流管理模式的应用经验。

(3)第四方物流管理模式

这种物流模式建立在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该模式能够提供形式多样的物流管理活动,它作为供应链集成商,在供应链调整、物流过程控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合理配置供应链企业具有的技术和资源,这对供应链方案完善、运作绩效提高有促进作用,并且客户能够从中获取较多利益。这种物流管理模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即供应链解决方案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它面对多样化需求能够及时应对,并且在业务流程细分、供应链重新建立等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优势。另一方面即供应链能够带来较多的附加值,应用该物流管理模式的中小企业能够提高资产利用率,同时,还能提高经济效益。第四方物流管理模式在未来会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四、中小企业在“互联网+”背景下管理物流的措施

中小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物流管理工作对整体发展效果有重要影响,这不仅能够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有序践行“互联网+物流”这一活动,这对物流管理工作调整、物流体系优化有促进作用。

1.搭建一体化管理平台

现如今,社会各行业以集约化为发展目标,本文所介绍的物流管理工作要想明确集约化发展方向,实现物流一体化目标,应注重各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确保物流配送工作高效进行。一般来讲,企业管理者在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规划、有序组织物流活动,并适时完善物流管理体系,对于分散运作的物流工作,企业需要成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并明确部门管理职责,引导物流工作真正实现细节化管理,这能大大降低管理成本,高效配置各环节物资,确保参与方的利益合理分配。除此之外,中小企业还应组织流水作业,应用叉车、分拣机等设备实现自动化操作,进而能够将劳动力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物流运输效率会大大提高,这对中小企业有序发展有重要意义。

2.有序整合物流资源

电子商务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中小企业面对与日俱增的业务量,借助第三方物流的力量实现物流资源的合理整合,进而企业能够集中精力处理核心业务,间接处理物流业务。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将超出自身管理范围的物流工作,以合同签订的方式转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这不仅能够提高物流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及时满足消费者对物流工作提出的多样性需要。在此期间,中小企业应对物流公司加强监督,观察物流公司是否按照合同约定履行职责,一旦发现违规合同规定的行为,如物料延时供应、缺货等问题,则中小企业应遵照合同对其惩处。除此之外,企业应适时发展其他业务,做好业务拓展工作,这能为物流管理提供新的机遇,对企业持续发展有促进作用。

3.实现信息化管理

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具有明显的网络化特点,这受“互联网+”时代影响较多,为了确保物流管理工作迎合时展需要,应不断调整物流体系、完善物流规划,将这项工作紧密联系于企业发展实践,这对物流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建设有重要影响,能够大大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在此期间,应适时引进物联网技术,进而加快物流信息获取速度,提高物流信息准确性,同时,还能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便于企业及时查询物流信息、更新物流状态,这对合作方及时沟通、合作矛盾减少有促进作用,并且企业能够做足物流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备。中小企业全面监督物流工作现状,根据监督结果制定物流管理制度以及管理规划,这能促进物流管理工作科学化发展。此外,物流包装工作应用自动化设备,能够实现自动包装、自动分拣,这能加快物流工作机械化发展速度。

4.合理控制物流成本

中小企业高度重视成本控制环节,通过成本合理化控制节约较多的资金,进而能为企业其他业务发展得到资金补充,实现业务多样化发展需要。物流成本由多个因素组成,如库存成本、运输成本等,因此,企业管理物流成本时,应全面考虑成本节点,并做好总成本核算工作,通过核算方案对比优选适合的成本方案,最终实现成本合理控制这一目标。

5.培养优秀的物流人才

现如今,人才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本质体现,中小企业要想提高在物流管理方面的竞争水平,务必培养物流管理人才,企业定期组织培训活动,通过培训丰富物流管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同时,物流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会相应提升。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还可以为物流人员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鼓励外出学习的人员掌握技术经验,以此弥补本企业在技术应用方面存在的不足。物流管理工作在优秀人才的推动下,能够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并且新型物流管理模式推广范围会逐渐扩大。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创新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同时,还能不断优化物流管理方式,这不仅符合现阶段中小企业发展需要,而且还能深化中小企业改革,将物流管理工作有序推进,具体落实。与此同时,传统的物流管理模式能够循序渐进的创新,以迎合时展需要为创新方向,并且物流管理工作能够逐渐细分,实现物资的合理利用和充足供应,以免企业浪费较多的管理成本。“互联网+”物流这一实践活动具有良好的实践效果,因此,中小企业应勇敢尝试,将物流管理模式创新工作具体落实。

参考文献:

[1]张迪,王鑫丽,武立栋.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7,(20):288.

[2]况漠,缪立新,况达,张志贤.广州城市物流体系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况漠[J].特区经济,2016,(11):35-38.

物流管理论文范文5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商业企业将面临以下几种物流发展模式的选择。

1.1SCM模式

此种模式又称为自营物流模式,主要指企业完全通过自身建立物流部门,购设系统化的物流设施,竞聘和培养专业化的物流人才,对于各种渠道的物流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产品供应链的最优设计,最大限度完善企业的物流系统。

1.2TPL模式

此种模式又称为第三方物流模式、合同物流等,主要商业企业居于自身物流条件的限制,全权将物流管理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负责,物流企业依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整个系统的设计、物流的运作等,合理安排同时、同地需求和异时、异地需求货物的运输,实现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力求经济效应的最大化。

1.3FPL模式

此种模式又称为第四方物流模式,主要指商业企业依赖于第四方物流企业对自身的物流系统加以全面的指导和规划,指出物流企业之间的不足并解决各种问题,达到物流条件、技术和能力的互补,实现产品供应链的集成化,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物流管理方案。

2当前商业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轻视物流管理的重要作用

企业不能将专项资金运用于物流系统的构建上,与批发商之间也无法形成稳定的协调机制,对于企业之间产生的物流成本都互相推诿,都企图将物流成本推卸给对方,导致购、运、存、销一系列环节的流通不畅。本文对南方和北方不同地区的蔬菜物流成本进行了考察,蔬菜自地头流通到一级批菜商的手中,此过程的物流耗费就产生了3%-5%的损耗,待蔬菜包装好在装车的过程中,包含了人工费和包装材料费用的比例占到了总费用的49%,接下来,蔬菜被运送的过程也大大增加了蔬菜的物流成本。

2.2物流管理模式较为滞后

部分商业企业从产品的进购、仓储、运输到销售,一系列环节产生的物流全部自我承担,这种自营物流模式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适用的。据统计,当前我国商业企业物流耗费成本为总成本的55%以上,尤其是快销食品的物流耗费已经超过了总成本的60%,那些易碎品的物流运输破损率竟达到了20%。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不超过GDP总值的10%,而我国的物流成本则达到了20%。可见,物流管理模式的滞后,大大提升了商业企业的物流成本,这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2.3物流人才较为匮乏

商业企业物流管理模式的有效运行离不开高素质的物流人才队伍,目前物流管理本专业的管理人才较为匮乏,很多都是其他专业、业务能力不强的人员在开展工作,致使商业企业物流管理呈现低效能的情况。

2.4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为低下

当前许多商业企业存在的严重问题就是物流成本高、物流效率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原因就在于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的低下。大部分商业企业的物流服务水平层次不高,还都局限于产品的仓储和运输的环节上,而且在人力、设备和油料等物流资源上浪费较为严重,这样,大大增加了商业企业物流管理的运营成本,延长了物流周转和服务的时间,继而抑制了产品供应链的优化和企业的集约化发展。

3解决商业企业物流管理存在问题的相应策略

3.1不断强化物流管理的先进理念

首先,商业企业的物流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物流管理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深刻领悟到物流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范畴和责任担当。其次,商业企业应不断强化物流管理的全方位工作,使物流人员清楚认识到,物流管理并不仅限于产品的运输,而是在于产品购、运、存、销等一系列环节中。此外,物流管理人员应明确认识到物流管理不仅是运输的管理,还包括物流数据信息的多方面管理。

3.2科学选择符合自身发展的物流模式

首先,商业企业须依据产品性质和分类来进行准确定位,在此前提下选择合理的物流模式。对于快消产品(如:蔬菜、水果),应选择TPL物流模式实施产品的供应,这样减少了中间商这一环节,有利于提高物流效率。对于那些产品种类单一的商业企业,则适合选择SCM模式,设置专业的物流部门全面负责物流的所有事宜。其次,商业企业应依据自身规模大小合理选择物流模式。大、中型企业居于雄厚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支持,可选择SCM模式或SCM与FPL组合的模式。譬如:我国大型超市家乐福、沃尔玛等连锁店,以及淘宝网、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系统,都是采用SCM与FPL组合的物流模式。第三,商业企业须准确核算完物流总成本的基础上,再合理选择物流管理模式。商业企业在选择哪种物流管理模式时,必须清楚物流系统的总成本,对购、运、存、销等环节产生的物流成本加以仔细核算,巧妙处理运输的费用、次数和距离的关系,最终科学选择最低成本的某种模式。第四,商业企业应依据自身物流管理对于市场的敏感度,合理选择某种适合企业发展的物流模式。总体来说,对于市场需求敏感性较强的商业企业应采取SCM模式或SCM与FPL组合的模式。而对于市场需求敏感度较弱的商业企业,则应选择TPL模式。譬如:高端家具市场的竞争比较稳定,具有极强的品牌效应,应选择TPL模式。第五,商业企业依据自身为实体或非实体的形式来合理选择物流模式。那些通过实体店铺运营的商业企业(如:商、超市、专卖店等),应科学选择SCM模式或TPL的物流模式,主要为确保产品购进渠道的畅通和运送的高效。对于通过非实体店铺来运营的商业企业(如:阿里巴巴、淘宝等),应选择FPL物流模式,对于异地、异时的产品需求,可借助于广泛化的物流资源,实现供应链的调整与优化。

3.3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人员队伍

商业企业应下大力气打造一支高素质的物流人员队伍,提升他们的专业化知识水平和物流业务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面对商业企业物流人才匮乏的现状,我们应广招贤才,吸引更多高素质的物流管理、技术人才来充盈物流人员队伍,他们需掌握熟练的专业化知识、具备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和较高的业务工作能力。此外,应强化物流人员的再教育工作,努力打造高素质的物流人员队伍,为提升商业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提供智力支持。

3.4不断强化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

商业企业应提升信息化水平,以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依托,确保物流信息数据的准确传递、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确保整个物流管理流程有条不紊进行,商业企业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广泛借助于电脑和电子化设备,建立起规模大的物流运营中心和配送体系,构建起广泛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企企共同协作的信息化平台,使物流的专业化能够与社会化得到有机结合,确保物流的信息化能够实现物流成本的最大化削减,实现物流信息的全面整合与共享。

4结语

物流管理论文范文6

一、高职职业化人才培养内涵

职业化是指从事相同或相似工作的群体成员通过他们在所从事的工作领域或岗位各方面的相关训练和知识准备,形成与其他群体成员相区别的过程。高职教育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要基于岗位需求为前提,要以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为共同培养目标,以职业分析为基础,以从业技能训练为核心,突出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设置缺乏调研。

很多高职院校通常是根据市场的短期需求设置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岗位。学校就办什么样的专业,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很明显。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等过了几年的人才培养周期结束后,原来供不应求的专业毕业生可能变得不好就业。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已不是市场所需的,这样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定课程标准,很容易造成就业困难。

2.专业定位模糊。

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所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首先就要理解职业化的人才标准。而现有的物流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样的一些误区:一是定位过高,把培养目标定位在理论型和研发设计型人才或领导型人才,比如说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能对物流管理进行研究或作为物流配送企业的管理者;二是定位过低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低层次、低技能的操作人员。

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企业需求脱节。

物流管理的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市场营销、行政管理、配送品质管理、配送运营管理、配送调度管理、仓储管理等等。而目前的物流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知识宽泛、技能指向不准等问题,什么都学,但是到了企业却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结果是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4.教学与市场接轨不到位。

目前专业基础课的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或者以理论知识为主,偏向本科教材,或者片面强调技能培训,偏向中职教材,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训指导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5.忽视对高职学生特性的分析。

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强调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忽视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三、物流配送管理职业化人才培养措施

1.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确定了开发总思路和流程成立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委员,每年定期召开会议或聘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不定期走访联系,听取他们对专业改革、建设的意见。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建设等方面通过听取专业建设委员会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可以促进课程改革、推进校企合作,进而可以加快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步伐。

2.确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教学模式与工作现场相结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并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体现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3.有效利用物流技能竞赛的促进作用。

2010年以来,物流技能大赛已连续举办五届,有效地推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提高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岗位操作、沟通协调、团结合作的能力。因此,改革传统高职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即是把物流技能大赛和日常专业教学互相糅合,把技能大赛纳入教学,以大赛带动教学,促进赛教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技能的标准化、职业化。

4.建立模块化弹性课程体系。

物流管理不是理论型职业,是操作型职业或应用型职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物流管理的行业特点为出发点,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分析物流管理行业所需要的多种岗位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根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要求,构建课程知识模块,形成网络状的课程体系,按照“大平台,小模块”的模式组建教学模式,建立以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职业技能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课程模块等三大大模块组成配送管理课程体系。这样既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又与职业人才的技能发展需要。

5.加快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

物流管理的多样性和岗位的复杂性导致了物流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也不是单一的,从认知实践到案例实践,从校内基地实训到校外基地实训,各实践教学模式应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5.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要紧扣“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新建实训基地、加大教学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强化实践教学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培训能力。根据物流管理方向的专业特点,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新建了仓储配送实训中心,另外学校还筹建校园实体商店和菜鸟配送驿站。校园实体商店和菜鸟配送驿站每学期安排几名同学进行实体化运营,学生经过这样的取派、配送流程,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实践的重要和理论的不可缺,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5.2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加快拓展与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发能够满足更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高质量校外实习基地,借此不断完善“实训室一校内实训基地一校办实习工厂”三级配套并向校外实习基地和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训练体系。使经过实训的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工作,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结语

在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也在向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方向发展,要通过企业调研和岗位分析制定出适合高职物流管理职业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案,只有不断完善高职物流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够创造为社会适用的、实践能力强、懂管理知识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技能职业化的物流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高职实践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作者:陈抗 单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

第二篇:高职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一、准确定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大部分企业认为高职物流人才最重要的能力依次是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因此,高职院校要准确定位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在人才培养中重视职业核心能力(如与人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要本着“产业—行业—企业”相结合的原则,对接产业、依托行业、合作企业,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要突出学生的物流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和中职教育、本科教育区别开来,关注学生学习能力、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进一步发展能力的获得。

二、以“应用”为主旨,构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不同,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教育部早在2006年第16号文件中就强调,高职院校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基本保障,也是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入学军训、课程教学中的案例模拟、第二课堂活动(如学生社团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假期社会调查和实践活动、物流企业参观、专业认知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等。以我院为例,目前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实践实训环节占到了整个教学计划的50%。为了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我院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择上改变了以往的理论化教学,建立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互动的教学内容体系,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入手,开设了基于工作任务的核心课程,完善了针对某一领域基层岗位的课程内容,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及项目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同时多媒体教学、实物演示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实训环境,学院要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目前各高职院校都陆续投入巨资建设校内实训室,如我院投资建设的自动仓储与配送实训室,面积180多平方米,可用于物流管理基础课程,仓储管理课程、物流信息系统等课程的实训。学院还计划把所有的校园快递业务进行整合,由物流管理教研室牵头组织本专业学生承接校园快递业务,并与连锁专业一起经营学院的超市,最大限度的为学生提供校内实训岗位。另外,我院也积极与那些经营规范、管理严格、社会声誉好的企业合作,签订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协议,使学生能够在全真的环境中进行阶段性教学实训和就业前的顶岗实习,这些实训基地的建设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四、加快物流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我国的物流教育起步晚,许多高职院校现有师资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的适应物流管理教学的需要。目前,从事物流教育的教学人员多是从管理、经济、营销、机械工程、交通运输、物资管理、计算机等专业转行而来,未接受过系统的物流教育,物流知识不够系统、不够全面、不够扎实,同时也缺乏物流实际操作经验,尤其是“双师型”物流专业教师更是匮乏。那么,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技能,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具有扎实的理论技术基础,又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五、总结

高职院校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要让本校教师走出去,走入其他学校或企业学习,高职院校每年可选送一些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物流专业办得成功的院校进修学习,如我院曾多次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另外,有些转行而来的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基本理论比较扎实,但实践经验缺乏,以至于只能纸上谈兵,不敢涉及实际问题,甚至解决实际问题时较为理想化和脱离现实。因此,学校应支持和鼓励这些专业教师到港口、物流公司、配送中心等企业挂职锻炼,不定期地安排这些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到企业定岗实习,积累实践经验,丰富课堂内容,提高科研水平。另一方面,要把专家请进来,高职院校可根据需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物流一线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负责现场实验与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者:翟春霞 单位: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第三篇:高职物流管理项目教学法研究

1项目教学法在高职物流专业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涉及到相关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创造性运用。要建立完善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首先,项目教学方法可完善学生实习实践。项目教学法有利于综合知识的整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基础。项目教学法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项目”的设置要包含多门课程知识,学生要完成项目,就要整合多方面的知识资源。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技能。学生完成每一个项目,都是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有效地解决理论和实践不一致的问题,加深学生对物流实践的感性认识。其次,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体协作能力。项目教学方法能够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需求,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完成的项目的过程中,学生会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并能产生竞争氛围,激发团队意识。最后,项目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项目教学中,项目的提供以及指导,由教师负责,而在项目学习完成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问题的提出与解决由小组成员完成,提高了小组成员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

2物流管理专业引入项目式教学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社会生产、建设、管理的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目前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在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并没有跟上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在教学模式的选择、教学材料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和职业素质教育等方面有很多问题。①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物流理论与实践的比例上,大部分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内容很少涉及。尤其是部分教学内容与物流实际情况有脱节的情况。②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以传统的讲授法教学模式为中心,被动的学习仍然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在教学和研究中重视实际问题,注意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项目式教学法是一个好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教学环节重结果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感受和体验,将学生当作认知工具。在教学中,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在教学环节上,忽视了应用性和实践操作性,过分依赖教学大纲,考试围绕书本,没有考查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教学内容相当一部分与企业发展实际相脱节,学生凭死记硬背,即可顺利通过书面考试,学生欠缺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④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书面考试的形式一直以来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考试形式。仅对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理论作出评价,这种评价显然不能对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进行评价。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体系的不足,大多数高校的实践教学没有建立相关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

3物流管理专业项目式教学的实施

让学生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主要目标,其基本内容包括运输、仓储、物流装卸与搬运、配送、信息处理、流通加工等方面。结合主要内容,重构课程体系结构,整合课程,其主要内容为现代物流基础、运输管理、仓储管理、企业物流、第三方物流,国际物流,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等模块,每个模块下有若干任务,以任务为载体,将课程内容联系为系统知识。每个模块设置一定的条件下,根据设计条件下完成各种任务,以便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获得物流职业技能的锻炼,学习和掌握运用现代物流管理的实践和理论知识。因此,项目教学法的运用适合物流课程的内容。①开展项目式教学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项目。选取具有可操作性的对象作为项目,选取的项目难度适当,充分保障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设计项目方案是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涵盖主要的知识,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项目设计的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该项目的内容应包括专业的学生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在项目的设计上,教师首先要做的是难度小,所需时间不长的单个项目,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由学生自主决定和选择小组成员的组合、收集资料、项目成果的交流评价等。②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式教学认真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项目主线”的原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的项目,教师的角色是一个指导者,开展教学目标展示。学生一般以小组为研究单位,项目课程着眼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在项目式教学模式中,这是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评价标准,也是物流企业所关注的内容,所以在项目式教学的实施,教师应通过具体项目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习,最终使学生全面提高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需求。③项目式教学的评价方式。项目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区别之一是对教学的评价方式方面。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评价不在于鉴定教学成果,而是发挥项目教学的激励作用,推动教学的高效进行。科学的评价巩固了学习过的知识,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增强团队沟通交流和协作。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和评价主体上,项目式教学法有自身的特点。项目式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强调项目的完成过程,所以在评价方法上,改变传统的书面考试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方法,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内容和考核方式,以便更好的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内容上,项目式教学法是对学生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同时教师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完成对学生学习效果的综合评价。在评价主体上,项目教学法中有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小组互评,通过其他成员的沟通,协作,重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多层次多主体的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提升综合能力。④教师角色的确立。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既是项目教学目标的制定者又是项目的设计、组织者。为适应项目教学的要求,教师的各种能力都有待提高。尤其教师的实践能力。传统教学的教师一般没有企业实践经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欠缺针对性。高职院校教师应是“双师型”,既要有理论素养,又要有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

4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能较好的解决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对接的问题。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实践性强,所培养的高技能人才要求既要有一定理论基础又要动手能力强,并且具有一定的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项目教学法中所有项目的完成教学,由师生共同实施项目的过程是学习的重点,把理论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的媒介是在课堂教学中借助一个个“项目”,深化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培养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

作者:陈兰 单位: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物流学院

第四篇:物流管理下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究

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探究

1.教学团队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专项进修、顶岗锻炼、学历学位进修、人才引进等方式,强化专业师资队伍,提高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推行专业教师下企业、企业专家进课堂的机制,完善兼职教师管理机制,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重点培养”的原则,完善教师激励体制,适当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建设一支以专业带头人为龙头、以骨干教师为重点、以“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为核心的具有“理念新、素养高、能力强、结构优”的高水平校企教学团队。

1.1引进专职教师、聘请兼职教授及在职教师培养培训所需的经费,依据需要的额度实时足额支付。

1.2选聘教学水平高,综合素质好的优秀教师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并聘请其他高校资深教师为客座教授。

1.3专职教师定期到企业实习,地方和学校要为教师的企业实践创造必要的条件。

1.4积极引进人才,实践教学基地聘请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理论水平的得才兼备的第一线的工作人员为系部的实习教师。

1.5聘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生产技术和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

2.教学名师的培养。

教学名师是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持续快速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要把教学名师的培养工作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教学名师扶持培养要与精品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注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教材建设是培养名师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把教学名师培养与课程教材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鼓励教学名师培养对象主编或参编高质量教材,并给予经费支持,为编写出版高质量的教材提供便利条件;教学名师的扶植培养工作以系(部)为主。

3.教师发展中心建立。

为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的工作重点应当是培育各类教师学习共同体,使全体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持续发展,教学能力不断提升。

3.1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积极借鉴国外高职院校先进管理经验,为新入职教师、中青年教师以及公共基础课教师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培训服务。

3.2开放式的教师培养机制。

在校企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打造校企人力资源共享的通道,在吸引优秀的企业人才来学校任教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为专任教师提供专业实践的机会、场地、设备,通过下厂实习、职业考察等多种方式。

3.3促进教师教学改革创新。

面向学校全体教师提供系列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鼓励和资助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研究、课程教材与教学法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教育技术运用研究等。

3.3.1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

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流程设计项目课程,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在实践中学习,达到“学习过程符合实际工作过程”的要求,实现未来“零距离”上岗。

3.3.2推进技能竞赛氛围的课程教学模式。

按照技能递进式专业课程体系,岗位核心技能培养成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根据课程对应的国家职业资格,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组织各种层次、不同项目的技能竞赛。把课程技能竞赛嵌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动课程教学,“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

3.3.3订单培养的产学合作模式。

学校与陕西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合作,在我校2013级物流管理专业组建“苏宁班”。“苏宁班”单独组班。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陕西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提供相应的课程并由企业内部讲师对“苏宁班”学生进行专业及实践培训,并负责安排实习场地、实习岗位,选派素质好、业务精的员工对实习学生进行指导,保证教学质量,并依据公司规定进行考核。

3.4提供教师教学咨询服务。

针对不同学科的新教师提供关于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氛围、教学技术和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咨询。

3.5教学和学习的质量评估。

教师发展中心会同校内有关部门,在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学习效率进行诊断性地检查、评估和交流,以期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6建立优质学科教学资源共享。

汇聚本校教学名师,优秀教师教学资源,形成共享机制,为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供服务。以精品课程共享课和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为契机,组织制作一批名师公开课、精品视频公开课、以及青年教师精彩一课等典型案例,供教师学习观摩。建设教学策略与学科教学资源网。

4.教学竞赛的组织与实施。

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专业技能竞赛、微课教学比赛、基础课教学比赛等各类教学竞赛。在竞赛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推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师队伍的建设。

二、建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基地

1.专兼结合,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示范作用和培训功能的教师队伍,是开展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根本保证。鼓励教师提升职称和技能水平,注重教师岗前及在岗的培训工作,配备青年教师专业导师;实施青年教师融入团队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岗位练兵,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竞赛、参加企业实践锻炼和省、市技能大赛等活动;开展青年教师课堂大赛,激励青年教师“比、学、赶、帮、超”,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展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专项培训,包含教师职业道德、高等职业教育核心理念及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的学习,不断提升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挥兼职教师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2.培研并举,建立充满生机的培训模式。

学校应该坚持探索并完善教研—培训—教学的培养模式,即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发端,从中找出带有指导意义的东西作为培训内容,并将培训中获得的解决问题的初步认识和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解决教学实践问题,验证教研、培训结果,从而使教研与培训不断深化。

3.软硬兼施,建立优良的培训环境。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不仅要重视物化环境,而且更要重视作用于人之身心的精神文化氛围,使校园环境能发挥陶冶功能、激发功能、约束功能和调适功能。努力改善教学环境,把学校办成“教师之家”,教师学习的乐园。同时加强管理意识,规范管理行为。严格管理制度,做好参训教师的信息反馈工作。

4.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物流管理论文范文7

(一)RFID技术的特点

RFID技术借助无线信号双向接收信息,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且不接触货物就可以充分掌握其的信息。由于RFID技术的借助无线信息接收不同频率完成货物识别的,这也使得其具有抵抗外界信号干扰的能力,并且通过不同频率就可以比较准确的识别货物。无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下,只有RFID技术接收到货物发出的频率就可以识别,并且其技术构造简单、易于控制。

(二)RFID系统结构

RFID技术的系统具有较齐全的组成部分,各部分互相协调合作,完成货物的管理。RFID系统由标签、阅读器、天线以及数据管理控制中心组成。标签具有自身唯一的便于识别货物的电子代码,其附在货物上;读写器能够读取货物标签上的代码,并转码获取信息,同时可以利用天线增加读写的准确性;数据管理控制中心可以储存获取的货物信息,并根据货物信息做出相应的管理工作。

(三)RFID技术原理

RFID技术原理核心是射频识别,根据货物信息特点对其进行不同频率的编辑,这利于系统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减少数据冲突。RFID系统在比较宽的频带中接受数据信息,这就利于货物数据信息的频率编辑。

二、RFID的大宗货物物流管理系统设计

RFID系统是有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综合构成。针对大宗货物物流管理系统的实际要求,RFID系统需要设计符合其的硬、软件。

(一)硬件设备

硬件设备是支撑RFID系统的实物基础,是进行大宗货物物流管理的重要成分。硬件设备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由数据库、应用、Web三个服务器组成,通过区域网与下一层构建关系链接,数据库能够把读取到的货物信息储存,并根据提供的信息做出相应的管理工作;应用服务器能够运用计算机编码逻辑实现用户的储存以及其表示形式,更加巧妙地实现对用户逻辑的编辑和管理;Web服务器更够完成用户的表示。RFID系统的硬件系统构造简单、易懂、便于操作,物流管理者可以借助计算机客户端就可以轻松浏览货物数据库资料。

(二)RFID系统的软件设计

RFID系统的软件设计根据硬件层次要求,采用对应的软件系统匹配,并且每层系统都能够轻松完成货物数据库浏览、管理等工作。RFID系统分主次层次,主层次能够控制次层次的操作,次层次也可以反馈信息意见给主层次。RFID系统软件设计能够减少耦合性、提高同时使用性能,并且软件开发成本小、管理者容易管理和保护。各层次之间具有独立分析、处理数据的功能,而层次间接口是耦合性低。由于RFID系统货物数据的表示形式多样,同一个服务利用不一样的表示形式呈现,这能够提高货物数据业务的多重使用。

(三)RFID系统的表示层

RFID系统的表示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方便管理者、用户使用货物数据库信息。表示层的设计为用户设计两种服务器。浏览器比较容易设计,但是对货物数据管理操作少。本地应用端更够减少服务器的工作,提高服务器运作顺畅度,且能够减轻Web的负担。货物物流逻辑层设计目的是减轻服务器的重担,并处理RFID系统出现的故障。客户逻辑借助Web的编程逻辑进行程序设计,并封装;系统故障处理设计能够判断货物物流操作出现故障,并向用户提示系统故障消息。用户访问数据的设计能够易于客户查找货物物流数据,但不影响数据库的常久储存。

(四)RFID系统在大宗货物物流管理中的实现

首先,RFID系统在不接触货物时借助无线信号对货物进行管理,且不受外界恶劣环境的影响、操作简单。其次,人力大宗货物物流管理不满足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所以RFID系统在大宗货物物流管理占据重要地位。根据RFID系统的特点和大宗货物物流管理要求,能够很好实现RFID系统在大宗货物物流管理的应用。首先需要解决系统接受到货物数据信息的冲突,即不同用户对统一货物数据信息在同一时间的修改的冲突,利用标记法对被修改的数据信息进行标记、储存在Conflicts中,然后用户根据实际情况校对冲突的信息。这样就能够降低货物数据信息的错误率。RFID系统软件的更新是为了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修改出现处理数据错误的软件系统。RFID系统根据收集到的更新要求进行相应的更新处理(离线更新和在线更新)。

三、总结

物流管理论文范文8

(1)主干课程:管理学、物流学、西方经济学、运筹学、运营管理、物流战略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

(2)主要课程:管理学、物流学、西方经济学、运筹学、运营管理、物流战略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库存控制与仓储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现代港口物流。

(3)实践性教学环节:物流专业见习、社会调查、专业实训、专业实习,就业实习、毕业论文写作。钦州学院物流管理港口物流方向专业的实践形式有:专业见习、专业实训、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及就业实习五种方式。

2德国双元制的实践案例借鉴

目前德国双元制教学由原来的“行动导向”范式逐步转化为“工作过程”范式。“工作过程”范式是指企业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也是一个综合的、无时无刻不在运动且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它的目的在于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范式中不再存在传统统一的行动特征,工作要求不再可能固定不变,依据掌握单项技术的制作过程也不再是对某一职业的最低要求,只能根据不断变化的、非标准化的工作活动内容来设计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依据掌握从事该职业的特定典型工作过程来确定,在处于不断发展中的职业过程来培养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提高的能力。要实现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范式,要求学校教育与企业之间注重充分的交流并相互配合,与生产中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密切交流,要求以真实的企业过程为导向来设计教学,而学习者则要求更多地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学习,体现完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性质。本文以德国马格德堡大学和西门子公司合作培养员工为例,分析了双元制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安排情况。在这个案例中由西门子公司负责招收符合高校入学资格的学员,并与其签订培训合同,公司除承担培训费用之外,还提供学员一定生活费用,然后学员在马格德堡大学接受总学制为4年的本科阶段的学习(如表3所示),较普通本科学生多1个学年,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和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相对于普通大学生来说,双元制项目学员每年只有4周企业假期,大学寒、暑假期间,学生在企业接受培训。双元制教学分为大学学习、企业培训和实习三部分。大学学习4年的总学周是84周,而企业培训周数为45周,为大学学周数的53.6%。除了大学要求的实习外还增加了行会要求的实习,大学要求实习周数为37周,行会要求实习的周数为26周,行会要求的周数为大学要求实习周数的70.3%。总的企业培训时间加上实习时间占4年的总周数的51.9%,超过一半。同时我们也发现双元制教学的休假时间很少,每个学年只有4周的时间,如果按我国情况,一学年有两学期,一学期能休假的时间只有2周。

3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双元制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3.1企业实践时间明显不足

从钦州学院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调查中可知,实践环节有五个部分,分别是见习、社会调查、专业实训、专业实习及就业实习。这五个部分的实践时间大致分配如表4所示: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每个学期有20周,每学年包括两个学期,大学本科教育共4学年,那么,4个学年总的周数为160周,而用于实践的周数总共有12周,占4学年总的周数的7.5%,远远小于德国双元制理念教学下马格德堡大学和西门子公司案例中提到的51.9%。

3.2实践中缺乏具体内容

实践基本上以看为主,动手机会较少,流程基本是实时联系企业,做好带队计划,出去参观学习。这种模式下没有明确的目标,主要基于企业在当时情况下所能提供的内容。学生在此之前没能做任何准备,看到什么就记什么,当时想到什么问题就问什么,这样就会比较被动,并且效果不好。带队出去见习或调查通常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没有详尽的计划和目标,企业较难给予相应的配合,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3分散实习所导致的不认真

本专业所实践的企业是学校通过跟企业签订实践基地协议的方式与企业进行沟通联系的。当学校方面需要安排学生见习或实习或做调查时,企业就提供一定数量的岗位。而通常情况下这些岗位实习补助很少,吃住也不一定能够提供,也只能依靠学生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一般也不提供指导老师,一是条件不允许,二是会影响到企业本来的正常工作,因此,集中实习在目前条件下还不够现实。但是分散实习,同样会遇到问题,一是学生自己找不到对应的企业,因此为了应付学校,随便找个企业盖章;二是学校推荐的企业不想去,原因是企业提供的待遇不好,有的企业不在当地,吃住问题难解决。而根据互联网招聘信息调查得到:物流企业招聘的应届生90%都是物流专员,主要负责收发货、仓储管理、采购等工作,要求吃苦耐劳、认真负责。

4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双元制实践教学建议

4.1增加学生在企业实践的时间

实践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实践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时间过短,容易造成走马观花,对企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学生的工作技能得不到提高,实践效果不明显,同时也会导致很多学生的敷衍行为;时间过长,理论知识的学习时间就会被压缩,实践和理论知识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少了理论知识作为实践的基础,实践只会事倍功半,并且学生在大学本科4年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从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来看,实践的时间还是相当较少,特别是钦州学院定位于应用型大学本科,更应注重实践方面的教学。

4.2增加企业培训

本文在调查中发现,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虽然和企业沟通联系,但是除了第四学年的专业实习和就业实习会深入企业实践之外,其他实践环节都没有涉及到企业内部的培训。而双元制实践教学以企业为主、学校与企业分工协作,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企业的培训对于新进职员熟悉业务,快速进入工作状态有很大的作用,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使学生能尽快融入工作环境,因此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更深的联系,增加企业培训在大学本科的实践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

4.3加强“双师型”师资力量

钦州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学校进行教学工作的,企业工作经验几乎没有,实践能力薄弱,没能深入了解企业岗位能力和企业文化。因此,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本专业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之举。学校方面,应该科学、合理制定出岗位培养、实践培养与校内培养等不同层面的培养制度,制定规范的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机制;教师方面,应该树立自主发展意识,主动掌握所授专业及相应行业应用技术的动态,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丰富的兼职教师作用,打造具备实践教学特色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4.4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