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问题及建议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问题及建议

【摘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课堂教育在课外的延伸,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积累了宝贵的育人经验,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也存在实践活动形式亟需创新、实践主体认识有待加强、实践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应在实践内容上创新设计、对学生从思想上精心引导,不断完善制度上等方面不断完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达到实践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暑期社会实践;问题;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每年暑期,高校都会根据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在校大学生走出校园,以社会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扶贫、济困、扶老、助孤、恤病、助残、救灾、助医、助学、禁毒、防艾等为发力点,理论联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课堂教育在课外的延伸,通过引导大学生参与“服务—学习”的活动流程,在服务社会、方便他人的同时,锻炼自身实践能力、深化专业学习、培养合作精神、积累实践经验,认识自我、改变自我、提升自我,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理解和认同到内化于心,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

一、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积累了宝贵的育人经验,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在活动形式、大学生的主体认识、实践机制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1.实践活动形式亟需创新

在学校层面,部分高校没有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和学生专业特色有针对性的规划暑期社会实践主题,而是直接照搬团省委下发的相关文件,导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主题每年都大同小异。在学院层面,部分学院缺乏树立品牌活动的意识,存在几个学院在不同时间去同一个地点开展同一主题活动的情况,不仅浪费了资源,没有凸显自己的特色,活动效果也一般。在团队层面,往往存在同一活动每年开展方式都一模一样的情况,比如去年是去社区帮助老人家里打扫卫生的,今年还是去老人家里打扫卫生,没有一点变化,学生也觉得索然无味。

2.实践主体认识有待加强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广大青年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有针对性的开展社会需要的服务,从而达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目的的过程。但部分大学生缺乏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实践意识淡薄,认为参加活动只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活动过程中走走过场,摆拍一些活动照片交差;有的学生甚至根本就没有参加社会实践,只是通过家长关系找熟人单位盖章来证明自己参加了社会实践;部分学生在做调研报告时,完全没有去调研,而是盲目的粘贴复制网上相关文章,拼凑完成调研报告。

3.实践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高校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缺乏完善的实践机制,包括激励机制不够健全和考评体系不够科学等。由于缺乏体系化和规范化的激励机制,专业课教师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社会实践指导老师多为年级辅导员,他们在带领学生参与科技支农、法律援助等对专业知识要求较高的实践活动时往往力不从心。在社会实践结束以后,往往更多的注重活动参与人数是否达标、有多少团队参与了活动、产生了多少篇媒体报道等,并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去评判实践活动的效果,更没有后续的审查制度和考评体系,很少有成果交流、转化和推广的过程。

二、对当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建议

1.在内容上创新设计,打造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专项品牌

在学校层面,校团委要做好顶层设计,在草拟暑期社会实践通知的过程中,在参考团省委下发的文件基础上可以结合学校特色和社会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一些“接地气”的暑期社会实践主题;今年暑期,江苏理工学院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精心设计了“千人百企”专项实践,鼓励1000名同学深入100个企业,加强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和就业创业的有机结合,得到了师生们的一致认可。在学院层面,鼓励实行暑期社会实践“1+x”机制,即“1”个品牌,“x”项子活动,基本保证每个学院都能打造一个有特色、有影响、有活力的品牌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设计相关子活动;江苏理工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小平科技团队”实践团队每年暑期围绕“保护母亲河、水质调研、环境监测、环保知识宣传”等开展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品牌,在校内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团队层面,重视对团队骨干成员的培训,鼓励他们多学习多思考多实践,开拓“互联网+”思维方式,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新媒体融合,线上线下同时开展,扩大实践活动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2.从思想上精心引导,培养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主体认识

暑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主观能动地探索和改造社会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实践育人的主体是大学生,为切实提高暑期社会实践的时效性,从思想上增强大学生对暑期社会实践的认识是前提。从学校层面上来说,作为社会实践的组织者,相关思政教育工作者首先从自身认识上就要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上升到一定高度,在活动设计上,将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学科竞赛、文化传承等有机结合,从多方面鼓励在校大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从学生层面上来说,作为社会实践的实施者,要让他们彻底消除社会实践只是一个硬性任务、活动开展可有可无的思想态度,一方面可以制定相应的激励办法,并在每年暑期社会实践总结表彰期间,开设暑期社会实践经验分享交流会,让优秀团队和个人介绍社会实践经验,以榜样力量鼓舞同学们多参加社会实践;也可以在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上,邀请有经验的老师为大家解读当年暑期社会实践相关文件和热点,在活动内容和形式创新上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可行性强的建议,激发同学们对社会实践的思考,鼓励他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3.在制度上不断完善,构建科学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

如何更好更科学的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化发展,构建科学的实践机制是有效途径。首先在学校层面应制定相应的社会实践管理办法,江苏理工学院针对寒暑假社会实践,制定了《江苏理工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办法》,从实施、考核、奖励、经费使用等几个对本校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做了说明,对暑期社会实践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其次在社会实践的成果考评方面,可以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与教学实践课的结合,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体系,形成社会实践和课堂教学同步进行的教学体系;二是与学生评奖评优、就业推荐结合,例如将社会实践的的评比结果作为奖学金评定、推荐入党的重要参考;三是与成果效应、实习单位评价相结合,鼓励对实践成果进行转化。

参考文献:

[1]吴立全,于秋叶.高校实践育人新模式探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5(2).

[2]张宏亮,柯柏玲.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2).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2004〕16号.

[4]邵朋来.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作者:欧阳秀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