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问题分析(共3篇)

企业管理问题分析(共3篇)

第一篇: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问题

一、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1.管理制度建设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的保障

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一个艰巨和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管理水平、运营状况不断优化提升。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可以固化企业已有的成功经验模式和优秀的管理方法,为企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打下良好基础,确保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可以按照战略目标所确定的既定方向运行,最大限度地避免目标偏离,并尽可能规避各种潜在风险。

2.管理制度建设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基础

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整合优化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法,实现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能够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3.管理制度建设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的保障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企业的管理流程日趋复杂,对团队协作要求越来越高。任何组成部分的无序行动都可能导致整体运行效率的下降。因此,企业成员共同遵守企业制定的各种规则成为组织高效管理、有效运作的前提。制度建设通过对管理规则、流程的梳理与确定,在组织内传播统一的规则信息,并将其固化在成员的思想意识和工作行为中,提高企业有机体的整体协调能力。

4.管理制度建设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共同理念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制度建设的过程,也是提炼、凝聚和固化企业优秀文化的过程。作为建立企业管理规则的制度建设工作,其实现成果总是体现出企业文化的若干特征。

二、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企业制度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管理制度体系不系统

管理制度制定的动因往往是针对特定管理事项做出规定。一项管理制度后,主管部门发现该制度所覆盖的业务范围不够全面、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为弥补缺陷而不断制订新的补充制度或增加实施类的制度,甚至会以部门文件的形式制定。这种通过“打补丁”不断修订制度体系设计缺陷的方式,甚至矛盾现象,往往造成制度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制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明确,制度体系结构、内容分类不合理,部分制度会出现内容的矛盾、冲突等现象。

2.管理制度形式不规范

一些企业未根据类别对组织内的规范性文件进行合理分类,并对各自的编制格式予以规范,导致企业的规章制度在体例、格式上不够统一,制度类文件的规范性不强。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的规范性文件包括管理制度、标准两大类,其格式、体例差别较大。如果企业没有对两种文件的编制格式分别进行明确规范,很可能会出现的规范性文件形式混乱、不统一的现象。

3.制度管理不完善

管理流程不能实现制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指一项制度要经过计划、起草、审核、审批、、修订、废止这样一个闭环的管理过程。企业的制度管理往往无法全面实现以上所有流程。比如,企业没有完整的制度编制年度计划,制度在制修订时还存在未经过事先订立计划的现象;有些制度在前没有经过规范性审核程序;没有开展制度的有效性的评审、征求制度执行者和相关部门的意见等。这些情况下,的制度可能会出现制度考虑不周全的问题,尤其是如果缺乏企业法律主管部门的审核,还有可能出现制度的合法合规性问题。

4.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

制度贯彻执行不到位几乎是所有企业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制度执行不到位的原因可以分两类:一是制度本身存在不合理之处,如制度的操作性不强,制度没有理顺现有的业务流程,与实际工作“两张皮”等,导致制度难以落实。二是制度后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动态监督机制,缺乏对制度执行效果的有效监督和反馈,也是导致制度难以贯彻落实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建议

制定企业管理制度,应坚持合法性、系统性、规范性、层级性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

1.优化、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

制度体系可分为制度管理体系和制度内容体系两大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企业的制度体系。因此,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建立健全制度管理体系;二是持续优化、完善内容体系。制度管理体系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要作好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由专门的部门对制度体系进行系统性管理,持续推动企业的制度建设;微观层面,要建立制度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程序,对制度的立项、起草、审核、审批、、监督、评估、修订、废止等各个环节实施全过程管理,并实现制度的更新或延续。制度内容体系可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宏观层面,要考虑制度体系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管控模式相匹配;中观层面,要根据管理职能,建立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制度集合,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制度内容体系架构;微观层面,要对制度的形式和内容进行规范、优化,提高制度的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

2.加强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组织保障

建立制度建设组织体系,成立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设立制度建设管理部门和岗位,在企业形成完善的制度建设专业管理组织体系。制度建设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审批企业制度建设的工作规划、计划和其他重大事项,审批企业制度体系,审批企业制定的制度文件。制度管理部门是企业制度建设的归口管理部门,全面负责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包括编制计划、组织起草、规范性审核、监督检查和制度体系的管理维护等。

3.做好管理制度体系与其他体系尤其是标准体系的融合

企业标准体系是构成企业基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加强与标准体系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有机统一体。在具体实践中,要注意的一点是:制度和标准往往并存与企业管理体系中,两者是相互补充,而非相互替代的关系。制度与标准的本质及其制定目标都是一致的,对企业的某一业务事项,可根据该项业务的成熟性,制定规章制度或企业标准加以规范。但是同一业务事项,不能既用制度又用标准进行规范。在企业标准化工作实践中,一般将管理事项成熟的制度转化为标准,尚未转化的规章制度则作为单独的一部分存在于标准体系中。

4.建立管理制度的监督、考核机制

重制度编制、轻制度实施检查,是当前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企业应建立制度的监督检查机制,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考核。制度建设的主管部门应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职能部门对本部门编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应进行监督检查;系统内各单位应对本单位的规章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自查,确保制度有效贯彻执行;制度的执行情况应纳入对各部门、各单位负责人的考核。

作者:李红涛 单位: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法律法规部

第二篇:改进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一、“精益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然而,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发展,“精益管理”模式呈现出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客户需求日趋复杂,满足客户需求难度提升。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在管理中遵循着精益管理的模式,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然而在目前,客户的需求日益丰富,满足客户的需求变得不那么简单。在生产力有限的阶段,生产者占据着一定的主动性,然而目前,汽车行业面临的是一片“红海”,行业内的竞争对手都各有长处,仅凭自身在生产上的优势来吸引用户已经难以占领行业的优势。目前,对于客户来说,除了对于汽车质量、价格等层面的考量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蕴含在汽车品牌价值、汽车品类个性的需求,而从管理层面上来看,目前丰田汽车对于生产层面的关照超过对于品牌的挖掘,这种管理生产的理念在当下已经略显落后。

2.内部管理过分严明,员工面临工作压力略高。

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作为日本企业,推崇精益管理的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日企特色”,对于员工的管理十分严明,行为等日常规范的数量和品类都比较多。在以生产为主导的时代,这种管理方式确实能够有效的协调生产,使得日常工作的效率得到有效提高,然而目前,汽车制造多为机械操作,生产环节对于人自身需求的刚性已经并不强烈,当代员工更加追求的是一种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而丰田公司的人员管理方面过于严谨、细致的传统却仍旧保留了下来。这种过于严明的管理方式,对于现代企业内部的员工来说是一种思想和身体上的束缚,对于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来说有负面的作用。

3.精益管理文化渗透不足,员工对文化认同感不高。

精益管理文化是丰田汽车管理中的重要特色之一,然而这一企业文化已经逐步被21世纪当代的个性化、潮流化的文化特质所冲淡,在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内部,企业文化与现代员工自由思潮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对矛盾。丰田作为一个跨国企业,在设置跨国公司之时,也面临着内部企业文化冲突的问题。不同年龄、不同地域的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同度不高,已经成为企业维持自身团队,持续、稳定发展的绊脚石。

二、改进企业管理模式的策略

针对广汽丰田“精益管理”模式存在的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1.以客户为中心,重新确定客户需求。

服务客户,以客户为中心是精益管理的核心理念。把握住了客户,就是把握住了市场。以客户为中心,需要企业由上到下贯彻这一理念,同时,要将“以客户为中心”逐步细化。目前,客户对于产品物质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然而汽车企业自身技术水平的发展能够有效的应对这一需求,更重要的是,产品需要迎合客户的心理需求。对于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来说,需要以消费者诉求为出发点,进行有效的生产评估,以此带动整个生产、营销方面的转变。具体说来,可以在公司中开展消费者心理学的学习,也可以要求员工主动的到各个终端4S看一看、了解情况,和顾客聊天,了解他们的需求。

2.激发员工积极性,提升管理的人性化。

精益管理讲求的是对于生产过程、营销过程的控制,而这种控制在公司内部则体现为一定的规范、条例。这种规范,一方面是行为上、制度上的规范,另外一方面,则是在人员考核上的规范。目前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的员工管理层次过多,过于严明,这就导致了内部机构在问题的处理方面反而耗费得时间更长,损耗了更多的有效时间。因此,在管理方面,在尊重精益管理的同时要进行各项流程的简化,逐步提升管理的人性化、合理化,避免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提升整体工作的效率,为员工赢得更多的有效工作时间。精益管理在目前的企业管理中,需要呈现出一定的灵活性与机动性,满足员工人性化的需求。领导人员要切实负起监管职责,为整体的管理定下基调,有效监督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合理、适时的做出调配,同时尊重员工,给予其一定的自由度。人力资源部门要调整考核方式,对于工作量指标进行精细的划定,真正做到让员工“按劳取酬”,而不是“按时取酬”。可以在企业内部的某些部门实施弹性工作制,这样能够激励员工在工作时间内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提升其工作热情,而不是在办公室内坐死班影响工作积极性。对于积极工作员工的奖励力度也要不断加大,奖励先进,激发后进,才能使得企业员工保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并且在工作中获得认同感与成就感,促使其进一步提升工作成效。而最终实现精益管理,还是要以提升员工自身工作能力为本,这就要求企业要加强对于员工的培养和培训,使得每个员工更为精明强干,才是人性化管理与精益化管理的双重实现。

3.融合企业文化,创新精益管理文化。

精益思想的宗旨是彻底杜绝浪费,永远追求效率;灵魂是持续改进,不断创新。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作为丰田汽车旗下的一个跨国公司,需要对于母企业的精益思想进行有效传承,同时也必须融入自身的特质,使得自身的管理文化与精益管理文化能够有效融合,取得员工的认同感。而这一活动的第一步,就是有效的融合企业文化。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本身是国内的企业,与精益管理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勤俭节约、富而不骄的理念融入进入,促使员工更好的进行理解。同时要对于精益管理文化进行与时俱进的创新,将目前社会所弘扬的正能量融入到精益管理文化当中去,促进其在中国本土更好的生根、发芽。

作者:邓颖仪 单位:广州华夏职业学院管理工程系

第三篇:企业管理标准化分析

1企业管理标准化的内涵综述

企业管理标准化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为实现管理工作的有序性,并保证企业产品的生产质量,需要制定出一定的工作规范及生产标准,以使整个企业的运营管理能够实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该项管标准化制度的确定在企业管理中的主要作用可依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协调功能,也即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依据该项标准做好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相互协调以及各管理部门工作之间的协调工作;二是传达功能,也即对于标准化、规范化工作目标及各项方针政策的准确传达,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规范性操作。综合以上所述,可知企业标准化的种类可以依据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工作标准,是指对于整个企业组织生产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定,也即在围绕一定质量目标的基础之上,设定出各项管理标准、生产标准,使各项管理和生产活动都能实现科学化、制度化以及有序化,该项标准处于总括的地位;二是技术标注,也即对于企业生产活动中各项应用技术的规范化要求,其不仅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标准要求,亦是企业实现有序化、组织化生产的重要支撑;三是管理标准,该项标准是企业整个企业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核心要求,其不仅明确提出对各岗位员工的工作职责,亦是组织实现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建立规范管理秩序、协调生产和管理活动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2企业标准化在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标准化管理关系着生产和经营、领导和员工以及各个部门、环节之间工作的有序化进行,因此其对于企业整体的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

2.1推动各生产环节及各管理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

自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以来,并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推进,现代企业在劳动分工上更加精细化,部门的数量也逐渐增多,这就造成了协作关系的复杂化发展,为保持企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以及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性,则需要一套标准化的规定来促进各部门之间职能的协调。企业标准化的管理准则不仅能使各部门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有章可循,亦能为各部门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标准规范,促进各部门的协调统一,推动企业的科学化管理。

2.2促进企业“以人为本”管理与“依法”管理的相互配合

在现代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多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打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自主性,但也会让造成部分人员的工作懈怠,部分部门的权责不清等。而企业通过制定标准化的管理准则,不仅使得企业的各项工作及各项程序实现“有法可依”,同时亦能使各工作人员、各部门做到“权责统一”,从而实现“以人为本”和“依法为据”的相互配合,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

2.3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建立科学的生产经营管理秩序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实施标准化的科学管理准则,不仅能为各个生产智能和管理职能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亦能把各个环节及各生产要素有序的组织起来,从而克服企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盲目性,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效率,并最终促使企业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校的企业管理体系,规范企业的管理秩序,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2.4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逐步发展以及各种先进生产技术的涌入,使得产品产量、种类增多的同时,也造成了各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为实现企业产品质量的全面化管理,就必须引进科学的企业管理标准。在决定产品质量的人、技术、设备三大要素上,要使其更好的服务于产品质量的提高,就必须为其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标准,确保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都能按照规程办事,各个环节都处于标准化的要求下,并以标准为依据来评判产品质量的合格与否,以便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并给予纠正和相应的改进,从而达到确保产品质量的目的,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结语

作为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标志,我国企业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要重视标准化管理的应用,并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所处的大环境制定出相应的标准化实施细则,在保证各环节和各部门工作相互协调的同时,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的全面监管,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并最终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作者:卢晋蓉 单位: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