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论文范例

教学管理论文

教学管理论文范文1

(一)家庭条件优越,危机意识不足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对社会的态度及处理问题的方法等对校风和学生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导致部分学生缺乏艰苦奋斗和刻苦学习的精神。部分学生要么是独立意识强,但自理能力很差;要么是自我表现欲强,但组织纪律性差;或是期望值过强而心理平衡能力差。

(二)英语基础薄弱,难以适应教学要求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英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很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采用的是英文原版教材,并由外方教师或中方教师全英文授课,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才能在学习中得心应手,否则英语不仅没有成为工具,反而成为学习的一种障碍和制约。事实上,中外合作班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导致在听说读写等英语基本技能方面存在巨大障碍,使得很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信心,进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大大地影响了学习效果。

(三)自主学习意识薄弱,抗挫折能力差

受传统教学“灌输知识为主”模式的影响,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很多新生入学后不能适应大学课程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薄弱。中外合作班学生因为学习基础较差,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欠妥,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缺少探索性地学习能力,一旦在学习上遇到小困难便退缩,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应有的控制能力,容易受外界各类事物的干扰、诱惑等。

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教学管理理念

(一)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制订切合实际的培养模式

在中外合作班学生的招生阶段和教育阶段,就应巩固学生的专业选择,说明合作办学项目及专业特点,努力使学生正确认识中外合作办学的学习目的和意义。校方在借鉴国外学生优秀培养模式的同时,应结合各校学生实际水平,制订具有自身特色和着眼于学生长远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办学定位上,坚持以学生就业为主、以出国深造为辅的导向,以涉外企业和跨国企业用人标准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为学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中外办学双方应该积极合作,把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培养和就业教育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全过程中,并帮助学生了解、熟悉外资企业,最终推荐、落实企业就业岗位。同时对少数有愿意出国深造的学生,提供一整套相应的出国深造服务,起到有效的指引作用。应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基础进行分类教学,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对基础差的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并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成绩好的学生侧重提高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使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这些措施有助于学生尽早确立发展方向、树立学习目标,有利于增强学校教育管理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英语水平是中外合作班学生专业学习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砝码。要提高英语水平,首先应当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创设好的学习条件,在日常管理中,强化学生的英语口语、强化学生的英语能力和学英语的意识。如平常的日常请假用英语说,用英语写请假条和写各类文件材料,日常的检查表格和通知也尽量使用英语等等。同时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活动,比如:英语文化节、英语早读、英语沙龙、开设英语阅览室、举办各类英语口语和写作竞赛等,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全面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其次,教师应详细分析学生所处的英语水平,抓住各种机会,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英语教学。在学习原版教材之前同时强化基础英语和专业词汇的学习,尽量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基础薄弱学生的英语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善于观察学生并帮助差生尽快克服心理障碍,注重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沟通,树立其自信心,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根本上降低他们的无助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持续不断地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让教学获得最佳的效果。老师还应帮助学习不良学生找到行之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选编的教材尽量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综合能力的训练,要随时从报纸、期刊、杂志、网络等寻找补充材料,从而保证教学内容的新鲜感。

(三)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从一入学开始,向学生阐明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唤醒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学习者本人才是学习的主人,要对自己的学习负主要责任。在课堂上,运用研讨法、讨论法、情境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三、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水平的应对策略

教学管理论文范文2

(一)学校要积极推进各种教学改革,优化职教办学的基本模式。

一是学校的专业课建设要企业化。采取“产业与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达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以工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共同达到社会要求的目标。二是课程与岗位教师要全部优化化。目前中职学校实行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办学思路。三是教师课堂教学要能力化,以展示教师的课堂风采。

(二)学校要加强对教学方式的改革。

具体做法有:一是模块化教学势在必行,要根据专业课程终极的培养目标与要求,把整个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按不同性质分解成几个有重点的模块。专业课教学的时间要在教学计划中占一定的比例,明确各个主要模块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和具体考核方法,学校要建立与之相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考核制度。二是学校要根据学生培养目标的职业就业要求,对各种专业课程的设置进行科学的规划,让所有学生都热爱自己所学的专业,避免因学科型课程教学而造成专业课程教学周期过长,占用太多的教学时间。专业课程设置要避免重复,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能抓住专业学习的重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三是中等职业学校要从根本上建立简单适用的现代教学体系,形成必修课、选修课、实训课相结合的现代化教学体系。要根据学生本人意愿以及就业方向的需要等,选择专业化的教学方法,实行学生分流培养,尽量使学校毕业生能达到“产销对路”。四是学校要实行弹性学制。一方面学校要实行弹性教学,一个年级的学生可以不在同一年毕业,只要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业即可毕业;学生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专业课,同时学校也承认职业学校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从而让学生都能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进而取得全面发展。五是目前学校采取的是订单培养模式,一切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在教育内容上注重实用性,教学上少理论、多实践,少单一、多综合。

(三)学校要深化教学思想与改革。

针对传统应试教育所存在的各种弊端,公关学校创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现代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开创了全新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我们一直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全力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学校应该根据每名学生个体素质的不同,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学校要狠抓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情况,强调教师的授课水平

学校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准备好教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授课,教师在备好课的同时,还要专心研究用什么方法来教学;教师要寻求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接受授课内容的方法,提高教学的效果。通过教学改革,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学校要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中等职业学校要把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的重点。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学校要不断地探索并完善以就业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根本落脚点的教育教学体系。同时,学校也要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具体做法是:

(一)坚持开设就业指导培训讲座,指导学生的就业观,让学生有个良好的择业方向。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使其理清理想与现实就业的正确关系。学生要加深对“自我职业发展”与“自我创业”的相互关系以及“职业自由竞争”与“职业道德”的关系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方向观,使学生毕业后做力所能及的工作。

(四)帮助学生正确定位,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现实,利用好自己的技术和操作优势,看到自己和社会的差距,不能盲目乐观。

(五)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信息,让学生认清当前面临的就业形势,了解就业市场的情况,了解招聘单位的用人制度和现代就业特点。

(六)帮助毕业生转变传统的就业思想,使学生学会自我推销与竞争,引导毕业生大胆地去市场参与竞争。

(七)请优秀毕业生回校座谈或做报告。

(八)指导学生进行个人形象设计。

(九)进行模拟求职训练和竞赛。

(十)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活动。

四、学校要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强化检查制度

只教不管,学校会乱,只管不教,学校也会乱。如何找准管理与教学相结合的最佳点成为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我们要尽力创造有利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环境,这个问题是近几十年来我国中等职校学校面临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近年来,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在教学管理工作过程中一直坚持“日检查、周检查、月评议、期中期末考核与评估”制度考核,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日检查就是坚持每天从早自习开始至晚自习之间,对全校教师在学校期间的教学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课堂教学秩序、课堂出勤情况、早晚自习的纪律等。对于上课不认真、课堂嘈杂、打瞌睡等现象要予以惩罚。要求教务处检查人员做到当日统计,并于第二天早读之前公布在黑板报上。教务处要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二)周检查就是每周对教师的授课教案进行一次检查。

(三)月评议就是每月末组织学生进行评教评学。

教学管理论文范文3

1.1缺失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修订步骤。

当下我国大多数的高等院校出台教学管理制度,基本上都是经过学习获得后,结合学校实际而产生的,这样做的结果是将大学生们在管理活动中充分发挥的作用或影响力忽视。特别是与被管理者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学籍管理政策,他们的发言权与知情权没有被尊重。国家关系民生的有关政策都要召开听政会议,作为民主、科学、文明的高校为何不这么做呢?

1.2学生主动参与学校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的意识不够强烈。

1.3缺乏通畅透明的政策规定、教学改革信息渠道。

当下由教务处在网络上进行通知教改的相关规定政策,由此通知高校的各个学院,然后再通过班会经老师通知到学生班级或者通过宣传栏,从而造成部分通知不能及时到位,有的不负责任的干脆就没有通知,最终导致信息传播不通畅,时常引起学生举报等不良事件的出现。

2高等医学院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

根据以上现状,如何推进高校教学管理科学民主化进程,如何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效果,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吸纳在校大学生积极参加到高等学校的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在我校提倡学生参与教学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高等院校医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2.1学生参与具体教学过程管理

学生对教学计划、课程、教师等直接进行评价和选择是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当前我国国内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把医学生的评价结果纳入到学校对于教师教学质量的非常重要的评价依据。早期医学生参与评教的方式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形式,然后出现了医学生涂机读卡,最后发展到网络进行评教,医学生可以通过上网评价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依据学生的评价结果学校教学相关部门进行反馈。

2.2建立学生组织,参与学校管理

建立学生组织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形式。在美国,学生组织是校内学生的群众性组织,它由各层次的学生代表组成,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代表学生的利益与学校联系和交涉。在英国,1922年成立了全国学生联合会(NationalUnionofStudents),代表着20多万学生。它的工作内容非常广泛,对学校也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在我国,高校中也都建立了学生会、团代会等学生组织。学校设立校长信箱,在行政部门中设立学生工作部、团委等部门与学生会进行沟通。

3医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意义

3.1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以往学校的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专家、领导、教师等组成,作为学校教学主体的学生一环一直处于缺失状态。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使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成为一种常态、长效管理模式,从学生角度将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出来,并且形成一套工作流程,使学生反映的信息能够及时解决和落实。

3.2在校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高等院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被充分的调动起来

在校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到高等院校,将会明显增加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学生能够认真地去发现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学校能够重视学生反映的问题,着力去落实解决问题。学生看到自己反映的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又促进了他们更加主动地去履行学生教学信息员的职责,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3.3对于教学管理效率的提高大有裨益

建立健全教务助理员、在校大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将会让高校教学管理能够左右纵横、上下贯穿,最终实现管理的网络化以及交叉化,能够更加真实迅速的获取信息,更加通畅的安排工作,更加方便检查、落实、监管,得到更好的服务。

3.4具体体现了教育部有关学生民主参与学校管理的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明确写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四十一条上。

3.5确实为培养学生能力建立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第一,已经具有民主参与管理能力的在校医学生占到了相当的比例。第二,在校医学生已经具备了科学合理的判断、分析高等院校的管理制度的能力。举例来说,建立了在校大学生教学管理委员会,构建了非常好的平台从而能够贯彻培养在校大学生民主参与到教学管理当中,从而充分的激发在校大学生的潜能。如果在校大学生真正能够融入到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中,那么他们将会实现自我指挥与自我控制。在校大学生在多数情形下可以学会积极主动的去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责任,并且能够将创造性与独创性运用于高校的教学管理之中,同时还能够将自信心逐渐提高增强,实践经验逐步的积累,这不但在管理能力、组织能力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发挥与锻炼,而且对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3.6真正的体现了当前高等院校“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

教学管理论文范文4

一、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一)我国素质教育教学体系仍未完善

虽然我国的素质教育改革早就开始实施,但是应试教育仍旧影响着我国教学工作的开展,我国整体的教学水平仍然存在许多不足。许多教师慢慢开始重视素质教育,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明白素质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素质教学在一些学校中只是一种工作口号,并没有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降低了素质教育的执行效率。推行素质教育比较困难的原因是缺乏完善的教学体系,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并且学校在推广素质教育时缺乏相关的教育经验,不能保证开展素质教育的效果和质量,素质教育工作难以进行。

(二)不同地域经济、教学水平差异较大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是导致我国教育水平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沿海地区迅速发展的经济、单一的民族、密集的人口为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条件。相比之下,我国的西部地区不仅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而且地区仍保留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管理模式。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

现阶段,独生子女的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家长娇生惯养自己的孩子,导致学生缺乏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由于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无法认识学生的内心世界,不能通过分析学生的内心特点进行教育。家长在工作的压力下,无暇与教师及时沟通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状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影响着学生日后的发展。(四)社会的不良风气影响教学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观念也在逐渐改变,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开展。各种文化的涌入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挑战了教学工作的开展。未形成价值观念的小学生,处在不良的社会风气中无法辨别是非。为了小学生能够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学校和家庭要加强重视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合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完善小学教学管理的措施

(一)完善小学教学管理体系

在新课程改革开展的情况下,教育工作者要重视小学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需要构建完善的小学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工作者要在管理理论中加入创新的元素,根据小学教学实际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需求出发,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为了符合时代的发展,教学管理工作在开展时不断的创新和发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改善小学教学管理的现状。

(二)加强利用教学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语言等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能够顺利的开展教学活动,教育工作者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不能忽略了各地区的差异,制定统一的大纲,只有充分的认识到各地区的差异,才能更好的利用教学资源,保障教学工作能够良性发展。

(三)引导小学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教师要重视社会的舆论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能够促进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保障小学教学工作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教师在进行小学教学管理的过程中就要重视社会舆论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改正。小学阶段学生形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能够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学生创建健康的成长环境,才能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四)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进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更好的执行小学教学管理。学校与家庭保持良好的沟通,实现教师和家长更好的配合,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状态,能够促进教师更好的进行教学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现如今,学生在入学时普遍存在着年龄较低的问题,学生受到社会中传播的各种信息的影响,使小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遇到挑战。社会工作压力不断的加大,家长对日常工作与生活都顾及不上,更别说是关注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进而家长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不良信息和习惯的影响,孩子身心成长变得畸形,偏离了正常的成长轨迹。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舒适的环境,需要家庭教学与学校教学同步进行。

三、结束语

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提出有效的建议解决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高小学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需要全社会、民族共同应对小学教学管理的挑战。教育工作者转变陈旧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创新教学管理方式,解决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创造出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了我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作者:张霞 单位:山东省德州市天衢工业园天衢中心小学

第二篇: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影响及启示

一、“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影响

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过程中,教职工和学生是主要的对象,通过合理采用“以人为本”理念,教职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最好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根据当前“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情况来看,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新课改方面

在我国小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大环境下,“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很好的满足了新课改的各种需求,在将教学和学生作为主要管理对象的情况下,对于推动小学教育事业长远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通过采用的“以人为本”理念,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管理模式等都得到快速转变,是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创新的重要体现。

(二)教师和学生方面

在有效开展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个人情感、所处环境、心理因素等都能得到及时关注,充分体现出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满足学生求知欲的同时,还能不断提高小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对于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所以,“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合理应用,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能保证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和不断发展,在促进小学教育水平全面提升上有着重要影响。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启示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教学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深远,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以人为本”理念产生的启示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小学教学管理思想的快速转变

在我国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的现代化建设中,小学教学管理思想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有效落实“以人为本”理念,必须注重小学教学管理思想的快速转变,真正掌握以人为本管理各相关知识,才能不断提高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水平。在实践过程中,学校相关领导必须加大“以人为本”理念的宣传力度,让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价值,才能在加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基础上,促进所有教职工共同进步。与此同时,学校管理人员还要注重采纳社会、家长等各方面的意见,充分利用优秀教学管理经验,才能真正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促进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升级。

(二)注重现代小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不断加大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投入力度的情况下,“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利用,必须注重现代小学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才能为小学教学管理工作创新提供重要支持和依据,最终促进小学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根据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可知,以人为本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不仅可以对教师的日常行为进行管理、约束和协调,还能增强小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对于推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不断创新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在教师方面应采取的管理制度有教师听课制度、教案检查制度、教研学习制度等,在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同时,还能促进教师各方面能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奖惩制度的合理制定和实施,是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不断推动“以人为本”理念的情况下,将岗位竞争制度、教师工作情况、薪资待遇等联系到一起,不仅可以保证小学教学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还能不断优化小学教学环境,最终推动小学教育水平快速提升。

(三)高度重视小学教学管理氛围的良好营造

在小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向着多元化、多样化方向发展的新形势下,“以人为本”理念在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合理应用,需要教育工作者、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和协调,才能为小学生提供一个优越、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学校整体形象不断提升。因此,根据小学教学的实际发展需求,高度重视小学教学管理氛围的良好营造,注重人文环境的有效构建,有利于提高小学教学质量,从而提升小学教学管理水平。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引导作用,因此,“以人为本”理念的有效实施,需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吸收和培养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所需的人才,才能更好的推动小学教育改革不断创新。与此同时,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合理运用,加强人文环境建设,是提升小学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最对于促进小学教学管理现代化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教育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的过程中,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给小学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注重“以人为本”理念的充分应用和有效实施,才能真正发挥管理人员、教师的引导作用,最终达到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作者:罗亮 单位:天王学校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艺术研究

一、课堂管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进行课堂教学,必然包括课堂管理。良好的课堂管理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与做法,否则无法成功。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课堂管理的意义。良好的课堂管理秩序,可以培养学生遵纪守纪的良好行为习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著名的加拿大华裔心理学教授江绍伦指出:“教师必须把纪律作为他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教给学生。可以肯定,其重要性不低于所规定的课程的学科内容。”由此可见课堂管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课堂管理依然存在如下问题:(1)部分教师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目前,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格外重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技巧,忽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已经竭尽全力给学生讲授知识,但有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打瞌睡等现象时有发生。(2)师生关系不够融洽。虽然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提高升学率,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接受知识时囫囵吞枣。课堂教学的刻板及教师的高高在上,使得学生敢怒而不敢言,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知识产生厌倦情绪,缺乏积极性,进而产生反叛心理,这些都是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3)课堂纪律过于死板,只有“罚”没有“奖”。虽然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但是课堂管理过于严格,过于注重纪律,只知道“罚”,而没有对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一定奖励。这样的课堂教学,容易导致学生过分紧张的心理,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极其不利。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管理艺术

1.充分重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从课堂管理的定义可以看出,良好的课堂管理,不仅包括课堂纪律,还包括良好的课堂氛围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管理中,课堂纪律是基础,和谐的课堂氛围则是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一定的纪律约束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则是润滑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良好的师生关系作出高度评价。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个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心愿。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得到学生的肯定和欣赏,学生的积极努力学习会促使老师更努力地改进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的学习激情会对老师产生极大感染力,促使教师更积极主动地为学生考虑;其次,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心理学角度,当师生之间产生融洽、亲密的关系时,这种关系会促使学生对教师所授课的内容产生极大积极性,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更容易接受和认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反之,如果师生之间的情感是对立的,则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抵触、不接受,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2.维护课堂纪律,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但是不能忽视课堂纪律的作用。凡事都得有“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师生关系的建立,就容易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过于随意,甚至不尊重教师,没大没小。所以,教师必须通过纪律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要让学生明白,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的师生关系,都必须以纪律为基础,谁也不能逾越。就如国家要制定法律,约束公民行为,一旦有人触碰法律的底线,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课堂纪律也是如此,不管学生在课堂教学是如何活跃,都不能触碰课堂纪律的底线,否则必须受到教师的处罚。

3.适时采用激励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激励是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简言之就是有奖有惩。在传统课堂管理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负激励,即“惩”的作用,只知道对违反激励的学生进行惩罚,而不会对遵守纪律的学生进行奖励。这种管理方式是不够健全和完善的。要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教师要懂得奖惩并用。对于遵守纪律的学生,还有部分调皮的学生,有进步则奖,退步则罚。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动力,让学生遵守课堂教学秩序。

四、总结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课堂管理的重要性,并在不断的经验积累中提高课堂管理艺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洪朝霞 单位:泉州市丰泽区第七中心小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管理思考

一、教学理念的人本性

人类演变的历史进程,从知识到人。一直以来,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评价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只是单纯地以能否掌握知识或更好地运用知识为标准。教师大多数都倾向于这一标准,所以教师就会过分地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在过分强调一方的时候,势必会忽略对另一些方面的重视程度。使得失去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知识论思想得不到正确的发展,从而使得社会价值观变得扭曲。通过新课改不断的推行,教师要更多地注意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或正确运用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数学创新性思维,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最终实现数学教学内容的优质化。

二、在管理指标上强调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是管理指标上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强调基本原理,就是要强调知识的新生长点在哪里,是什么,为什么,等等。这是传授学生学会迁移的重点。教师在设置教学方案的时候,要对教学任务进行详细、科学的分析,采用设问法、反复提问并回答问题。对于新知识,教师要关注对语言文字及直观材料结合在一起的语言描述信息。体现原有知识与新增知识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总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为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与学生共同坚实地走下去。通过教师的不懈努力及其他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相信数学教学势必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作者:卢晓智 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卓尼县洮砚学区

第五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探究

一、中小学教学管理现状

1.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管理思想

学校管理人员的思想陈旧是最基本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管理人员仍沿用以往“家长式”和“放羊式”的管理方式。也有部分学校管理者虽然意识上有了一定进步,但受客观条件的影响,没有落实到实际的校园管理中去。

2.教学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

中小学的教学管理方式仍然采用一刀切的手段,没有个性化的管理策略。比如:备课使用统一的教案,讲课采用统一的进度,考试使用统一的试卷等。这种一刀切的手段应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教学评估方式不合理

目前,中小学仍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成果的评估标准,没有从提高学生的素质出发。有些评估手段相对落后,如学校的管理人员突然听课,从表面上看是对教师的突击检查,实际会引起学生和教师的不满,这样的评估结果也不合理。学校的管理者应当尊重教学,给教师一定的教学自由空间,重视多元化,强调个性化,为培养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创造有利的环境。

4.师资匮乏,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一些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能胜任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较少。一线教师与教辅人员绩效分配矛盾不能制度化、科学化划分,即便是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变成了“一线教师的紧箍咒,越受累越被管”,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二、提升中小学教学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1.转变教学管理思想

要提高中小学教学管理的有效性,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更新管理者的教育理念。首先,教学管理者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专业培训等来提升能力。其次,要帮助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让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

2.不断提高学校教学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摒弃旧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形成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此应对“新课程、新教材、科目多、课时少、任务重”的教学局面,从而达到“少课时、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学质量目标。

3.提高教师的素质,调动其积极性

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为教师成长提供助力。新课标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教学管理方面而言,也要实施这一理念,就要把教师的需要当成学校的需求,把教师的成长当成学校的成长,为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养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要鼓励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以往的教学管理模式或思路,多多听取教师的意见,让教学管理更民主,才更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

学校是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场所,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气氛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但是,就目前而言,一些学校的管理者过于看重学校的物质设施建设,而忽视了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笔者认为,通过建设学习型校园文化目标,创设一个宽松的交流空间,开设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使学校充满学习的文化氛围,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成长,还有利于教师、学校的发展。这种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管理者和广大教师长期的努力奋斗。

5.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全面发挥各方教育力量

教学管理论文范文5

一、以人为本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必然性体现

改革开放以来,大众教育越来越深入民心,而人对教育服务的要求也是呈水涨船高之势,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是时代所向、大势所趋。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这也加快了国民普及教育的步伐。这种形势就要求高校要构建以人为本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学生是受教育者,同时还是高等教育的消费者,为满足“顾客”的需求,高校管理者应因人而异的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因此,大学管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实现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的途径

(一)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到实处

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要求我们“以学生为本”,即要求我们充分尊重、理解、关心学生。反思我国各高校在教学管理当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事实上就是对“以学生为本”的忽视。以学生为本就是保证学生的学习自由(包括学什么、什么时候学、怎样学以及保持自己思想的自由等)。高校应由以往的学校单方面对学生要求转向校生双方协商,建立适应终生教育的教学管理观。因而,高校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对自身价值观的表述和理解他们个性的差异并根据他们的成长规律为他们提供更适合的教育帮助,往后,应该打破传统的限制,把教学管理的重心立足于人性和谐发展的建设中去。

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要求我们“以教师为本”,就是要帮教师完成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如果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那么上级管理层应为他提供贴心的援助,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学校应尽量给教师营造一个很好的人文氛围,让教师在良好的大环境中能够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地步。同时,管理上层应该考虑到教室的诉求和意愿,要切实把老师对教学的满意度作为高校管理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以教师为本”还要求管理上层将的个人利益和学校的利益结合在一起,让教师在现实教学中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让他们能够各尽其才,实现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效果的双收。

(二)将“以人为本”的理念注入教学管理体系中

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之间的部分是相互关联且互相作用的,如果能够高效地运转整个教学管理体系,那么就能够给教学质量提、给社会培养出适用型的高素质人才提供重要保证,所以应加强其本身的建设。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教学计划管理体系,第二、教学运行管理体系。

1.将“以人为本”贯彻于教学计划管理体系中。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体现学生的发展的全面性,因为不同的学生会对不同的事物的理解能力不一样,所以,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新的课程设置,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人才。

2.“以师生为本”要求高校管理体系要突出师生的地位。在教学活动中,要突出师生的主体意识,比如给教师提供足够的自主权,倡导师生双向互动使学生做学习和课堂的主人。在考试环节中,要完善考试模式和评判标准,比如,考试内容结构和试题设计要充分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不以标准答案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等等。

(三)完善教学管理制度,逐步发扬“以人为本”的理念

1.将师生纳入到学校制定相关政策的参与对象中。新的时代,新的要求,为了能够充分的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那就必然要实地了解师生的真切需求。在学校的相关制度的制定中慢慢的让更多的师生参与进来,让相关的制度在制定中更具代表性和科学性,同时,让师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现出知情权、参与情、表决权等,这样有力于相关规定的制定和执行。

2.把“以学生为本”真正落实到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制度中。高校应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建立灵活、富有弹性的学籍管理制度。它主要包括学生自主学习制度、自主选课制和导师制等。

3.建立完善的教师管理制度。教师在实现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全面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要建立完善的教室管理制度,尊重教师的地位和付出、体现教师的价值。在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中要时刻注重教师的本体意识,对待教师这个群体应多一份人文关怀,以达到他们个体价值的最大发挥。

作者:吴海明 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教务处

第二篇

1教学运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管理制度欠缺人性化

对于部分高校来说,其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人性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改革。在日常工作过程中,由于教学管理任务比较繁重,并且管理人员地位不高,进而导致教学管理工作没人愿意干。对于高校来说,如果教学管理队伍不稳定,那么就会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在培训深造、晋升等方面缺少相应的机会,并且存在待遇与工作效益不平衡的现象。

1.2管理不规范,职责不明确

对于教学部门来说,由于管理范围比较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容易与其他部门发生冲突,同时在部门内部之间存在职权不清的现象。在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互相推诿的现象,进而难以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由于管理缺乏规范化,各部门之间各行其道,使得教学运行调度变得异常繁琐,使教学管理人员不得不消耗大量的精力对这些重复性的工作进行处理,而且大量专职教师在各类工作中拖沓推延,使教学干事不得不承担起相当程度的需要专职教师完成的工作量。

2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对策

2.1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为教学管理规范化奠定基础,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同时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整合教学文件、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办法等,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教学管理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确保教学管理的公平性、权威性。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对原有的、不合理的旧制度进行改革和创新,制定新的规章制度,确保规章制度与时俱进。

2.2提高和加强工作能力

作为教学管理人员,需要与各相关管理部门保持联系,及时进行沟通,为教学管理部门、教师及学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沟通奠定基础。教学管理人员应做到准确的了解各系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及各教学环节的相关内容,对于某些问题,需要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做完每一项工作,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同时熟记办事的程序、规则,为了提高办事效率,还要学会应对事情的临时变化等。

2.3提高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

提高待遇,使教学干事岗位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岗位。制定合理政策,使教学干事在职称、职务的晋升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奖金方面有所倾斜,以充分调动教学干事的积极性。

3总结

总之,教学干事作为教学管理的基层人员,由于他们在学校的教务教学管理中起着重要而特殊的作用,所以不仅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管理知识与技能,才能使高等学校教务管理走上进一步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轨道。

作者:狄晶 单位: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

1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

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的直接原因在于民办院校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地位。即便新制定与实践性教学有关的制度,也只是从形式上带有实践性特点,并不具备可操作性,不能直接对实践教学起到应有的实际效果。影响民办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根本原因是教学指导性文件欠缺。民办高职院校由于福利待遇、管理机制等存在的问题,师资力量流动性较大,再加上教学管理文件的欠缺和不完善,直接影响了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效果。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过程,只有在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管理文件的指导下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达到好的教育效果。

1.2教学基地有待改善

民办院校的资金短缺直接导致了实践性教学基地的欠缺和不足。这是由民办院校的性质决定的,一是投资主要靠企业和个人作为主要的经费来源,二是民办院校最终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为主要目的的。所以带有营利目的的民办高职院校对实践教学基地重视程度不足,再加上因个别专业的保密性给实训基地的建设带来的困难,导致建立和健全实训基地的可能性降低。对于现有实训基地和设备的应用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问题,仅仅以参观了解的形式作为学习方式,没有实践性操作,使实训基地和设备成为空有的摆设。

1.3缺乏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由于目前民办高职院校遵循理论为主、实践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对实践教学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更不注重实践教学师资的建设,造成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受阻。首先,由于实践教学管理部门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因此对实践教学教师的选用没有经过严格的选拔过程,导致所选的教师不一定都是可以胜任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另外,由于企业实践性强的人员一般很难达到民办学校对学历的要求,也制约了学校对兼职实践教师的选择空间。这些都是造成民办高职学校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质量没有保证的直接原因。只有通过对教学现状进行反思和革新,通过完善实践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才能真正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2民办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的建议与对策

2.1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将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的更加完善。实践教学的工作要在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下进行,才能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建立可行性强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使实践教学活动有序有效进行,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其次,保证所建立的教学制度及教学文件的科学性。高职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专业技术型人才,所以应在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和科学的可操作性教学文件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提高整体素质。

2.2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更新实训设备,改善实训工具使用方法。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具有完善的实训基地和设备,可以迅速的提高实践能力,比理论教学的效果显著百倍,因此加强实训基地建设迫在眉睫。除了通过更新实训设备、扩大实训基地规模、改善实训基地条件等方式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外,还应在实训基地的学习方式上进行革新,增加实践性的操作,才能使实训基地发挥最大的效用。

2.3建设强大的教学师资队伍

教学管理论文范文6

一、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教学管理中的主要功能

(一)学籍管理

学校教务处和二级教学管理单位可通过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学籍管理功能跟踪学生在学期间的综合信息,含入学时的个人基本信息和退休学、升留级、转专业、毕肄业等学籍变动信息,并对以上信息进行日常维护。

(二)教学计划和排课管理

教学计划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提取出的教学依据,通过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可实现不同年级和专业的教学计划录入、查询、修改和打印等功能;在此基础上可进行课程安排的操作,系统能自动检查各班级、教师及教室是否冲突,正确编排每学期的课程表。

(三)网上选课管理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平等竞争的网上选课平台,教务处和二级院系依据教学计划在系统中设置供选课程、选课时间和选课对象,在网络上通过预选、补选、退选三个阶段,完成校园网内所有学生的公选课活动。

(四)考试和成绩管理

考试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系统中可进行考试日程、考场和教师监考的各项安排,并自动汇总出考试安排表,节约纸上工作。考试后,可在系统中实现学生成绩的录入、修改、汇总与分析,并按学生或班级平均分、最高分等参数导出成绩报表和需补考或重修的学生名单。

(五)教学质量评价管理

一方面,教学管理者可经系统导出不同科目的学生成绩优秀率、及格率等报表,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分析;另一方面,学生在系统的留言板对学校的各教学环节进行意见反馈,并经系统参加教学管理部门组织的评教活动对科任老师的教学质量作出评价。

二、教务管理信息系统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在教学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然而这一系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首先,从系统使用者的角度看,高校从事教学管理岗位的人员大多是文史类专业出身,受计算机类的相关培训不足。教务信息系统功能繁多,操作复杂,一般教学管理人员使用时容易走弯路,无法完全驾驭系统各项功能。而作为一种创新的现代化教学管理方法,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广泛运用的过程中难免要更新一些原有的程序和方法,也导致少数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会因不适应而产生抱怨和消极的态度,不愿学习规范的操作方法,从而引起教学管理环节一定程度上的滞后。再次,从系统功能的角度看,软件的设计不合理。一方面,现行的教务系统不能完全适应各高校的实际发展需要,如排课功能,在一些幼师和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小组上课形式的排课不能通过系统平衡操作,仍需由教学秘书人工完成。另一方面,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足,主要表现在学生选课和教师成绩录入密度大时系统容易出现崩溃,部分模块使用对象没有严格限制,应用系统数据容易被破坏等。最后,从系统效能的角度看,系统已有功能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部分高校对系统的运用并不完全,如实践模块和师资管理模块等,仍采用传统的人工处理方法。

三、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教学管理中运用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加强信息化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技术水平

教学管理岗位人员关系到院系乃至全校的教学运作,能否熟练使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为教学管理服务是实现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应制定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计算机培训的力度,有针对地对新进的管理人员进行教务系统培训,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层次和技术水平。

(二)协调配合,提升各教学管理环节的使用积极性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涉及到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和师生众多,这要求各环节之间要相互配合,协调统一。在使用教务管理系统这一现代化手段时,高校管理者首先应给予重视和支持,带动各部门和师生对系统的使用积极性。此外,校方应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普及网上教务信息系统的使用常识,消除各环节人员对系统使用的畏难情绪,从而提升他们的使用积极性。

(三)完善软件设计,促进系统功能的科学化配置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在开发和引进时,不仅要考虑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全面性,还要考虑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际规律而有针对性地引进。

(四)加大执行力度,最大化发挥系统的管理效能

在对系统全面了解并投入使用后,针对部分功能没有完全发挥效用的问题,高校应加大对系统使用的执行力度,做到能用系统完成就不使用人工操作。

四、结语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在运行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各高校应从软件本身、使用者和执行力度等方面引起重视,努力打造一个适应本校发展特色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使其以更科学的方式为教学管理工作服务,最终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作者:黄敏 单位: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研究

一、关于教学学术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范畴

范畴顾名思义是人的思维对于客观实物的最为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界定范畴的前提是可以顺利开展一切讨论。根据“教学学术”思想和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特征,教学学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的基本的范畴应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教学管理的起点

教学方面以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目的的重要途径及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为重要的联系纽带,教学管理把大学管理体系作为一个重要的环节,也就是说,各大高校都是以教学为开端,使教师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服务提供有利的条件,最终以实现高质量人才为最终目标。然而,很多的高等高校的管理者仍然无法摆脱传统的大学教书理念,他们认为所谓教学活动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知识的交换传递过程。现在各大高校的大学里面都普遍流行的观念是,只要有知识及可以做好教学工作,是学者就可以做好大学导师,在我国的各大高校中,大多是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教学理论考核和教学技能的专门培训便进入高校进行教育工作所造成的结果,所以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教学热情也随之消失,多说的教师只是为了完成份内的教学工作而教学,把剩余的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科学研究上,不去考虑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的一种状态反复持续,从而倒是高校人才质量的下降。各大高校目前应该把教师的教学和教师的教学学术放在首位,把教学学术和学科学术联系起来,实现研究和教学合二为一,以使教学质量得到充分的提升。

(二)关于教学视角下的高校管理的内涵

1.以较复杂的学术管理为特点

传统的大学管理主要是以科层制度为基础的行政管理的过程,我国现在各大高校的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便是行政化程度过大,各大高校的管理部门对教学的每个方面都进行管理和决策,从而是导师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管理,多种的规章制度制约这教学活动的改革,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发挥创造性与积极性。教学学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不仅需要上级指令和外部权威,更要依靠内部专业人员的交流,从而使自身的教学水品质量得以提升,同时高校的教学也成为了研究的学术活动,具有了学术活动的特点。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当尽量的避免过多的行政指令和干涉,充分的发挥教师教学群体的作用,尊重教学中的教学学术权利,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教学学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特点。

2.以完善教师培训为目的

目前,传统的理念认为教师只是传播只是的工具,从而忽视了大学教师作为教师的培训和专业方面的发展。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一门学科,主要的是以提高教师的科学化水平为目的。教学学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是以教师的教学为价值取向,教学管理为教学的服务体系,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各大高校的中心工作,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提高教学的创意性。在教学领域平台上,教师的培训和教学将会是一个相对较高的位置。在教学学识视角下,培训的当下重点是教学的实践性,通过教师的综合交流和个人的教育反思来获得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只要以完善的教师培训为目的,才能提高教学实践中的创新和成长,从而充分的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及教学质量服务。

二、创建教学学术的教学管理制度

(一)构建以教学学术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

强化教师行业的招聘和退出机制,建立全面的招聘制度,废除以往的教师资格低”门槛”的情况,对教师教学和教师的教学学术进行监督和考核制度,从而整体提升教师的教学素质和能力,教学质量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和管理都是为了给高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管理者应把教师教学研究方面的成果进行细化和完善,鼓励教师合作研究讨论,并构构建完善的教学研究成果评价制度。以教学学术为中心,进行全面的规划,互相协调才能有效的发挥教学管理制度的功效,使教师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得到有利的制度保障。所以,构建以教学学术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点。

(二)创建合理的学术评价制度体系

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教师在认清教学学术内涵基础上发挥其自身的创造性,同时也要依靠管理者对于教学工作的评价。要改革学校对于教学评价的以往状态,首先要扩大学术评价范围,把教学学术纳入学术评价体系,使其教学学术得到充分的肯定,也使教师进行的教学研究和创新、课程建设和教学反思得到认同。教学学术应当把定量和定性相互结合并合理分配各项指标的权重,从而体现出教学学术所具有的“特点”和“不确定性”。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中,根据教师的科研成果和的数量来进行衡量评价,这样对教师学术评价的标准很不全面和客观,导致高校中形成了功利主义形式,这种过于量化的指标标准不理与教学评价的创新和完善。所以,教学学术的纳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创建教学学术的教学团队

团队是具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个体所形成的正式群体。对于各大高校而言,教学团队是不同学科或者专业以与之相关的研究或者课程为平台所创建的必须具备明确的目标、合作精神及科学的组织结构而形成的一个正式的群体。创建合理的的教学团队,可以整体水平上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品,更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学术水平。

(四)基于教学学术的教学反思

教师应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吸取教训,不断的加强教学行为的自觉性和科学性,从而提升教学实践水平的合理性及充分发展教学能力。通过实践结果证明,教学反思是影响教师发展的多种因素中的最为重要的因素。教师进行反思的手段有多种,比较常用的是反思日记、对话、实施微格教学和行动研究。

三、结语

近些年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了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把管理者理念、教学学术氛围和完善的制度定位保障条件,使其从教学学术的视角下分析了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学术性缺失。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校的声誉和高校的教学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教学学术视角下的高校教学管理要把教师的教学为出发点,以知识为本,改革教师培训的的方法,从而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作者:孙文新 郑燕 单位:山东省烟台市烟台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校教学管理人员计算机水平探析

一、依靠信息素养,提升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就是管理者自身信息素养的提高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信息素养这个概念的提出得益于美国信息产业协会的主席泽考斯先生。他认为,在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要提升一位管理者的管理水平,首先要关注的就是管理者信息素养的培养。所谓的信息素养主要包括管理者认识完整和准确的信息、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对大量信息制定检索策略、熟练运用检索系统快速定位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根据已经变化的情况,将新出现的各种信息融汇到原有的知识结构或者管理系统当中、在思考和交流中使用信息、对信息进行整体性的评价和科学的调控。高校管理者在学校教学管理中承担着领导者、传播者和调配者的社会身份,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较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在各种新信息潮面前要保持一种敏感性,挖掘与自己的本职工作相关的各种信息,对主要信息进行分类和筛选,利用计算机的管理软件对各种信息进行管理,并且可以将信息转化成管理规章或者指标,运用于具体的管理工作之中。信息能力是我们所提倡的这种信息素养的核心。提升教学管理工作者的信息能力也是全面提升管理人员信息素养的关键步骤。对于信息能力的提升,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一些问题:提升管理者的计算机能力水平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升对各种软件工具的应用能力。其次,管理者要具有创造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素养,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大数据”已经悄然进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领域也必然受到了它的冲击,高校教学已经不再只是像传统中那样,教师将课本上的知识讲给学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扩展,很多知识在网络上就可以获得,这也给我们传统的大学教育带来了革新的契机。我们要培养的人才类型已经不仅仅是局限于具有广博的知识这单一向度,而是要提升学生本身的信息素养,让学生了解“信息”在他们个人发展中的重要性。教学管理者的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不断为学生更新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应用软件,提升学生处理信息数据的能力。为学生应在一种浓厚的信息化学习氛围。管理者的信息化接受能力的提升,直接影响学生对新技术的接触程度。因此,提升管理工作者的计算机运用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提升管理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提升学科专业建设

学科建设在高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步骤。因此,各个高校都将自己的学科建设视作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和综合性工作。学科建设的成败决定了高校建设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科研龙头的地位,决定了是否可以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较高的平台。没有在学界占据一流学术地位的学科,也就无法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大学。随着当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以及对专业化人才培养的需要。如今,学科门类之间的划分越发细致。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的专业化的各级知识,同样也需要将这些各领域的尖端技术进行高度的整合。这就造成了各学科之间既存在细致的分工,又需要彼此的交融和贯通。能够提供这种学科之间共生共存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根据信息技术的最新态势和发展状况,对相关学科进行联系或者合并,让彼此的资源实现共享,实现学科之间的携手发展。并且高校可以根据信息技术的新成功在本专业学科中的应用,开发新的,适合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新型专业,也是高校在信息时代谋求发展的重要方向。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提升教学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已经成为了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利用水平,不仅对高校的日常管理具有重要影响,并且影响到现实的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环节。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培养工作进行重新的规划和调整,为建设适应大数据时代的新高校而努力。

作者:侯清礼 刘凯 单位:天津体育学院

第四篇:高校教学管理问题与解决途径

1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主要问题

1.1教学手段单一

当前,高校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照本宣科的现象,教师对于课本未加任何修改,没有添加任何修改的就复述给学生听,这不仅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也将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现象在刚入职教师中较为普遍,因为缺乏相应的“实战”经验,且面对数量众多的学生易于胆怯,这就导致了教师照着PPT念,照着书本念,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学习教学管理部门对于此种现象没有做出整改意见,也加剧了此类情况的发生。

1.2教学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一味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而没有相应的实践活动予以巩固与证明特别是在文科教学中。比如,大学语文在讲授诗歌韵律,对仗时只是讲方法,没有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自己消化与实践,一般讲过就算完,没有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1.3缺乏完备的教学评价系统

完善的教学评价系统应该分为教师互评、领导意见、学生评价,且学生评价应该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标准。但是很多学校是缺乏这一步骤的,单纯以教师互评和领导意见得出的教学评价缺乏客观性和真实性。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一环,缺少了教学评价就不能对教学管理方向产生重要的指示作用。

1.4师资力量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师资力量欠缺是教学管理中极易出现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这就对学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培训机制,其高校的教学水平受到限制,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国家明文禁止在职教师在外任教,但也有部分大学教师因为种种原因在外授课,对于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进行认真备课,其教学水平自然难以提升。虽然也常见到高校花重金聘请专家名师任教,但是如果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其教学质量也不会得到太大提高。

2当前高校教学管理中主要问题的解决途径

2.1丰富教学手段,增加教学资源

在教学管理中应该让教师对自己平时在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汇总,积极探讨解决措施和办法。对于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教师就应该转变传统观念,将现代的投影技术,多媒体设备运用到学生的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同时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手法,融入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先进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使其能够切身感受到教师的关怀与关注。

2.2在教学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不管是理工科还是文史科都需要加强实践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将实践教学渗透入教学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学习摄影拍摄时,带学生在学校内部采风,各自根据其对讲授内容的理解拍出满意的照片,并在多媒体屏幕上进行展示和分析。这样的学习方式将大大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动手动脑能力相结合,提升学习领悟能力和创造力。而这也正是古诗中“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谛所在。

2.3建立健全评价系统

随着科技的普及,对教师的评价也可以在电脑上以不记名的形式让学生做出评价并写出评价意见。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教师的评价趋于真实和客观。当然,对教师的评价不能只是单方面的学生评价,也要以教师互评、领导意见作为辅助参考,使得教学评价系统更为全面,更加健全,也更符合实际。

2.4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师的教学水平关系着教学质量,这就需要在教学管理中增加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培训,让教师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丰富其专业知识,最终提升教学能力与水平。同时,对一些年龄较大的教师学校应该组织专员对其进行计算机、多媒体操作等方面知识的传授,加强培训,让这一部分教师也能熟练操作电脑和多媒体,让现代教学设备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2.5协调学校内部管理部门

首先,要对学校内部管理部门进行整合,对其进行权责分化,使其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职责所在;其次,对于领导布置的任务要充分落实,将其分化为小的部分具体落实到个人。对于管理内部的矛盾进行梳理,并积极解决,让学校的教学管理上下一条心,促使教育教学活动的展开。最后,最为关键的是,要高效的开展工作,定期对学校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从中发现教学问题,并制定相应方案进行解决。

3结束语

教学管理是一项复杂且艰巨的任务,但是良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实现又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管理。如今,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已经取得可喜的成就,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着手进行解决。

作者:刁炜卿 单位:西安思源学院

第五篇: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优化探析

一、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情况

(一)性别比例

高校教师队伍中,往往存在男少女多的情况。教学管理队伍更加存在这样的问题。女性管理人员性格温和、细致,做事条理清晰,有耐心,擅于完成程序性工作;男性管理人员思维活跃,精力充肺,擅于完成宏观调控性工作。男女比例的失调,不仅约束了良好工作氛围的形成,影响工作效率,还制约了一些协调性工作的开展。

(二)年龄结构

在经验、学识、精力和创造力等方面上,不同年龄层的人展现出的特征也不尽相同,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该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状态、活力程度和发展趋势的一种反映。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中,老同志与年轻同志普遍相对较少,中年同志占多数,形成了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状。老同志经验丰富,但创造力不强、精力不足;年轻同志创造力强,富有活力,但经验浅薄;中年同志正好中合了两者的优点和缺点,在老中青搭配的教学管理队伍中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一般而言,一支高质量、结构优的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应以中年同志为主体,合理搭配老中青比例,从而形成一支长效、持续的教学管理梯队,才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管理队伍稳定性和高效性,从而提升高效的教学质量,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三)学历结构

学历状况是反映一个人学术水平和接受专业技术训练的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校要建立一支高质量、结构优的教学管理队伍,就需提高队伍的高学历人员比例。民办高校一般为新建院校,办校历史短,且都由高职院校升本成立,教学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沿用了高职时期的人员,存在学历不高的问题,尤其缺乏高学历管理人员。同时,高学历人员多集中在管理层面,具体办事人员学历偏低,使人力资源未能达到合理配置。这需高校综合平衡各层次学历的管理人员,实施有效调配,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民办高校顺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或者学位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只有组建一支高学历的教学管理队伍,才能形成一支高质量的教学管理队伍,从而最大程度激发教学管理队伍的潜能,促进学校的长远发展。

(四)职称结构

职称结构是反映一所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总体管理水平和所能适应的管理工作基本标准。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的职称结构呈橄榄状结构。低职称与高职称稀缺,中级职称较多。站在优化队伍结构的角度,教学管理队伍应由不同能力的人员组成,具备各级职称的人员。合理匹配人员,减小内耗,使成员各展其能,从而优化竞争机制,使职称与管理能力相符,使教学管理达到最佳效果。

(五)学科背景

学科背景是指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学科背景结构也是研究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的一个重要标准。一般而言,具备的相关专业人员比例越大,专业基础越好,教学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也越高,队伍的成效也越出得来。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专业性较强,教学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教育伦理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懂得一定的管理技巧。因此,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具备相关的学科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效教学管理岗位的工作。但目前总体而言,在民办高校中,由于“重教学,轻管理”的思想观念较重,导致教学管理岗位上人员稀缺,有专职的教学管理人员,也有一线教师兼任的双肩挑人员,还有学校引进高层次人才时安置的配偶,入门门槛较低,人员来源复杂,导致教学管理队伍人员学科背景混杂,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多数出身其他类专业学科,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对管理学和教育理论了解不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教学管理队伍的发展。

(六)地域结构

民办本科院校是指具有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从事全日制高等教育的学校,所以民办高校基本都为地方高校。作为地方高校,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中,本地人比例较大。但随着学校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源源不断地引进大批量的高层次人才,全国各地,天南海北,任何一个省份的人都有,这就出现了本地人和外地人相结合的现状。本地人工作带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外地人工作又富有自己的一套风格和方式,两者相碰撞,难免会产生摩擦。尤其是教学管理队伍中,本地人去管理外地人,或者外地人管理本地人,两者之间的不理解、不融合等矛盾就会逐渐凸显,教学管理人员地域结构的不合理,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学校的和谐发展。

二、对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优化的几点思考

教学管理队伍是高校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视当前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管理队伍重视,加大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化,发挥最大功效,是高校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本文对如何优化民办高校教学管理队伍结构做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提高重视,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日渐突出。高校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关注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抓好师资队伍、科研队伍和教学管理队伍等三支队伍的建设,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同时,还要加大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学管理人员待遇,改善教学管理人员现状,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二)严设门槛,科学设岗

学校要坚持按需设岗,杜绝因人设岗,科学定编,合理定岗。民办高校要根据自身办学目标及条件,从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民办高校办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合理、科学设置教学管理岗位,优化配置教学管理人员资源。同时,要严设门槛,深化聘任改革,建立和推行教学管理人员准入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指定量化考核标准,并多渠道引进教学管理人才,不断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结构。

(三)均衡年龄、性别结构

老中青搭配是教学管理队伍最合理、科学的配置,不仅能够借鉴老同志的丰富经验,又能挖掘中年同志的最大潜力,还能发挥年轻同志的创造能力,使教学管理队伍富有活力、能力和创造力。同时,调整男女比例,营造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提升工作效率,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提升职称、学历结构

为适应民办高校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要鼓励并支持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攻读研究生学位,甚至博士学位,提高管理人员学历(学位),从而提升管理队伍专业素质。同时,学校要为管理人员提供发展、晋职晋级的机会,在职称评定方面,学校可给予教学管理人员一定的政策倾斜,改善管理岗位人员职称评定困难的局面。

(五)加强专业培训

由于民办高校多为新建院校,办学经验浅,要多与外界兄弟院校沟通、互相学习。秉持“走出去,请进来”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并安排教学管理人员去其他高校学习、交流、培训。同时,还要积极邀请相关专家来校指导,甚至开班培训,教授教学管理人员掌握一定的教学管理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教学管理业务水平。此外,在校内,教学管理人员也要积极组织学习活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升,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六)建立激励机制

民办高校要根据学校自身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激励机制。与职称提升、岗位晋升、待遇提升等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并多层次、多形式地考核教学管理人员,有效地增强教学管理人员的紧迫感和危机感,从而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使教学管理人员达到自我完善、自我激励和自我发展。

(七)培养融合性

随着民办高校的逐渐发展、壮大,各地人员齐聚高校时,地域文化差异的问题日益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和谐环境的营造,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这就需要高校提高重视,对新进教师的融合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要培养其与学校文化相融合,还要与地域文化相融合。使新进教学管理人员能尽快的适应学校、适应地域的人文文化,减少摩擦的产生,使学校更加融合,发展更加有力。

三、总结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日,要如何另辟蹊径,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综合竞争力,俨然成为了高校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教学管理队伍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提升,还影响着学校的长远发展。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比例更是影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学管理队伍结构的优化是当前各高校需要攻克的重要课题。正视并分析当前教学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现状,并思考如何改善并优化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也正式本文的本意所在。

作者:章含知 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第六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改进方法探析

一、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信息化的管理水平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信息化的技术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在高校中也应用到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这样可以让管理的工作更加简单、方便,也能提高教学管理中的工作效率。但是在高校中,对信息化的管理方式还是停留在过去和刚开始阶段,一旦没有了这样的系统,就会让工作立马停止,不能再次继续进行下去。还有一方面就是一些技术水平有限的工作人员只是会简单地操作,对于比较深入的知识就束手无策,所以对于信息化的教学管理工作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地加强。

(二)教学管理工作没有创新意识

在新形势之下,不管是解决问题还是分析问题都需要跟着时代的进步而发展,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作为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就需要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才能想出更好的解决办法。但是在目前的高校中,很多的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还是停留在过去,没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没有好的解决办法,采用传统观的解决办法,没有进行创新,这样就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水平不高

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在高校的教学管理中也是一门学科,教学的管理工作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对学校中的教学质量、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但是很多高校都没有做好这个工作,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体系,这样就不能将教学中的目标体现出来。

二、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方法

(一)提高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水平

在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需要应用到信息化的管理方法,要对之前存在的不足进行改善,因此需要提升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信息化管理,相关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了解信息化方面的管理知识,并且要了解教学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并对这些操作步骤进行熟练和掌握,还需要与时俱进发挥好自己的管理优势。作为一名教学中的管理人员,需要有新的管理方式,通过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在管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可以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解决,所以也需要和信息化相互联系在一起。

(二)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

高校管理队伍的建设是高校中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中教学管理水平的好与不好会直接地影响到高校中人才的培养,所以各个高校中应该重视其教学管理工作,这样也可以提高教学中的工作水平,推动学校的发展。所以高校中的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也很重要。教学中的管理人员需要进行不断的培训和学习,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工作中的效率。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后,就可以让教学中的管理逐渐地人性化,也有利于管理工作人员的能力逐渐提高,改变之前生硬化的管理方式,让教学中的管理工作更加周密、严谨,从而来提高教学中的质量和实现教育中的目标,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三)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高校教学管理中,运用科学化的管理教学是必要的。在教学管理中科学化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可以推行教学工作中的目标管理。所谓的目标管理就是完善管理制度、管理方案,通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其次是可以将考试和教学分开管理,这种制度要求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更加全面、广泛的知识,同时教师也不需要参与教学质量的考评,这种制度就需要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来进行组织教学,学生也需要掌握所学课程中的内容,来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教学中的质量更好地实现。

三、结束语

教学管理在高校教学教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高校需要认识到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地加强教学中的管理工作、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能力,不断地创新教学管理中的方法和手段,同样也需要处理好教学管理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来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让高校中的教学目标更好地实现,并且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徐丽颖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第七篇:高校教学管理教学秘书作用研究

一、影响教学秘书工作的原因

(一)付出与回报存在差异

教学秘书是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的基础,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但是仍然有许多高校的领导并不重视教学秘书的工作,导致教学秘书的薪资待遇一直是学校中最低的,并且学校为了节约成本,不愿意在教学秘书身上花费大量的培训费用。教学秘书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却得不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大大的打击了教学秘书的工作积极性,导致管理工作的质量下降。

(二)未来发展具有局限性

现在的高校中,几乎任何一个岗位都有自己晋升路线,但是教学秘书这一岗位的晋升空间有限。教学秘书通常是由办公室主任统一管理安排,教学秘书只有从科员到副科再到正科这一条晋升路线。教学秘书没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导致许多人都不喜欢担任这一职位。

(三)工作量过大,责任过重

由于教学秘书负责学校的大小事务,导致教学秘书的工作与其他职位人员相比更加繁重。为了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防止教学事故发生,要求教学秘书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错误,这就体现出教学秘书的责任更加重大。为了保证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学校的方针政策,教学秘书要重复阐述、多次提醒。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是教学秘书的责任,一旦出现问题,教学秘书就是责任第一人。

二、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一)促进教学管理现代化的实现

教学管理需要在学习中不断提高、不断发展,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才能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教学秘书是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的基础,教学秘书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工作经验,提出更为完善的工作方式,为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持。教学秘书要想工作井然有序的进行,需要教学秘书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帮助满足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需求。教学秘书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起到了连接的作用,优秀的教学秘书推动教学管理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二)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扮演服务者的角色

教学秘书的主要工作就是服务教师和学生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学生。课程安排、考试安排、录入学生信息等工作都是教学秘书的日常工作。教学秘书还需要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将学生和教学的需求上报到学校。教学秘书服务于学生,能够让学生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更加方便和舒适的校园生活。教学秘书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之外的一切问题,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教师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进行备课。

(三)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学生在学校期间接受的教育不仅仅只有教师这一种渠道,也可以在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受到教育。教学秘书没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与学生沟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四)良好的管理教学档案和资料

学生档案有助于教师快速的、准确的了解学生,良好的档案管理能够减轻教学秘书的工作压力,教学秘书能够快速的将学生档案进行分类归档。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学校开始意识到学校秩序影响着学校的发展。由于学校的日常工作涉及的人员较多,为了减轻日后的工作量,教学秘书需要将日常工作进行归纳管理,方便以后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秘书保护着学生的权益,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让学生愉快的享受在校生活。教学秘书用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起到了服务育人的作用。

三、结束语

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不仅能够保证日常的教学活动正常进行,而且促进高校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秘书在学校中具有桥梁的作用,联系着学校各个部门,保证学校的政策和方针能够落实到各个部门中。教学秘书需要不断的学习,总结更多的经验,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将教学管理工作更加专业化和现代化,更好的服务师生,保证教学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促进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李军 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第八篇: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

一、创新教学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是我国高校适应国际形势变化的需求。国际环境的变化对我国高校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有不断强化、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才能实现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当前国际竞争的关键之一就是人才竞争,高校只有创新教学管理模式,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提高我国企业的世界竞争力。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可以解决高校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有了进一步发展,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问题,包括教学理念缺乏创新,学校教学管理缺乏制度性,教学管理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二、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工作管理形式化

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学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都以决策者为中心,被管理者的评价仅作为一般信息整理,并没有成为改进教学工作、参与决策的重要依据。目前,很多被管理者,包括学生和一线教师,对教学管理的评价仅仅是期中阶段的教学质量检查,还有一些简单的评价反馈,这样收集到的信息往往以偏概全。有些学校的一线教师将教学内容的综合评价简化为对教师的评价,并没有对课程内容和教学内容进行评价,对学期教学计划和学年整体教学计划评价更少。

(二)教师绩效评价缺乏科学性

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当中,教师绩效评价是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模式中,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并不完善,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学校科研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大部分高校重视科研工作,致使教学成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第二,忽略教师个体发展。有些高校过于重视奖惩,把教师的绩效评价与奖惩紧密结合,这样虽然强化了学校的人事管理,但却忽略了教师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很多高校的评价实践中,大多数以定量评价为准,教师完成任务就可以,但是缺乏定性评价。一些数字把绩效评价变成数字化的硬性规定,打击了部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

(三)教学管理者的服务意识不足

教学管理者拥有教学管理的权利,负责教学计划制定、教学信息传递、教学资源分配等工作,在一线教师、学生之间处于主导地位,其教学管理水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管理的质量,这要求管理者需要具备服务师生的理念,但现实情况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者的专业素质较低,服务意识缺乏,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较少与教师、学生之间主动交流沟通,这种情况非常不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严重制约高校教学管理方式创新。

三、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一)引入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方法

传统教学管理模式非常机械化,缺少创造性思维,管理者往往重视传统管理模式的延续、历史经验的累积,忽略对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适应当今社会形式的发展需求。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引入系统、科学的管理理论和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充分应用网络媒体,借鉴国外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建立必要的信息管理系统,强化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减少经验论和盲目性。

(二)强化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者是高校教学管理的监督者和实施者,其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教学管理质量,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力度,所以,高校应该重视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首先,学校在招聘教学管理者的时候,应该注重选拔具有专业管理背景的人才。其次,学校需要加大对教学管理工作者的培训力度,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对管理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全面提高管理者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教学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管理工作

教师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保障教师教学的自主权,这是保证教学管理模式创新,培养个性化人才的基础。另一方面,学校应允许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进度,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自行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发新课程,对教学内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适当地删减,并补充必要的知识,实现个性化教学。

 

作者:陈旭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第九篇: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研究

一、课堂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良好的课堂教学管理有利于形成积极、和谐的课堂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课堂中学生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因此,高校教学质量高低与课堂管理效率有更为直接和密切的关系,它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更多的大学由学生有限的小课堂变成了学生较多的大课堂;此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的滞后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了一些课堂行为问题的产生,对课堂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增进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加强高校课堂教学管理迫在眉睫。课堂教学管理一般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教学管理活动,目的是要建立协调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普遍存在着学生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睡觉、看杂志、玩手机等现象,甚至在课堂上出现老师与学生产生争端、矛盾的情况,旷课、迟到、纪律性较差等问题突出,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进行管理,目的是建立良好的课堂学习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因此,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管理者。

二、高校课堂学生学习现状

笔者设计了调研问卷,对某高校的人力管理、旅游管理、网络工程等5个专业学生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87份,收回184份,其中有效问卷184份,问卷有效率为98.4%。通过分析问卷,得到如下结果

(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较为普遍

笔者通过观察课堂情况发现,高校课堂违纪现象相当普遍,上课吃东西、玩手机、看平板电脑、闲聊、看其他书籍、睡觉等现象司空见惯。根据问卷显示,排列前三位的比较突出的课堂问题行为是学生玩手机、课堂上随意说话和上课睡觉,这些问题行为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当这些课堂问题行为不能有效控制时,课堂教学的秩序必将越来越混乱,而且课堂上不良的学习风气会对部分品行优良的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影响到班级整体的学业成绩。这些现象不仅来自于学生自身问题,也和教师观念有一定联系。一些教师对课堂管理不够重视,甚至会误解为大学课堂不必要管理,大学生相比中小学生来说课堂注意力和自律性更强,高校教师只需要负责知识的传授。同时在调查中发现,一小部分学生认为课堂管理也是不需要的,但是绝大部分同学认为是有必要管理的。

(二)学生没有转换学习方式甚至无法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厌学现象普遍

与高中相比,大学的学习方式有很大改变,它更强调学习的自觉性。由于很多学生无法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加之大学没有家长和老师的强制管理,他们开始放松自己,渐渐地就偏离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厌学情绪由此而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思考问题,不愿意回答问题,不愿意参加课堂活动。与此同时,翘课、迟到、早退等纪律性问题也较为普遍。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学习的动力,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在网络较为发达的今天,很多学生会沉迷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学习仅仅是为了获得文凭,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从主观上就排斥学习,于是便放任自己。出现这类问题不仅与生源素质、学校整体管理水平不高有关系,还与高校教师的课堂管理方式也有一定联系。教师首先考虑的是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其次才会顾及课堂管理,有时会忽略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长期下来也会使得课堂气氛变得越来越沉闷,学生自然没有兴趣学习。

三、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课堂管理理念陈旧,管理意识淡薄

课堂是传播知识的阵地,如果对于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缺乏必要的管理,只是一味灌输理论知识,机械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那么将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就不易实现。但现实情况是教师对于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表现,一般情况下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任由学生做自己的事,教师自己讲自己的课,师生之间很少互动,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是教师对于“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等一些教育理念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及时转变思想,教育理念比较陈旧,导致在课堂管理的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心理需要及学生情感、学习的动机。由此看来,科学先进的管理理念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与坏及教学质量的高与低。

(二)管理方法生硬,管理效果不佳

教师是课堂管理的实施者,教师课堂管理的方法策略直接关系到课堂管理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扰乱课堂教学的情况非常普遍,教师对于课堂问题的管理方式表现为简单、生硬。通过调查,没有发现教师在课堂管理中采用体罚学生的解决方式,但是在通常情况下,老师习惯性地采用生硬的批评教育的方式进行管理,还有采用简单地指出学生缺点的方式促使其学习。对于这样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的老师还是不能从容应对,管理效果并不是最好。可见,课堂管理的方法单一,课堂管理的方法缺乏创新。

(三)忽视课堂互动,师生关系不融洽

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不高,很多学生反映授课内容枯燥,学习效果差。教师在上课时,只是提问个别成绩好的学生,对其他学生很少问津,因此,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没有发挥出来,师生互动性差,导致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常见现象是“你不爱听,我不爱讲”的师生“冷漠”关系,当大学生经常抱怨授课教师时,教师也同样在抱怨学生———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极不和谐。

四、高校实现有效课堂管理的策略

(一)转变课堂管理观念

针对当前教师对于课堂管理不够重视的情况,教师要转变教育管理的理念。首先,教师要经常关注教育领域专家的讲座、及时了解专家的观点,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研讨会、座谈会、论坛,主动与同行之间讨论,吸收先进科学的教育思想,了解教育教学相关的学术研究动态,加深对教育理论和理念的理解和认识,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水平。

(二)实行柔性管理,改善课堂管理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管理采取强制行为,老师通过发出的一系列直接明确的管理信息,如“上课不要说话”“后面的同学不要玩手机”……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收到令行禁止的效果,但不宜频繁使用。频繁的直接命令不仅会打断老师自己思维的连贯性,更容易让学生的情绪受到影响,使得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与老师的互动中。老师还可以采取柔性的比较含蓄的表达方式,比如通过眼神、表情等非直接的言语来传达自己管理课堂的意图,让学生接受到自己的暗示,自觉遵守课堂管理要求。间接表达是一门艺术性的行为,提醒学生,让学生心领神会,既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可以不间断授课过程,起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有利于规范课堂,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互动式教学,融洽师生关系

互动式教学对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善课堂教学的管理有重要作用。采用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热情。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能记住听到内容的20%和看到内容的30%,但在沟通过程中,人们可以记住70%的内容。所以,互动式教学在提高学习效率上有显著效果。此外,老师还要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情况去实施互动式教学。在回答问题上,不仅要鼓励那些经常参与的学生积极主动地继续交流,还要关注很少参与的学生,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积极思考。对于不认真学习的同学,要通过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五、结语

教学管理论文范文7

基于技工院校生源特点,作为教学和管理老师,应该更加关注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规范学生的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并尊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学校以及教师对他们的信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由厌学转变为乐学。学生掌握技能是否过硬,是否能够适应企业的需求,对技工院校的教师来说,是最紧迫和现实的考验,这就要求教师自身技能过硬,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和技能革新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重点和方向,以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可以尝试“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一方面教师可以走入企业学习和了解新的工艺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聘请企业的高技能人才,走进学校及时为学生演示和培训最新的工艺技能。这种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直接动手,对于企业和学校而言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二、建立奖惩及激励机制加强教学管理

目前,就各类技校而言,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生自认为学习成绩好坏跟自身利益关系不大,奖惩措施和留级制度不完善,考试不及格无非是补考一次,抱着无所谓的心态学习,同时学生的优劣也很难和毕业分配挂钩,从而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助长了厌学风气,这种不良风气的扩散,给正常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学生课堂纪律较差,迟到、旷课等违规违纪现象屡见不鲜,由此造成恶性循环,对此应建立激励机制,使学生由起初的“被管教”式学习逐步转变为自觉并喜爱学习,为此可设立奖学金制度及考勤制度,奖励那些成绩好,能够认真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优秀学生,树立典型,同时对那些屡教不改,不能认真上课、扰乱课堂秩序、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学生采取惩罚措施,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从而逐步规范教学及日常管理,逐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学生的管理、合理安排教学

秉承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同时避免压迫式的管理,作为教师应该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使其愿意并自觉规范言行举止。在教学安排上以掌握一技之长为核心,注重技能训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公共基础课教学,积极探索教学革新。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使其远离不良的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学生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采取有效措施落实实验、实训及实习

技工院校区别与普通学校的一个重要特点,体现为社会对技工院校的毕业生的技能要求及期待更高,基于目前我校乳品专业教学实习场所简单,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仅能做包装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工作,从而导致学生家长及社会对毕业生认同度较低,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弱,学校应加大学生在实验、实训及实习教学等方面的投入。一方面构建能够满足学生基本实习要求的实验实习场所,另一方面采取“走出去”及“引进来”的策略定期选派实习及实验指导教师到企业学习,并及时了解行业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面向社会吸引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到学校任教,使学生的技能快速提高,同时提升办学水平。

五、总结

教学管理论文范文8

(一)教学管理制度过于陈旧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大部分都是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缺乏创新和改革的精神,面对多元化的现代社会,无法很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师没有机会进行教学改革,学生的主体性也的不到发挥,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效果。高校是培养现代化人才的地方,应顺应时展的脉络,不断创新管理制度,使教学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二)教学管理制度系统性不强

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系统性不强,管理工作大部分依靠以往的经验,为了完成管理任务而管理,管理工作缺乏目的性,这都是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对管理制度缺乏明确认识的表现,没有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高校的发展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使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优化

(一)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教学管理理念对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完善教学管理的理念,不断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努力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促进教职工共同发展。要做到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相结合,刚性管理是具有权威性的硬性制度,柔性管理是以情感和精神来感染人,这是实现高校教学民主管理的有效方法,也有利于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处理好竞争与合作之间关系,当前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要实现良好的发展,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还应学会合作,在健全竞争机制的基础上不断加强高校各级人员之间的合作,从而做好管理工作。此外,教学管理制度应坚持民主管理,加强教师、学生等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利,不断提高他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二)优化教学管理的制度环境建设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完善离不开教学管理制度环境的建设,有了良好的制度环境,管理制度的实现也就变为可能。要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首先全社会都应积极树立教学管理的意识和观念,为高校制度建设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高校本身也应积极不断改善校园的生态教育环境,为教学管理制度的实现提供有力的资源,高校应逐步提高自己的道德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校园形象,管理工作应逐步向开放式转变。此外,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也离不开健全的法律制度作保障。因此应逐步健全法律法规,为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确立提供法律依据,使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提高教学管理制度中的服务意识

以往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控制、管理学生、教师等的行为、工作、学习,是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硬性管理。而当前,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模式下,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就不仅仅是为了管理学生,控制学生的行为举止,也应把服务学生作为新的管理内容,为高校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中,学生不是被管理的对象,而是被服务的对象,高校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管理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健康的成长。这种服务意识不仅仅是理念上的,要应用到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建立完善的制度监管和评价体系

完善的监管和评价体系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为了找出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因素,从而更好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监管和评价体系不仅能够显现出高校日常教学管理工作的效果,而且也是教学管理制度的有效保障。建立制度监管和评价体系时,应遵循客观性的原则,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做出真实、科学的反馈,保证教师、学生等管理效果的实现。此外,制度监管和评价体系也要满足高校发展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实际要求,以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为指导开展工作。与此同时,高校的教学制度监管和评价体系也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强调学生文化知识的提高,也要注重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以便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推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以及教学质量的实现。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