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社区防治管理创新探讨

精神病社区防治管理创新探讨

【摘要】

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防治管理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建立的一支以重性精神病患者为管理目标的服务性团队。基于原有的社区防治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对于创新试点模式的探讨势在必行。本文对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防治管理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以此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创新试点模式建设的原因及作用,最后阐述了创新试点模式的内容以及对策,为重性精神病患者更好的防治管理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防治管理;模式;创新试点

重性精神疾病为特殊性精神病之一,类型包括精神发育迟滞、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癫痫性精神病以及偏执型精神病等,患者临床表现以情绪不稳定为主,并且较容易出现妄想、幻觉与行为障碍[1]。该病患者因为受疾病的长期性及不稳定影响,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同时还会对患者家庭及社会构成不良影响,据统计指出,当前我国精神病负担在疾病总负担中高居首位,所占比例接近20%[2]。临床防治重性精神病患者时,社区防治管理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社会医疗服务质量是当前社会各界人士重点关注的内容。

1当前我国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防治管理的现状

1.1防治管理意识不强

重性精神病患者本身很难对个人情绪进行控制,再加上不稳定性产生的异常行为以及暴力情绪,不断被社会、邻居甚至家属歧视,从而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因为该病患者的情绪不稳定,疾病不发作时与普通人无异,若此时周围人群采取异样或者歧视的目光对待患者,则能够导致患者的自尊心被严重影响。再加上目前国内精神卫生知识普及范围较小,患者家人及社会人士无法正确认识精神疾病,通常较容易将患者当做累赘,歧视甚至虐待患者的现象并不少见。

1.2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过低

当前我国社区医疗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所具备的知识及技术均不够专业,专业性较低,因此很难对重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再加上医疗工作人员没有及时随访及监测患者的病情,从而导致患者的治疗及服务质量下降。另外,目前国内的社区医疗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较少,无法对工作进行有效的配置,因此患者得到的监护及治疗均不及时。

1.3管理机制存在缺陷

当前国内社区并不少,社区防治管理体制存在某些缺陷,对此社区无法及时给患者提供有效的服务[3]。重性神经疾病管理服务部门尚未产生相互作用,再加上重性精神疾病的消费不低,同时具备长期性,为此投资资金的数目并不低,但是当前我国政府的投资力度却不高,导致重性精神病患者要求越来越高。

2建设重性精神病社会防治管理创新试点模式的原因及作用

2.1传统管理模式存在严重的问题

传统重性精神病患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者主要采取封闭或半封闭管理模式,虽然该模式在患者急性发作或者失去控制时作用很明显,但是若长时间通过该模式对患者的自由进行限制,不仅导致患者抑郁、自闭等消极情绪越来越严重,同时还会加大家庭、社会甚至国家的负担[4]。因此,医疗工作人员不能采取完全脱离社会的治疗模式对待患者,应该以社区、家庭与医院为三位一体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治疗。

2.2重性精神疾病负担并不低

重性精神疾病的产生原因在于生物及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随着人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以及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其心理素质需要承受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对此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5]。但是因为该病的花费并不低,患者家庭及社会均需要承担较大的压力,为此给患者构建完善的社区管理体制很有必要,究其原因在于社区、家庭及医院三者的力量充分发挥后,才能给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有效及合理的控制、治疗措施。

2.3医疗卫生发展及一体化进程的要求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间接推动了医疗事业的发展,精神卫生机构因此也出现快速发展的形势,为此社区、家庭及医院三者共同合作是有效防治精神疾病的关键。正是受上述趋势的影响,目前社区、家庭以及医院医疗卫生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社区防治管理也逐渐成型,而医疗卫生的发展与一体化进程加快反过来又推动了重性精神疾病治疗的发展。

3重性精神病社区防治管理创新试点模式的内容

3.1创新试点模式的原则、特色以及创新性

创新试点模式的原则包括四项内容,一是政府主导、二是以人为本、三是社会参与、四是服务社区,该模式通过科学地制定工作流程以及详细的工作方法,从而对社区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实施分类评估以及综合干预,将各项服务管理措施(一人一专案、一人一排查以及一月一培训)等具体落实[6]。同时,该模式还从根源上将隐患消除,从而有效降低了肇事肇祸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加大社区普通人群健康教育的力度,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查询服务,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从而保证重性精神病患者顺利回归社会。

3.2创新试点模式的方法

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防治管理创新模式工作组织体系的建立需要由市卫计委的领导和科学构建管理小组,对创新试点模式进行全面的领导及统筹,对实施时各种难点及问题进行处理,从而保证创新试点模式工作的有效开展。另外,为了确保创新试点模式工作中患者排查、信息管理、危险性评估、健康教育、应急处置以及分类随访等服务内容得到具体落实,社区还需要科学构建工作、技术小组,并且由小组成员负责对创新试点模式工作的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从而把研究成果转化到具体工作中[7]。

3.2.1一人一排查

各季度由街道统筹,并且选择社区医生、专业人员以及居委干部等组织评估小组,滚动性对街道或者纳入服务的在册精神病患者进行管理,同时小组成员还需要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根据所制定的社区服务管理流程及路径将记录表完善,与网络信息更新信息进行对比,确保各项服务管理措施得以具体落实。

3.2.2一人一专案

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可以根据动态排查结果,通过街道统筹领导由街道精防人员开展定时随访,并且给独居、弱监护及易肇事肇祸的精神病患者提供重点服务,尤其是弱监护者,更加需要增加上门探访次数,然后再由专业评估组完成“一人一评估”工作[8]。当患者产生情绪波动现象后,街道、居委、派出所及社区四者获取患者监护人同意后,马上送往医院就诊。

3.2.3一月一培训

街道应该根据社区精神患者服务管理的具体要求,对培训场所及时间进行统一安排,然后精神卫生中心组织工作人员再根据社区随访技巧、应急处置原则等给予街道、居委精防干部以及社区医务人员提供规范化培训机会。

4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防治管理创新试点模式的对策

4.1加大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不仅在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防治管理中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同时在制度方面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再加上社区管理机制离不开政府的监督,对此,加大政府的主导作用意义重大。

4.2建立一体化服务体系及部门联动机制

家庭、社会、医院三位一体的服务体制一方面能促使各部门相互合作及促进,另一方面还加快了社区服务管理创新试点模式建立的速度,从而将各部门的职务具体落实。此外,对试点街道社区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加大部门联动力度,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集精细化、社会化、科学化以及人性化为一体的服务管理,同时还可以促使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提升,从而促使常住人口“全覆盖”一体化服务管理被具体落实到位。

4.3加大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力度

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是技术及服务质量的代表,均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患者的治疗产生影响,甚至还是给患者提供必要技术治疗及舒服务的关键,对此,适当加强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很有必要。因为目前社区工作人员甚至患者家属均对患者存在极大的偏见,歧视或者虐待患者的现象并不少见,为此,加大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训力度刻不容缓。

5结语

重性精神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康复均需要社区防治管理所提供的帮助,但是传统社区管理模式显露的问题并不少,对此建立创新试点模式很有必要。本文作者根据个人多年工作经验对当前社区管理模式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区管理模式创新试点模式开展的原因、作用、内容及对策,为推动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及康复服务的发展作出贡献。

作者:王进义 林泽涯 柯东龙 徐丽珍 潘晓婷 单位: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医院社会工作部

参考文献

[1]严峻,唐宏宇,谢斌.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医务人员培训教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9-10.

[2]高华,李振,刘小利,等.精神疾病防治模式概况[J].精神医学杂志,2012,25(1):78-80.

[3]彭香红.重性精神病患者社区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27(11):65-66,86.

[4]苏保育,吴丽珍,黄慈芬,等.南海区精神病病人社区防治状况及社区护理干预模式研究[J].护理学报,2008,15(8):74-76.

[5]栗克清,张云淑,张勇,等.重性精神疾病医院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精神医学杂志,2014,27(1):47-49.

[6]文红,王丹,杨先梅,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管理治疗述评[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6):481-485.

[7]潘晓萍.重性精神病患者的社区管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6):24.

[8]何清权,彭小燕.农村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管理现状及对策[J].医药卫生,2015,1(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