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卫生教学改革

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卫生教学改革

【摘要】职业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职业安全与健康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重要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本科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增加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从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形式入手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目的是增加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安全工程;职业卫生;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我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工作不断开展,特别是2016年7月,修改并实施了《职业病防治法》,国家对职业健康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全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职业安全教育工作中,也应把培养的重点从“安全”方面(即事故的预防与控制),转变为安全与“职业健康”综合的方向。职业安全健康,也称职业安全卫生,在《职业安全卫生术语》的国家标准中定义为: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在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要求学生能从事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因此,职业安全与健康是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只是课程名称、涉及的内容稍微不一样,有的高校课程称为《工业防尘防毒》、《职业卫生与安全》、《职业卫生防护》、《职业卫生学》、《职业卫生及工程》、《职业安全与卫生学》、《防护工程学》及《环境、安全与健康工程》等等。职业安全与健康是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专业技术基础课[1]。该课程的特点是内容较多、涵盖知识面广,职业卫生方面的内容大多是出现在医学类专业特别是预防医学的主干专业课程中,这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困难较大。因此,使学生学好这门专业课程,并在以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是作为安全工程专业课教师的一个重要课题[2]。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1教材及内容

1.1教材

目前为止,与《职业安全与健康》相关的书籍有很多,但目前可供选用作为本科生教材的较少,本校选用的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职业卫生与防护》,该书是高等教育安全工程系列“十一五”规划教材,这本书编于2006年,距今已有十二年,里面部分内容现在已有变更。如2013年,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代替了2002年的《职业病目录》,将之前分类的10类115种职业病变为10类132种,将16种职业病名称做了调整。另外,在2010年,心肺复苏流程中的A-B-C三步骤变更为C-A-B(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除此之外,个体防护装备的部分内容中一些淘汰的个体防护用具应删掉,增加一些新型的、最先进的、常用的个体防护用品的介绍。因此,在选用教材时,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书作为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综合利用现有教材与参考书。现阶段,在本科教学过程中,急需编撰关于职业安全与健康的教材。

1.2教学内容

关于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大纲以及当前的就业形势而设定。就目前选用的教材而言,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劳动过程中的不良因素危害及预防、各种有害因素的特点、危害及防治(毒物、粉尘、物理因素、肿瘤及传染病等)、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与检测、职业卫生事故应急处理、职业卫生个体防护工程和职业卫生管理工程等内容[3]。概述部分介绍了职业病的相关概念、发病模式、我国职业病的特点及引起职业病的危害因素,让学生对职业病及职业卫生有大致了解,也是学习后面章节的基础知识。第二章的内容与安全心理学及安全人机工程的部分内容重复,在这里可以不讲或略讲,重点讲述不良因素的预防工作。第三、四章中,关于毒物和粉尘的危害部分,在安全工程的其他课程中也有涉及到,可略讲,关于职业尘肺病、以及毒物和粉尘的预防是职业卫生的重点,需要详细讲解。第五章物理因素的危害和预防和第六章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第七章可根据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的要求及毕业生的需求来设定合适的课时,因为部分环境有害因素的测定在去他专业课程中有讲述,就算是重点内容,也可略讲。第八章中关于应急救援部分与安全管理学课中重复,只需要讲现场的急救技术,这部分内容虽然简单但很实用。第九章的个体防护工程,内容浅显易懂,但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需要掌握的常识内容。第十章可根据学时计划安排来讲,课时不多的课作为自学内容。最后的章节中是各行各业中存在的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的介绍,可根据学校专业背景选择合适的行业介绍,也可作为自学内容进行设置。除了教材中的内容,还给学生拓展了常见伤害的应急处理及救援,工伤的认定案例分析等内容。

2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上课效率,改善教学质量,最终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比如翻转课堂、微课、慕课、视频图片、动画模拟等新教学方法和模式的运用,以及案例教学法、课堂讨论教学、外请专家教授做相关内容的专题讲座等的教学形式都可以用到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职业安全与健康课程的内容较多、容易理解但难记忆,因此将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融入PPT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是如今教学改革的热点。翻转课堂的大体做法是,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定步调的学习(观看视频讲座或阅读文献),课堂时间则用来深化概念和参与合作性的问题解决[4]。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不但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合理运用微课、慕课。现在网上流行的微课慕课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慕课、微课,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综合运用网上的一些慕课、微课,也可自己制作微课。利用部分动画模拟。将课程中一些危害因素带来的危害及引起的病变等利用动画进行模拟,让学生们可以更清晰直观的了解危害因素的危害,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上课效率。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的性质,引用近期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或媒体关注度较高的事故案例进行讲解,使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有直观的认识[5]。比如,在讲授粉尘的危害及防治的时候,可将近期发生的粉尘爆炸的事故及比较典型的尘肺病案例引入,让学生通过这些案例来了解粉尘的危害及预防的重要性。课堂讨论的教学方式可以与案例教学法及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相结合。这种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提升学生自信。邀请专业人士或者专家到课堂进行讲解。由于职业卫生课程中有部分内容跟医学类知识相关,比如心肺复舒、外伤的急救技术等,内容虽然简单,但高校教师毕竟是外行,对于此部分内容,可以聘请医院的医生或专业护士来进行现场教学。除此之外,讲解个体防护工程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验所具有的防护用具,以实物进行讲解,这样学生理解的更加透彻,记忆更加深刻,掌握的知识越多越快。

3考核形式

课程的考核,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该门课程的知识多少,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核形式应该多样化,把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及课堂表现、平时考核成绩都应计算到最后的总成绩中。因此,考核包括平时成绩和考试卷面成绩,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分别占30%和70%,期末考试可以多些主观性题目,重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平时成绩也是成绩组成的重要部分,主要包括出勤情况、平时作业情况、上课表现(回答问题及讨论)三部分。平时成绩采用学生自己挣分制度,按照百分制计算。即到教室上课一次记3分,最高60分。上课讨论发言也给加分,每次加分多少根据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及回答的正确性确定,最高可加30分。平时作业按照自愿原则写,交上来的有加分,加分多少根据作业质量确定,最高20分。平时成绩最高分100分,平时成绩的高低完全取决于自己课堂上的表现。这样也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最终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综合起来。这样的考核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课堂的学习,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语言组织能力。

4结束语

对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以后从事任何岗位的工作,都需要了解职业卫生基础知识,因此,职业安全与健康这门课程是湖南农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是的核心课程,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质量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分析并提出了目前教学过程中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教学改革方法。希望通过教学改革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最终达到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利平,饶国宁.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3,(9):163-164

[2]刘影.职业安全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3):106-107

[3]陈阮江,吴超,吴桂香.职业卫生与防护[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4]杨春梅.高等教育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6,(1):59-63

[5]唐刚,黄新杰,周丽.职业安全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2):99-100

作者:卢丽丽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