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工艺范例

艺术工艺

艺术工艺范文1

此工艺是指用缝衣针穿线沿着织物上预先设计好的图形轮廓线稿进行有规律的串缝走线,逢好后将缝线抽紧,使缝纫处褶皱紧密靠拢,再打结固定。缝制过程中,根据图案造型大小及欲追求的色晕效果考虑针脚(两针穿孔间线的长度)、针距(缝线一针一针间的长度,即缝线密度)关系。缝制完成后,将线抽紧再打结。缝绞工艺适合于缝制具象轮廓或变化丰富的图形,缝好抽紧后浸染,会呈现清晰明确、自由随意的线形表现效果。缝绞法又会因针法不同,而形成的色晕效果各异。缝绞针法可概括为:平针法、跳针法、卷针法等。①平针法,指在单层织物上,或将需缝制的织物部分对折形成双层或多层,再用缝衣针穿线自右向左连续串针缝缀的方法。缝纫时,根据图案造型大小与欲求色晕效果决定针脚大小。染色后织物上形成连续、均匀、有序的点,这些点构成的虚线形成织物图案的轮廓线。②跳针法,指将需缝制的织物部分对折形成双层,在对折边串缝走线,且分组变化针脚、针距。每组针脚一致、针距有别。浸染后织物上形成两排上下错位的并列点构成虚线。③卷针法,指将需缝制的织物部分对折形成双层,在对折边绕线缝缀后抽紧,染色后织物上形成一条斜短虚线;或在对折边绕线缝缀抽紧后,再把织物反面,进行二次反向绕线缝制,染色后织物上形成一排斜短线交叉的虚线。

捆扎

这一工艺指将织物揪成伞状、拧成长条或折叠成形后,再利用线、绳等将织物缠绕、捆绑作防染处理。捆扎法可分为:圆形捆扎法、条状捆扎法、团状捆扎法等。①圆形捆扎法,即撮扎,是指以一点为中心,将织物揪起,并使其处于自然下垂状,再随意拧紧或理顺整齐折叠,形成锥状,然后在揪起处进行缠线或绕绳扎紧。线、绳的缠绕方式多样,可在撮起的织物部分分段间隔平行等距或非等距缠线或绕绳,染色后形成层层的等距或非等距同心圆形;在撮起的织物部分或斜向螺旋,或交叉,或随意缠线或绕绳,染色后呈现出圆形螺旋纹状、圆形网纹状或圆形蛛网纹状等。甚至交替利用宽窄各异的线、绳进行缠绕,形成变化丰富的圆形纹样效果。撮扎的过程中,要注意大小、虚实、多少、疏密关系,以及线、绳的扎结力度。②条状捆扎法,指把织物任意扭拧成长条,或将织物规整折叠(包括对折、径直同向反复折、屏风式折等)后,再用线、绳等进行缠绕、捆绑,染色后显现丰富的纹样效果。③团状捆扎法,指将织物任意揉成团状,再用线、绳等或规则、或随意缠绕、捆绑,染色后形成梦幻的图案效果。在进行织物捆扎处理时,面料的质地、厚薄,线、绳的粗细,缠绕的方法、松紧度等都会影响最终的纹理效果。

包扎

此工艺即是包物扎结方法,是用织物包裹种子、硬币、石子、木棍等硬物或报纸、布料等软物类辅助材料,然后再缠绕、捆绑扎紧。因被包裹物的形状、大小等的区别,染色后织物纹理效果也不同。例如将织物两对角分别包裹两木棍后向中间卷,再分别将包裹木棍的织物从两端向中间挤压,最后用线、绳等将织物捆绑扎紧。染色后会呈现波浪形的纹样效果。

结扎

此工艺技法指在织物上直接打结防染。因打结处褶皱相互挤压,阻止染液浸入,达到防染目的。打结部位自由,方式多样:可一块织物自身打结,或两块甚至三块以上织物间相互打结;可织物单层打结,或将织物折叠后再打结;可等距打结,或渐变打结;可织物任意部位打结、对角打结,或四角各自、相互打结;可单结、双结,或编辫打结等多种多样打结方式,从而形成丰富、自由、随意的纹样效果。

夹扎

艺术工艺范文2

一般来说,纤维艺术是一种使用各种技法如编、结、缠、绕、贴、扎、缝、染使基础材料———纤维如天然纤维、人工纤维、化学纤维、有机合成纤维成为综合技法构成软体或综合材料构成体的艺术,它可分为欣赏型纤维艺术和应用型纤维艺术。装饰工艺可分为传统工艺如刺绣用于服装定型、装饰和现代工艺如褶皱用于服装造型,其主要作用是显示服装设计风格,凸显设计者的设计理念,修饰和美化服装,使服装精致、优雅、美观、大方,个性,它依赖设计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风格而存在。服装作为生活必需品,体现人们的生活心态和审美观念,因个性而改变。服装需要修饰,装饰工艺是提升服装整体感的、突出服装个性化、表现设计理念的重要途径。传统装饰本文主要讨论了纤维艺术的常见工艺技法与工艺中的花边装饰、刺绣工艺、缉线工艺、镶滚嵌荡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

纤维艺术;装饰工艺;服装设计;应用

基金项目:

2014年度山东省艺术类科学重点课题,《纤维艺术的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立项号:2014072

一、纤维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纤维艺术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独立性、多元化的特性,它将多种因素如纤维材料、技法、表现形式、发展状态与人们的不同的日常需求和审美观念有机关联,用特有的形态展现出来,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提升人们的审美品味、为人们表达精神需求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健康的心理和空间环境,它古老而有活力,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一)纤维艺术中的编织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手工编织有采用的方式多样,包括传统缂织法、纬编法、栽绒法、簇绒法等,这些工艺手法在现代纤维艺术中也经常被编织工艺所应用。现代纤维艺术中的编织工艺已经不再停留在二维空间的平面状态,已将成熟的向三维空间甚至四维空间所演变。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如硬质材料(竹、藤、金属等)、软质材料(棉、麻、丝、毛等),来展现作品的不同表现风格,如果将软硬材料有机结合则更能展现刚柔共存的形态美。服装设计本身就属于三维空间以上的一种艺术设计形式,讲纤维艺术中编织装饰工艺形式与服装设计进行有机结合,可以从服装整体款式设计、结构设计及部件设计等多方面进行创作,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服装的整体艺术效果,例如硬质材料的编织工艺可以为服装的廓形变化起到一定的修饰和提升作用。

(二)缠绕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纤维艺术中的缠绕工艺技法是在传统纤维艺术编织工艺上的一种技法提升。它利用各种可缠绕材料创造纤维艺术形式的三维空间肌理效果。缠绕的表现技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服装设计中立体裁剪的手法采用缠绕式的结构造型应用比较多的,它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服装设计造型的整体效果,突出服装设计中的立体造型和创意。

(三)贴、缝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纤维艺术的作品创作中,贴、缝工艺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设计者可以根据所选择的材料的材质和整体作品的装饰效果来决定贴、缝工艺技巧的应用范围。设计者的选择可以是硬质材料也可是是软质材料,例如铁片、螺丝帽、竹片、塑料、布料等,采用缝制、粘贴等技法方式用来粘贴、缝制作品进行修饰提升。同样的道理,将这些工艺手法应用在服装设计的面料再造方面,会对服装面料的设计进行一此艺术上的洗礼,会突破原有面料的材质制约,展现一种不同的艺术欣赏效果。

(四)扎染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扎染工艺是我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起源于黄河流域。它是让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纤维艺术家们利用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肌理、造型、材料的表现,讲民族与时代交融。第六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中的金奖作品《清、远、静》,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服系李薇教授利用真丝绢、水纱为原材料,采用染色工艺,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叠加,将整个纤维艺术作品展现了一种气势磅礴、烟雾环绕的水墨画卷感觉。扎染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可以提升服装整体欣赏效果,尤其是在面料图案的设计、面料的再造等方面会提升一个欣赏层次。

二、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装饰工艺是以某一物为主体,依附该主体而进行绘画或者塑造。使主体的审美效果强化,主体与客体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整体,扩大其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方式主要有平面装饰(图案组织、色彩装饰)和立体装饰(材料的再加工、再创造设计如镂空、刺绣),装饰工艺被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工业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首饰设计、商品包装设计等方面,下面重点探讨一下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一)花边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花边种类繁多如本色料的缎带花边、皱花边、尼龙花边以及新兴的蕾丝花边等。花边装饰工艺多数应用于女装和童装的设计中,随着服装设计理念的发展和进步,花边装饰从袖口、领口、门襟等基础部位发展到不规则裙子的下摆、剖开缝的结合处等多处服装部位,应用越来越广泛;花边装饰是现代服装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装饰工艺,它的应用性强,可塑性强,改造空间大,深得服装设计师们的青睐。

(二)刺绣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刺绣装饰工艺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在我国根据地域特色、地区民俗文化和民俗习惯,衍生出了多种刺绣方法,如京绣、苏绣、湘绣、粤绣等。刺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具有淳朴但宏伟的特质而被广泛应用于民族风服饰中。刺绣即是用针将丝线或者纱线在织物上按照事先设计好的图案和色彩进行组合、穿刺,刺绣主要有挑花、错针绣、乱针绣、网绣、满地绣、锁丝、纳丝、纳锦、平金、影金、盘金、铺绒、刮绒、戳纱、洒线等多种技法,刺绣纹样多以花香鸟语为题材,或写实,或抽象,或规范,依据纹样规律而为服装刺绣,同时也要考虑纹样的结构规律是否衬托了服装,刺绣工艺是否简炼、有效,是否有利于工业化生产。另外,刺绣装饰多应用于袖口、领口、衣身、裙子下摆等服装的细节处,各种布料如棉布、牛仔布均可以刺绣作为修饰,以刺绣作为服饰的点缀,可以使服装更加凸显典雅、大方、精致、活泼等方面的的气质。

(三)缉线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缉线工艺包括了缝纫线和缉线类型的选择。在缝纫线色彩方面,不同的色彩调配可体现不同的服装修饰效果;在缝纫线材料方面,金银线使服饰突显华丽、高贵气质;五彩线使牛仔服装或者其他休闲装充满活力;真丝线使服饰色彩明亮而柔和;在缝纫线粗细方面,线型由粗到细,0.9cm三明线、0.6cm双明线、0.5cm宽明线、0.1cm窄明线各有千秋,体现出来的效果时尚感强,优雅大方,线形或直或曲,线迹明暗交错,极具表现力。缉线工艺的广泛应用,既可展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也可增强设计效果,提高成衣的工艺水平,体现服装的个性化。

(四)镶滚嵌荡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镶滚嵌荡工艺是一种较为传统的工艺,常用于传统服装边缘设计中,如旗袍的袖口、领口、下摆、开衩口等部位,色彩鲜明的滚边(取协调色彩)和嵌线(与衣身形成对比),轮廓线宽窄对比,色彩变化,为服装平添几分清秀和素雅。增强了东方服饰的东方韵味。

(五)装饰缝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装饰缝工艺即用不同的技法如绗缝、皱缩缝、细褶缝、裥饰缝、装饰线迹接缝对原本平整的面料进行叠加、分离处理,使服装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如使女士服装有立体感和层次感,如镂空花纹可突显女性的曲线美,使服装更加丰富化,更加衬托女性的柔美的身姿。如绗缝工艺多被应用于大衣、风衣、夹克衫上,既有防寒功能又有修饰功能;褶皱缝和细褶缝(在布料上按一定的间隔从正面或者反面捏缝出细褶)多被应用于裙子腰部、衬衫袖口、肩部和腰部,体现服装的立体感和动感,展现了女性的柔性美和娇媚美。

三、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对服饰有了自己的想法,“讲究”服饰的个性化和设计感。因此,纤维艺术和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不仅从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整体服装的设计理念,更加增添了服装设计的审美价值。在这个服装设计多种类并存的时代,纤维艺术与装饰工艺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便越发显示其重要性,它们可使服装设计感鲜明,使服装设计内容丰富化和多样化。纤维艺术中的编织、缠绕、贴缝、扎染等工艺手法与装饰工艺中花边装饰、刺绣、缉线、镶滚嵌荡、装饰缝等工艺手法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从单一应用到多种方式同时被应用于同一个服装设计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将纤维艺术和装饰工艺里面的多种元素与服装造型、色彩、材料以及服装的适用季节和使用场合相统一,可以使得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部分部位的设计也应兼具实用性和设计性两个方面,例如胳膊肘部关节容易破损,在该部位设计时加上“补丁”的贴缝工艺,既可以增加一丝活力,又可以增强了其牢固度;领口、门襟等部位可以使用多层镶滚嵌荡工艺在增加服装细节的层次感的同时也突出了服装设计中的结构要素。未来的服装设计理念将是多元化、多样化的,将边缘学艺术形式纤维艺术和装饰工艺同服装设计有机结合,将是未来服装设计中的一种艺术延续和艺术提升,也为服装设计师们在作品创作中提供了更好的设计灵感和源泉。

作者:郭静 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参考文献】

艺术工艺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传统工艺;传承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传承传统工艺的重要性,在实践过程中要重视艺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弘扬和传承传统工艺,促进艺术教育的持续发展。

1现阶段传统工艺发展的基本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传统工艺在时代的冲击下已经被人们逐渐淡化,尤其是在全球化的影响下,独特的传统工艺已经慢慢失去了活力与生机,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传统工艺已经开始复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传统工艺,但是由于受观念和体制的影响,如今传统工艺的发展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一是缺乏传播力度,目前传统工艺的传播方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和枯燥,在网络和媒体上推广传统工艺文化时,非常容易被现代信息爆炸的时代淹没,也很难吸引现代年轻人的注意力;其二是缺乏开发力量,目前虽然有很多团体和政府部门对传统工艺进行了开发和保护,但是由于专业知识和相关人力物力的缺乏,也无法更好的挖掘和开发传统工艺;其三是传承人的文化素质不高,导致人才出现断层,社会中大多数的民间艺人一般注重的是自身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知识的获取,在传统工艺认识上缺乏一定的单一性,审美标准大多都停留在过去,再加上一些拥有精湛传统技艺的民间艺人由于生活所迫而选择转行,而现在的年轻人对传统工艺又不了解,并且他们也不愿意从事这一行,这一系列的原因就导致传统工艺会面临失传。

2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传统工艺的传承

2.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积极打造传统文化平台

要想传承和弘扬传统工艺,就必须要寻找合适的传播平台,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型人才更能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也应该紧随时展潮流不断创新,在创新过程中传统工艺要充分抓住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力量,这个时候就需要高职院校利用现有的资源来积极打造传统文化平台,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大力传播传统工艺,帮助学生充分了解传统工艺的精髓和深层文化内涵,比如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传统工艺的艺术团体,教师要定期开展一些相关的艺术活动,要把传统工艺积极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来,高职院校在设置艺术教育课程时,一定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再巧妙结合传统文化,从而设计出具有学院特色并且符合本校学生发展的传统工艺课程,通过设置课程来积极传播传统工艺,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传统工艺的理解和掌握,高职院校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只有不断拓宽学生认识传统工艺的渠道和途径,营造传统文化的学习氛围,才能传承和发展传统工艺。

2.2设立相关的科研项目,挖掘相关的传统工艺资料

高职院校科研设立科研项目,充分挖掘和整理相关的传统工艺资料,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开发传统工艺,例如高职院校可以举办一些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设立与传统工艺相关的实践调研项目,来让学生深入民间传统工艺的作坊中,亲身感受传统工艺的制作流程,以此来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工艺的认识和思考,同时积极鼓励在原有基础上创新传统工艺,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合理借助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把传统工艺教育巧妙融入进来,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对传统工艺的整合和创新能力。

2.3邀请传承人入校,为学生学习传统工艺提供技术支持

要想使得传统工艺得到继承和发扬,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一些具备精湛技艺的传承人进入学校,给他们提供场地和条件,让他们在学校中设立传统工艺工作室,这样能够为学生学习传统工艺提供技术支持,高职院校能够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如果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巧妙融合传统工艺,不仅能够继承和发扬传统工艺,还能促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和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2.4加强对艺术教育教师的培养

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主导者是教师,要想真正传承传统工艺,就必须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作用。现阶段在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专业任职的教师普遍比较少,并且大多数是达不到艺术教师配备的规定比例的,其中许多都是一些兼职的,因为缺乏较强的业务素质,所以他们往往不能用一些专业性的术语来表达教学内容,自然很难对其中涉及到的传统工艺有较为深入的了解,有些专业教师大多数也是对专业知识比较了解,但是其他艺术却缺乏一定了解,这些都非常不利于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发展,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在传承时自然就会受到限制。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加强对艺术教育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等方式来让教师了解和掌握其他艺术知识和相关的传统文化,让他们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进而提高传统工艺的教学能力,让艺术教师在传统工艺的传承中起好引导者的作用。

2.5把传统工艺作为导向,积极开展多样化的课外艺术活动

在高职院校中,课外艺术活动是传播艺术文化的重要场所,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途径,它可以为学生营造出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为学生发挥自身特长提供平台。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传统工艺艺术节和话剧演出等活动,让传统工艺更加贴近学生,让学生在欣赏传统工艺过程中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工艺的熏陶,使传统工艺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进而达到艺术教育育人的真正目的。或者是有效利用校园广播来积极宣传传统工艺,校园广播也是促进课外文化活动顺利开展的一种方式,现在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校园文化广播站,其中一些高职院校的广播站不仅设备比较齐全,里面的成员还多为优秀的学生,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在编排节目时可以把有关传统工艺的内容利用广播播放出去,让学校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听到,并且徜徉在传统工艺的海洋中。

2.6增加传统工艺课程的比重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上很少有和传统工艺相关的课程,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改革陈旧过时的课程,增加一些带有审美形态的选修课程,比如像剪纸和陶艺等一些实践操作能力较强的传统工艺课程,并且教师还要注意充分挖掘实际生活中的传统元素,把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要紧密结合起来,设置的课程在传授教学内容时不能仅仅局限在固定的知识上,要能够给学生带来文化归属感,另外在课后可以把学生的作品展示给更多的学生看,这样有助于传统工艺在高职院校内的宣传。

3小结

高职院校的艺术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践中就必须紧密联系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并且要积极探索传统工艺与艺术教育的契合点,努力挖掘传统工艺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促进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中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英.浅析高职院校艺术教育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4):81-83.

[2]王晶,冯华.论高职院校推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和途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49.

艺术工艺范文4

关键词:环境设计;民间工艺;共同性;创新发展

1引言

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设计理念和方法,是融合建筑学、环境心理学、设计美学、环境生态学等各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实用艺术,但受现代及西方设计理念的影响,过分强调现代时尚感,而丢失了民族和传统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韵味,使得设计呈现同质性,缺失民族和创意性。而民间工艺技术集成审美、民族和地域的文化和艺术审美风格,千变万化、形式各样,与环境设计的审美诉求和实用性设计要求存在共同性,且其集中体现了人们对于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憧憬,可一定程度上揭示现代人对于环境设计的洗礼期许和需求,故而,将两者融合,将民间工艺艺术创新性的运用至环境设计之中,是一举多得的重要举措。

2现代环境设计与民间工艺艺术的共通性

2.1实用性

英国著名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其著作《艺术》中曾经指出:“任何艺术均需要形式的支撑,艺术脱离形式将变得苍白无力,无法延续发展”,民间工艺艺术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便在于其以剪纸、泥塑、皮影、木雕、石雕、瓷器等简洁而自由的结构形式,来展示人们质朴而生动的艺术情趣和文化底蕴,并承载着特定的用途,如瓷器工艺造型设计,多遵循力学的原理,以圆形为主,以满足蒸煮之用,正是基于实用性的形式载体,才使得民间工艺艺术承载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性得广泛传播。而现代环境设计目的在于运用艺术创造的手段,来打造人类依据的生存、活动空间,民间工艺艺术独具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品形式和功用性,可创造性的引入环境设计之上,其可利用现代设计手段之长,弥补传统民间工艺艺术形式之短,从而通过形式和实用上的“求异”,达到民间工艺艺术与文化传承的目的,并在根本上提升环境设计的水平。

2.2审美艺术性

民间工艺艺术根植于人们的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承载着人类艺术创造中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内涵,审美艺术性是支撑其传承和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从表层来看,民间工艺艺术多“忠实于实用性”,利用剪、压、堆、染、绘、捏等工艺手段,来创造贴近大众、简洁的实用工艺品;但深层上看,其遵循着审美艺术设计的美学规律性,运用意象性、图像化、自由时空、象征性等艺术手段,或虚构或想象,或内敛或扩张的艺术创造形式,再现千变万化、惟妙惟肖的艺术形式,并运用色彩搭配呈现出不同的审美艺术效果,从而赋予民间工艺艺术品以形式和艺术的美感,使其得以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大放异彩。而环境艺术设计作为集成美感和实用性的创造类别,其强调通过点、线、免,通过夸张而不矫揉造作,具象且不呆板,来创设多维可变的空间感,其可借鉴民间工艺艺术的审美造型和艺术设计手段,基于“白的宁静、蓝的淳朴、红黄紫的尊贵”等独特色彩的灵活应用,来打造或浓郁热烈、或纯净质朴、或和谐安静的空间艺术,以营造更多的美感。

3现代环境设计中民间工艺艺术应用的手段

3.1兼容并蓄,创新设计理念

民间工艺来作为传统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的核心所在,将其引入现代环境设计之中,是以一种新型的设计手段和形式载体,来延续和再现民间工艺品设计的文化意蕴、审美规律和艺术内涵,以优化环境设计的品质,彰显设计的民族、地域特设,从而提升设计的识别度。而创新的关键在于理念先行,现代环境艺术引入民间工艺艺术,应重塑设计理念,以“实用、审美性”的统一诉求为准,以消费者和市场需求为引领,融合现代风格和形式,汲取民间,审美造型、艺术设计的工艺和技巧,实现设计形式和内容的协调统一。

3.2借鉴外形,进行再生设计

民间工艺艺术衍生于旧观念、旧传统之下的文化艺术瑰宝,其凝聚了民间艺术创造的智慧和净化,但是时代变迁下,该种艺术形式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得以持久发展,为此,现代环境设计在运用民间工艺艺术过程中,不能一味的“复制、粘贴”,在借鉴其“形”的同时,要进行变革、创新。民间工艺品中的“云纹、龙纹、凤纹、鱼纹”等装饰题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符号,其展示着各个时期民间工艺艺术设计的特点,让其成为环境艺术作品的一部分,赋予其新的内涵和意境。

3.3传承神韵,彰显设计特色

民间工艺艺术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引入犹如打开一扇窗户,让传统工艺技术、审美造型、艺术意境等都得以融入其中,最佳的应用状态是“形式”、“神韵”能够协同共进,但“神韵”的传递是一个难题,民间工艺艺术中的鱼、莲、石榴等是多子多孙观念的外化和象征,正是基于人们对于该种意念的向往和追求,才使得该“形”得以长久发展,并承载着特有的审美艺术理念,达到“神韵”的传承和发展。民族工艺艺术在现代环境中的应用,应比摆脱物化表象,深入其内层寻求精神的内核,深刻领悟传统艺术的“神韵”,由此才能设计出真正融合民族特色的环境艺术作品。

4结束语

民间工艺艺术保有和集成了原始艺术的多重属性,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而环境设计的“欧美化”发展现状,亟待汲取民间工艺艺术的美术造型、工艺审美来创造和彰显中国特色的设计理念、审美和艺术价值,从而提升设计层次性和品位,实现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凌士义,李晓翔.民间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以藤编艺术为例[J].大众文艺,2015(01):73-74.

[2]刘燕.民间工艺对现代设计的启示[J].科技资讯,2013(05):238.

艺术工艺范文5

[关键词]传统陶瓷工艺;现代陈设艺术;设计;应用发展

随着我国文化的不断发展,现代艺术也进一步得到了提升。为了促进现代陈设艺术设计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地研究传统艺术[1]。陶瓷是现代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器皿,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同时陶瓷的工艺设计也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在中国的传统设计中,人们对陶瓷一直都情有独钟,通过研究传统的陶瓷工艺,能够及时地了解陶瓷工艺中的设计艺术,从而将其应用到现代艺术设计中,促进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研究者要注重分析传统陶瓷艺术的发展,总结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从而充分发挥传统陶瓷工艺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的作用。

一、传统陶瓷工艺的历史溯源

在我国文化的发展中,陶瓷工艺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视为我国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象征。作为陶瓷的发源地,我国最开始被世界所熟知的物品就是陶瓷,这也说明了我国传统陶瓷的价值。我国的传统陶瓷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因为良好的实用性和极高的观赏性被人们所追捧。作为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品,陶瓷也进一步拉近了我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是我国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一)传统陶瓷工艺的发展危机

我国最原始陶器的外部并没有瓷,因此就会显得特别粗糙,在后来的发展中,人们为了让陶器更好看,就在陶器的外部涂抹上一层釉色,形成了后来瓷的雏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制陶技术得到改进,人们通过对原材料的改变和瓷器煅烧温度的控制,将陶瓷的艺术感进一步提升。目前,随着人们审美的不断变化,陶瓷也开始出现不同的流派,艺术性也不断得到提升[2]。在目前的发展中,传统的陶瓷工艺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就是陶瓷工艺的传承方式多样性不足。目前,陶瓷工艺的传承主要是通过教学的方式进行,在新的历史发展背景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喜爱程度不断降低,一味地通过传统教育方式进行陶瓷工艺的传承已经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其次就是人们在陶瓷工艺方面的创新不足,经过多年的发展,人们对一成不变的工艺已经逐渐失去兴趣,只有不断地突破创新,才能继续保持陶瓷工艺的活力,也才能让更多的人关注陶瓷工艺。

(二)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衍变

在陶瓷最初的发展中,其主要是作为贵族的生活用品进行生产,因此在陶瓷工艺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艺术和宝贵财富。但在后来传统陶瓷工艺的传承中,大部分人是为了养家糊口才进行陶瓷工艺的学习,在陶瓷工艺的技术学习上并没有太多的造诣。并且在陶瓷工艺的学习和传承中,大部分也是通过口头传授进行,因此对于一些技术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经过多年的发展,陶瓷工艺的传承从最初的师徒传授发展到今天的学校学习,对于工艺的继承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工艺继承的质量上也有了保障。学校通过聘请专业的陶瓷手艺人进入校园进行宣传和授课,让学生通过实践逐步掌握陶瓷制作的工艺。在当前的旅游发展中,在众多的旅游景点也有关于陶瓷的宣传和制作工艺的展示,如江西的景德镇旅游景区就会向观众讲解陶瓷方面的知识和特点等,鼓励游客进行陶瓷制作,激发游客的兴趣。

二、陈设艺术设计中传统陶瓷工艺的应用探析

一直以来,陶瓷都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生活使用也好,作为家庭陈设也好,陶瓷都在积极地向人们展示着它的美。在当前的发展中,现代设计师开始更加关注陶瓷工艺中的陈设艺术,将传统的陶瓷工艺逐渐融入现代的陈设艺术中。

(一)传统陶瓷工艺在古今陈设艺术中的应用差异

在我国古代,陶瓷最开始是被一些皇族和贵族用来把玩的器物,同时,将陶瓷当作艺术品陈设在家中,用来提升整个房间的奢华气质。后来,陶瓷的观赏性逐渐渗透到民间,一些文人墨客开始追求陶瓷,出现了大量关于陶瓷的美文。一般的老百姓会将陶瓷摆放在家中,用来表达美好的祝福和期望。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经济水平得到提升,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社会在多元化的进程中更凸显出了一定的艺术性。在当前的发展中,传统的陶瓷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同时也更加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于陶瓷的研究只能利用一些空闲的时间,并不能将其作为房间艺术陈设物品的首要选择。因此,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陈设陶瓷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依旧是一个期望,设计师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也并不深入,整体而言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传统陶瓷工艺的材料特性应用于现代陈设艺术设计

传统的陶瓷工艺具有明显的特点,这也是陶瓷受到人们喜爱的主要原因。在传统的陶瓷制作中,陶瓷材料的选择十分独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将传统的陶瓷工艺逐渐应用到现代的陈设艺术中,从而提升空间设计的整体艺术感。在21世纪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喜欢这种传统的材料设计,开始了对陶瓷工艺设计的研究,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陶瓷的发展[3]。总体来说,传统陶瓷工艺材料的特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可塑性

在传统的陶瓷制作中,因为生产力落后,没有机械的帮助,人们只能通过完全的手工开展相关工作,因此陶瓷的制作效率相对较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陶瓷生产中机械的使用更加普及,因此,手工艺术品也显得更加珍贵。当前,人们对于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文化物质追求欲望不断加强,这也使传统的陶瓷工艺开始被人们挖掘和学习[4]。一些艺术家开始积极地通过陶瓷的肌理特性来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同时通过陶瓷的可塑性进行自我感知的表达。在具体的发展中,艺术家还亲手进行陶瓷的制作,从而更深入地了解陶瓷的发展历史。目前,DIY手工陶艺工作室越来越流行,对于人们了解陶瓷工艺具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能帮助人们及时地释放压力,提升艺术审美。

2.耐高温

在陶瓷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利用高温进行烧制,一般1200℃左右的温度才能保证陶器的坚韧性,因此,陶瓷一般都具有耐高温的特性。在现代的陈设艺术设计中,人们充分地利用瓷器的耐高温性将其应用在各个方面,如我们常见的烟灰缸、灯罩等,目前的烟灰缸常见的都是玻璃制作的,但烟灰缸应用的主要特点还是利用陶瓷的耐高温性。陶瓷的耐高温性也进一步扩大了陶瓷未来的发展方向,其不仅可以作为艺术品被陈设在房间里进行观赏,还可以应用在需要抗高温的活动中,从而保障外界物质的安全。

3.硬度高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硬度比较高的塑料材料,如树脂材料、亚克力材料等,但与陶瓷相比,这些材料的硬度就显得有些不足了。在现代的陈设艺术设计中,艺术家充分利用陶瓷的高硬度特性将陶瓷充分地应用在各个行业中。同时,人们将陶瓷和现代的高科技进行结合,从而生产出高科技的陶瓷,进一步提升了陶瓷的硬度。例如,在人们的生活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手表的艺术感,人们生产出陶瓷腕表,使手表的表面更加光滑,同时手表的表面不会被外物刮花,对于污渍的处理也更加方便,这款手表一经上市就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追捧,这也说明了人们对陶瓷的喜爱,也为陶瓷在未来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方向。

(三)传统陶瓷工艺的装饰工艺应用于现代陈设艺术设计

在我国古代,陶瓷的主要作用除了被贵族社会把玩之外,还是房间装饰的重要元素。在陶瓷的设计中,陶瓷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是决定陶瓷工艺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陶瓷价值的重要标准[5]。在陶瓷工艺的发展中,许许多多的人在陶瓷装饰工艺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希望通过高水平的绘画不断提升陶瓷的价值。在现代的陈设艺术设计中,人们也十分重视陶瓷的装饰设计,目前应用最为广泛、最被人们喜爱的装饰元素就是青花。在目前的市场上,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蓝白配色和素胎文化显得十分高贵,整体复杂而又简约,朴素而又华丽,受到大众的追捧。在现代社会中,有许多产品的设计开始模仿青花瓷的设计,如手机和衣服等,这也是青花瓷受到肯定的一个表现。

三、机械化时代背景下传统陶瓷工艺的应用分析

(一)机械化时代背景对传统陶瓷工艺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应用的影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新的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使部分传统技术开始逐渐没落,对于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而言,设计者更加追求产品生产的效率,从而放弃了传统的制作方式而选择利用现代科技。在现代的陶瓷生产中,大量的机械开始被使用,使整个产品的生产十分依赖于机械,这对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当今的机械化生产中,人们利用机械将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分为了许多小阶段,使产品的制作过程更加简单,速度也更快,能够充分地满足现代人们生活的需要。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少了设计师设计时的耐心,同时也少了更多的制作汗水。在经济社会中,人们为了提高经济收入,通过各种手段去进行一些陶瓷设计的模仿和复制,将一些低质量的产品抛进市场,扰乱了市场秩序。反之那些真正的陶瓷手艺却因为没有人重视而逐渐消失,让人十分惋惜。因此,机械化的不断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陶瓷生产的效率,但也使一些真正的陶瓷工艺开始失传,加剧了陶瓷市场的严峻形势,给陶瓷工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二)机械化时代背景下传统陶瓷工艺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要领

在当前的机械化时代,人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开始逐渐忽视产品本身的价值。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的需要,大量的工艺品并没有经过有效的设计就被生产出来,缺乏一定的艺术性。为了满足现代人对艺术的追求,一些陶瓷工艺已经逐渐被赋予了新的艺术特性,人们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产品的包装上,现代的设计师逐渐将目光转移到了对传统陶瓷深层次的文化挖掘上。为了进一步保障传统陶瓷工艺的发展和传承,就必须全面地进行传统工艺和现代艺术的逐渐融合,通过二者的相互交融创造出更有价值的艺术,从而使每一件陶瓷都能和具体的陈设环境充分地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审美体验,提升人们的精神愉悦。在如今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中,房间内陶瓷的陈设不仅给人们提供了一定的服务,还给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审美体验,提高了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通过陶瓷的陈设,能更好地满足人们艺术上的精神追求,同时也能使传统陶瓷在现代陈设艺术设计中的具体作用发挥得更加充分。在现代的陶瓷设计中,陶瓷设计师要更主动地学习传统的陶瓷制作工艺,积极思考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的融合,自觉进行传统工艺的宣传和传授,通过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的融合创造更加先进的设计工艺,不仅要保障传统陶瓷设计工艺的不断发展,还要积极开辟现代艺术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陶瓷工艺的快速发展。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将继续发生变化,新的陈设艺术设计方式也会不断出现,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及时地将传统工艺融入社会发展中,才能保障传统陶瓷工艺的不断发展。

四、结语

艺术工艺范文6

【关键词】教学资源;高职艺术教育;深度融合

0.前言

高职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育,更是实现学生艺术素养与人格健全的重要教育。不过从目前来看我国多数高职教育都更加偏重于学术研究,脱离实践教学,即重艺轻技、重学轻术。相较于欧美发达地区与国家,我国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问题十分严峻。而传统工艺美术教学不仅具有显性、物质性、直接使用等价值,同时也兼顾着隐性、非物质性、非直接使用价值等特征。这些要素对高职艺术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同时在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渗透到高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也能够实现民间艺术走向高职教学,是完成教育理念创新的重大举措,对创建我国特色现代化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1.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现状

1.1传统工艺美术阐释

工艺美术是创造性美学的具象化表现,实现了生活环境、生活物品的艺术加工。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传统工艺美术的研究便深深吸引了众多的学者。其中张道一教授甚至为此做过专项的学术阐述,张道一教授认为工艺美术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创造物的具体化表现,其审美性与艺术性的价值是用金钱所无法衡量的,它是祖先文明在历史长河背景下遗留的产物。为保障它的可持续继承,我们要为之注入时代的活力,与科技同步发展。一般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多由家族、师徒关系继承,往往带有很明确的地域性与民族风格特征,且继承时间往往超过百年的历史。流程完整的工艺系统,以及精湛的技艺技术是人们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第一印象。可见传统工艺美术最显著的特征便是审美性、实用性、地域性。

1.2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历程

自步入新时期,世界的格局就在技术、政治与经济的影响下发生了我们不可预料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更是将我们的生活方式渐渐向西式靠拢,许多人的东方审美观念也在逐渐向着西化方向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宝贵的精神文明逐渐走向边缘化,被人们渐渐所以往。传统工艺美术的不被重视,让许多艺术家丢失了能够生存的饭碗,且由于传统工艺美术自身的艺术性特征与繁琐的创作流程,使得许多传统工艺美术的市场也在逐渐消亡。如传统艺术中的皮影戏便被日益丰富的休闲生活所替代,包括电影院、电子游戏等。电影院及电子游戏等相较于皮影戏来说,对年轻人具备更大的吸引力。传统工艺美术黯淡的发展不仅受到了我国政府与艺术机构的关注,甚至连整个世界都在注目着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与保护。许多地区政府对此相继出台了众多保护政策与保护措施,希望用政府的力量引导传统工艺的继承与保护。然而虽然政府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结果却并不十分理想。具体表现在,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保护工作,虽然政府以政治领导力量身份介入,但是因管理不善导致有关政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阻,责权不明、分工不清的现象屡见不鲜。此外虽然政府予以了传统工艺美术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但是这种关注与重视却仅仅停留在政府层面,基层部分并没有提高足够的关注。试想如果只有政府关注这项艺术,而人民却没有履行文化继承与保护的责任,那么这项艺术在多年以后必然只能出现在博物馆的展台,失去发展与生存的空间。最后受现代科技挤压,传统手工技术正失去生存的市场,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主要依靠的是口传心授,这种学习方式技艺水平提升慢、且工序复杂,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据笔者统计,国内现阶段非遗传承人平均年龄高达68岁,这种现状显然会严重阻碍传统工艺行业的发展。

2.传统工艺美术教学应用价值

2.1弘扬与继承传统文化

传统工艺的形成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受到时代性因素包括经济、文化因素影响产生的具有一定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特征的文化形式。当然随着人们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不断变化,传统工艺美术的继承与发展也在不断变化。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弘扬大国“工匠精神”[1]。古时候,受限于信息水平与文化水平的影响,寻常百姓的休闲生活多依靠工匠与艺术家的表演,精湛的表演技艺为当时的社会注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元素。不过在工业时代来临以后,许多传统工艺美术便开始逐渐走上下坡路,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渐渐地从人们的生活与生产中淡出。而传统工艺美术与高职艺术设计相融合,却可以保障具备千百年历史的优秀文化完成继承和发扬。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融入传统工艺美术资源,能够充分发挥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文化精髓作用[2]。当然,这也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扎实的系统理论与设计元素,才能够更加真切的了解本土化气息浓厚的地域性工艺美术价值,在艺术创作中实现传统工艺、本土文化、现代艺术的相交与融合。现阶段国内大部分艺术高职院校的艺术课程中都存在着诸如重艺轻技、重学轻术等问题,学生往往匮乏实际动手能力,仅能够掌握一定基础文化理论。将传统工艺美术与高职院校艺术课程融合,不仅实现了国内非遗文化资源的继承与保护,同时也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动手实操能力,打破了传统艺术教学的局限。

2.2实现现代与传统艺术的融合

传统工艺资源教学走进高职艺术课堂,不仅是高职艺术教育的一大突破,同时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改革。能够实现学生传统工艺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有效沟通,提高学生现代艺术设计能力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投入到传统工艺资源的挖掘与了解,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提升设计面,扩展知识视野。此外,传统工艺的教学引入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学习欲望,用新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深层的学习动力,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感知能力。在学生受教育的过程中,了解传统工艺历史,了解传统工艺朔源,启发学生的技术意识、创新精神与思维能力,为现代艺术教育注入更多的思想与活力。

3.传统工艺美术在高职艺术教育中的应用探索

3.1充实教学资源

引入传统工艺教学资源,将其作为艺术教学的主体并贯穿于整个教学体系的创新框架,不仅可以为高职艺术教育提供思想方面的力量,同时也可以为高职艺术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是因为传统工艺美术不仅具备着显性、物质性价值,同时也兼顾着隐性、非物质性价值。利用传统工艺文化中的深层文化素养,便文化价值为教学价值,能够实现艺术教育的重点突破。素质教育所强调的不仅仅是综合素质养成,同时也要求学生在学习时候,也能够获得非智力因素、飞机能因素的人文教育提升与培养。而传统工艺教育的价值正是在于能够启发学生自发性学习,提高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

3.2拓宽教学方法

自上个世纪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便在时展的过程中,积极获取国外教学经验,并将其发展成具有我国特色的教学方式。传统工艺教学资源的引用能够极大的丰富教学形式,使技能学习与知识传播达到与我国文化教育背景最高效率、最科学的教学程度。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是,教育的行为不仅是让学生了解知识获取的结果,同时也是要让学生得知学习获取的过程。我们不应将教学看作是一种经验,而是要将教学看作是一种实践与经验的结合体。从而将课程的设计赋予教学化、系统化、知识化、理性化。将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渗透到高职艺术教学,正是为了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实现高职艺术教育变成更具特色的过程。

4.结语

一直以来我国都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保护。作为高等技能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主阵地,高职院校也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价值。相较于其他人才培养机构,高职教育具有实践性、针对性、职业性的人才培养特征。这些特征是高职教育能够培养出高端工艺美术人才的关键性因素。所以,高职院校教育与传统工艺美术的融合,结合本地文化特色开创富有地方性色彩的美术教育,能够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美术人才的同时,为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输送更多的力量。能够同时做到提高高职艺术教育效果与传统工艺美术继承与发扬的双重意义。

【参考文献】

[1]朱倩.传统工艺美术在当前高职美术类专业中的应用对策[J].艺术科技,2017,30(09):384.

艺术工艺范文7

关键词:工艺美术设计;艺术创造;元素符号;个性化特征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已不再满足简单的物质需求,他们已经逐步趋向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在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下,工艺美术设计者要切实了解受众的文化需求,将艺术创想融入自主创作中,在保证艺术品文化内涵的同时,兼顾受众的多元化需求。由此可见,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应用艺术创想,具有积极的实际意义。

1简述工艺美术设计的关键内容

每一名工艺美术设计者的主观思想与情感认知都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而根据不同构思与设计灵感创造出的艺术品也是独一无二的。要想创造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经过巧妙的构思与设计,其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可想而知。在工艺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工艺师应将作品视作创作思想的表达载体,融合时代特征与个性化特征,激发与受众的情感共鸣,进而满足鉴赏者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网络平台可以为艺术创想提供丰富的艺术灵感,如平面美术设计、三维立体打印等,这些技术可以更加直观化、立体化地为创造者演示艺术效果。工艺美术创作者将完成主体轮廓的作品传输至网络平台,可以与同类作品进行综合对比,突出个性化特征,避免设计过于标准化,缺乏创新性。推崇艺术创想的宗旨是表达与众不同的艺术构想,进而形成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艺术体系,带给受众别样的感受。以国旗为例,其应用平凡的元素创造出了不平凡的艺术作品,并且是绝无仅有的,受到所有国人的追捧与敬仰。众所周知,国旗中央的大五角星象征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而环绕在其周围的小五角星则象征着人民群众对党的拥护与爱戴。整个国旗设计简洁但不简单,充分彰显出磅礴的民族气节。同时,国旗颜色的搭配也十分讲究,红色主调慷慨激昂,为纪念为新中国成立而流血牺牲的民族英雄,而黄色则代表着人民收获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2艺术创想所涉及的知识内容

在工艺美术设计过程中,艺术创想涉及多元化的知识体系,在特定情况下,需要将跨领域知识有机整合,保证艺术品的完整性与美观性,进而突出文化内涵。为此,我们应当以时间与空间、主体与客体为切入点展开探究。

2.1辩证时间与空间的联系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时间以一种流动的姿态存在于宇宙空间。我们常说艺术创想具有动态性特征,其内涵是指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推移,各类风靡一时的艺术创想有可能成为现实,赋予了艺术创想灵动性的特征。例如,20世纪初,人们对“千里传音”的假想仅停留在虚拟情节中,然而,伴随科技的不断发展与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书信已无法跨越空间距离的鸿沟,因此电话应运而生。在工艺美术设计领域,艺术创想也具有动态化特征,受时间与条件的制约,艺术创想的延展方向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见性。但是,艺术创想应当始终与时展同步,并以满足公众未来生活多元化需求为目标。由此可见,工艺美术设计者在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中,需灵活把控艺术创想的时代特征。在工艺美术设计领域,空间与时间占据着同等重要的位置,但二者的基本概念存在本质性差异。时间是流动的、动态化的,而空间则是一种兼具有形化与无形化特征的物质。通常,我们习惯将具有一定尺度标准或特定方向的某一轮廓视作空间。此外,事物具有第一性与第二性两种本质,我们频繁接触的事物多指第一性事物,而此类事物的特征以一种自我的方式而存在,并且不具备特定的使用目的。但是,一旦事物被主观性地、强制性地赋予某种特定使用目的,其就会被纳入第二性范畴。所谓第二性事物,是指其不再以一种自我的方式而存在,且周围的事物与环境存在紧密联系。具体来说,例如,塑料瓶是由塑料经一系列制作加工而成,塑料属于第一性事物,当塑料被有目的地加工成塑料瓶后,其本身与周围事物在无形间产生了某种联系,成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进入第二性事物的范畴。在此过程中,塑料由一种无特定价值的存在形式转化为有目的性、有特定应用价值的实际商品,这充分体现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由此可见,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要兼顾第一性事物与第二性事物的存在,以此提升艺术感染力,满足公众的特殊化需求。

2.2客观分析主体与客体的联系

在工艺美术设计过程中,需综合考量人在某种特定环境中对特定问题的认知与解读。随着现代科技的卓越发展,人与物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人们普遍认为客体是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自然属性,那么,论证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剖析形式与内容则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一件工艺艺术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通常,艺术品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其商业价值,且这种属性是固定的,但精神属性价值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以享誉盛名的画家梵高为例,如图1,其绘画作品在未被挖掘前,市场流通价值仅为五个便士,随着艺术界对梵高画作的认可与公众的推崇,其遗留画作成为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其次,工艺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精神层面源自对整个艺术品的文化内涵的感悟,每一件艺术品都有其独特的形态,而这也能够带给受众别样的审美享受,但是,不同的环境会赋予艺术品不同的感受,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受众的思维。最后,工艺美术作品的内容也包括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是指艺术品的外观结构特征与基本功能,精神层面则是指艺术品的个性化特征。但从物质层面来说,工艺品具有极强的标准性与趋同性,而精神层面则千差万别,同时,这也构成了艺术品的具体特征。

3综合论述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领域的实际作用

一件工艺美术作品,只有经过不断的艺术创新,才能摆脱呆滞与刻板,突出个性化特征。工艺美术设计者要突破常规思维模式的禁锢与束缚,就要在改造原作品的基础上,融合创新理念,彰显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创造兼具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的艺术品。艺术创想对工艺美术作品有极大的影响,不仅可以带给受众别样的感官体验,还能切实满足受众的精神需求。为此,设计者要在艺术创想中充分体现人文思想。由于不同设计者所接受的艺术教育存在较大差异,在世界观、价值观与人文观的引导下,这种艺术教育会转化为设计者特有的艺术创想。为此,工艺美术设计者应在艺术创作中融合自身对价值观念的理解,以突出个性化特征与时代特征,激发与受众的情感共鸣,满足鉴赏者的精神需求。经实践证实,凡是得到公众肯定的设计者,其在创新技术方面都拥有一定的造诣。而这些成功的艺术作品的属性特征就是“平凡中透露着不平凡的特点”,采取新颖的创造方式,捕捉受众的猎奇心理,增强了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呈现出极高的艺术文化价值。以国徽为例,其由一个大五角星和四个小五角星构成,其中,大五角星代表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无产阶级,而小五角星则代表广大基层群众。小五角星环绕大五角星的设计,象征着基层群众对共产党的拥护及对无产阶级的推崇。此外,麦穗与齿轮代表着工农阶级联盟,彰显劳动人民勤劳质朴的精神。国徽以红色和金红色为主调,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营造出了庄严、肃穆的氛围。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与领域的创新,各类设计软件层出不穷,如三维立体打印、平面绘图技术等。工艺美术设计者可以将作品传输到网络平台,通过客观对比同类设计作品,避免出现雷同,也可以浏览大量的成功作品,为个性化创作提供灵感。

4在工艺美术设计中应用艺术创想的具体策略

艺术创想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尤其是应用到工艺美术设计中,更需要长时间的构思与打磨。首先,工艺美术设计者要客观剖析人、事物与环境的内在联系。物品的存在价值是满足人的使用需求,同时,人的思想也会受到物的干预与引导。任何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在不同受众眼中都能映射出一种特殊的情感,激发情感共鸣,而这种共鸣是在某种特殊环境影响下形成的。换言之,不同环境带给受众的感受也各不相同。例如,抗日战争时期的工艺作品,更多地体现出一种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与气节,磅礴、悲伤且肃穆,但对于没有经历过生活疾苦的现代人来说,并不一定会产生强烈的共鸣。另外,艺术创想还需要综合考量物品的使用功能、流通价值、维护与安全等基本内容。以肥皂盒为例,可根据其自身的基本功能特征,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为目的,将其设计成防滑盒子。再者,设计者还可以根据物品的外观形态进行艺术创想。在形态方面,需要根据物品的形态进行艺术创想,在材料方面,可依托塑料的浮力效应进行特异性设计,并尽可能保证漂浮物体色彩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统一,突出整体设计特征。不仅如此,任何工艺美术设计都应当采取正确的设计手段,通过对比与联想,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达到标新立异的目的,进而提升艺术品的文化内涵。

5培养艺术创想思维的方法

其一,任何艺术创想均源自生活。为此,工艺美术设计者要善于在生活中挖掘素材,从多角度审视事物,发现美好。面对林林总总的商品,不同顾客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为此,工艺美术设计者需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切实了解受众的侧重点,客观分析产品是否受到主流市场的追捧,深度探究产生倾向性的原因,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艺术创想,确保作品满足受众的多元化需求。其二,博采众长、兼听则明。志同道合的艺术创造者可以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与切磋,交流经验,分享心得。同时,在艺术论坛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表达个人观点的同时,汲取他人所提出的专业养分,形成全新的艺术创想。其三,积极采集信息。掌握充足的专业信息,有助于艺术创想,尤其是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如果信息储备不足,势必会制约艺术创想,导致工艺美术作品无法满足公众的多元化需求,缺乏时代内涵。

6结语

在工艺美术设计领域,艺术创想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保证艺术创想富有新意、符合时展特征与主流精神需求,才能全面提升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促进工艺美术设计行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小琴.艺术创想在美术创作中的应用分析[J].美与时代(中),2018(05).

[2]张海敏.工艺美术设计中艺术创想的应用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01).

[3]杨振.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刍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

[4]俎??.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刍议[J].大众文艺,2016(09).

[5]张滔.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戏剧之家,2016(11).

艺术工艺范文8

关键词:工艺美术;创新设计;文化元素

一、现代化工艺美术设计的创造特征

1.以主动性管理为核心

在现代化的工艺美术领域中,创作者要想设计具有创造性的作品,就必须具有独立思辨能力,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其中,主动性的管理模式是创作者提高自身素养的基本条件。只有这样,创作者才能使设计具有更宽广的想象空间。

2.注重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作为艺术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促使设计摆脱固有发展模式的重要突破点之一。发散性思维要求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摆脱固有管理方式与设计模式的约束,从不同的角度和途径入手,创新构思,使原本单一的管理模式具有多元化的性质,从而使创作者激发创作热情,创作出更富有美感的作品。

3.对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批量的信息元素逐渐成为现代人热捧的主要潮流,而工艺美术要想在现代获得发展,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融合现代化的科技手段。目前,在这一方面运用最多的是Photoshop,这一软件大大简化了创作者后期的操作流程,能够推动工业美术的发展,也反映出了工艺美术与现代化科技手段融合的趋势。

二、工艺美术设计中艺术创新的主要表现

1.在艺术构思上的创新

(1)创新设计理念

在现代工艺美术的发展中,设计者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够带给人们不同的视觉体验,推动工艺美术的发展。要做到这一点,设计者需要在艺术构思方面创新。艺术构思作为方案形成的重要核心因素,能够凸显艺术表现的特点,促进工艺美术的形成。设计者需要基于传统知识理论,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将二者结合并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进一步推动工艺美术更全面地创新和发展。

(2)从多元化的角度展开设计

在工艺美术的设计和发展中,设计者应从多个角度分析其创新性,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从中提取设计元素;同时,在设计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进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满足当今社会的审美观念。

(3)融合多种优秀文化

在工艺美术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需要进一步将审美、性能有效结合,进一步丰富工艺美术的内涵特点。中国文化在长期发展中融合了多种思想,而随着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将不同的文化精华融入工艺美术设计,是提升工艺美术层次的重要保障,也是使工艺美术顺应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

2.在设计形式上的创新

(1)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

当代的工艺美术需要与时展相结合,与生活相联系,将传统的公司文化与现代工艺有效结合。这样,设计者才能突破工艺美术设计原有的形式表现,依据现代化的潮流趋势进行设计,进而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在设计过程中,设计者应进一步融合不同的文化,使设计更具有创造性。

(2)改进工艺美术的形式与内容

设计者通过改进工艺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可以使所创作出来的工艺作品更具有时代感。人们的审美眼光和欣赏习惯在不断发展、演变,设计者增强工艺美术的创造性,能够更有效地在设计中注入具有时代信息的创造性审美观念,提升工艺美术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现代化的工艺美术表现出来的是传统与现代、抽象与现实的结合,设计者只有通过创新思想提取设计元素,才能够真正从形式与内容上创新,使工艺美术能够更好地融合艺术与美学,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海敏.工艺美术设计中艺术创想的应用探索.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

[2]王程程.关于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思维.艺术评鉴,2017(3).

[3]陈冉冉.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艺术科技,2017(1).

[4]张萌.工艺美术与创新思维教育.门窗,2014(10).

[5]杨振.艺术创想在工艺美术设计中的应用刍议.美术教育研究,2014(10).

[6]王敬忠.工艺美术设计的创新性.传播力研究,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