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范例

期刊导航

期刊导航范文1

 

1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库建设的必要性   1.1我国水产渔业信息资源服务的需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人类知识的爆炸性增长与知识饥渴逐渐突现在我们面前,知识猛增,许多学科知识的分布打破了传统格局。过去做学问,用户可以在几种或十几种刊物中找到他们所需的80%-90%的资料。现在80%-90%的资料散布在众多的刊物中,载体的多样化使一般人很难顺利找到他们所需的文献。面对茫茫的知识海洋,人们常常有望洋兴叹之感。学科信息资源导航,是指通过数据库系统对网络上与某一学科相关的信息资源节点进行集中、分类、整理,按照方便用户检索的原则,用用户熟悉的语言把这些点组织起来,以主要题树的形式提供给用户,为用户查询信息而指路导航。导航库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很好的查询机制,具有建设简单、见效快、易得用等特点。它是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在信息时代中一个新兴的服务模式。水产品是最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全世界食品总量的7.5%左右来自海洋、湖泊和河流,由于野生水产品资源的日渐萎缩,人们将越来越依赖于水产养殖业。在世界水产品的养殖业中,75%以上来自于亚洲,其中中国水产品的生产量占60%。①中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大国,水产品消费市场巨大,水产行业极具发展前景,加强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建设将有利于水产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而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库又是网络时代的一种有效的信息服务方式。   1.2我国水产渔业信息资源整体化建设的需要   目前,我国水产信息资源存在着信息资源分散、电子产品匮乏、检索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航库的建立有利于资源的整合,它的建设是水产渔业信息资源整体化的需要。   1.2.1信息资源分散   (1)文献信息资源分布情况   我国水产系统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和高校约有40多个,但其中除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所属的一些研究所和几个水产院校拥有一定规模的图书馆外,多数单位中只有类似资料室的文献信息服务部门,藏书从几千册至几万册,期刊寥寥无几。且由于学校性质的限制以及各单位的规模和经费条件的不同,造成各单位水产渔业文献信息资源馆藏规模和条件差别很大,且多数单位处于低水平状态,水产渔业文献信息资源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揭示程度低,造成相对分散的局面。   (2)网络信息资源分布情况   网络信息资源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宽泛的,它包括了所有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资源,除因特网以外还包括校园网、城域网、内部网等网络资源。导航库收集整理的主要是其中一些可利用的网络资源,城域网和内部网的资源主要是满足小范围人员工作需要而建立的,所以本文主要分析因特网和校园网中水产渔业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情况。因特网上的水产网站及水产信息资源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水产信息资源为主体的水产专业网站,二是在农业及相关的网站中涉及水产信息资源的栏目。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近年来Internet上的国内水产网站也在快速增长,网站数量从1999年的20多个(不包括提供水产信息的相关网站,如农业信息网站等)发展到目前的200多个。①但与其他行业网站相比,国内水产网站还是存在数量少、类别单一、规模小、信息资源量小、更新速度慢、科研论文少、服务功能相对较弱、资源分散等问题。校园网中的水产渔业网络资源主要是集中在一些水产院校和设有水产专业的高校图书馆中,但大多都未经过整理,缺乏系统性,存在着分散的问题。   1.2.2电子产品匮乏   目前,水产专题数据库只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1997年开发的《中国水产信息系统》,引进的《ASFA(水科学和渔业文摘)》、《FSFA(食品与技术文摘)》等外文数据库。《中国水产信息系统》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信息中心1997年开发的一个书目数据库,收集了自1985年以来国内100多种水产期刊杂志上发表的34,000多篇水产科技信息的书目数据。而《ASFA(水科学和渔业文摘)》和《FSFA(食品与技术文摘)》都是引进的数据库,且都只有文摘信息。另外,国内一些中文数据库中也包含一些水产渔业全文数据,但由于它们都是些综合性数据库,所以水产渔业方面的数据十分有限。其中《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了自1989年以来的40种水产渔业专业期刊的部分全文,②只有25种属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版)》(该版本中收录了38种水产渔业专业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了30种水产渔业类专业期刊,③有24种属于《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2004年版)》,且有21种都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所收录的。国内较有规模的中文数字图书主要包括超星和中数图,其中超星目前水产渔业类的图书只有141种,④中数图该专业数据更是少得可怜。由此可知,水产渔业类的专业电子产品匮乏,有些数据库虽然含有一些水产渔业类的电子信息,但都很不系统、不全面且缺乏专业制作。   1.2.3检索效率低下   在文献信息资源方面,不同的数据库对文献信息有着不同的著录格式和著录字段,而且检索平台也不尽相同且功能不够完善,普遍存在缺少检索策略的存储和调用功能、检索史的保存和运行功能以及输出结果不灵活和检索字段设置不全面等问题。所以,国内现在还无法利用统一的检索平台对各数据库进行全文检索,可以说检索效率低下。在网络信息资源方面,目前国内只能通过综合性搜索引擎(如中文Google、百度、雅虎中国等)对因特网中的水产渔业信息资源进行搜索,还没有专门针对水产渔业学科的专业搜索引擎。综合性搜索引擎的标引主要采用的是关键词标引,且标引词主要来源于篇名,标引深度不够,再加上标引人员专业知识所限,对于隐性概念较难准确提炼,所以会导致每次检索结果中带出大量不相关或相关性较小的信息资源,查准率较低下;又由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水产渔业信息资源也有很大的发展,且具有数据庞杂、各站点对数据的分类和组织标准不一、检索方法各异、不稳定、地址变动较大等特点,数据整体上处于无序状态,所以通过综合性搜索引擎检索出的结果只能满足一般用户的浏览检索,很难满足水产专业用户的专指检索。因此,单次检索将会获得海量的信息,纵然经过多次筛选也很难得到满意的结果,水产渔业信息的检索效率可以说是十分低下的。#p#分页标题#e#   2水产渔业资源导航库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理论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当前我国关于信息资源导航库建设的理论研究比较少,建立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库建设方面的专题研究大体上更属于空白。笔者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集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1995至2005年“学科导航”论文情况,对检出结果逐条核对,排除重复条目,得出表1中的统计数字,它大体上反映了近11年来关于“学科信息资源导航库建设”、“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建设”以及“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库建设”的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各年度发表关于“学科资源导航”建设的论文数量非常有限,对学科资源导航建设研究可以说是2000年之后才开始的,近4年的论文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需要说明的是2005年的数据因受各数据库更新速度的影响还不完全),这表明关于“学科资源导航”建设的问题已日渐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笔者对检索结果详细信息进行分析,结果如下:2000年之前论文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网络资源的组织、利用和开发”方面,只提出了“学科资源导航”的观点,却无深入研究。2000年开始出现对“学科资源导航”问题的专门研究,但未发现有关“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方面的论文。笔者认为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原因是建设学科信息资源导航库的观点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于网络的迅速发展和网络资源的几何级数增长,国内图书情报人员针对如何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各个领域信息资源进行挖掘、采集、加工、整理和序化的资源重组,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快速查找和获取的捷径才提出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水产文献信息资源电子产品少等问题造成的。因此开展对学科信息资源导航库建设的深入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2.2建设状况评述   自1999年1月CALIS管理中心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召开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建设项目工作会议以来,CALIS充分发挥各地区图书馆的优势,分工协作,共建共享,把资源与导航有效地结合起来,现在全国共有52个高校参加该项目共建,已完成78个一级学科资源导航库建设⑥,但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却一直没有建立。国内一些水产院所,因人手不足,没有力量去建设;有些单位虽然也想建立水产学科信息资源导航库,但因各方面条件较差,也只能零打碎敲,不成气候。笔者通过对Google①、雅虎②、百度③等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经过逐个进入分析可以知道,截至2006年3月10日,国内除笔者所在集美大学图书馆制作的水产学科资源导航④外,还有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制作的水产养殖导航⑤;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导航库建设虽然被列为CALIS重点学科导航库一般资助子项目,但从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11日该网站,显示结果都是“该页无法显示”⑥。华中农业大学制作的导航库主要包括研究机构、学术组织、出版刊物、数据库资源、专业网站、政府部门六个方面的内容;收录了103个水产站点,但该库收集的信息资源均为网络站点,在资源范围方面有待改进,在内容确定及特色服务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   3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库建设的主要对策   3.1建立健全统一的组织协调管理体系   虽然CALIS重点学科导航建设有了良好的开端,但目前各高校图书馆能否真正按“统一目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建设模式,进行联合共建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解决重复建设、各自为政、无标准等一系列问题的有效措施是建立统一的组织协调管理体系,在CALIS的牵头带动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科导航建设首先应建立各高校图书馆自身的组织协调机构,健全领导和监督的管理体系;然后根据学科划分、归类,建立健全各地区、各学科的组织协调管理体系;最后归CALIS统一协调管理,这样才能加快学科导航建设的整体步伐。   3.2为水产渔业资源建设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由于CALIS在选择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库子项目成员单位时有其一定的选择标准,有些高校虽然有丰富的水产渔业资源积累,但由于人员、设备等方面的限制,也不能成为其成员。这就需要水产渔业学科导航的建设者之间有一个可以交流的平台,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笔者认为可以由承担CALIS水产渔业网络资源导航库子项目的成员单位牵头,通过CALIS或其他方式取得联系,利用ASP、JSP编制交互式的对话平台,或通过E-mail、QQ、电话等方式进行水产渔业学科发展动向、学科前沿以及最新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交流,以推进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建设,同时避免重复建设。   3.3加强与水产渔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   人才建设是提高导航库质量的关键。要做出一个质量高的水产渔业资源导航库,除了需要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善于利用检索工作、具有检索分析评价能力、掌握丰富计算机知识的高素质队伍作保证以外,还需要水产渔业专家对水产渔业导航库中的信息进行专业控制和评价。因为学科专家是专业信息资源的直接利用者,他们在专业上都颇有造诣,掌握了该学科领域的丰富专业知识,并对学科的发展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因此,在水产渔业信息资源导航库的建设过程中应加强与专家学者交流合作,以提高自身的学科专业素养,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和建设导航库。

期刊导航范文2

 

1水产信息资源分布状况分析   网络信息资源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包括了所有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因特网、校园网、城域网、内部网等网络资源,而不仅仅局限于因特网。本文所涉及的水产信息资源,即是指分散在各种计算机网络中的相关资源,属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一部分。而导航库收集整理的则主要是其中一些可利用的网络资源。以集美大学(以下简称集大)图书馆水产信息资源导航库的建设为例,并对集大校园网和因特网上的水产信息资源进行简要的分析。   1.1集美大学图书馆水产信息资源基本情况   集大图书馆水产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纸质资源现有水产类图书5000多种,中文期刊66种,外文期刊9种。电子资源现有超星水产类数字图书245种,《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期刊40种,《中国期刊网》19种;其中由于二者有18种重复,因此两个数据库实际共收录水产类学术期刊41种。在中文期刊方面,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相互补充,集大图书馆现有维普和中国期刊网尚未收录的期刊共30种,维普有而集大图书馆没有的期刊有5种,因而集大图书馆实际拥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水产期刊92种中的76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全面的。值得一提的是,集大图书馆正在进行水产类馆藏数字化加工工作,现已完成1100多册水产类图书以及800多册水产类外文过刊合订本的加工工作,且均已在校园网内运行。校内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使用集大图书馆数字化馆藏水产信息资源。   1.2Internet水产信息资源分布状况及其特点   Internet上的水产网站及水产信息资源的分布,大致有两大类:一是以水产信息资源为主体的水产专业网站;二是在农业及相关的网站中涉及水产信息资源的栏目。在水产专业网站中,根据其服务对象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1)以提供水产综合信息为主的、栏目齐全、资源量大、服务功能强大的综合性水产网站;以提供水产政府组织、教育机构、渔业法规、渔业科技动态、渔业政策等信息为主的水产机构网站;(2)以提供分类信息、研究成果、学术论文为主的水产专业网站;(3)以提供商贸信息等有偿服务(如会员制、电子刊物、商业行情信息、在线交易市场等为主),并以营利为目的的水产商业网站。在国外,尤其是欧美一些国家,Internet的发展已有多年历史。水产专业网站虽然只是无数站点中很小的一个分支,但也已比较成熟,具有数量多、类型多、覆盖面广、特色鲜明、个性强、服务功能多样、制作简洁实用等特点。在国内,近年来Internet上的国内水产网站也在快速增长,网站数量从1999年的20多个(不包括提供水产信息的相关网站,如农业信息网站等)发展到目前的200多个。但与其他行业网站相比,国内水产网站还存在数量少、类别单一、规模小、信息资源量小、更新速度慢、科研论文少、服务功能相对较弱等问题。但是,随着网络事业的飞速发展,各家水产网站也在不断地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力求突出自身的特色。有的以基础数据全面著称,有的以市场信息及时准确见长,有的则突出该网站强大和方便的交换功能;还有一些则是强调企业信息的传播或社会服务能力等等。   2用户结构及其需求分析   网络信息环境的发展,改变了图书馆文献信息的采集、制作、收藏、传递和利用的方式,促使图书馆从职能到管理、服务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今,用户可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方便地在网上检索、选择、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用户结构也发生了一些相应的变化,用户的需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导航库服务于用户,因此,导航库的系统内容与方案的确定和设计,有赖于用户结构变化以及需求特点的分析。目前,我国水产网站的用户可大致分为四类:一是从事水产科研及技术推广的单位和个人,包括水产研究机构、服务机构、水产院校等的科研工作人员等;二是水产生产者,包括水产养殖、加工、捕捞从业人员;三是从事水产贸易的用户,包括水产批发商、零售商,渔具、渔机生产销售企业等;四是其他关心渔业、水产的普通大众,例如观赏鱼养殖爱好者等。就集大图书馆导航库而言,我们的目标则是为本校的教学科研及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可以确定,集大水产信息资源导航库的用户群的构成,基本上以集大从事水产专业教学和科研的师生为主体,兼及福建省其他从事水产科研及技术推广的单位和个人以及水产生产者。通过对本校师生需求的调查以及多年来从事的面向社会的水产信息服务工作的经验可以知道,无论是校内用户还是校外用户,都希望能方便快捷地获得与水产相关的系统、全面的信息以掌握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其中,研究层的用户还希望能获得一些突破基础性理论以及相关学科,如生物、遗传等方面的最新动态,水产教育、科研、研究性资源、出版物;至于养殖业者,则主要注重的是实用技术、水产普及知识和行业动态。   3学科范围的确定   在资源收录的学科范围方面,究竟是以专业学科群为准,还是只以单纯的专业为准,这要根据专业特点和导航目的来确定。集大图书馆水产信息资源导航库尝试着以面向水产的学科群为主要范围,兼收和水产相关的水产经济、海洋学、生物科学、药学、食品工业以及环境科学。实践表明,这种广泛的学科范围,有利于水产研究的开展以及养殖中出现问题的处理。然而,这种“大学科”的方案也会增大导航库的信息量,从而有可能与导航库的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的功能的特性相悖。因此,我们在确定收录的同时也注意把握好交叉学科处理的“度”———紧扣水产这一主题。   4系统内容的确定到目前为止,Internet上的导航库所应具备的内容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世界上各导航系统在信息分类方面还处于各自为阵的阶段。CALIS“关于重点学科导航库立项原则和管理办法”中建议各重点学科导航库的内容可分为以下七种:研究机构;相关电子出版物、电子文献等;相关国际会议预告;其它相关机构信息介绍;本学科、行业的相关标准、规范、协议等;主要新产品与市场;新成果、新近创造与发明、专利等。这个分类方法可以说是参与CALIS导航库的院校共同遵守的分类标准。集大水产信息资源导航库根据集大水产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了符合集大水产教学、科研的研究机构、学会组织、相关网站、数据库、专业期刊等内容,并设置了具有本校特色的专家学者、邮件列表、热点探讨、课题跟踪、新增站点、标题新闻、免费资源、新书通报等内容。#p#分页标题#e#   5信息采集的原则、方法和途径的确定   导航库建设过程中,信息的采集是首要的工作,也是能否体现学科导航库价值的直接影响因素。如何从海量的网络信息资源中选出具有专业学术价值的信息资源,是导航库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此必须在遵循网络信息选择标准的前提下,建立严格的信息采集原则,并借助科学的信息获取方法和途径。信息采集原则应遵循需求性、系统性、可靠性、中外文并重。所谓需求性就是根据用户信息需求决策采集内容;系统性就是不简单地将收集到数据堆砌、拼凑,而是按照导航库的基本框架有重点地进行重组、开发;可靠性就是对采集内容进行可靠性评估,选择可靠性高的内容;中外文并重就是只要是有价值的,就不应因语言障碍而偏废对其的收集。采集方法主要包括随机累积法和专项累积法。   随机累积法就是通过平时随机积累与分类,变一般资源为专题资源,增加其用途和价值。专项累积法就是设置专题,有的放矢、持之以恒地进行专项积累。集大图书馆采用的是二者相结合的方法。采集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搜索引擎最常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灵活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引擎有机器人搜索引擎和分类式搜索引擎。机器人搜索引擎是利用关键词检索网络资源,导航库可以按照学科专业和主题范围,选取相应的关键词来检索信息。这类搜索引擎面向大众的资源较多,面向学科专业的相对要少些,有代表性的机器人搜索引擎有AltaVista。分类式搜索引擎是利用人工或机器搜索信息,但用人工对信息进行分类,由于它们是经过人工筛选的,有分类质量和查准率高的优点,代表性的分类式搜索引擎有Yahoo等。   (2)访问国内外水产专业著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网站这些网站不仅有许多学术信息,而且还提供相关的链接。往往层层链接下去会获得非常可观的搜索结果。   (3)查阅专业期刊、网络信息情报类报刊和书籍专业期刊历来都是学术资源的重要来源,其网络版亦然。目前很多专业期刊都有网络版,在其纸质版本上一般都有其网址的介绍。各类网络信息情报类报刊和书籍上往往都有各专业网址和大型网络文献数据库的网址,如电脑报的网址集锦等。因此,经常查阅可以收集到一些有关专业的网址。   (4)专家学者、用户推荐可以向专家学者进行调查和咨询,了解他们经常使用哪些专业网站获取研究所需,由此得来的一般都是专业利用价值较高的网站。用户是导航库的直接使用者,也是信息资源的利用者,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推荐也可以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网站信息。

期刊导航范文3

网络资源平台已经从传统的文献服务,向个性化的学科情报服务、科研交流服务的方向发展,本文对医学检验人员的网络自主学习路径进行探讨,包括文献辅助学习、综合资源学习、学术平台交流等学习路径。

【关键词】

检验医学;网络自主学习

我国的医学检验迎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检验医学与越来越多的学科交叉融合,这对其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实时进行学科的知识补充,还需要及时了解检验医学相关的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标准,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愈发的凸显其资源的多样性和服务的便捷性,医学检验人员亟待改变原来的自主学习方式,通过更为便捷的网络自主学习途径进行知识更新。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模式是以网络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的资源库、知识库为学习主要载体,进行有目的、自主的学习的过程[2]。网络资源平台已经从传统的文献服务,向个性化的学科情报服务、科研交流服务的方向发展。国外医学教育也愈发的重视对网络平台路径的应用[3-4],本文对医学检验人员的网络自主学习路径进行探讨,包括文献辅助学习、综合资源学习、学术平台交流等学习路径。

1文献辅助学习路径

文献辅助学习路径,即通过文献跟踪、文献分析研读、文献计量等文献的辅助分析方法,实现对科研信息的动态跟踪,具有使用便捷、容易掌握的特点,是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常用路径。

1.1文献跟踪

传统的文献跟踪方式以文献检索为主,但存在无法个性化的及时跟踪最新文献的问题。推送意义是主动、及时并准确地满足用户特定需求[5]。随着数据库功能的拓展,个性化定制的文献跟踪可通过数据库平台的订阅推送功能来实现,现对主要中文数据库的文献跟踪功能进行对比。在国内的三个主要中文数据库中,在收录“检验医学”的文献量方面,以中国知网收录量为最高,而且该平台也提供了多种的文献跟踪的路径。现以在“检验医学”的文献跟踪为例,对中国知网的“RSS订阅”和“检索式订阅推送”功能进行介绍。“RSS订阅”功能可对期刊进行订阅,通过“出版物检索”检出38本检验医学期刊,逐个进入期刊详细页面,选择“RSS订阅”后将RSS文件地址导入RSS客户端阅读软件(如AdvancedRSSPublisher等),即可完成对检验医学类期刊的订阅,虽然订阅后可跟踪到期刊中新发表的文献,但无法对某个学科文献的全面跟踪,而且只能逐个对期刊进行订阅,操作费时费力。“检索结果订阅”功能可对某个学科的文献进行整体的跟踪,要进行“检索结果订阅”,先要在数据库完成“检验医学”主题的检索,得到检索结果11695篇,选择“免费订阅”并进行邮件激活后即可完成订阅,后续一旦数据库中收录了新的检验医学文献,或者这11695篇中有任何一篇文献新近被引用时,系统会自动发送邮件或短信通知,该功能既实现了对数据库中检验医学类文献更新情况的跟踪,又实现了对检验医学类文献被引情况的跟踪。因此,通过对中国知网“RSS订阅”和“检索结果订阅”等功能的利用,可以便捷的实现文献的自动跟踪和推送,不仅可以有效的避免漏检,还可减轻工作量。

1.2文献计量分析

文献计量分析法是利用研究性的规律,以数理统计等定量研究方法为基础,客观评价不同国家、地区、科研机构或著者对某一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历程[6]。随着数据库功能的拓展,文献计量分析已经从人工分析发展为数据库平台自动分析,其计量分析功能也从简单文献计量发展为网状立体分析,不仅可对机构、论文、作者的科研地位做出科学的评价,还可以为学科规划提供数值依据。在中文数据库中,维普期刊库7.0平台能够提供深层次的文献计量分析,新平台不仅实现了每个不同的检索途径之间无缝切换,且每种检索途径在提供机构、作者、基金、地区、主题和学科导航的基础上,还提供了其他个性化导航项,如文章检索中的“被引范围的限定导航”,可根据被引量定位文献;期刊检索中的“核心期刊导航”,可根据期刊隶属的核心期刊版本定位期刊;作者检索中的“职称导航”,可定位到硕导或者博导的作者;机构检索中的“机构类别”和“机构层级”导航,可定位到机构所属系统,如教育系统或者医疗机构;基金检索中的“资助层级”的导航,可定位到受资助的项目和课题。这些个性化的深度导航,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全面的情报资料。平台的文献计量功能方面,一方面,能够生成基于任一对象的系统、立体、直观的计量分析报告,并且提供了多种检索途径和导航路径。另一方面,提供了对象比较功能,支持对检索结果中的两个期刊、主题、作者、机构、基金对象等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的内容包括发文量、发文作者、机构、方向,高被引文章,基金自主和发文学科领域等。该平台的“分析报告”和“对象比较”等功能在文献计量的深层分析方面凸显出了其实用性。InCites是汤森路透集团在汇集和分析高质量的WebofScience(SCIE/SSCI/AHCI)权威引文数据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科研评价工具,综合各种计量指标和30年来各学科各年度的国际标杆数据[7]。InCites具备完备的外文资源计量分析功能,它不仅提供了机构、作者、单篇论文百分位排名,高被引论文,全球平均影响力对比等绩效分析,还能够进行学科发展变化趋势,目标机构对比等分析。

2综合资源学习路径

综合资源学习路径,指的是通过多种综合资源的获取和利用进行学习,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平台提供多种资源的整合服务。另一方面,对于文献管理软件而言,在网络学术资源越来越丰富的环境下,科研人员对于它们的使用将不仅仅局限于文献的管理,还包括知识和信息的管理和利用[8]。

2.1探索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获取综合资源的路径

通过在超星平台中检索“检验医学”资源为例,探索通过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获取综合资源的路径。超星Medalink和超星读秀,收录并提供包括图书、期刊、报纸、学位论文、会议论文、讲座、专利、标准、视频、人物、词条、词典、课程、文档、考试辅导、博客、论坛、图片、电影、音乐、虚拟咨询、政府信息等多种综合资源。通过在这两个平台可获取丰富的检验医学资源,包括“检验医学”报纸信息863篇、学位论文32篇、会议论文23438篇、专利信息292篇、标准信息149篇、视频890部、信息资讯98篇、课件检索20个、政府公开信息207篇、考试辅导资料3272篇,检验医学知识24100条等。

2.2探索通过文献管理软件进行综合资源获取的途径

通过在CNKIE-Learning中进行“检验医学”检索为例,探索通过文献管理软件进行综合资源获取的途径。E-Learning提供了工具书检索、翻译助手、学术概念检索、学者检索、数字检索、图形检索、表格检索、GoogleScholar检索等工具,为概念、图形、表格等文献元素的获取提供了可能,通过工具书检索可获取大量的检验医学相关词条,如“血液检验”的相关词条815个,“学术概念”检索还可以提供更为详尽的概念解释和来源,“学术图片”检索可获取3790个检验医学相关图片,“学者检索”可获取467名检验医学科研人员的信息和成果,“GoogleScholar”检索可获取2399条检验医学文献记录,其他还有“统计指标”功能,可获取国内正式的各类统计数据,“翻译助手”功能,可获取所需关键词的翻译例句。因此,超星的Medalink、超星读秀和CNKIE-Learning通过全方位的资源整合和专题检索工具的,提供了大量的综合信息资源,对于医学检验人员,可通过对这些资源整合平台和文献管理软件的功能发掘和充分利用,获取相应的综合学习资源。

3学术平台交流路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研人员的交流路径,已经从传统的文献交流路径,变为资讯平台交流路径,博客、微信交流因具备更新速度快,便捷的互动交流功能,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科研交流。通过对博客、微博平台“检验医学”信息量进行统计,网易博客的检验医学信息收录量最多达17700条,其他依次还有新浪博客3602,腾讯博客658条,微博中收录检验医学信息最多的是腾讯微博达7599条。医学检验人员可充分的利用网易博客和腾讯微博关注和搜索功能,微信的留言和作者回复功能,便捷的追踪最新的检验医学动态,并及时的和原创者互动交流。博客、微博和微信平台虽具有庞大的用户群,也能够保证交流的时效性,但对科研人员来说,需要一个更专业的综合学术交流平台,进行实时的资源共享和科研互动,实时的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等方面进行资料的共享和科研交流。超星的“云舟域空间知识服务系统”集空间、工具、平台、资源、服务五位一体的,在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的同时,尤其注重学术过程的交流,科研工作者可随时共享自己资料库,分享独特的科研观点,还可相互建立联系网络,它在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的基础上,搭建了提供域编辑的空间和全终端的学术交流平台,帮助用户创建独具特色的资料域,打造具有个人风格的学术域空间。

4讨论

对于医学检验人员,在网络自主学习路径的选择和利用上,文献辅助路径方面,可通过RSS订阅和检索式订阅的方式进行文献自动跟踪,通过数据库平台的分析工具进行文献计量分析;综合资源学习路径方面,可通过超星Medalink、超星读秀、CNKIE-Learning等平台和软件获取视频、文档、学术概念、图片、图表等综合信息资源;学术平台交流路径方面,可通过“云舟域空间知识服务系统”进行学术资源和学术观点的和交流。通过对全面立体的网络自主学习路径的利用,可便捷的获取检验医学的最新的设备、技术、方法等研究动态,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

作者:谭菊 单位:新疆阿勒泰市金山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验科

参考文献

[1]叶长城.浅谈临床医学检验的现状和发展[J].医药前沿,2014(10):379-380.

[2]丁黎明,龚彦,张丽霞,等.边缘农村成教医学学员网络平台下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6):1050-1052.

[5]韩长毅.国外数据库个性化服务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6(5):133.

[6]李贺,袁翠敏,李亚峰.基于文献计量的大数据研究综述[J].情报科学,2014,32(6):148-155.

期刊导航范文4

我们通常看期刊等级,看的是主管单位而不是主办单位。这是在不知道期刊是否是核心期刊的前提下。一个期刊是国家及还是省级,是由主管单位决定的,比如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等等主管的刊物,属于国家一级刊物。像中国***集团、中国**学会主管的期刊就是国家二级期刊。像某省的教育厅、科技厅主管的刊物就是省一级期刊。有人说,看一个期刊是不是国家及还是省级,应该看主办单位,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这样的单位是不可能去办一个期刊的,而由教育部、科技部、农业部这样单位的下属单位主办的期刊,由其主管,这样的刊物是国家及期刊才对。

而如果一个期刊被核心期刊目录收录了,那么它是不是国家及省级都无所谓了,因为我们只会称其为核心期刊,它脱离了普刊的范畴,是比国家及还要高的等级。怎样查这个期刊是不是核心期刊呢?比较权威的手段就是通过知网来查。知网首页左侧特色导航-期刊大全-核心期刊导航-输入期刊名称搜索。期刊是不是核心期刊,这里都会标注出来的。如果某期刊不是核心期刊,这里查询结果即是0。

如果某期刊查询结果不是核心期刊,那我们来判断它是部级还是省级。首先看的就是主管单位。一般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管的期刊是部级期刊,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管的期刊是省级期刊。

如果一个期刊没有被核心期刊目录收录,那它就是普刊,普刊包括部级期刊和省级期刊。我们判定期刊等级其实先看的是它是否被核心收录,然后看主管单位。被核心收录,那主管单位不管是部级还是省级它都叫做核心,已经脱离了普刊范畴。如果没有被核心期刊目录收录,那我们就看主管单位判定该期刊是部级还是省级。

期刊导航范文5

一、能够实现知识成果的统计、集成展示

在网络中的数字期刊中,通过信息服务的方式能够将相关知识、学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在查阅期刊、书籍等内容的过程中能够通过数据连接来了解到同领域中所涉及到的其他问题,可以实现规模化问题索引的目的。在数字期刊中通过互联网这种能够实现相关知识超链接的作用将很多高质量的学术文件灵活的结合在一起,不但能够将重点的知识内容进行罗列,而且能够通过文献检索来将很多相关知识或者周边知识来有机结合,实现学术思想的动态化发展。

二、能够实现专业知识的融汇贯通

互联网中的数据关系能够实现将不同数据库的内容进行数据连接,能够实现同页面内的关联展示或者不同页面之间的相互转换,这种对于数字出版时代中期刊的出版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互联网的这种作用能够实现对同种期刊文献的快速查阅,并且能够实现多个网站的跨越连接。数字出版时代中数字期刊通过网络来极大的丰富其自身的知识储备,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专业知识,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清知识内容。在数字期刊中通过文章引用的方式能够将读者所需的知识进行相互转换,及时的找到专业领域的最新知识,将期刊出版行业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真正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三、能够实现科学知识耦合

在数字期刊中通过网络的链接功能实现期刊作者、文献来源的一体化展示,也就是说在数字出版期刊中能够通过原型系统来对期刊中涉及到的内容和规范进行展示,而且通过Data Mining技术等来实现海量知识的优化和选择,能够根据人们的需求对这些内容进行详细的筛选。在数字出版时代通过引用和词语解释的方式能帮助人们理解文章属性和内容,将学科知识进行系统化的分类和展示,由于数字期刊能够通过特征性的关联实体来实现期刊内容的关联统计,所以说在数字出版时代知识耦合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四、能够起到知识导航的作用

在网络中人们通过关键字便能够实现同类信息的查阅,而数字出版时代中也能够利用网络的这种优势来实现信息查阅的作用,通过隶属、相关的形式来将期刊中的概念和资料整合到知识系统当中,将很多信息比较离散的知识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数据体系。数字出版时代中通过知识链接的形式能够实现知识序列化,在动态检索的过程中实现对具体知识的导航作用。数字出版时代中人们在查阅期刊或者文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其所关注的文章或者领域来找出信息的组织框架,因此说其能够起到知识导航的作用。

期刊导航范文6

期刊是高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建设和服务的重点。在期刊采访、管理和服务等过程中,其相关信息(如收录情况、影响力、分区、开放性、馆藏和利用情况等)多而杂,且来源广泛,具有无序性、独立性、多源性和分散性,给读者的发现和利用带来困难,也不便于对利用情况进行分析。为方便读者利用,进而指导高校图书馆馆藏期刊资源的建设,有必要对期刊的相关信息进行整合。邱均平等[1]认为随着读者需求的提升,对数字资源进行深度聚合是数字资源建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童旺宇[2]研究了图书相关信息的聚合,并指出其可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对多源期刊信息进行聚合能够使期刊相关信息更为集中、有序,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期刊信息服务,对其特征和利用行为的分析可为进一步优化馆藏期刊资源的配置提供决策支持。

2相关概念

2.1核心期刊及其信息的多源性

核心期刊是指学术水平较高的期刊,或某一学科中高水平、高影响力的期刊。英国文献学家布拉德福在1931年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3.2%的期刊上[3];1971年,SCI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1.25%的期刊上[4]。这些研究均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进而衍生出“核心期刊”的概念,同时在国内外产生了多种核心期刊遴选体系。国内核心期刊遴选体系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京大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国科学院)、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南京大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际核心期刊遴选体系主要有SCIE(收录理科工科类)、SSCI(收录经济管理人文类)、A&HCI(收录艺术与人文科学类)、EI(收录工科及少量管理类)等。期刊多源信息是指期刊的相关信息来源于不同的信息平台,其相关信息包括期刊刊名元数据、收录信息、分区信息、影响因子、开放性等(如图1所示),针对具体的高校机构还包括馆藏和机构成果等,这些信息分散于不同的信息环境中。

2.2信息聚合

聚合原意为将分散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在互联网领域,信息聚合是指挑选、分析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并根据内容进行归类,进而为用户提供优质有用的更具针对性的信息[5]。本研究中的核心期刊信息聚合是指针对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需求,聚合各来源多维度的期刊相关数据,展示期刊的整体概貌,方便读者发现和甄别自己感兴趣的期刊,同时为图书馆期刊采访提供决策支持。

3核心期刊多源信息聚合模式

核心期刊相关信息类型多样、来源广泛且关联性强。对核心期刊相关信息的聚合不仅要收集期刊各个维度的数据,而且要对数据特征进行语义描述,反映其知识关联,以对期刊相关信息进行有效揭示。因此,根据数据来源和信息组织形式,期刊相关信息可从数据层、信息层和知识层3个层次进行聚合,在此基础上提供创新应用服务。数据层聚合是对多来源的期刊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数据收集是依据核心期刊收录标准收集期刊的描述性元数据,以及与期刊相关的影响因子、分区、收录情况、开放特征、馆藏特征、机构成果、评价等数据;数据整理是对所收集的期刊数据进行去重、归并、规范化和数据增强等数据清洗工作,如期刊分类整理、重复数据合并、字段格式规范、缺失数据补充等,以保证期刊相关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信息层聚合是对期刊相关数据及其特征进行语义规范描述,以实现机器可理解。图书馆领域常用的语义元数据描述规范有DC、MARC、BIBO、FRBR和PRISM等本体词汇。知识层聚合是对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关系进行揭示和控制。对期刊信息进行知识层聚合是对期刊所涉及的相关概念及其关系进行有效关联,并进行语义描述。知识层聚合涉及的相关技术有语义网、本体、关联数据和叙词(SKOS)等[6-7],可从多角度揭示期刊信息的知识内容和相互关系。基于以上3个层次的期刊相关信息聚合所提供的创新应用服务有多视角期刊信息的分面导航、关联发现、多维统计分析、定制与推荐,以及为期刊采访提供决策支持等。

4核心期刊多源信息聚合关键技术分析

核心期刊多源信息聚合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多源信息的ETL(Extract-Trans-form-Load,抽取-转换-加载)、期刊信息知识组织的本体概念模型,以及期刊相关概念属性元数据语义描述。

4.1期刊多源信息的ETL

期刊多源信息的ETL是指从各数据源抽取所需的数据,经过数据清洗,最终按预定的数据格式加载到系统中。表中各种类型的期刊相关信息可从相应的来源网站下载或要求数据库厂商提供,由于不同来源的数据格式不一致,需要对数据进行清洗。期刊相关信息的清洗工作主要包括数据归并、数据规范化和数据增强。①期刊数据归并,即对各来源的期刊相关数据与期刊总库做唯一性匹配。由于各种来源期刊的ISSN号和刊名可能与总库中的信息不一致(如刊名和ISSN号变更、书写方式差异等)而无法匹配,需要通过程序对各来源相关信息进行唯一性检测或人工整理,使其与总库的期刊相匹配。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②期刊数据规范化,即对各个字段的格式进行规范统一,如ISSN号统一为XXXX-XXXX格式,年份统一为4位等。③期刊数据增强,即当有些信息不全时,需从不同的来源进行元数据补充,甚至人工录入。

4.2期刊信息知识组织的本体概念模型

期刊信息知识组织的目标是对期刊相关信息进行整序,使知识存储有序化、易获取。本研究对期刊相关信息的知识组织是基于概念层次而非知识内容层次,采取语义网和本体(Ontology)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建模。期刊相关信息知识组织的核心是建立本体概念模型,模型主要涉及期刊相关概念、概念的属性及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上表中期刊相关信息所包含的内容,其可定义的概念类有期刊母体、期刊文章、科研机构、科研人物,以及期刊母体的属性概念子类:影响因子、期刊分区、收录来源、开放期刊、馆藏特征和利用情况。期刊相关信息本体概念模型如图3所示,概念和子概念以节点表示,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以边表示,概念之间定义了关系,如科研人物是科研机构的成员(memberOf),卷期是期刊母体的部分(isPartOf),收录来源是期刊母体的子属性(subPropertyOf)等,同时这些关系也是互逆的,各概念彼此之间构成网状关联结构,一个概念可以关联到其他各个概念。

4.3期刊相关概念属性元数据语义描述

期刊相关信息本体概念模型建立了期刊各概念之间的相互关联,其概念、关系和属性要使机器可理解,需借鉴本体词汇(如bibo、fa-bio、foaf、dcterms、rdfs、owl等)进行语义规范。对于扩展的词汇,本研究自定义扩展词汇的命名空间为journal。概念和关系的语义规范描述词汇已定义(如图3所示),下面对各概念的属性元数据进行语义规范描述。以上从语义上定义了期刊相关信息的概念类、属性及其关系,通过各概念之间的语义关联使期刊相关信息的各概念构成了一种网状关联结构,从而便于进行知识推理,从任意维度出发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便于期刊信息的深度发掘。

5核心期刊多源信息聚合的应用

基于上述核心期刊相关信息聚合模式,本研究收集整理了核心期刊的7类相关信息:最新收录、影响因子、分区、开放特征,以及某单位图书馆的期刊馆藏、机构成果和期刊利用数据,实现核心期刊信息导航展示与多维分类统计、期刊多维信息展示与关联发现,并对其在期刊采访决策和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5.1核心期刊信息导航展示与多维分类统计

用户可以从收录来源、分区类型和年份等多个维度统计和展示各个学科类别或分区的核心期刊数量、OA刊数量、馆藏刊数量、友好刊数量(本机构成员发文的期刊),然后再导航到各类期刊的列表。一方面,可方便用户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各种特征的期刊;另一方面可方便采访人员了解各学科的核心期刊分布情况。

5.2核心期刊多维信息展示与关联发现

期刊相关信息各概念之间的语义关联使具体期刊的相关信息发现更为便捷。一方面可以从多个维度聚合期刊相关信息,将期刊各维度的信息展示出来,如对于某一具体期刊可聚合期刊元数据,各种类型各年份的收录、分区、影响因子信息、期刊的机构发文、电子及纸本馆藏信息、期刊利用情况等;另一方面,期刊各概念关联层次的多级性使用户可以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可关联到同学科、同分区或相同收录来源的相关期刊等。

5.3期刊采访决策

期刊相关信息聚合后便可从多个角度对期刊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图书馆期刊采访提供决策支持。高校图书馆在做期刊采访决策时,需要对期刊的影响力、利用情况、学科分区、馆藏特征、友好性和开放性等进行分析[8]。从聚合的核心期刊相关信息中可统计出本馆已订购各学科哪些核心电子刊、纸本刊;已订购的每种核心期刊在本校的利用情况、使用成本;各数据库中的期刊利用率情况;各学科中哪些核心期刊未订购;各学科未订购的核心期刊的影响力、开放性、友好性、来源数据库情况。这些都是期刊采访需要了解的信息,其统计和分析结果可为期刊采访提供决策支持。

5.4期刊信息定制、推荐与服务融合

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期刊相关信息的定制是指用户自定义期刊相关主题、刊名、作者、收录来源和分区等组合的检索条件,系统自动把检索到的期刊或文章最新结果集提供给用户,使用户更加及时便捷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期刊相关信息。期刊信息的推荐是指根据用户的发文、借阅或检索行为等,把与读者行为相关的期刊信息、期刊目次或期刊文章推荐给用户。期刊相关信息服务融合是指将期刊数据服务融入其他平台,便于用户发现和利用。如融入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系统,提供学科期刊信息服务;融入微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平台,便于读者了解期刊相关信息和投稿,也可开放的关联数据,方便第三方利用期刊信息。

期刊导航范文7

1、实体资源的布局和信息服务格局

典藏分配管理模式不适应学科化信息服务的需要,仍然按照载体、文种、学术价值、利用率和出版时间等异同,把同一类别或学科的信息资源分散在众多库室和服务网点,把不同载体和层次的信息服务也割裂开来,为读者深入系统地利用同一类别或学科的信息资源及服务设立了诸多障碍和不便,大幅度增加了信息利用成本,阻滞了文献信息利用率的提高。高校图书馆实体资源布局和服务网点设置的标准是什么?是图书分类?学科?载体?文种?利用方式?出版时间?……诸多标准总在不断变换和交叉重叠,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如用户问馆员,“请问,哪里可以找到运筹学方面的信息资源?”馆员必定颇费踟躇,他可能会这样应答用户:“如果你要找中文纸质图书,可以到流通部的‘新书库’和‘自然科学书库’、期刊部‘中文现刊阅览室’和‘中文过刊阅览室’、图书阅览部的‘样本书库’及‘参考书库’等去找,如果要找的是外文纸质资源,可以到流通部的‘外文书库’、期刊部的‘外文现刊阅览室’、‘外文过刊阅览室’寻找;如果你要找光盘等数字化资源,就到数字资源部的电子阅览室或多媒体阅览室找”。这表明,用户要找准找全某一分类或学科的实体信息资源,可能要在4个以上部门、10个以上库室来回流动才能满足需求。调研对象中拥有自然地理学这一部级重点学科的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重点考察这4所高校典藏该学科实体信息资源的库室分布:(1)北京大学分藏于科技图书借阅区、新书阅览室、工具书阅览室、教学参考书阅览室、保存本阅览室、学位论文阅览室、期刊阅览区、过刊阅览室、北京大学文库、台湾文献中心、日加澳欧文献中心等11个典藏库室;(2)南大分藏于外文阅览室、期刊借阅室、期刊典藏室等9个库室;(3)北京师范大学分藏于新书阅览室、中文图书外借处、外文图书外借处、理科阅览室等9个库室;(4)兰州大学分藏于理科图书流通、西文图书阅览室、中文期刊阅览室、外文期刊阅览室等9个库室。也就是说,读者需要反复在9个以上库室来回流动才能完全满足他们对该学科实体资源的需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几所高校并没有因为拥有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学科,在进行实体资源布局时而给予读者更多的便利,这也充分说明,长期以来库室划分标准重叠交叉造成馆藏布局散乱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假设读者到每一个实体资源典藏库室找准或找全某一类别或学科信息资源的平均时间为15分钟,据此我们可以估算出北师大、南京大学和兰州大学超过135分钟,北京大学则超过150分钟。如果我们能把同一分类或学科的实体资源分配到同一个信息服务区,则仅仅需要大约15分钟,能节省好几倍的时间。在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如果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流程设计和服务格局能节省用户和管理者大量的时间,就能大幅度降低图书馆的成本投入。

2、学科化服务

调研对象中共有40所高校图书馆已经明确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并且提供了多样化的学科信息服务,占调查总数的87%;其余的6所高校中的大部分已经尝试按照学科布局实体资源或提供重点学科导航等学科化服务。因此,实际上能为用户提供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图书馆远远超过87%。学科馆员的管理模式一般分为三种:集中式、分散式、挂靠式,其中后两种模式居多。高校馆主要为用户提供电子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学科导航,暂未将本馆的纸质资源列入导航范围,没能确保用户在同一界面就能检索到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学科导航一般划分至一级学科,极少数细分至二级学科;大多数高校只为教师提供少数人的、高端的学科化服务,而普遍忽视为学生提供广泛的、需求量巨大的基础性服务;学科服务大多停留在较浅层次,没能提供实质性的深层次服务。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发展趋势

1、机构设置的发展趋势

用户使用图书馆的频率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图书馆的易用性,图书馆的机构设置越简单,读者获取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时间成本就越少,信息使用效益就越高。因此,现代图书馆必须最大限度精简和优化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机构:把采访部、编目部、期刊部、数字资源部等有关不同载体资源建设的功能整合成信息资源建设部,把流通部、阅览部、信息咨询部等重组为信息资源服务部,把系统部、技术部、数字化部和办公室等组合成技术支持和后勤保障部。

2、新的服务格局按照分类或学科属性进行资源布局

普特南认为,图书馆服务的原则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让所有公众使用馆藏。图书馆人应该与用户进行换位思考,才能抓住用户的真实诉求。我们必须以读者服务为中心,采取程序化、最优化的运作模式,实现“以书为本”向“以人为本”、“以藏为主”向“以用为主”以及“内部便利”向“用户便利”的转变。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等已经尝试按照分类或学科属性进行资源布局并组建学科分馆(资料室、阅览室),为读者提供了更多便利,美中不足是划分标准同时掺杂了载体、文种和读者级别的异同等。

3、学科化服务的发展趋势

(1)学科服务模式。岗位型是将学科馆员视为固定岗位,由满足岗位任职条件的馆员承担对口院系的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型由学科仓储、虚拟参考咨询和虚拟学术社区等网络服务平台、数字图书馆等系统整合而成;交互型则是在Web2.0环境下,将用户和学科馆员嵌入到一定的学科和专题群组中,由学科馆员和用户通过实时交互共同作为平台内容的建设者。前两者是目前的主流,后者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2)嵌入式学科服务。嵌入式学科服务就是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机构重组、资源整合和服务流程的再设计,构建起全新的运行机制。有机融入用户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为用户构建一个适应其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信息保障环境;紧密对接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学科为单元提供集约化的深层次信息服务,推行以学科服务为主线的专题性、个性化的嵌入式服务。

(3)构建有级差的学科服务体系。根据读者对信息需求层次、广度和深度的不同,构建“基础学科服务、常规学科服务、深层学科服务、拓展学科服务”的四级学科服务体系。这种级差化的学科服务体系能有效克服目前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大而全无法为高端读者提供专、精、深的学科服务,或者专而精无法惠及普通读者的两个极端。

期刊导航范文8

[关键词]农业科技期刊;地方期刊;国家期刊;学科;地域;出版周期

农业科技期刊是传播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载体,是推广农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重要媒介,在实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中介作用。农业是我国三大产业的基础,相较于第二、第三产业,其发展较慢。因此,相对其他行业来说,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机遇和社会关注度也较为欠缺。因此,探索适合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路径,是目前农业科技期刊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业科技期刊可以分为部级农业科技期刊(指部级科研机构、专业性研究所、国家直属重点大学等主管、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以下简称“国家期刊”)和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各委、厅、局的农业行政部门或农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专业学术团体等主管、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以下简称“地方期刊”)。对地方期刊来说,虽然其是展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窗口,但在办刊资源、经费支持以及社会认同等方面都远远不如国家期刊。因此,地方期刊如何摆脱困境、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摆在每一位地方期刊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文章在分析农业科技期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期刊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路径,以供参考。

一、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在万方数据库中使用的数据采集方法为在网站首页点击“资源导航”,并在“期刊”页面找到“农业科学”;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使用的数据采集方法为在网站首页点击“出版物检索”,在“出版来源导航”下拉菜单中选择“期刊导航”,在“学科导航”内容中选择“农业科技”,数据采集时间为2020年9月15日至2020年9月18日。在数据处理方面,首先,笔者将万方数据库中“农业科学”栏目下的649种期刊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农业科技”栏目下的639种期刊进行汇总,删除重复、保留不同的期刊,得到的农业科技期刊共693种。其次,笔者对这693种农业科技期刊进行筛选和核实,剔除《交通运输研究》等非农业科技期刊,以及《广西农业生物科学》等已停刊的期刊,最终剩下的农业科技期刊共651种。最后,笔者再对每种期刊的主管、主办单位性质及其所在地区、出版周期等信息进行核查。另外,由于大学学报和农业科学总论都属于农业综合类,所以笔者在进行统计和分析时,将这两类并入农业综合类。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学科农业科技期刊情况统计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从农业科技期刊总量的角度来看,地方期刊共396种,占农业科技期刊总数的60.83%,而国家期刊仅占39.17%。从学科分类的角度来看,在所有学科中,农业综合类期刊无论是地方期刊,还是国家期刊,总量均排名第一,农业综合类地方期刊有149种,约占地方期刊总量的37.63%,农业综合类国家期刊有46种,约占国家期刊总量的18.04%。另外,对地方期刊来说,除了农业综合类,期刊总量较多的还有畜牧兽医、林业、园艺、农作物四门学科,分别有70、52、31、27种;对国家期刊来说,除了农业综合类,期刊总量较多的还有畜牧兽医、林业、农作物、农业工程、农业基础科学五门学科,分别有41、40、27、25、25种。而农学类的地方期刊和国家期刊总量均为最少,分别为5种和7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农业综合类、畜牧兽医、林业是地方期刊和国家期刊的主要学科。从表1我们还可以看出,除了农业综合类,在畜牧兽医、园艺、林业、水产渔业、农业工程五门学科中,地方期刊的数量均大于国家期刊,尤其是畜牧兽医,数量领先优势明显;在农业基础科学、农学、植物保护三门学科中,国家期刊的数量均大于地方期刊,尤其是农业基础科学,国家期刊在本学科期刊总量中的占比高达78.13%。究其原因可能与学科内在因素有关,农业基础科学主要是理论性和基础性的研究,相对应用研究来说,其研究周期长、资金投入多,需要国家和政府给予重点扶持。

(二)不同出版周期农业科技期刊情况统计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按出版周期由短至长进行排序,不同出版周期的农业科技期刊总量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势态,其中,双月刊的总量最高,共有264种,占农业科技期刊总量的40.55%,尤其是地方期刊,其双月刊有165种,占地方期刊总量的41.67%。除双月刊,出版周期为月刊的期刊总量也较高,共224种,占农业科技期刊总量的34.41%。由此可见,双月刊和月刊是农业科技期刊的主要出版周期,究其原因主要与科技期成果报道的时效性和科学性有关,出版周期太长,不利于研究成果的及时报道;出版周期太短,则很难严格把控文章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出版周期为旬刊和半年刊的农业科技期刊相对较少,尤其是半年刊,总共仅4种,其中国家期刊有1种,地方期刊有3种。

(三)不同地域农业科技期刊情况统计

从表2我们可知,农业科技期刊总量最高的地域是北京,北京的地方期刊和国家期刊共计139种,占农业科技期刊总量的21.35%,其中国家期刊就有126种,占国家期刊总量的49.41%。此外,除了北京,农业科技期刊总量超过30种的地域还有黑龙江和江苏,分别有43种和36种,且均为地方期刊的总量大于国家期刊的总量。农业科技期刊总量在20~30种之间的有河南、福建、浙江、辽宁、山东、湖南、广东、陕西、湖北、上海,共计10个省(区、市)。西藏仅有2种农业科技期刊,分别是《西藏农业科技》和《高原农业》。另外,地方期刊总量最多的是黑龙江,共27种,然后是福建,共25种,再次是江苏和山东,各有20种,西藏、宁夏、重庆、海南的地方期刊总量较少;从国家期刊总量的角度来看,除了北京,黑龙江和江苏的国家期刊相对较多,各有16种,然后是陕西,共14种,广西、山西、贵州、安徽、青海、宁夏、西藏7个省(区、市)的国家期刊为零。

三、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期刊总量虽多,但学科分布不平衡

地方期刊共396种,远高于国家期刊,其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农业综合类、畜牧兽医和林业,占比分别为37.63%、17.68%、13.13%,总占比额约70%,而其他七大学科的总占比额约30%左右。由此可见,地方期刊的学科分布极不平衡,尤其是农学、农业基础科学、植物保护三大学科,占比分别为1.26%、1.77%、2.78%。农业基础科学由于其学科的内在因素,相对应用研究来说,研究周期长、资金投入多、科研成果意义大,但产出少,因此其科研成果大多发表在国家期刊上。因此,在农学和植物保护这两大学科上,地方期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期刊出版周期长,影响的时效性

在统计的651种农业科技期刊中,国家期刊以月刊为主,而地方期刊则是双月刊最多。在本文统计的双月刊、季刊、半年刊这3种出版周期较长的期刊中,国家期刊的占比为50.59%,地方期刊的占比为62.37%。由此可以说明,相对国家期刊而言,地方期刊的发表周期较长。农业科技期刊是刊发农业新成果、传播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新产品的重要窗口,对论文的时效性有较高要求,较长的出版周期不仅会影响论文的时效性,而且会对期刊稿源产生一定影响。

(三)各区域期刊风格雷同,缺乏办刊特色

当前,虽然全国各省(区、市)的地方期刊总量较高,但是众多地方期刊的风格较为雷同,重复办刊现象普遍存在[1]。例如,就畜牧兽医学科而言,黑龙江、辽宁、广东、福建、上海、青海、广西、浙江、贵州、湖北、江西、四川、山东、吉林、湖南、甘肃、云南、河北、河南、北京、新疆共21个省(区、市)的地方期刊的刊名中均含有“畜牧兽医”。由此可见,很多地方期刊由于刊物性质同质化、期刊风格雷同、缺乏办刊特色,导致所刊登的论文缺乏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另外,科技期刊同质化的竞争还会导致稿源分流、办刊资源浪费等问题,不利于地方期刊的长远发展。

(四)办刊理念和管理模式落后,资源浪费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地方期刊的主办单位大多为各省(区、市)农科院或农学会,大多数编辑部仍采用因循守旧的办刊理念和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再加上地方期刊普遍存在区域性限制、发行量低、影响面小、办刊规模小而散等现象,因此地方期刊的办刊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2-3]。另外,与国家期刊相比,地方期刊的影响因子偏低、受众面小,再加上同类期刊的激烈竞争,因此,很多地方期刊缺乏核心竞争力,很难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摆脱稿源数量减少、发行量下降、经济创收下滑等影响。

四、地方性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建议

(一)提高稿件质量,增强期刊核心竞争力

提高稿件质量是增强地方期刊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是地方期刊得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首先,地方期刊要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以及规范的编辑加工流程,杜绝语病、错字等,力求做到经编辑加工后的文章观点更明确、语言更通顺、数据更准确[4]。其次,对一些检测重复率高、创新性低、时效性差、学术价值低的稿件,地方期刊应一律退稿,从源头上确保期刊报道的原创性、创新性和时效性。最后,地方期刊要充分发挥期刊编辑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组织策划新颖、受大众关注、有较强研究意义的选题,并积极向行业专家、业界知名学者等约稿,以此提高自身的受关注度,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缩短出版周期,拓宽稿源途径

缩短出版周期,争取稿件首发权是地方期刊制胜的法宝。对相似的研究性论文,如果地方期刊能首先公开发表,则很有可能引起较大的影响,也可以促进自身影响因子的提高。另外,在保证稿件质量的前提下,地方期刊缩短出版周期后,作者的投稿积极性会显著增加,从而不仅能拓宽期刊的作者来源、增加期刊影响力,而且可为编辑部增加更多的经济创收,为期刊的市场化发展奠定重要的作者基础、市场基础和经济基础。例如,《上海农业学报》是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和上海市农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从1985年创刊起至2012年为季刊,2013年改为双月刊。在缩短出版周期以后,《上海农业学报》的稿源明显增加,期刊影响因子逐年提升,2019年在上海市科技期刊编校质量检查中获得优秀。

(三)明确期刊定位,突出栏目优势,创办特色期刊明确期刊

定位是办好地方期刊的关键。明确的期刊定位能够吸引众多作者和读者的关注,凸显比竞争期刊更好、更有特色的差异性优势。例如,上海是都市农业发展的起源地,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上海的智慧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在此背景下,《上海农业科技》从2019年起增设智慧农业栏目,目前该栏目每期都刊发2-3篇文章,得到了广大作者和读者的普遍认可。另外,从上述的学科统计分析结果来看,在农学和植物保护这两大学科上,地方期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对一些综合性较强、特色优势不明显的地方期刊,本文建议其从这两大学科入手,发展学科特色和专业特色,走出一条差异化竞争、特色优势突出的期刊发展之路。

(四)转变办刊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推进期刊集群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