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中多元化考试的运用

中药学中多元化考试的运用

作者:刘怡 魏辉 彭康 单位: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中药学》是中医药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同时是构建中医药知识网络体系的关键。学生是否已掌握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需要通过考试对其检验。传统的考试方式重结果、轻过程,将期末一次考试的好坏作为学生一学期成绩的评定,很难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容易导致学生重考试而轻学习。有的学生平时学习不认真,考试前突击应付,因为短期记忆力好也能得个高分,而有的同学平时学习刻苦,但可能期末考试分数并不高。如何科学、客观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多元化的考试模式。笔者所在教研室多年来一直研究多元化考试模式的建立,现已形成歌诀背诵、中药材饮片认知、随堂形成性考核、撰写综述、网络考试等多种方法并存的考试模式。

1歌诀背诵

背诵传统歌诀是《中药学》学习最为基本的学习方法之一。除了背诵书中要求的基本知识如“十八反”、“十九畏”等,还鼓励学生背诵经典,如《药性赋》。《药性赋》将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而且本书对药性概括精辟,学生普遍感觉很实用,有利于中药功效的记忆和学习。笔者所在教研室多年来一直把《药性赋》作为考核内容之一,除随堂提问外,还在期末试卷中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体现。

2中药材饮片认知

以往《中药学》授课强调理论为主,学生仅通过图片认识药材和饮片,缺少闻、摸、尝等直观感受,理论知识缺乏实际载体的支撑而导致记忆不牢。中药学专业的学生要等到《中药鉴定》、《中药炮制》课才有机会接触到中药饮片。但不同课程各有侧重,《中药鉴定》以鉴别中药为主,《炮制》以制作饮片为主,此时学生对《中药学》讲述的知识已遗忘,无法形成有效的知识衔接。而中医专业的学生甚至没有专门的课程系统学习中药饮片,有些学生反映毕业上了临床却连自己开的方子里的中药饮片都不认识。通过将中药饮片实物引入考核,在学习最初期强化记忆,有利于医学专业的学生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中药学专业学生为日后掌握药物保存、药物鉴别遴选和药品给付的相关规程奠定基础[1]。

3随堂形成性考核

随堂形成性考核最能直接反应课堂学习效果。在每次课(一般为3学时)结束前,复习当堂课的重点内容及与之相关的前期学习内容,时间控制在10分钟。其考核形式多样,包括课堂提问中药的临床应用,模拟病案选择用药,小组讨论几味中药的异同点,关于中药性能特点、功效、特殊用法的选择题测试等内容,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由于每个学生的考核内容不尽相同,客观上就要求学生课堂上必须集中精力专心听讲,避免了学生课堂学习随意、考试前突击复习的不良学习习惯[2]。

4撰写综述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查阅文献,撰写综述。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味中药,尝试撰写一篇综述。通过搜集文献资料的过程,学生可初步了解科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同时扩充专业知识;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及进行科研的第一步,因此撰写综述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还可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综合能力。

5网络考试

利用本校的网络考试系统,建立《中药学》网络题库,进行无纸化考试。该考试系统包括题库建立、题库管理、随机组卷、自动评卷、成绩统计分析等多种功能。中药学网络题库的组建首先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编辑大量的试题,题型主要是单选、多选、填空、问答题。题目涵盖中药学的基本知识、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还涉及部分超纲知识,并据此将题目的难度分为易、中、难3个级别,又根据记忆特点分为识记、理解、应用3种类型。教师只需考前设定好本次考试所包含的题型、题目所在章节、难度、题目数量、每题的分值、每题的答题时间等内容,系统将根据要求自动组卷。考试时试题顺序完全是随机的,而且每道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答完,若没有答完则自动跳入下一题,已经做完的试题不能返回检查(由教师提前设定),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考试过程中出现互相偷看或询问他人答案的作弊现象。以本校2010级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与中药学专业的学生为例,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5%,包括歌诀背诵(5%)、中药材饮片认知(5%)、随堂形成性测试(10%)、撰写综述(15%),期末网络考试成绩占65%,基本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

目前笔者所在教研室还在研究更多元化的考试模式,比如设想开放网络题库,增加阶段性测试环节,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选择测试时间、地点、内容、题型,意在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查缺补漏;增加实践考核环节,鼓励学生做实验设计、撰写研究报告,积极参加学校课外实践课题。由此希望进一步提高平时成绩占总成绩比例,真实客观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乐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考试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同时也是评价教师教课水平和教学方法的基本途径。通过多元化考试模式的不断完善,也可以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