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胆系疾病的经验释解

针刺治疗胆系疾病的经验释解

统计

取穴规律在118篇(13456例)报道中用于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主穴多达61个。其中胆俞穴出现61次,胆囊穴出现45次,阳陵泉出现43次,日月出现43次,期门出现35次,足三里出现29次,排在前6位,是使用频率较高前6个穴位(见表1)

穴位组方规律

主穴组方规律118篇文献中,主穴完全相同的处方较少,但由1~3个穴位组成的处方有79篇(1个穴位处方的28篇,2个穴位处方的20篇,3个穴位处方的31篇),占总篇数的67.0%。由4个以上的穴位组成的处方有39篇,占总篇数的33.0%,其中4个穴位处方的文献有7篇,5个穴位处方的有10篇,6个穴位处方的有8篇。2.2.2常用组方的穴位构成针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单穴组方中,取用胆俞穴、胆囊穴、足三里、阳陵泉、日月、期门组方的文献相对较多,占单穴组方总篇数的71.4%,其中选用胆俞穴、胆囊穴、足三里、阳陵泉组方的文献数分别是7篇、5篇、4篇和2篇,其他单穴组方的文献数均为1篇。针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双穴组方中,取用胆俞配胆囊穴、胆囊穴配阳陵泉组方的文献数量为6篇,占双穴组方文献总篇数的30.0%,而取用其他双穴组方的文献数均为1篇。

针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三穴组方中,日月、期门、胆俞穴配伍,日月、胆俞穴、胆囊穴配伍,胆俞穴、胆囊穴、足三里配伍和日月、胆俞穴、阳陵泉配伍的文献相对较多,占三穴组方文献总篇数的42.0%。使用频次较高的前10个穴位的经脉归属在使用频次较高的前10个穴位的经脉归属分析中,胆经有日月、阳陵泉、丘墟3个穴位,肝经有2个穴位,分别是期门、太冲,膀胱经有胆俞和肝俞2个穴位,另有还有胃经的足三里穴、奇穴胆囊穴和任脉的中脘穴。

讨论

针刺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疗效是肯定的。现代针灸理论认为,穴位作用规律、穴位组方规律,直接关系到针灸临床选穴处方的科学性、规范性问题,直接关系到针灸临床疗效的可靠性、稳定性问题[2]。既然选穴组方对针灸的临床疗效如此的重要,那么在针灸临床方面对此应该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和科学的规范。由表1不难看出,临床医生在胆囊炎、胆石症的针刺治疗中,更多的选用胆俞穴、胆囊穴、阳陵泉、日月、期门、足三里、太冲、肝俞、丘墟、中脘穴。这些穴位主要分布在膀胱经、肝经和胆经等循行经过胆囊及其附近经脉上。

从统计结果来看,这一问题与针刺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取穴现状分析有些类同[3],尽管统计的文献年限有所差别。与此文献不同的是,我们还首次在穴位组方方面做了统计,这一统计结果不仅验证了表1所反映出的问题:针刺在治疗胆囊炎、胆石症的取穴方面纷繁复杂,而且更反映出组方方面的混乱。由表2可知,在组方个数方面,针灸医师使用了9种处方,而使用1~3个穴位组方的,更是占到总文献量的半数以上。

不难看出,针灸在组方的穴位方面多以胆俞穴、胆囊穴、日月穴、期门穴、阳陵泉、足三里、太冲、日月、期门、中脘、丘墟的相互组合为最多。然而,是单独选取胆俞穴治疗的效果好,还是选取双穴胆俞穴和胆囊穴的效果好?还是选取更多的穴位对该病的治疗更有效呢?这些问题不仅是胆囊炎、胆石症针刺治疗中所特有,而且是针灸治疗学中的普遍问题。到目前为止,这些问题还仍然停留在经验层面,针灸界还没有对上述的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理论研究。可见现代针灸学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穴位作用规律、穴位组方规律。因为这直接关系到针灸临床选穴处方的科学性、规范性问题,直接关系到针灸临床疗效的可靠性、稳定性问题[3]。

作者:刘鹏 陈少宗 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针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