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沟通在新医学模式的运用

医患沟通在新医学模式的运用

作者:李颖 牛淑琴 单位:大连大学附属瓦房店医院

随着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的发展及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崛起,医学模式已由疾病为中心模式向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为特点的以病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治疗模式转变,这种转变给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广泛、更人性化的职业内容。而要适应这种特定的职业,完成其特定的职业责任,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而建立一个良好的医患关系,前提是医患之间必须构筑一个良好的思想情感和知识上的沟通交流平台,意识上的共鸣,行为上的一致。从而,实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根本转变。

1医患沟通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医患沟通是在医疗和卫生保健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治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为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种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的指引诊疗患者的伤病,是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1.1医患沟通是实现医学模式转变中解决医患矛盾的润滑剂为医患间构筑一个合理的沟通平台,为医方告知医务和患方知情同意权之间搭建了一座人性化、个性化的桥梁。在沟通中让患者看到医务人员的服务、听到医务人员的服务、感到医务人员的服务,从而拉近了医患双方间的距离,逐步建立起互相尊重、信任、平等、配合的医患关系,促进医学模式转变。

1.2医患沟通促进新的医学模式下的行风建设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要是人的最基本需要,而获得他人尊重实现自我价值和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的更高层次需要。医务人员交往最多的社会人群是病人及家属,他们的自身价值只有在治病救人和促进病人康复中才得以实现。抓住并满足医务人员这一需求就容易激发和调动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利于促进行风建设。

1.3医患沟通有利于医疗质量提高适应新的医学模式下人们对医疗的需求医疗质量的提高有诸多影响要素,要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医务人员必须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信任、理解、配合、合理依从及患者自身战胜疾病的信心等方面支持。推行医患沟通,医生在诊疗疾病同时通过病史采集与日常沟通,努力寻找其社会心理因素,并给予说服疏导使之配合治疗,有助于疗效改善,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

2现代医患沟通现状与新的医学模式的不适应

2.1医学科技的发展减少了医患语言沟通机会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医务人员诊治疾病更加依赖设备,重医疗技术轻沟通和解释,不太重视病人及家属的反应感受,另外,医者问的少,患者还没有将自己的身体壮况表述完,医生就开好一大堆检查单让病人去检查。检查回来座位上又换了另外医生,医生却只看检查单,下诊断、开药。纠纷和误诊出现也就不难理解了。

2.2价值观与服务理念不同,致使行为沟通不够新的医学模式重视人的社会、心理、生理上健康。目前,以病人为中心、人性化服务的理念虽然逐步深入人心,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善,硬、顶、推的少了,但普遍存在着对生命与健康的热忱与尊重缺乏,导致医患的地位关系倒置。2.3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滞后,致使沟通制度不完善,沟通渠道欠缺医务人员自身责任意识薄弱、职业道德缺乏,致使相当一部分临床医务人员人文精神与知识贫乏。另外,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发生偏差,少数收受红包、回扣,造成不良影响使病人不信任等。

3新的医学模式服务于人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必备的前提,而和谐的医患关系是要靠良好的医患沟通来实现的

90年代后期,经济的变化使人们的观念、心理、需要、行为都在发生变化,尤其给医患双方思想观念上的冲击是巨大的。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须具有仁者之心,有善者之行。建立起一个和谐的医患关系,而做好医患沟通是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的保证和桥梁。同时良好的沟通才是减少和解决医患矛盾的有利武器,实现和谐社会。促进生物、心里、社会医学模式的实现,也是重建医患信任关系的重要途径。医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意味着人们观念、行为上的改变,更意味着医患沟通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