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交流技巧增强途径

护患交流技巧增强途径

 

沟通技能是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的七大领域之一,但护理人员沟通技能培训并未受到足够重视。2002年实施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首次以法规的形式明确提出知情同意权是患者法律赋予的权利,与患者有效沟通是医方的法定义务[1]。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护人员的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实际,对护患沟通在护理教育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探讨如下。   1护理人员沟通技能现状   随着社会发展,患者的法律意识增强,日益重视就医权利(如隐私权、知情同意权等)。目前医患矛盾日益突出,医患纠纷逐年上升,医患关系不协调的本质是信任危机,其根源在于缺乏交流和沟通。有调查发现,患者对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比例达43.8%,医务人员认为双方相互信任的比例仅为25.9%[2],因此如何重构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刚进入临床实习的护生和新护士,有的从不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在临床学习期间只跟从带教老师身后;有的在与患者沟通时,不懂装懂,不该讲的乱讲,甚至引起纠纷,有的缺乏与带教老师沟通,不及时汇报,招来不应有的批评;对老师的批评,大部分学生感到委屈,甚至自暴自弃。如此种种表现显示她们对沟通技能的掌握非常有限,面对医院复杂的人际关系倍感困惑、无所适从;而从更深层次分析,这与多年的护理理论教育存在的缺陷密切相关。国内大部分护理教育机构几乎未开设医患沟通课程,技能培训更少,因此一旦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交流沟通能力的欠缺便显现出来。   2沟通技能培训是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教育的新要求   “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理念,使护理人员除了面对患者躯体疾患,还应关注患者的情感需求。护理工作要求护理人员既要具有高超的交流能力和技巧,以期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又要求在工作中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表现出谨慎以及人性化关怀等,从而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护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员,除了要掌握医学知识、护理理论、操作之外,还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较高的人文素养[3]。因此,护理教育不仅要重视护理临床理论、操作实践的培养,还要加强沟通能力的训练,对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加强护士沟通技能带教指导的尝试   3.1岗前教育强化沟通意识:帮助护生、新护士明白护患关系是医疗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关系,使其认识与患者沟通关系与治疗的有效性、护理质量及满意度密切相关,沟通技能也能充分体现护理水平。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执业的意识,熟悉医院的一整套严密制度,特别是谈话告知制度,如入院告知、术前宣教、术后护理指导、治疗前的评估和解释、治疗后的观察、出院指导等,进行沟通后还应有书面记录,有患者或家属签名。   3.2临床教学中注意增强护生的沟通信心:护生刚进入临床时。因为环境不热悉,流程不清楚,面对患者时信心不足,带教老师必须给予护生足够的尊重,从而消除其心理障碍,树立信心。鼓励护生多接触患者,提供沟通锻炼的机会,充分鼓励肯定所取得的成绩,增强信心,对出现的问题不能一味批评,要仔细分析原因,引导制定解决的办法。   3.3在带教中注重培养护生和新护士的沟通能力:带教老师首先应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她们具备“四心”,即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要求学会倾听;其次应有意识地要求她们多参与术后及危重患者的护理,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配合。   3.4通过参与式学习提高护患沟通能力:由于护生和新护士刚刚进入临床,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了解、缺乏自信、感到困惑,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4.1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意识:带教老师应该讲授相关法律法规,使护生和新护士明白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的重要性:理解医患关系是一种合同及法律关系,牢固树立依法执业意识,规范行为,使行为符合法律法规;避免或减少医疗纠纷,学习掌握沟通技巧,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4.2培养护生和新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观和道德观:这是当好一名护士的基本要求,也是发展良好护患关系,增进护患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前提。让护士主动向新的护患模式转变,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护患沟通,赢得信任。3.4.3强化护生和新护士的主动沟通意识,养成沟通习惯:护生和新护士作为未来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是医疗活动中的一部分,必然面临与患者沟通的问题,因此必须有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这对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有极大的帮助。   4临床调查   4.1调查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患者和家属60名进行问卷调查,由调查者向调查对象进行解释后发放问卷,请其自行填写完毕后当场收回,再对调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采用构成比法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4.2结语   从表1显示的调查结果可知,在护生和新护士接触临床的最初阶段是进行护患沟通教育的最佳时期,并且可以很好地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使其在思想上重视、方法技能方面加强,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