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检验创新人才培育形式探索

卫生检验创新人才培育形式探索

作者:王永生 李贵荣 单位: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性人才的现实需要,也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南华大学积极探索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构建了“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近年来,先后获得省级、部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设计大赛等多项奖励,学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该专业2008年被确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

1确立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然而,高等学校卫生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仍或多或少存在“三重三轻”(重专业教育,轻素质提高;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重传承,轻创新)问题,专业课程体系仍基本沿袭“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改革,社会对高级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1],现有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2~4],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知识、能力、素质是创新性人才培养中的三要素,是相辅相成的。创新是以丰沛的知识储备为基础,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知识是创新能力形成的保障。创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创新、创业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和前提,创新精神丰富了人才素质的内涵,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十分有效而重要的载体和切入点,素质教育也正是通过渗透在包括创新、创业教育在内的各个不同教育环节才能得到落实。综上所述。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他们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融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于一体,有利于实现提高国民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教育目标;有利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效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潜质的生成,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为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预防医学教育发展趋势对卫生检验人才的要求,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中国2001-2015年卫生人力发展纲要》精神,南华大学凝练了“夯实基础、注重实践、强化创新、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教育教学理念;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专长突出、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甘于奉献”的创新性应用型卫生检验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明确了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规格,即具有厚实的人文科学素养,牢固掌握卫生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适应公共卫生事业、国防和核工业(“三个面向”)发展需要,胜任疾病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监测、卫生检验、卫生监督、辐射防护和卫生事业管理等方面工作;构建了“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融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于一体”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2精心构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实现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和实施蓝图,是控制培养规格、保证培养质量、指导培养过程的纲领性文件。目前,在我国高等学校中,由于国家尚未形成明确的办学引导机制,高等学校的分类与定位不清等原因,导致了高校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特色和个性。根据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贯彻“三位一体”原则,找准“切入点”。我国本科教育长期以来在专业教育价值取向的引导下,学科之间壁垒森严,导致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首先是在教学内容上的相互分离,继而导致在教育模式上的严重失衡。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其心智和潜能是否得到开发,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形成比较合理的知识结构。因此,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人文素质教育”[3]。创业教育的核心应该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

创业精神来源于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来源于孜孜不倦、求新求真的科学精神,依赖于开拓进取、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和完善的人格。可见,创业教育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和前提[5]。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才能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既要强调专业教育,还要期望通过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把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且个性得到比较全面发展的人才。二是“渗透”原则。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的具体实施必须与专业教育整合,可通过增设人文素质、创业学课程的形式进行,更重要的是在原专业课中渗透素质教育和创业思想。专业教育有自己的特点和目标体系,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创业教育,关键在于“渗透”,不能本末倒置。三要贯彻“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要体现培养目标中关于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面宽、应变能力强、综合素质优良的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发展。四是遵循“三减三强化一优化”的原则。即减少必修课比重,强化学生个性发展;减少课堂教学课时,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践课时,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优化课程体系。

依据上述原则,南华大学对卫生检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与创新。首先,对理论课程进行扩充和整合,构建一个目标明确、特色鲜明、协调有序的理论教学体系,分为公共基础平台课程、学科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模块课程、素质拓展与创业教育模块课程等四大课程模块。通过课程体系重构,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和系统性,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其次,构建了“一体化,多模块,五年实践教学不断线”的卫生检验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一体化是指将卫生检验专业多门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重新整合成“基础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创新型实验”三大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卫生检验实验方法与技能》作为卫生检验专业实验课程已独立开设。多模块指实验课、专业见习与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形式。新体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融合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之中,延伸到实验课程之外,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全面提高。第三,依据“三位一体”的要求,我们还构建了一个素质拓展体系,包括限制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研究性创新性学习计划和素质拓展计划等课程模块教学形式。同时,增设创业学课程,集中介绍有关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让大学生从理论上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注重就业创业育人才。#p#分页标题#e#

3创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法与途径

培养过程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的具体操作方式和培养途径。南华大学在修订2007版卫生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融汇于“四阶段、三环节、内外交叉”的培养过程之中。“四阶段”指基础理论夯实、专业知识融汇、实习实践应用、毕业设计升华四个阶段。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注意抓好校内实验教学、校外基地实践教学和毕业设计三个环节。突出学生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强调课内外、校内外交叉、融汇。基础课、专业课学习阶段要穿插到实习基地进行案例教学、问题学习,做到理论结合实践五年不断线。同时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学生通过参与素质拓展活动和创业教育、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更广泛地了解社会、体验社会,并检验所学知识。创新与创业精神、实践应用能力与职业适应能力和职业道德培养贯穿人才培养方案始终,由此构成一个立体化的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系统。南华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整合实验资源,将原分属各二级学科的实验室整合设立预防医学与放射卫生实验中心。同时,通过争取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优势学科专业实验室等专项经费和学校自筹,对实验室进行改造,更新、添置常规和大型仪器设备,大大加强了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该中心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湖南省普通高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还建立了15个卫生检验专业教学实习基地,其中,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优秀实习基地。

学校积极拓展素质教育和创业教育体系,成立学生科协,组建科技兴趣小组,举办一年一届的学生科技文化节。鼓励教师将符合大纲要求的科研课题纳人实践教学。设立本科生科研训练项目,设置素质和创业教育学分,鼓励学生独立开展创新性实验、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近几年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已有74个科研课题或创新项目被批准立项。同时,将课内外、校内外实习环节和实践活动进行系统化整合,支持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予包括“三下乡”、“四进社区”、承办“湖南省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网”、“湘江水质监测”和“保护母亲河”等活动,该系列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或上级的表彰。学校实施“创业拓展123”计划,即给每班配备一名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业进程和职业生涯两项设计;邀请高年级优秀学生、本专业成功人士和生涯辅导专家讲课和现场辅导,学习成功创业人士的创业精神和方法,拓宽大学生的创业视野。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培训。如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主办的“国家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培训”,有不少学生通过培训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