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域下图书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传媒视域下图书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大众传媒,全称大众文化传媒,包括两种传播途径,即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前者通过杂志、报纸、书籍等来进行信息的传播;后者通过电视、广播,国际互联网络等。进行信息传播时,传播者通过一定组织来传播信息,大众传媒则是其利用的传播手段,也可以叫工具、途径和渠道。随着网络和媒体的日益发展,大众传媒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更对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扩展空间,可以说,大众传媒正在一点一滴的改变着这个世界。图书作为大众传媒的媒介之一,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字传播,而是具有了商品化属性,在生产、消费、传播、反馈等流通阶段上有了与时俱进的变化。   一、从大众传媒的视角看图书的特点   1.从图书内容看   图书内容花样繁多,目前很多图书内容不像以前的书籍一样能带来意义深远的影响,而是越来越多的开始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变得浅显易懂,不需过多思考即可理解。很多偏重于消遣娱乐,伴随而生的是出现了很多一次性的消费品,例如一些潮流时尚书籍。   2.从利益角度看   作者写书不再是为了普及知识,传播信息,而是源于利益的驱使,他们根据市场特点和读者需求,写出迎合读者口味的书籍。在当前快节奏生活中,很多人阅读图书不再是为了获取知识,提升自身境界,而是为了缓解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图书是否能够提供他们足够消遣娱乐,内容和版面是否花俏,是决定他们购物该图书与否的关键因素。基于图书消费群体的这个特点,作者写出迎合这些读者的图书,获取利益。   3.从市场角度看   市场需求决定了图书的出版,即适者生存,因此,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一批图书“商人”应运而生。比如去年出现的张悟本事件,他抓住人们现在越来越看重养生的心理,在电视节目中大肆宣传如何养生,并出版了图书《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很多人趋之若鹜,图书在很多书店被抢购一空。尽管书中包含很多不科学的养生理论,但由于“炒作”式的强大传播功效,这本书的销售状况还是达到了作者的目的。   二、图书作为纸质传媒其暴露的问题   长期以来,图书作为人们获取知识,扩宽视野的重要途径,不仅满足了大众读书以及休闲的需求,更是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增长的一个来源。除了以上积极的一面,图书在大众传媒中还存在一些弊端,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深思。比如如何处理好图书消费与文化传承的问题,如何均衡消费功能和商业利益。笔者就这些问题展开分析,总结出了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出版内容较为肤浅,缺乏深度   “浅阅读”是现在读书界一个很严重的现象。所谓浅阅读,是指一些人在读书时,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求甚解,内容在头脑中一闪而过。由于不去思考,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造成过目既忘的一种现象。图书业为了迎合人们的这种心理,也出现浅表化的现象,内容更多的以图片代替文字,通过对人们的视觉冲击,以此来吸引消费者。比如,庸漫画书的风靡一时,使得人们开始对许多古典著作以图文形式来进行新解,这确实可以使读者一目了然,但是这真的可以有效的传递知识吗?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它能满足人们快速阅读的欲望,但是相比描述以及措辞博大精深的原著,这类书籍只能算油浮水面,难以在人们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结论也是有科学根据的,据研究表明,人们在欣赏图片和阅读文字时大脑处理信息的过程是不同的,对图片的处理仅是简单的加工过程,而对于高度凝练的文字,处理起来则会调动更多的细胞,发挥更大的潜能,形成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持久。以上只是表面上的一些弊端,更令人忧虑的后果是,这种现象腐蚀了人们思考的动力,降低了人们的艺术鉴赏和审美情趣,加重了人们的思想惰性,长此以往,将危及整个民族文化建设和发展。   2.图书内容重复率高,缺乏创新   有目共睹,当前图书存在的另一问题就是内容重复率高。当一本书畅销以后,就会有很多内容类似的图书相继出版。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图书业的商业化属性。商贩为了获得最大的商业效益,过度开发出版资源,导致重复、跟风现象泛滥。由于这些跟风书无需进行前期调研,只要稍稍改变畅销书的内容就可出版获利,再加上图书业还没有相应的条例来规范这种现象,很多人开始钻空子,造成了大批书的雷同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对图书业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首先,由于雷同书大量积压在仓库,造成了人力、财力和纸张的占用和浪费,无形中剥夺了优秀图书的出版机会;其次,由于大量雷同书,制作粗糙的书籍的出现,读者无所适从,眼花缭乱,想选出一本真正值得购买的书更是难上加难,这也降低了人们购买图书的欲望;再者,由于很多盗版书,跟风书的出现,市场份额被抢占,原创图书作者不能获得相应的利益回报,积极性被严重戳伤,没有动力继续出版个性化作品,造成图书业的资源匮乏,导致图书市场环境遭到破坏。   三、改进的建议   1.鼓励原创   针对目前图书市场存在的跟风现象,最有力的解决途径就是推陈出新。创新是任何一个业界永葆生机的源动力,在出版图书时,要更多的注重作品的原创性,努力挖掘具有原创精神的作者及其作品,保证读者永远吸取到最新鲜的知识和信息,而不是陈词滥调反反复复。要做到这一点,提高从业者的素质以及精神文化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   2.提高图书的内涵   顾客是上帝,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但是一味的去迎合顾客的阅读口味,对民族文化产业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这就需要引导读者的阅读品味,提高出版内容的内涵,引导个性化消费,而不是从众购买的心理。要用好的作品来引导人,帮助读者树立“爱读书,读好书”的理念,当读者不再满足于浅阅读时,雷同书也就会慢慢的淡出市场。#p#分页标题#e#   3.创建良好的图书市场环境   目前各式各样的出版社遍布中国,造成很多缺乏档次的书出版泛滥,因此,净化图书市场,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一件事,现在我们还不能做到将出版社整理并合并统一管理,那么,就需要提高从业者的道德规范,唤起他们的良知,本着对民族文化事业负责的态度,对现有的图书资源进行合法的开发利用,还图书市场一片纯净的天空。   4.必要时采用法律途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是我们熟知的一句话,同样适用于图书业。除了从业者自律,还有必要制定一系列法律来规范图书业的秩序,不给漏网之鱼机会可乘。这需要国家尽快健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对知识产权保护内容加以细化,同时,对“犯法”者以严惩。   总之,建立一个健全合理公正的图书环境,让图书继续发挥教诲于人的作用,重新在大众传媒中焕发生机,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