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教育路径

初中生物实验教育路径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更加重视实验环节的教学工作。根据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加强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认真准备实验器材,精心设计具体步骤   每次进行实验教学之前,教师都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根据实验要求,认真准备实验器材,精心设计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的目标、内容、过程、重点以及难点。实验之前,教师要设计好实验流程,要求学生准备好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设备、药品等实验材料,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同时,要根据课本要求准备实验所需的标本、幻灯片、挂图等辅助实验用品,例如:在观察“蚕豆叶组成”的实验中,教师应确定好实验重点是观察叶片的结构,而不是制作蚕豆叶切片,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学生制作切片的时间,不能因此耽误观察时间。为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前就将需要观察的切片准备好,以便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这样一来,也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制作时间。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科学实验态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内在动机是激励人积极行动的主要动力。因此,作为生物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标,促使他们自发产生学习生物实验的内在动机,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初中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对生物实验存在陌生感,所以对于实验教学造成了以下两种困扰:一是学生仅仅认为生物实验比较新奇、有趣,缺乏应有的科学态度;二是有些学生认为实验并不是升学考试的主要科目,因而并不重视。这两种心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给教师组织实验教学带来一定困难。所以,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不但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还要告诉学生生物实验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其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以加强学生对生物实验的重视。例如:在操作显微镜时,可以列举生病就医的例子,如果病人被初步诊断为贫血或癌症等疾病时,除了需要医生进行看、查、问以外,还需要利用显微镜进行生物实验,针对病人的细胞切片进行科学的病理诊断,才能最后确诊,如果没有严密的科学仪器,有可能对病人形成误诊,所造成的后果将不堪设想。此外,还可以给学生介绍显微镜在工业以及农业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促使他们树立科学的、积极的实验态度,立志克服学习过程中的一切困难。   三、充分利用现代设备,弥补实验不足   在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到器材、环境、药品等条件的限制,导致实验无法顺利进行以致达不到预期效果,此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视频资料等现代化设备实施教学补充。例如:在教学“单细胞生物体”时,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草履虫”的相关视频,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观看;又如:在进行“模拟保护色形成”的实验时,教师可以制作一个“保护色”的Flash课件,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保护色的相关知识。   四、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验更是如此,大部分的实验结论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来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加强实验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提高自身的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学完“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生命的探索方法”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有助于理解实验原理的生活化实验,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如引导学生探究“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苹果的保鲜时间最长?”首先让学生自主讨论,以确定影响苹果保鲜的因素,然后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针对这些因素设计实验步骤,学生经过研究设计了以下三种不同条件下的实验方案:①低温和室温条件;②隔绝空气与不隔绝空气的条件;③干燥与湿润的条件。通过学生的积极探究,最终得出科学的保鲜方法:低温、隔绝空气、湿度适宜。贴近生活实施实验教学,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将所学知识充分应用与实际生活中,也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实验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之,要想进一步提高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效果,必须要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进一步革新教学观念和方式,用各种新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模式来培养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