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球菌毒力因子的作用机制

肺炎球菌毒力因子的作用机制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S.pn)的致死率较高,由于其具有多重耐药菌,临床治疗始终很难攻克这一道难关。因此,只有不断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毒力基因的发病机制及存在情况,从而开发出更加完善的抗病疫苗。笔者对临床分离出的91株肺炎链球菌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取得的试验进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3月~2012年4月临床分离出的91株肺炎链球菌,其中痰培养75株,血培养10株,分泌物培养4株,脑脊液培养2株。   1.2检测方法:采用PCR法进行毒力基因的检测,PCR产物都要经过百分之一琼脂糖凝胶电泳,然后再使用Bio-Rad紫外凝胶成像分析仪进行检测,对检测到的阳性率分别进行记录以及分析。   2结果   在全部的91株肺炎链球菌中LytA、PsaA、NanA、PspA、Ply这5种基因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4.5%、85.7%、85.7%、61.5%、82.4%。详见表1。检测结果见图1~5。3讨论抗S.pn感染的候选蛋白疫苗的主要是其毒力因子,如肺炎球菌溶血素(Pneumolysin,Ply),S.pn表面蛋白A(PneumococealsurfaceproteinA,PspA),S.pn表面黏附素A(PneumococcalsurfacaadhesinA,PsaA)、自溶素(Autolysin,Lyt)等,具有这些蛋白质的独立或联合疫苗在S.pn感染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因此,了解S.pn毒力因子的存在情况及致病机制对有助于对疫苗的研究。   Lyt在正常情况是无活性的,当S.pn菌体细胞壁合成停止或营养不足或抗生素处理时,Lyt便从LTA上分离,作用于细胞壁的N-乙酰胞壁酸和丙氨酸之间的共价键,水解CW为糖链和肽链,导致细胞溶解[2]。NanA可分解细胞表面或体液中的多糖、糖蛋白、低聚糖上的唾液酸残基,暴露宿主细胞表面的S.pn黏附受体,从而促进细菌的黏附[3]。PsaA是各型S.pn共有的一种遗传保守的、种特异性的表面蛋白抗原,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在S.pn黏附呼吸道黏膜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可用于S.pn疾病的免疫诊断[4]。   PspA是S.pn重要的毒力因子,其主要作用是与乳铁蛋白结合使其丧失功能并抑制补体活化,降低C3b在S.pn表面的沉淀从而干扰补体介导的吞噬调理作用,而吞噬调理作用被认为是宿主清除S.pn最主要的途径[5]。Ply是一种胞内蛋白,分子量52kDa,属于胆固醇结合毒素类,Ply可与细胞膜表面的胆固醇结合,插入脂质双分子层,然后通过蛋白质的寡聚化作用形成跨膜孔,使细胞溶解[6]。   本组以肺炎链球菌作为研究对象,利用PCR法对肺炎链球菌5种毒力基因实施检测。结果:在全部的91株肺炎链球菌中LytA、PsaA、NanA、PspA、Ply这5种基因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94.5%、85.7%、85.7%、61.5%、82.4%。其中检出率最高的为LytA,其阳性率为94.5%,最低为PspA,其阳性率为61.5%。   从结果可以看出,5种常见毒力基因在肺炎链球菌的分布范围比较宽广,能够为蛋白多肽疫苗的研制作为资料辅助。有些毒力因子,如Ply、PsaA、Psp和lyt,已在动物模型中证实都可诱发保护性免疫力。这些抗原可用为载体蛋白或作为与细胞因子融合蛋白的一部分,其本身也可作为蛋白疫苗[7]。将多种肺炎链球菌蛋白质混合制成联合疫苗、活疫苗及DNA疫苗也是将来研究方向之一。目前,还有众多疫苗仍在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