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的价值及防范

生物安全的价值及防范

作者:闫超 高俊岩 单位:北京卫生学校实验中心

生物安全的种类

1实验室的感染源主要有3种:(1)事故性感染,一般是由于实验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疏忽,使本来人们接触不到的微生物污染了环境,直接或间接地感染实验室人员。(2)动物性感染,通常是由于实验室人员接触了被微生物感染的实验室动物而导致感染。(3)气溶胶感染,由于实验室中的病原微生物是以气溶胶的形式飘散在空气中的,因此这种空气就会造成感染[2]。

2实验室常见的感染原因与意外事故。

2.1实验室感染的主要原因生物实验室物品管理不善,生物实验室经常存放大量生物品,如不按照规定盛装、放置,就极易发生盛装生物品的器皿破裂、丢失,造成生物品外泄或流失。(1)生物实验操作不当:在实验中,有的工作人员不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导致生物实验品污染或发生交叉感染。(2)生物器皿消毒不严:有的科研实验人员,对使用过的生物器皿消毒不严格,疏忽大意,造成生物泄露。(3)所用生物灭活失度:在发生的生物品泄露事件中,也有的是对所使用的生物品灭活不彻底,从而造成生物泄露[4]。

2.2实验室意外事故分类在实验室中常见的事故类型主要有:针尖刺伤、破碎玻璃刺伤、吸管误吸入嘴、液体泼洒、动物咬伤、离心管破损等。

3本校的生物化学实验室中主要存在的生物安全现象多种实验操作可使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液体形成气溶胶,并随气溶胶而扩散,如吸量管、离心机、标本混匀、震荡、液体倾倒等。病原微生物的直接接种,如针头、玻璃器皿的误伤等。一些不良习惯,如把食物、水等物品带入实验室并饮用。

实验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专业广、学生多、课时重是生化实验室的特点,但不应忽视对学生生物安全的教育。作为职业学校,教学目标就是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结合今后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需求,在教学中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在实验室的改造过程中,充分结合实验室的功能与特点进行了专业改造,安装生物安全柜、通风橱、紫外线消毒柜、喷淋器、洗眼器等,把实验室的水池功能进行区分,分为污染池和洗手池,准备了应急药箱,张贴安全提示及应急疏散通道提示,并有安全门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5]。

2课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解生物安全定义、涉及实验的正确操作流程、发生意外的处理流程,详细讲解实验室中安全提示的意义,安全疏散路径及安全门的位置。

3改进教学方法旧的实验操作在配制试剂的过程中会用到各种强酸、强碱、有机试剂、重金属盐等对人体危害的化学制品,随着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实验器材的改善,改进了大部分的实验操作方法,如血清碱性磷酸酶测定、手工法磷酸苯二钠比色法测血清碱性磷酸酶在试剂配置过程中用到铁氰化钾、苯酚等,均属于危险化学药品,通过改进实验方法,现采购试剂盒,用试剂盒中的试剂直接上机测定,减少对操作者的危害。

4结合教学目标,采用安全的标本进行实验操作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熟练操作过程、理解测定的临床意义。结合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安全,大部分实验采用质控血清,安全且没有细菌病毒的危害,但为达到让学生养成自我防护的目的,会告诉学生这些血清均来自医院,在操作过程中要保护好自己,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

5课前检查学生仪容仪表白大褂在实验过程中是保护学生不被污染的一道防线,所以在进入实验室前,教师会逐一检查学生的白大褂是否穿好,并结合临床对他们进行专业教育。另一方面就是仪容仪表,要求进入实验室头发要梳理干净整洁,不能留长指甲,不能穿露脚趾的鞋子等。

6安全教育及试教操作前进行安全教育和正确使用器材的试教,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醒,防患于未然。

7巡查和指导加强课程中的巡查和指导,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意外发生。

8改善学生行为习惯使学生进入实验室不得带入与实验无关的物品、食物,课后要洗手才能出实验室大门,从细节上培养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9突发事情的处理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发生生物安全问题,要按照生物安全处理方法及时解决,防止恐慌及造成更大危害,并上报学校主管部门处理。

10实验废物的处理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要遵循任何污染材料未经消毒不能拿出实验室的原则;液体废弃物必须收集在防漏、未破的容器内,经高浓度化学消毒剂处理;对于任何有污染的锐器在处理前不得用手接触的原则[6]。因此,实验过程中加强学生对生物安全危害与防护的宣传和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并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使教学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放心的环境中成长,这是教师的职责也是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