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治疗论文范例

口腔科治疗论文

口腔科治疗论文范文1

【关键词】双一流;科研能力;科研创新意识;导师责任制

2017年9月河南大学入围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要以一流学科建设做抓手,一流学科建设要以科研平台和科研团队以及其产生的科研成果做支撑。高水平的科研是“双一流”大学的显著标志,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亦是“双一流”高校优秀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科研平台在高校学科建设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在教学能力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团队带领下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自主科研能力的学生队伍,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一流”。因此,训练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推动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对建设一流学科有着重要的意义,亦是评价医学生本科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本科期间,科研经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口腔医学生的未来学术和职业发展。医学本科生通过参与科研实验训练,树立科研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培养严谨的科研思维、逻辑思维,具备专业综合实践能力,才能在口腔基础研究、口腔临床医学和社会预防之间建立有效的良性循环,使更多基础研究转化为有社会效益的临床应用成果,从而推动口腔医学科学、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本研究对河南大学口腔医学本科生设计开展为期36学时的科研训练课程选修课,引导口腔医学本科生尽早参与科研训练,培养科研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成立科研训练专业委员会

为了保障科研训练课程顺利进行,学院专门成立科研训练专业委员会(简称,科委会),以便选拔、监督、考核导师,并定期为导师进行培训,提升其科研指导能力。同时协调导师和学生各项工作,帮助师生沟通。

二、引导口腔医学本科生早日建立科研创新意识

对于医学类而言,对学生进行早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兴趣的培养尤为关键,而科研创新意识的树立源于对科研工作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因此,科委会在大一下学年即安排“走进实验室”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各个课题组的实验室,更加直观地了解科研是什么?需要做什么?同时由课题组负责人为学生介绍课题组研究概况、科研动态及发展前景等,并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进行启蒙,帮助学生谨慎选择科研项目,避免盲目开展科研活动。同时,一年级学生可以在几个课题组轮转,了解各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切身感受,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

三、树立严谨求真的科学价值观

导师要交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和实验技巧,更重要的是科研的思维和科学的价值。导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念,端正科研态度,坚决杜绝弄虚作假。

四、围绕口腔医学学科建设,搭建科研平台

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科研平台,一流的科研平台可以孕育出一流的学科,从而成为一流大学的支撑。学院在近几年加大投入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建设,加强与本校其他院系进行跨学科合作交流。同时,依托平台积极与美国罗切斯特大学伊斯特曼医学与牙医学院全面对接并开展科研合作,以便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增加科研团队的科研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此外,科委会联合本校基础医学院、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化学院及物理学院等多个专业及3家附属医院,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使不同的学术观点无阻碍地进行交流。通过科研平台开展的学术研究活动加强我院本科生对科研创新的了解,激发科研探索的热情。

五、建立基础科学研究与临床科学研究相结合的导师责任制

1.导师组责任制:科研导师采用3人小组的导师组形式,其成员要求有基础研究导师和临床工作导师,并选出一名作为主导师,这样可以实现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完美结合。

2.导师选聘:科研导师的选聘有严格的执行标准,需要具备以下标准,①具有副高或副教授及以上职称;②导师组内最少有一位导师有在研的科研项目,能够为学生提供科研实践的平台;③师德高尚,责任心强。导师的选聘工作由科委会进行选拔。④本科生从大二开始实行科研导师制一直到毕业,导师聘期一般为3年。任满结束后导师需进行汇报并接受考评,考评合格的导师才有资格进入下一轮培养工作。

3.师生互选:学院提前将各导师组的简历在网上进行公布,然后科委会安排各导师组以PPT形式向学生宣讲本课题组的课题方向和基本内容,以便学生了解各组的研究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科研导师,再由科委会统筹协调,最终确定正式的指导关系。

六、建立科研实践小组培养模式

由于本科生学习任务较重,加之能力有限,不必强求学生自己独立开题,直接进入导师原有课题进行学习即可。师生指导关系确定后,导师根据学生自身的基础知识并结合自己在研项目,制定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

1.召开小组学习会议,组织学生进行英文文献学习。每周固定时间点召开小组学习会议,其目的有二:一是汇报实验进度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导师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学会分析实验结果,根据实验结果边做实验边调整试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二是进行英文文献学习,每周安排1名口腔专业本科生选择前沿新进展或对自身科研思路具有启发的英文文献,认真学习后以PPT的方式向小组成员讲解文献。结束后要求小组其他成员对学习的文献内容进行提问。通过文献学习,不仅能快速提高口腔本科生英文阅读能力,并能迅速了解口腔专业的最新科研动态。

2.提高文献查阅能力:查阅文献是自身科研思维能力的基本素养。本校口腔专业本科生虽然开设了文献检索等课程,但是学生的文献查阅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查阅英文文献的能力亟待提高。本项目要求指导老师指导口腔专业本科生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的资料(常用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ofScience、NCBI、ensembl等)。而且只有通过对文献的查找、阅读才能在小组学习会议上进一步对文献进行讨论、汇报等教学环节,最终实现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

3.鼓励学生撰写论文:指导老师给口腔医学本科生科研小组的每位成员指定一个研究方向或提供几个关键词,要求学生运用数据库查阅研究相关的资料,仔细研读相关的英文文献,撰写相关领域的综述。同时教导学生如何运用Endnote软件进行参考文献整理。通过撰写综述,能提高口腔本科生文献查阅、文献阅读、文章撰写等方面的能力。

4.开展科研方案撰写培训:要求学生参加校内每年组织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评审会,聆听评审专家的点评。同时邀请经验丰富的校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由课题组老师教授撰写技巧,要求每个学生撰写一份市厅级自然科学基金的标书,然后以研讨会的方式让学生反复进行讨论和论证。鼓励学生将撰写成文的申报书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从科学研究的动机源头上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5.鼓励并支持本科生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导师鼓励并提供条件让小组成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会等。通过外出学习和交流,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近距离了解口腔科研发展的最佳途径,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口腔发展的最新动态和科研热点,从而习得学术规范,了解学科前沿。同时支持学生参与各级科研竞赛,通过参与科研竞赛,使学生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树立团队协作意识、科研观念和奉献精神。

七、构建合理的激励措施

学院将科研成果加入本科生的绩点考核,而绩点是本科生奖学金评审、保研和出国申请等进行评判的唯一标准,这也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科研训练的热情和动力。

八、工作展望

学院自2017年9月开始实行科研训练课程选修课,对教学和科研起到了双重促进作用,3年期间一共指导74名本科生,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每年至少有一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被选入省级课题,两项被选入校级课题。经过训练的本科毕业生可以得心应手地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尽早开展研究课题,得到其研究生阶段导师的充分肯定。在此过程中,导师申报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提升。但是由于本课程开设时间短,很多方面还有待改善,学院老师共同商议后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1.完善导师考核和激励机制:科委会初步决定根据学生发表的文章和申报立项项目对导师进行考核和奖励。其中,文章部分包括第一作者和非第一作者,项目部分包括主持者和参与者。但是具体操作还要在后面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逐步构建系统的考核标准和合适的激励机制才能促进本项目的长足发展。

2.引导年轻教师成为资质导师:优秀的指导老师也是本科生科研训练成败的重要因素。学院有很多年轻教师有能力、有想法,但是没有独立课题和经费。科委会对这些优秀的教师进行严格考察后,可将其作为导师储备人才进行培养,允许其先入组,帮助导师辅导学生。在此过程中,这些年轻教师可以积累经验,同时积极申报课题,早日有自己的科研项目,为日后成为合格导师做准备。

3.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项目:为了帮助优秀青年教师早日拥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和基金资助,本院系设立专门的科研基金,鼓励年轻教师先从申请本院系的科研基金项目开始,逐步申请校级、市厅级、省级、部级项目。

九、结语

口腔科治疗论文范文2

【关键词】全科医学;睡眠医学专业;学科建设

全科医学与睡眠医学在我国均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是相对独立的新兴学科。全科医学临床工作主要以常见病、多发病及慢病管理等为主,涉及多学科疾病的诊治,同时承担了基层医生培训、教学指导工作。而睡眠医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主要承担了睡眠常见疾病的临床诊疗及科研工作。近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睡眠健康的要求,国内各级医院建立了睡眠监测室或睡眠诊疗中心,使得国内睡眠医学得到了长足发展。两者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诸多方面的交集,互补性强,有良好的协同发展的基础及必要性。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尝试性探索,并在交叉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些经验。

1学科协同发展的基础

全科医学起源于欧美国家,是在早期通科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7年美国最早成立了通科医疗学会,后更名为美国家庭医师协会(AmericanAcademyofFamilyPhysicians,AAFP),成为美国第20个医学专业。全科医学作为一个面向个人、家庭及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医学专业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中国内地,至1993年11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的成立正式标志着中国全科医学学科的诞生[1]。而我国的临床睡眠医学(早期以睡眠呼吸障碍为主)同样是于20世纪80年代由北京协和医院黄席珍教授引入国内的。睡眠医学诊疗范围广泛,涉及多个学科,之所以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而独立于其他学科,是由于睡眠疾病的诊疗具有特殊性,非传统以器官为依托的内科疾病划分及诊疗模式能够解决的。这一点与全科医学有着高度的相似性。在国外睡眠医学领域的从业医师主要来源于家庭医师、呼吸、神经、精神、心理、耳鼻喉科、口腔科等。2014年美国睡眠医学会(AmericanAcademyofSleepMedicine,AASM)的《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明确了睡眠障碍独立的分类系统[2]。目前国内中华医学会呼吸疾病分会、神经疾病分会、老年医学分会、儿科学分会及中华口腔医学会等学术组织均先后成立了睡眠学组或协作组。中国医师协会在2019年了《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目录(2019版)》,将睡眠医学纳入了国家的专科医生培训体系中。同时,睡眠领域的科研工作也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对睡眠医学领域的资助力度逐年加大,并将睡眠医学有关内容列入临床医学部独立学科项目,明显促进和推动了睡眠医学作为独立专业学科的建设步伐。从诊疗模式上看,全科医学与睡眠医学均区别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更强调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注重多学科联合诊治;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全科医学和睡眠医学均具有起步晚、发展快、要求高及服务人群广的特点。全科医学中较多研究的问题均与睡眠障碍显著相关,特别是抑郁、情绪低落、体质指数升高和吸烟[4]。睡眠医学目前学科规模不大,在国内绝大多数医疗机构难以独立成科,多附着于其他临床专科而建立。相对于呼吸与危重症学科、耳鼻咽喉科、精神科、神经科、儿科等临床科室,全科医学无论从学科属性、服务人群、诊疗模式上均更加符合睡眠医学的发展要求。因此,两者协同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协同性,可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2学科协同共建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睡眠障碍性疾患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医疗及公共卫生问题。睡眠障碍的原因比较复杂,常是生物、心理、家庭、环境,甚至社会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来自德国的一项研究系统综述了社会经济地位与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诊疗措施之间的相关性[5]。而这些影响睡眠障碍的因素正是全科医学所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睡眠医学的普及,家庭医生占认证睡眠医师的比例超过10%,睡眠诊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极为普遍。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全科医生每天会面对不同睡眠障碍患者。2014年出版的国际睡眠疾病分类-3中睡眠疾病高达90余种[6],其中常见者如失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病率均很高。BJORVATN等[7]研究发现,在全科医学临床实际工作中,失眠及使用催眠类药物的患者非常普遍,这一现象提示全科医生应当充分提高对睡眠障碍患者的诊断评估及患者家庭管理的认识。BENJAFIELD等[8]基于文献分析,估计全球年龄30~69岁的成年人中,约有9.36亿人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约有4.25亿人患有中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其中中国患者数量最多。但据目前报道总体来看,全科医师在全科医疗实践中对睡眠障碍类疾病尚存在严重的认识不足[9]。澳大利亚针对全科医生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全科医生能够为患者提供睡眠卫生教育,但对于失眠患者全科医生的处方主要仍是以镇静催眠类药物为主,而对于澳大利亚全科实践指南推荐的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Insomnia,CBTi)的理论知识和治疗经验是非常有限的[10]。这可能与全科医师对人群睡眠健康关注度不高,同时在睡眠疾病诊治领域参与度及接受相关睡眠疾病诊治的培训和指导不足有关。如何确定有效的培训方法,提高全科医生对睡眠疾病的筛查与管理能力将会是全科医学与睡眠医学学科建设的共同关注点。我国已经将睡眠医学纳入专科医师认证及培训体系,其中就包括全科医师在培训后进行睡眠医师认证的内容。北京大学医学部在国内已率先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将在2022年首次进行睡眠医学专培招生。全科医师从事睡眠医学工作正逢其时,在全科医学科中建立睡眠疾病诊疗中心可以综合利用空间和人员,拓展远程家庭服务,具有独特优势。来自新西兰MICHAELHLAVAC和MICHAELEPTON领导的团队描述了全科医生团队在睡眠医学专家的指导下,针对常见睡眠障碍可以提供快速且易于接受的筛查评估和治疗方法,有效缩短了睡眠障碍患者等待治疗的时间[11]。而针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开展的家庭无创通气治疗,可以积累家庭医疗的经验、建立初步管理机制,为其他慢性疾病家庭医疗的开展提供借鉴,是探索新型家庭医疗模式的一个良好切入点[12]。由此可见,全科医学与睡眠医学的协同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利用各自学科的优势,在全科医疗实践及全科医学人才培养中,加强全科医生相关睡眠障碍类疾病的培训和指导,充分发挥全科医师在睡眠医学发展中的地位,才能实现全科医生为广大人群提供全人、全周期的全面照顾。

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经验

响应国家对三级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设置的要求,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于2017年独立建科。在规划学科建设初期重点考虑了以下若干问题:(1)全科医学科作为一个新兴的临床专科,除了初期可享受国家政策红利之外,如何能在三级医院众多临床专科中立足?(2)全科医学如何确立自己的科研方向并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3)如何能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探索亚专科建设,培养具有亚专长的全科医生?针对学科建设初期的思考,通过建科前期充分的论证与调研,结合学科带头人的专业优势,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确定了以全科医学融合睡眠医学的学科建设理念。在确保完成国家赋予全科医学的医学教育的任务前提下,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努力创新,将全科医学与睡眠医学交叉融合协同发展,承担全院区睡眠相关疾病的诊治,并以此确定了以睡眠障碍的诊治及研究作为科室技术特色及临床科研方向。在全科医师队伍中注重睡眠医学人才的培养,加强有关睡眠障碍疾病诊疗能力的培训,提高全科医师对常见的睡眠障碍疾病诊疗及管理的能力。

科室所有注册全科医师均需了解并参与睡眠中心常规工作,做到熟操作、会诊断、懂治疗。科室努力在全科医师中培养睡眠医学人才:(1)选择有一定呼吸病学或神经病学专业背景的硕士以上学历全科医生作为骨干力量,以点带面,作为睡眠医学亚专科建设人才储备;(2)通过鼓励进修及下乡适宜技术推广的形式,在基层社区医院全科医生中培养兼职的睡眠医学专业医师,熟悉多导睡眠初筛检测,并依托家庭医师签约工作,做好睡眠障碍患者家庭治疗的长期跟踪随访,对其家庭治疗实施全程和全周期的管理;(3)重点培养睡眠专业技师,要求熟练掌握多导睡眠监测技术及包括无创通气治疗技术在内的各种睡眠障碍的常用治疗技术,并定期下沉医联体单位进行睡眠监测技术培训,加大、加快基层睡眠专技人才的培养。努力为学科建设培养有技术、懂管理、会教学、专科研的全科复合型人才。一个学科发展的基础是要有独立于其他专学科专业性,这也应是学科的立足之本。在目前三级综合性医院中,全科医学主要以全科医疗为基础,培养合格的全科医学人才为主要任务,但一个临床专科不可避免地要重视或强调其临床和教学科研属性,全科医学主要服务对象以常见病、慢性病及未分化疾病为主,其中睡眠障碍患者占有绝大多数。因此全科医学为睡眠医学提供了良好的临床研究基础,而睡眠医学也可成为全科医学科研的一个方向。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创立了睡眠中心,且常年满负荷工作,除教学类以外的所有课题立项、论文选题及专利申请均围绕睡眠障碍展开,拓展了全科医学专硕培养的途经,更增强了青年全科医师的职业归属感。综上所述,全科医学与睡眠医学作为我国新兴的临床学科,在学科建设上,两者有很多的交集,具有较大的合作空间。以全科医学融合睡眠医学共同发展的理念,尝试性将睡眠医学作为全科医学临床特色亚专科建设,近年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提升。希望以此努力为全科医学及睡眠医学的学科发展探索一条新的发展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全科医生在睡眠疾病的诊疗和管理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于晓松,路孝琴.全科医学概论[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AmericanAcademyofSleepMedicine.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sleepdisorders,thirdedition(ICSD3)[M].Westchester,Illinois:AmericanAcademyofSleepMedicine,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