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护理论文范例

家庭护理论文

家庭护理论文范文1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7年5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治的260例患有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孩134例,女孩126例,年龄四至十岁。男性病例数为134例,年龄在4-10岁,平均遗尿时间为4.8年,平均体重为36kg,平均身高为86cm;女性病例为126例,年龄在5-10岁,平均遗尿时间为3.7年,平均体重为32kg,平均身高为79cm。所有患儿均无其他病例或病史。

1.2方法

对120例原发性遗尿症患儿进行观察治疗,并在对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家庭护理方面的指导。

1.2.1训练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的觉醒时间

医院首先将患儿的脑电图进行观察,通过仔细观察发现,患儿在即将出现遗尿时,其睡眠深度较任何时刻都要强和深。医院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记录,作为患儿父母训练他们孩子觉醒时间的主要依据,这就增加了对原发性遗尿症患儿进行“叫醒”的可能性。在患儿即将发生遗尿时,叫醒患儿能够确切地抓住遗尿症患儿的觉醒时间,而对于其睡眠节律产生很小的影响或是根本不产生影响。对遗尿症患儿首次出现遗尿的时间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在患儿睡后2小时左右一般最容易形成熟睡,因此这段时间是遗尿现象发生的高发期。因此,患儿在睡觉之后1--2个小时的时间时,父母应该定时地叫醒孩子一次,这样做是为了使孩子对尿意作出反应[3]。

1.2.2对患儿进行排尿抑制训练

原发性遗尿症患儿患病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患儿的膀胱容量过小所致,因此需要使患儿的膀胱容量扩大,主要的措施为:在昼间让患儿服用大量的水,过后感到有尿意时尽量忍耐,如果患儿年龄过小,父母可以采用“哄”的方式转移患儿排尿的意识。但是需要注意的就是这种忍耐的程度一定要把我好,而且需要采用“渐进式”的忍耐,而不是一次性能成功的,也就是说对于忍耐的时间要逐渐增加,如由一开始的2min逐渐到40min(40min的忍耐时间一般为极限,如果超过了这个极限,会对患儿的身体造成影响),使蓄尿量达到相应年龄标准,即(年龄+2)乘30毫升[4]。

1.2.3改变患儿的日内饮水节律

在意识上对患儿调整饮水节律,也就是说在上午9点左右的时间进行充分、大量地饮水,下午3点左右适量饮水,从傍晚6点开始要限制患儿的饮水量,晚上睡觉之前3小时左右时应该控制其饮水。患儿父母应该认真贯彻上述步骤,这对于孩子遗尿病症的改善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结果

经过良好的家庭护理与指导,260例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疗效显著。其中134例男性患儿中,131例疗效显著,有效率95%。126例女孩患儿经过良好的家庭护理与指导,均无夜尿症发生,护理效果达到100%。

3讨论

家庭护理论文范文2

1.1一般资料

本院是隶属于武威市的三级乙等肿瘤专科医院,目前开放床位500余张,临床护理单元12个,特殊护理单元11个,护理人员370人,其中本科学历56人,大专202人,中专112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29人,护师89人,护士249人。

1.2方法

1.2.1传统纸质档案管理

2010—2011年护理部将所有护士的毕业证、身份证、执业证、资格证复印件按科室装订成册并定期更新,将荣誉证、进修结业证等复印件按类别分别装订成册,并定期更新。

1.2.2电子技术档案管理

2012—2014年护理部按来院时间为护理人员编写档案号,以护理人员的姓名及档案号为名称建立文件夹,将毕业证、身份证、执业证、资格证、荣誉证、进修结业证等各类证件的扫描件以子文件夹形式保存于其中;将护理人员基本情况登记表(包括护理人员的基本信息,学历,职称,家庭情况,奖惩记录,科研及论文情况,每月护理部理论、操作抽考成绩,进修情况等)存入文件夹内,形成电子技术档案。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更新技术档案并保留备份。

1.3评价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方法更新、整理一次花费的时间,资料保存的完整性以及护理管理人员对两种管理方法的满意度。

1.4评价方法

工作人员分别记录更新一次档案所需时间,每月一次;每月统计科室、个人审核资料保存是否完整;采用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每季度对护理管理人员进行满意度调查,并汇总结果。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1为差异有显著性。

2讨论

2.1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在电子技术档案中,可以通过计算机搜索功能,快速查找相关人员的资料,方便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同时还可以客观了解护士继续教育以及科研论文等情况。观察组在更新、整理技术档案时消耗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通过电子技术档案,护理管理人员可随时了解护士个人的工作表现及晋升情况,动态掌握护理人员资料,改变了以往因人员资料繁多查询困难的局面,节省了时间、人力、物力,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

2.2资料保存完整

纸质版档案在办公室搬迁、借阅、保存不当等情况下可能会遗失,而电子技术档案管理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的优点,弥补了纸质版档案管理的诸多不足,使得资料保存更完整。观察组资料保存较对照组明显完整(P<0.01)。护理部对全院护理人员的电子技术档案存有备份,要求科室管理人员对科室护理人员的技术档案也存有备份,保证了资料的完整性,减少了资料遗漏、丢失等现象。

2.3提高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

护理部存有全院护理人员的电子技术档案信息,并由专职人员管理,负责完善基本情况登记表,各类证件扫描件的存储,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的录入,并负责定期更新;各护理站及特殊护理单元均有科室护理人员电子技术档案,由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电子技术档案的实施减少了管理人员整理、更新技术档案的时间,且方便查阅,增加了管理人员与护士、患者沟通交流的时间,提高了护理管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表3显示,观察组管理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2.4体现人文关怀

护理人员家庭关系的建立便于紧急情况下护理管理人员查找其相关信息,了解护理人员的家庭背景,方便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与护士间的沟通,帮助护士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对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可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2.5节约人力及资源

改变了以往各类证件复印件由各科室护理人员复印、上交护理部、护理部工作人员按类别顺序排列的工作方式,电子技术档案管理由护理人员将各类证件的扫描件通过QQ等方式传至护理部,护理部按技术档案号入册,节省了护理人员复印、上交档案所花费的时间,节约了护理部工作人员整理、更新技术档案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纸张的消耗,节约了人力及资源。

3小结

家庭护理论文范文3

结果

1文献的类型共检索文献110篇,去除无关及重复文献30篇,最后获有效统计文献80篇。论文的类型非常广泛,包括理论综述、现场调查、干预性研究、教学经验介绍及其他(如量表的编制、质性研究等)。其中以现场调查的文献最多,为49篇,占61.25%;其次为干预性研究,为12篇,占15.00%;教学经验介绍9篇,占11.25%;理论综述8篇,占10.00%;其他2篇,占2.50%。

2文献的研究对象调查与干预性文献中,以本科、专科、高职、中专护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分别占56.5%、6.50%、6.50%、1.60%;以本科及专科、不同学历层次护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分别占14.5%、6.50%;还有5篇文献未报告护生的学历。

3文献发表的年代各年发表数:2004年3篇,2005年2篇,2006年2篇,2007年3篇,2008年13篇,2009年20篇,2010年21篇,2011年16篇;文献发表数量呈上升趋势,以2009年、2010年发表数量最多;从文献发表的类型来看,2004年、2005年文献主要为理论综述,2008年文献类型开始增多并以调查、干预性论文为主,2010年各类型的文献均有发表。

讨论

1对护生自我效能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蒋晓莲等[3]首次将自我效能理论引进我国护理领域,对自我效能的概念、信息来源、功能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并阐述自我效能理论对护理教育的启示。此后,护理教育者们便对如何有效地将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护理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提出教师应重视和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我国护生的自我效能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随着学历、年级的增高而增高,与来自学校、家庭、个体方面的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护理教师对其的影响不容忽视[4,5]。一些护理教育者尝试将自我效能理论用于护生的护理技术教学和临床实习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王平[6]在儿科头皮静脉穿刺教学中通过运用心理激励、成功体验、替代经验、建立支持系统等措施有效地增强了护生的自我效能,使护生能更好地掌握儿科头皮静脉输液的技能;周艳等[7]提出,在护理技术教学中采用授权法、绩效反馈法、合理归因法、发挥替代性经验等增强自我效能的策略能够提高护生的操作能力;临床护理教师将自我效能理论与临床教学结合起来,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来提高实习护生的专科知识和技能、护理基础操作技能、沟通能力、学习态度等,促进护生对新转入科室的适应,从而改善护生的实习效果[8-10]。

2自我效能在护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护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护生需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能熟练地实施相关护理操作。自我效能通过影响护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的努力程度、学习行为的选择、遭遇困难的坚持性等方面,对护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发挥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护生的自我效能与其自主学习能力、时间管理倾向、批判性思维、科研能力呈正相关[11-14]:高自我效能的护生能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到对自己的学习做好规划,学会统筹和分配时间,此外还具备更强的评判性思维与科研能力,因此她们更倾向于在学习中取得成就。实践学习过程中,研究者发现自我效能与护生的护理操作技能、护患沟通能力、临床决策能力、临床实践能力密切相关,护生的自我效能越高,其操作技能成绩越高,护生在实习时能够更好地与病人沟通交流、善于发现和解决临床中遇到的护理问题,因而具备更强的临床实践能力[15-18]。

3自我效能对护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自我效能通过影响个体对自身能否应付来自外界的威胁、挑战的判断来对其心身反应过程发挥调节作用。护理专业新生由于刚进入护理学校,其生活环境、学习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需要自己独立面对许多困难,因此容易产生学习适应不良。臧爽等[19]的研究发现,提高护理专业新生的自我效能,能够帮助其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合理地规划时间,从而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临床医疗环境的高压力、高风险特点以及繁忙的护理工作是实习护生主要的压力来源,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有助于其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等积极的应对方式,避免使用自责和退避的消极应对方式,进而可以缓解实习压力、提高实习成就感[4,20]。李春艳等[21,22]的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效能与护生的生活满意度、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而与焦虑、抑郁情绪呈负相关,培养护生形成高水平的自我效能有利于其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此外,护生自我效能水平还对其主观幸福感、应对逆境的能力产生影响[23,24]。

4护生特殊自我效能的相关研究班杜拉认为,自我效能是个体在具体情境下的能力判断,因此自我效能是有层次的,既有一般的自我效能,也有针对具体领域的特殊自我效能如学业自我效能。学业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在学习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能力的信心和信念[25]。有研究显示,学业自我效能能够提高护生的学习动机,降低护生的学习倦怠,对护生的学习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护理教师可通过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归因训练、团体训练等方式来提高其学业自我效能水平[26-30]。此外,关于护生生涯自我效能、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人际交往自我效能等研究也在相应开展。

家庭护理论文范文4

家庭是每个人赖以生存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基本功能是为家庭成员生理、心理、社会性等方面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观念都是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生儿育女,相夫教子,照顾家人。所以女性在家庭中充当着相当复杂的角色,即是母亲,也是妻子,甚至还是儿媳妇。家庭在运作过程中如果没有能实现其各项基本功能,就很容易导致家庭成员出现各种临床问题。大专护理女教师在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对家庭的贡献的时间变少了,所以会或多或少影响夫妻之间的沟通,对子女的教育辅导,甚至双方父母的看法及态度随之也会改变,这样容易导致家庭矛盾的发生,对女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伤害。作为当今的知识女性,会尽量保护自己的尊严,希望凭借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难,所以不会轻易告诉别人情况来宣泄自己的难处,久而久之各种心理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导致幸福感迅速下降。

二、学校的支持程度

1、学校方面的压力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每年举办一次,是评价申请护士执业资格者是否具备执业所必须的护理专业知识与工作能力的考试。经过2008年考试时间的改革,护理学生需要在毕业前参加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只要通过了这次的考试,才有资格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因此,护理学生的通过率成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的一种评价,是学校给予教师提高考试通过率的重要任务之一。各院校也逐渐开始研究考试模式。自2008年5月开始,组织全体护理教师研究历年国家护士执业考试模式,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采用毕业考试模拟执业考试等方法,使师生提前熟悉执业考试模式,缩短认知教育与临床用人需要的距离在保证实现学校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使学校教育与行业准入标准接轨。因此,护理女教师为了不断适应学校在教育模式上的改革,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教学方法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上。每年教学内容或书籍都有所更新,所以教师感受到工作压力与危机感。因此不断通过进修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从而满足教学的需要,如,参加系里的集体备课,或学校里的讲座,以及校外举办的各种系列有关医学内容的讲座,还有到三甲医院进修学习。而且护理女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及个人的成就感,需要不断晋升,通过提高学历,写论文,编写书籍等方法。所以学校对大专护理女教师缺乏有力的支持,直接影响到她们的工作积极性,容易使她们产生职业倦怠感,从而使她们的幸福感降低。

2、学生方面的压力

大专层次的护理人才主要从事一线临床护理工作,属于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本层次人才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必须体现理论够多、加强实践的专科特点。由此可见,大专课程以实操课为主,在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专教学课程安排中,实践课已占到57.5%。因此,教师也十分注重护理学生的实操水平,同时,学生自己也意识到操作的重要性。由于护理操作项目多,学生也多,很多时候临近考核,护理学生希望在课余时间得到老师的更多的指导,这样给老师带来不少的工作量。而且现在学生大部分是独生之女,思想情绪上的调节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所以,大专护理女教师需要花更多的精力以及时间在学生身心发展上,甚至有时学生要求过高以致不能体谅到教师的用心良苦,最后在质评上会给予不公正的评价,使到教师们感到无所适从,身心疲惫,从而给她们带来精神上的压力。

三、社会认可程度

现今社会,男女平等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这些情况与我国人民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有关。无论女性在社会上付出更多的汗水,获得事业上的成功,都必须做好家庭中贤妻良母的角色,否则是不被认同的。既要获得社会的认可,又需要事业有成,这条道路对女性来说艰难是可想而知。因此,这种付出与收获不平衡,社会的不公正,对大专女教师身心上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加上女性的性格特点,容易造成她们有消极的心理反应,导致其幸福感大大下降。

四、小结

家庭护理论文范文5

关键词: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018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1],强调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高校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和时展要求等。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本研究以外科护理学课程为例,充分挖掘该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对护理学本科学生实施临床专业课课程思政教育,力求使临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1研究对象选取

某医学院校2019级200名护理学本科大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58名,女生142名,年龄19~22岁。外科护理学共计134学时,其中理论96学时,实践38学时。

2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路径

2.1课程思政实践方案的制订

教研室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施现状,总结并反思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程度、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和理解深度、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等,同时结合外科护理学章节内容、临床实践特点与护理学专业学生培养社会需求等,将守护人类健康的专业价值观、职业责任感及家国情怀等归入课程思政范围,形成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实践方案。

2.2课程思政德育目标

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明确临床专业课的育人方向,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内容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促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将学科前沿知识融入课堂授课,着力培养学生科学创新、不断探索的能力和临床评判性思维,使学生最终能够运用护理程序为病人提供适合身心需求的整体护理等。

2.3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2016年,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专业课教学内容改革提供了行动指南[4]。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问卷调查显示:原有课程内容思政元素呈现挖掘深度不够、融入生硬等问题,修订后的教学内容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入、自然渗透,力求使临床专业课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2]。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筛选部分临床常见疾病、典型案例,采取情景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授课。以乳腺癌病人的护理为例,课前将病人自入院到出院的整体案例分发给学生,课下各组学生针对所负责的案例问题进行文献查阅、教材内容整理等,并进行组内充分讨论,最后以课件、视频或者现场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分工合作、关爱病人、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临床评判性思维,使临床专业课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效应[2]。以外科护理学部分理论和实验课内容为例,将思政元素融入授课内容,具体见表1.

2.4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

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为日常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和参考。护理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结合章节内容、学生情感共鸣点、时政热点、对立德树人问题的思考和总结,将教学中积累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可共享的教学资源[7],充分发挥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新媒体育人的功能[8]。

3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应用效果评价及反馈

(1)学生评价:学校教务处期末教学评价结果显示,学生对外科护理学授课效果满意度增加,多名授课教师获评优秀授课教师;(2)专家评价:外科护理学课程被承德医学院教务处督导组专家评为优秀课程,主讲教师获省级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获校级课堂方案设计二等奖两项;(3)教学改革课题立项:该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两项,省教育厅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两项。采取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进行课程思政应用实况反馈,在临床专业课授课过程中适当植入当下热点事件,多分享真实临床情景案例,教育学生如何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如何更好地运用教材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在实验课上,学生更希望体验虚拟仿真实验授课内容、真人实验操作项目等。这些内容互动性较强,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实验项目的真实度,加强对实验的掌握。教师应在实验内容中适当增加课程思政元素。

4讨论

4.1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课教师是教书育人的实施主体、课堂教学环节的第一责任人[9]。外科护理学是护理学的重要分支,包含医学基础理论、外科基础理论、专科护理学基础理论及技术,还包括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及人文素质等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教研室授课教师均为“双师型”教师,应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契机,加强师德师风专题学习培训,使授课教师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与正确的政治素养、高尚的道德素质与良好的责任意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素养、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10]。将课程思政建设融入教研室评优机制,如课程思政案例评选、课程思政课堂方案设计比赛、课程思政课题申报及相关论文撰写等,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将课程思政相关成果融入专业课课堂教学,使临床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

4.2完善育人评价体系

依据外科护理学课程思政德育目标,深入分析和总结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推动授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进行及时反思和改进。与此同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时间可延续到学生毕业后,以持续动态地了解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3]。

4.3完善实验课思政元素融入环节

传统的实验授课为具体实验项目流程的示教,缺少临床真实案例及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使学生真正置身于临床情境中感受病人的真实反应,日后应在适当增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真人操作项目的同时,构建临床真实情境并融入思政热点元素、职业素养元素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价值感等。

5结语

家庭护理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进一步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创新创业,拓展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加强全方位服务,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带动作用。”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如火如荼,利用创新教学,可以显著锻炼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精神与创新意识,从而培育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①。早在多年前,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就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已经构建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时间还不长,已经逐步渗透至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但是,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相对较少,近年来,医疗系统、医疗技术不断完善,对传统医学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种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一、护理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与问题分析

在护理专业教学中推行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目前,各个高职院校已经纷纷开设了护理专业,而各个院校也在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医院准入门槛却逐步提升,护理专业毕业生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为了帮助护理专业学生顺利的毕业、就业,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政策,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护理专业中,能够显著缓解护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也能满足全社会对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如今,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加之二胎政策的放开,老年人口、儿童数量递增,在中国家庭中,子女抚养压力、养老压力越来越大,这让人们对于护理人才有着更为迫切、强烈的需求,在护理专业中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在毕业后有了更多的选择。纵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来看,在护理创新创业教育上,还存在种种问题:一方面,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并不强烈。创新创业教育的精髓是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在西方国家,其创新创业有着悠久历史,创新精神已经渗透到各个学段,大学生创业十分普遍,而当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内容简单,护理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理念并不强。同时,护理这门专业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专业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依然还是选择到医院中从事护理工作,薪酬稳定,相当一部分学生及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创业,这就导致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的兴趣,就业压力较大②。另一方面,护理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设置存在一定的随意性,面对专业课程,创新创业课程处于次要地位,甚至低于选修课的地位,在课程设置上,多数院校仅是开设一门课程,缺乏与课程相关的评估体系,理论与实践之间未得到充分融合,少数高职院校以实践活动、比赛等替代创新创业理论教学,过于关注实践,忽视了知行合一,课时的安排也不够规范、系统。除此之外,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与护理专业脱离的问题普遍存在,尽管学校倡导在护理专业中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但是,多数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上,依然是采用传统的大讲座形式,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专业差异,在教材的选择上,基本是选择通识教材,未能体现出专业特色,加之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时间仅有三年,课程学习和实习任务繁重,对于创新创业也显得心有余力不足。

二、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1.构建契合护理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今,护理工作已经从医院延伸至社区、家庭,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当前护理工作的发展方向,基于课程特点来设置课程内容,如,护理专业的“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儿科护理学”“慢性病护理学”,都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创业元素,在课程体系的创设上,要改变以往的“一刀切”式模式。如,在“老年护理学”课程中,即可为开设关于“慢性病康复现状”“养老院与护理院需求”“养老事业前景”等课程内容,让学生对养老创业产生浓厚兴趣。在理论讲解完毕后,开设实践课程,带领学生到社区、医院中参与调研,了解老年群体对于卫生保健工作的需求,以头脑风暴的方式来讨论、互动,利用学校内部的训练中心、创新创业实验室、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等,在护理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中融入经营、管理、公共服务等内容,构建产业联盟,与兄弟院校联合,建立“护理专业创新创业协会”,实现理论教学、项目竞赛、实践操作的深度结合,建设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选修、必修课体系。

2.在虚实结合的实践体系中提升学生能力。为了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除了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之外,还要抓好实践体系的建设,针对护理专业学生的成长要求来看,可创设创新创业模拟实训平台,以学校的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为基石来开展ERP企业经营管理演练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创业大赛”“论文大赛”“营销竞赛”等。在护理专业创新创业内容中,需要突出两个原则:精准化原则:护理专业是由多个分支组成,要针对各个课程体系进行细分,邀请专业人员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体系的建设中;主体性原则: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开动大脑、发挥才能。另外,在学校内部建设与护理专业学生发展相关的综合实训平台,发挥出校园环境的优势作用,设置创业实践室,借助互联网开设实战平台,让学生自行成立创业团队,由教师给出课题与方向,小组成员负责挖掘其中的隐藏内容,在师生、生生努力下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以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能力。

3.立体化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互联网+”时代,为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也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呈现多元化特点,在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学中,也要应用立体化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指导上,可根据年龄段来划分维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征、特长、层次、专业特点。不同阶段的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理解各不相同,在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上,要基于知识角度来科学设计,挖掘学生潜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对自己的个性特征、未来从业方向有清晰认知,发挥专长③。在具体的教学指导上,也可以年级为单位来划分,设计出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大一阶段,从“思想”“意识”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调整好学习方式和习惯,为后续创新创业打下基础。在大二与大三教学阶段,强化理论、实践练习,真正融入创新创业活动中。

4.借助针对性评价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在创新创业活动开设完毕后,还需利用针对性评价体系来评估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效果,尽管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中颇为流行,但总体来看,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并不高,尤其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较低,在互联网+时代浪潮下,强化教学指导显得极为重要。在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上,要做到公正、客观、内容全面,对于护理专业学生而言,需要通过全国护士资格证考试方可取得职业资格,因此,在以往的教学评价上,多是将评价内容放置在理论成绩上,未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做出全面评估,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在评价上,需要基于“护理核心能力”为基础,采用自评、测试、他评、调查、结构化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方式,以“护理能力”“自我专业成长”“人际沟通能力”“创新发明与思维”几个维度来进行评价,实现基础理论、临床操作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深度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创新理念、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之间的协调发展。

5.构建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符的教师队伍。在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专业教师队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要达到既定的育人目的,需要打造一支创新创业能力过硬、专业素质强、结构科学的指导教师团队。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体系不同,是为了培育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全面型人才,要高度关注学生管理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培育,在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中,师资力量缺乏是一个突出普遍问题,对此,需要从教师招聘上把关,引入专职教师队伍,从母婴保健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医疗机构中选择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技术能手,为学生开展系统化的创新创业实践培训④。对于校内教师,构建出畅通的培训、学习渠道,使之能够紧密跟随时展步伐,汲取先进的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其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并鼓励校内教师涉猎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软件设计、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使之成为全能型教师,使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提升护理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同时,鼓励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如“护理网站的建设”“护理器具发明创造”等等,以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帮助其积累创业经验。

三、结语

家庭护理论文范文7

关键词:信息化;社区医院;护理管理

一、社区医院护理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传统护理管理都是利用纸张记录护理工作,但是纸质记录的工作量较大,并且会导致数据出现差错,对护理工作管理、文献资料查询、科研资料统计等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护理工作中,医患、医护及护患之间的沟通和纸质文件具有密切的联系,但是纸质文件比较容易出现凌乱、字体模糊的情况,对工作过程中的访问、沟通、检索及使用是非常不利的,如果不对相应记录进行完善,将会影响到患者的疗效评价。目前,医学临床系统的发展较为迅速,临床知识的更新及发展也比较快,和护理相关的知识需要随时随地使用,医疗护理资料不断复杂化,为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纸质记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需求,随着数据电子归档需求的迅速发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护理管理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1]。实现信息化能够便于查询医院信息,比如在患者到医院就诊的时候,能够利用信息网络对当天在岗医师情况进行查询,自由选择专家医师,减少了等待时间。便于护理人员掌握科室耗材,及时对缺少的物资进行补充,从而实现信息化的管理。护理工作分工较为精细,并且工作较为繁重且复杂,各项数据流量较大,涉及设备科、药品科及财务科等不同科室,每天接收到不同科室信息,还要实现数据的核对及报送。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够使护理人员通过网络实现数据查询分析、统计,到相应科室进行传输,以此避免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出现问题,使临床护理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信息化管理能够充分使用网络技术,使人员分配合理性得到提高,从而使相应的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工作,使护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在信息系统中将各科护士工作表进行登记,有利于护理部对护理工作实施安排及管理。科里护士长在信息系统中对护士排班,对需要增加人手的时候能够利用信息记录掌握护士工作状态,从而开展有针对性的安排。信息化管理还能够实现护理人员工作量及工作效率的统计,对临床突发性事件责任人追究相应责任。护理部根据护理人员信息统一实现护士的考核、抽查及调研工作,实现护理部工作的统计、调研及考核,对护理部整体的工作实现分析和统计,从而实现护理部工作的管理及完善[2]。

二、人员调配的信息化

传统人员的调动都是由护士根据调动单到护士长、院长及职能科室等处分别签字,此种人员调配的方法不仅浪费时间,还浪费精力。在护理管理过程中实现信息化,能够使需要调动的护士根据现任科室护士长提交调动申请,通过政工科、护理部等相关科室利用计算机实现审批,几分钟之后就能够完成全部调动手续,方便且快捷,使护士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系统化及规范化。另外,医院还可以通过护士站查看护士分布,从而了解医院用人的需求,及时实现人员调配。在实施医疗信息管理之前,医院各个科室需要的办公用品及卫生材料都是通过护士站到器械库及保管室填写领取单,之后通过会计打印,保管人员根据打印领取单进行发货。在信息化之后,护士长只需要在科室计算机中将需要的物品进行填写,通过审核后提交,保管室会计就会打印领取单,通过专人将各种的物品送到科室中,使工作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3]。

三、护理档案和绩效考核管理

护理档案和绩效考核管理由业绩考评、档案、实习带教及科研论文等系统构成,档案系统能够对护理人员基本情况进行记录,还具有添加、查询及删除等功能,方便管理人员对护士的情况进行掌握。业绩考评能够实现护士工作情况的考核和记录,如果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差错或者护理事故,就能够反映到系统中。每个季度的护理管理部门都要查询护士的理论知识考核及业务技能考核的结果,系统能够对护士的考评综合分数进行排序,将其作为护士评优及晋升的依据。实习带教及科研论文两个系统能够对带习医生授课情况、科研论文成绩及参与学术交流、培训中的次数进行记录,从而将护士的临床实践技能之外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为护理人员综合评价提供相应参考[4]。

四、护士工作站的作用

护士工作站是最近几年所提出的概念,也是医院信息化系统中的主要部分,还是医院实现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护理工作人员通过自己的代码及口令进入到护士工作站中,对医生的医嘱信息进行查询,合理地使用患者及医嘱信息,从而降低手工抄录医嘱导致的失误,实现护理资源的有效使用,使护理管理规范性得到提高。护理管理人员也能够利用护士工作站对各个科室护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查询,对护理人力资源分配进行协调,基于动态背景下平衡护理工作。在护士工作站使用过程中,把患者基本信息、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费用管理等数据都在护士工作站中输入,对护理人员开展软件操作培训,在计算机中对医嘱进行录入操作。通过实践运行表明,实施护士工作站能够降低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及时间,并且能够降低医护人员字迹潦草产生的记录错误,从而使护士将实践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提高护患沟通效率及护患关系。另外,部分医院只是将护士工作站作为医嘱输入及收费窗口,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提高护士工作量。部分护士尤其是工龄较长的护士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较弱,对于信息化系统没有学习兴趣,因此,医院可以实施单人单机学习及多人小组讨论相互结合方式,讨论计算机软件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实践表明,此方法能够提高全体护士的学习积极性及其对软件操作的熟练程度[5]。

五、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现代护理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是相关实践表明,信息化护理管理系统能够使护理信息收集、处理及反馈机制运行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且提高信息及时性和精准性,也提高了护理管理质量。目前,我国护理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尽快解决护理人员缺乏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的问题,通过对临床护士开展分层培训,抓骨干、重点,解决不足,以点带面地普及相应知识,使护理人员的信息化操作技能得以提高,进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莉莉,易鹦,吴莉.探究信息化技术在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29).

[2]王丽,王俊星,李燕明,等.社区护士应用信息化手段实施健康教育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5):528-533.

[3]罗亚莉.信息化技术在社区慢性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18):140-142.

[4]吴迎华,海新霞,郑豫珍.信息化建设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及体会[J].中国数字医学,2014,9(7):109-110.

家庭护理论文范文8

【关键词】叙事医学;新生儿;医学人文;人文教育;共情;人文关怀

叙事医学的提出,为医学模式转变提供了全新、有效的实践工具。医务人员在传统医学模式下,主要偏重于对患者疾病的救治,患者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往往被忽视。叙事医学是人文医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体现了叙事思想在医学实践中的应用,要求医生要在诊疗过程中学会倾听患者的故事,强调患者在诊疗活动中的核心地位[1]。叙事医学包含患者的生理、心理及情感等多个要素,能够提高医务人员的共情能力[2-3]。此外,叙事医学也为患者提供了了解医学和医生工作的渠道,有助于医患互通,减少医患矛盾[4]。

1叙事医学的研究进展

希波克拉底被尊为“医学之父”,两千多年前提出:世界上有两种东西能治病,一是药物,二是语言。1700多年前我国西晋哲学家杨泉提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由此可见,两千年来中西方在医患关系方面达成了惊人的共识:医学的人文性与科学性两者缺一不可[4]。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在1992年已将文学叙事纳入医学教育;丽塔•卡蓉,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拥有文学博士学位的内科医生,2001年提出了叙事医学理论并逐渐系统化,发达国家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很快将其融入医学教育;伦敦国王学院在2010年将“医学人文主题和技能”设置为必修课程[4]。2011年以后,国外医学领域继续关注叙事医学,并把叙事医学普遍应用到医学教育领域中。在临床领域中医务人员熟悉并使用的“平行病历”,是叙事医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多家国际知名杂志社《美国医学会期刊》等设有医生进行反思性写作的专栏。卡蓉在其著作中指出与患者有效沟通,将患者的痛苦、感受写下来,形成平行病历,临床医生最后进行反思性写作,达到与患者共情的目的,从而进入患者内心,真正了解其需求,缓解医患矛盾,减少医患之间的不信任[4]。人文学科可以触及传统生物医学无法到达的领域,医学文学作品详细及深入刻画了患者的疾病痛苦、医护人员的工作及生活,医护及患者的相处等内容,能够让医务人员产生对患者的同情和理解,在工作中进行反思,对于认同职业价值,体悟生命本质,调整自己的临床实践行为有重要影响[5]。叙事医学已在国外医学界得到了较好发展,在国外,叙事医学研究涉及医疗决策、叙事关怀、伦理、培养医学生的叙事能力等诸多领域,这些基础研究推动了叙事医学的发展,为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叙事医学的概念引入到我国比发达国家要晚20年左右,2011年杨晓霖[4]发表了西方叙事医学相关的论文,在国内首次引进叙事医学的概念,之后国内才开始关注叙事医学。目前我国对叙事医学的研究涉及的领域较局限,对叙事医学的研究仅限于对其概念的阐述,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推进叙事医学理念和实践的初步阶段,在适合国情的叙事医学教育体系及临床应用体系架构等方面的研究做的较少[6]。目前我国叙事医学研究开始在医学生叙事能力的培养、糖尿病足患者护理教育、临终关怀等方面开始逐步应用[7-9],中国老年医学会急诊分会在2018年成立了叙事医学专委会,创办《叙事医学》杂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开始纳入叙事医学。在叙事医学教育方面,国内北京大学和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要求八年制医学生撰写人文病历,来自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西安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1]等医院有医学生和医务人员开始尝试书写和探索平行病历。但是几乎没有医院将叙事医学真正应用于临床实践并普及,几乎所有的年轻医生根本不了解叙事医学,更不用提将叙事医学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人文精神在医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理应受到重视,应该通过实践的方式传承下去,但从医学基础及医学临床课程再到临床见习及实习,均很少涉及[12]。

2叙事医学在新生儿医学人文教育方面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