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播历史与发展趋势

互联网传播历史与发展趋势

 

自1995年以来,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大规模商用,互联网逐渐成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自2009年以来,随着移动通信3G技术的正式商用,移动互联网传播方式逐渐成为社会交往中的重要传播方式。自2009年1月我国发放三张3G运营牌照至今,3G发展已经历3年多时间,最初两年3G网络发展非常迅速,截至2011年年底,3G累计投资已达4556亿元,截至2012年4月底,三大电信运营商累计建设3G基站69.7万个(含室内分布)。正是由于我国3G网络建设进程的迅速推进,才为移动互联网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从物质层面看,不管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上的应用和服务形态如何变化,那些构成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的重要元素都将在基础层起到架构性作用。在这些具有架构性意义的元素中,除了基于移动互联网传播平台的内容、应用和服务之外,还有三类物质性元素不可或缺、不能忽视:一是网络,二是终端,三是电源。   通信网络:从3G到4G2012年4月20日,工信部所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净增3257万户,达101882万户。在移动电话用户中,3G用户净增2364万户,   总数达15206万户。由此推算,我国3G用户已占移动用户的15%。在3G发展正当其时之时,4G也开始不断发声。2012年4月25日,中国移动已正式在中国香港启动LTE服务,为用户提供最高下载速度为100Mbps、最高上传速度为50Mbps的移动上网服务。由此可见,或快或慢,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都在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近年来,我国的手机数量、手机用户数量、手机上网用户数量,都在不断增加。这些数量的变动是各种重要的信息传播技术在这个时代特有的融合状态。   就移动通信发展而言,我国的2G和3G要并行一段时间,而3G和4G未来也要并行一段时间。2012年3月,工信部部长苗圩曾认为,当前我国3G发展已取得良好成绩,TD-SCDMA基本满足了大中城市的需求,TD-LTE大规模的试验和试商用预计将在2-3年后实行。据此可以认为,我国4G的大规模试商用应在2014年至2015年之后。由此可见,在2015年,我国3G用户在所有移动用户中的占比还将继续提高,但是尚不会一统天下。在此背景之下,我国3G和4G的并行发展势必将进一步推动移动互联网在更快传播速度、更宽传播带宽的条件下取得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将推动那些依托3G、4G网络支持发展的包括微电视、微电影等在内的微视频传播形态达到更为繁荣的发展阶段。   传播主流:从固定到移动在我国电信主营业务收入中,2008年移动通信收入与固定通信收入基本上各占50%;2012年3月,移动通信收入与固定通信收入比例已分别占70%和30%。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1~3月,我国移动通信收入累计完成1808.3亿元,在电信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到72.17%,固定通信收入所占的比重下降到27.83%。以上数据表明,移动信息传播已经成为当前我国信息传播的主流传播方式。   对于数字时代的各种数字内容而言,适应时代需要的、具有高速接入速度的固定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人类社会交往所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   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则离不开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简而言之,移动互联网可以看作是一种以移动方式对各种类型互联网信息进行传播的庞大信息传播网络。中国联通201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中国联通第一季度3G业务完成服务收入人民币125.3亿元,所占移动服务收入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4.4%上升至42.8%,用户达4886.0万户,ARPU为人民币93.9元,平均每用户每月数据流量为242.8MB。3G手机用户平均每月数据流量数据的不断上升表明,移动方式接入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互联网传播的主流传播模式。由于移动互联网传播方式成为主流的传播方式,因此移动智能终端的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终端包括各种类型智能手机在内的、主要是指具有更好智能水平的各种类型移动智能终端。为什么移动智能互联网的终端显得越来越重要?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其在移动互联网和人之间所扮演的传播中介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因为其在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中国联通2011年财报显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国联通2011年3G服务收入达到327.4亿元,同比增长182.3%,占移动服务收入的比例达到31.7%。而对于该业绩的取得,这其中千元智能机起了巨大的推进作用。正是由于中国联通大力降低了3G手机的入网门槛,才使得联通2011年3G业务全年累计增加2595.9万户,达到4001.9万户。   由此可见,移动智能终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因此,可以这么认为,不管是传播方式还是传播终端,移动互联网都为互联网传播领域带来了质的变化。   网络动力:电源之变1831年,英国人法拉第制造了世界上最早的发电机。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造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发电机。而电报、电话、电灯、广播、电视的发明和应用都离不开电的动力支持。对于互联网传播方式而言,依旧如此。在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下,移动互联网电源主要是指具有能够供应移动互联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终端并使之保持良好运行、接入状态的电力能源。而当前如此庞大的移动智能终端数量和日益提高的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则使移动智能终端是否具备充足的电源续航能力成为一个至为关键的问题,由此,如何随时随地充电或实现待机供电便成为各方试图解决的难题。   有观点认为,由于智能手机非常耗电,因此移动电源等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在急剧增长。随着移动电源市场的发展,无线充电方式逐渐成为新的技术创新领域。据了解,全球无线充电市场预计在2017年将达到71.6亿美元。2012至2017年,该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57.46%。回顾无线充电技术发展史,可见该技术并非近年才受关注。2008年12月17日,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标准化的无线充电联盟正式成立,并在2010年制定并了无线充电的全球标准。   据《每日电讯报》2010年9月15日报道,日本富士通公司研制出一套可同时为多个便携式电子产品无线充电的系统。该公司称,该系统是世界上首个无线充电系统,电动汽车的使用者未来也可以利用这种无线充电技术为汽车充电。这项技术利用充电系统和电子产品之间的磁场传输电能,为无线充电技术与手机的整合铺平了道路,并使多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不受其与充电系统的距离限制同时进行充电。#p#分页标题#e#   2011年7月19日,韩国无线充电电车投入商业运营。2012年1月11日举行的2012年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无线充电联盟的相关成员企业展示了近百款无线充电器,三星、摩托罗拉、HTC等主要手机厂商均推出带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简而言之,无线充电即无需使用电缆和电线便能为任何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的充电方式,无线充电设备是指利用电磁波感应原理进行充电的设备。无线充电技术,主要源于无线电力输送技术,其可以利用磁共振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的空气中传输电荷,线圈和电容器则在充电器与设备之间形成共振,实现电能高效传输。而无线充电方式的大规模使用让移动互联网传播方式为用户带来更大的传播自由空间。   在移动互联网传播领域,人们希望依托移动互联网的社会交往能够突破屏幕的限制、终端的限制和电源的限制,从而获得更大的传播自由。笔者认为,在移动互联网的终端-网络-电源的基本物质元素框架中,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而言,最为重要的首先是终端,然后是能够接入的网络,此外,还要有能够维持网络和终端存续运行的电源。在移动互联网运行的历程中,终端-网络-电源的结构至关重要。而这个物质元素结构的核心则是为人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种服务和应用。   移动互联网传播世界中的人,已经不是传统传播环境的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而成为移动互联网传播环境中被赋予新的传播能力、能够进行传播活动的独立自媒体运营者。就终端-网络-电源结构中的三要素与人的关系而言,电源是移动互联网的支撑性能源,网络是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化传播平台,终端则是移动互联网的具体接入路径。没有电源的传播网络,难以持续运行;没有传播网络的电源将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而终端则是切入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切入口。从这个意义上看,移动互联网传播世界中的电源问题应该得到人们的进一步重视。   总而言之,无线传播方式的盛行,无线充电方式的应用,使得移动互联网的终端-网络-电源物质元素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其短板部分也不断得到完善,而这些变化都将为我国移动互联网提供更为成熟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