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普及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互联网普及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使用互联网情况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新形势下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使用迅速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到3.03亿人。高校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前沿,大学生上网十分便利,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上网迅速增加,2009年的数据显示,85.7%的大学生网民使用手机上网。互联网使用的普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互联网使用的普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环境发生变化。互联网给大学生提供了最新、最丰富的信息,使他们的思想更活跃;但是网络信息繁杂,一些迷信、色情、暴力甚至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信息大肆传播,也不断影响大学生的思想,甚至冲击他们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亟须改进。各种空间、论坛、博客、微博、社交网站等新潮的平台对“90后”大学生极具吸引力,他们更愿意通过网络交流和解决遇到的问题。网络交流的平等性使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更加平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的复杂化。网络的诱惑是巨大的,具有持续性、反复性,学生一旦出现沉迷于网络的情况,就需要长时间、反复地进行教育,才有可能矫治成功。这种反复性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评估更加复杂。   2.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机遇。一是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有效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网络可以使教育者摆脱时间、空间的限制开展教育工作,拉近师生距离,提升教育效果。二是互联网的发展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网络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敢于并善于利用各种手段和资源,以大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育,才能真正做好工作。三是网络文化推动着高校育人环境的发展。网络使用的普及催生了多元化、多层次的网络文化,进而形成了校园文化氛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自觉、主动地深入网络环境发挥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其影响全面覆盖学校的育人环境。   二、互联网背景下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基本理念   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确立开放式的教育观念,强调参与式的教育方式,增加培养学生鉴别选择能力的教育内容;应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以人为本和教管结合原则。同时,在工作实践中还应坚持以下两个基本理念:   1.充分利用网络,以生动的形式吸引大学生。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归根结底要落实到人身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是网下,网下工作是基础,网上工作是扩展,网下工作和网上工作要有机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不断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建设,增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特质,根据互联网的特点开展新颖活泼的教育活动,牢牢吸引住大学生。   2.加强思想引领,以正确的思想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渗透性,因此要通盘考虑、系统谋划,将对大学生的引导教育贯彻和渗透到各项工作中。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坚持以大学生为中心,不断研究“90后”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经常倾听他们的声音,准确把握大学生群体纵向分级、横向交叉的“矩阵式”结构特点,分析他们的思想困惑和需求,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话语体系,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网络舆论氛围,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三、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   1.培养人才,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首先,加强网络思政教育专职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既讲政治、又懂网络技术,熟悉校园网络文化的工作队伍。其次,培训一批学生骨干,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熟悉网络技术、了解学生需求的优势,由他们负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操作和日常维护,他们既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又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员和宣传员。最后,学校提供必需的条件,定期开展对这支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加强工作监督和考核。目前部分学校设立了负责网络工作的部门,专职搜集信息和网络工作,如江苏大学组建了调查问卷信息收集分析小组、舆情调查分析小组和网络信息收集分析小组三支队伍,为有效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信息保障。许多学校加强了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南京大学不定期开展对网络管理、宣传队伍及小百合BBS各讨论区版主的管理标准和管理水平培训,不断提高网络管理队伍的素质。   2.搭建平台,构筑网络工作体系。一是各级综合性或专题网站,内容应包括学生工作的各项工作,专题性网站如社会实践网站应有一定深度,背景资料全面;二是在建立公共主页、空间等,如QQ空间,飞信空间,人人网公共主页,各大网站博客(Blog),微博,校、院、年级甚至班级团支部都可以开通公共主页或个人空间,尤其是学校各级领导、辅导员的个人空间、博客、微波等,更能吸引学生关注;三是即时通信平台,QQ群、MSN、飞信群、手机短信平台等,充分发挥网络在信息传递方面的优势。   尤其是随着微博的兴起,高校微博也呈现出异军突起的态势,各高校纷纷开通官方微博,在招生、就业、教学、管理等各个方面与“粉丝”进行及时、方便地互动,成为学校与学生、校友及社会各界沟通的桥梁。苏州大学还率先开通了“学生工作4S”微博,设置了资讯、学业、生活、人际、心理、职场等十多个栏目,为学生提供一条龙服务,平均每天更新4条。目前这类直接定位于为学生服务的高校官方和半官方的微博也越来越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积极尝试这些新颖的形式,充分发挥微博及时、互动、亲切的特点,推动学生教育工作。#p#分页标题#e#   3.做好舆情调查,正确引导校园舆论。网络舆情调查可以有效避免面对面调查存在的有意掩饰等问题,更加真实。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BBS、论坛、网络投票、博客等平台等开展调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尤其是在校园BBS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和关注社会热点、发表意见、讨论交流的公共平台,目前国内建立较早的高校BBS,如北大未名BBS、南京大学的小百合BBS等都已经比较完善,拥有包括校务信箱、校园生活、社团群体、新闻信息、休闲娱乐、文化艺术、学术科学等大类的数百个讨论区(北大未名BBS有16类共946个讨论区,小百合有12类共442个讨论区),最多时同时登陆账号一万个左右。BBS舆论在大学校园里的影响力已经逐步显现,近年来发生的杭州“70码”案件、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等许多事件在各大BBS上都有直接而集中的反映,形成了强大的校园网络舆论。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及时对网络舆论加以关注、引导,帮助大学生理性、客观地思考问题。笔者认为,对于社会热点问题和大学生的思想问题,要允许讨论,只要以事实为依据,经过思想碰撞和正确引导,是完全可以提升大学生认识水平,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活动上网,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同时也是高效的活动平台。高校可以定期手机报、邮件报、电子书,让目标人群及时了解所需信息。如江苏大学开展的短信平台、江大青年手机报和江大青年电子报,集宣传、服务、咨询、引导于一体,其中手机报的用户已超过3.2万人,江大青年电子报定期发向1.3万余名学生,被同学们称为“良师E友”。许多活动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组织,如党、团校培训可以通过网络召集、组织学习和下载资料,科技活动可以网上申报、展示,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在网上宣传和组织,名人讲座的影像资料可以提供下载。实践中,部分高校的党团支部尝试将支部组织生活和理论学习放在QQ群中进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5.开展服务和研究,不断提高工作科学化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关心学生所关心的事情,提供学生需要的服务,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尤其是对于当前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素质拓展、科技创新、心理健康、维权服务、考研出国、就业创业等问题上,学生工作部门和工作者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调研学生们需求,联系社会资源,利用网络为广大学生提供信息和服务。所有的服务都应当以学生需求为中心,以服务引导学生自觉追求上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同时还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思考和研究,努力破解工作中的难题。如加强实践育人工作,应加强研究如何实现社会实践的全覆盖,利用互联网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充分调动班级心理委员和学生干部作用,建立心理信息监控网络,提高心理危机干预水平,预防突发事件;如何加强对各类非政府组织(NGO)在学校宣传和活动的鉴别与管理,确保没有非法信息和活动流入校园;志愿服务如何常态化、制度化,进一步弘扬志愿者精神,展示优秀志愿者形象,形成良好的校园志愿服务氛围,避免活动式的短期效应;等等。这些问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深层次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只有不断总结和研究,切实解决这些难题,才能真正提高工作质量,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网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应当不断强化,这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也需要学生工作部门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扎实工作,勤于思考,善于总结,不断创新,努力把网络工作办成“宣传工作的窗口、理论学习的课堂、师生互动的纽带、情感交流的家园”,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