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创新论文范例

环境创新论文

环境创新论文范文1

2009年以来,彬县在16个乡镇、社区成立了城管办公室,配备了87名工作人员,为143个已建成的新农村配备了360名环卫工人,为104个村配备了208名清扫保洁员,同时将170名县乡公路养管人员划归镇、社区和交通部门双重管理,初步形成了县、镇、村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彬县还为13个镇配备了26辆垃圾转运车,建成垃圾转运台50个、垃圾填埋场320个,污水处理厂两个。逐步实现了“一户一筒、一村一站、一镇一车、一县一场”的配套要求,使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管理逐步由无序走向规范化管理。城乡环境一体化管理的眉县模式眉县位于宝鸡市东部,关中平原西部,地处秦岭主峰太白山下。西距宝鸡市65千米,东距省会西安市120千米,地处关中—天水经济区核心地带。近年来,眉县以打造“山水眉县、创意田园”的品牌,以创建“三城一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生态县)活动为载体,按照“花园城市,优美乡村,城乡一体,产业跟进”的总体思路和“党政主导,全员跟进,全民参与”的要求,举县一致,强力推进,全面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工程(以下简称“五化”),使全县城乡环境卫生面貌逐步得到了根本改变,环境质量和对外形象迅速提升,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和谐幸福新眉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2010年,眉县出台了《关于在全县开展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促进城乡面貌大提升活动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队伍、资金、管理长效机制。

畜禽生态养殖的西乡模式西乡县位于陕西汉中东部,地处秦巴腹地,是“中国著名茶乡”和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总面积3240平方千米,全县辖23个乡镇、267个村。近年来,西乡县依托农业资源优势,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建设生猪生产大县为目标,采取龙头拉动、大户带动、群体发展的“三轮驱动”模式,推动生猪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目前,全县生猪饲养量达125万头,总产值达9.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1%,成为全市第一养猪大县。生猪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伴随着由生猪养殖污染所引发的环境污染纠纷屡屡发生,环保部门受理这方面投诉不断,成为农村环境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严重威胁生态环境,也制约西乡养猪业的发展。近年来,西乡县针对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环境现状,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一池三改”农村沼气建设,推广“猪—沼—菜”、“猪—沼—果”和“猪—沼—粮”发展模式。充分利用人畜粪便和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建立以“种植业—养殖业—沼气(能源)—种植业”为一体的小型农业循环产业链,截至目前,全县30余家规模化养殖场都建成了三级以下沉淀池、化粪池,建成大型沼气池2个,中小型沼气池23个,配套建成蔬菜大棚2100多亩,有效破解了制约养殖业发展的污染“瓶颈”,促进生猪养殖业从粗放式养殖到零排放生态养殖的结构调整,实现了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城关镇五丰生猪合作社以生猪养殖为依托,在保证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基础上,以土地租赁的形式与农户签订合同,将1500亩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形成了五丰村独具特色的“一区四园两基地”(养殖小区、荷花园、葡萄长廊、银杏园、花卉苗木示范园、蔬菜大棚、种猪繁育基地)的现代循环农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发展生态经济与农村环境保护的双赢之路。3种新模式带来的有益启示彬县、眉县和西乡县这3个(区)开展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典型,分别位于关中平原地区、渭北旱塬区和陕南秦巴山区,是陕西省探索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实践的缩影。尽管这些典型探索农村环境保护的条件、路径、模式各不相同,做法也不尽相同,但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治理效果,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农村环境保护的新道路。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关键是要形成一套有效管用的工作机制。眉县、彬县和西乡县委、县政府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纳入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责任制中,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环保部门牵头协调、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彬县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县新农办、环保局、财政局、城管大队、爱卫办等相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各镇镇长、社区管委会主任为成员的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各镇(社区)分别组建了农村城市化管理办公室。根据各村规模和人口数量,给143个重点村配备了320名农村环卫人员,同时将170名县乡公路养管员划归镇(社区)和交通部门双重管理,充实了农村保洁力量,构建了县、镇、村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眉县在乡镇设立兼职环保机构,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考核。在全县10个乡镇设立了兼职环保机构,明确一名副职领导主抓,县政府在每年的环保工作会议上与各乡镇签订环保目标责任书,将环保目标考核情况纳入否决体系,实施“一票否决”。为农村环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3个县的实践证明,要改变农村环境的严峻形势,必须要把农村环境整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考核体系之中,全面推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和办法,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农村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因此必须在经济发展中促进保护,在保护环境中求得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彬县实施500万头PIC商品肉猪生产基地建设,推动畜牧业大发展。通过秸秆过腹还田这一模式,拉长农业循环链条,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同时减少化肥使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实施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30万亩,有效地解决了秸秆弃置乱放和焚烧造成的污染问题,既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又增加了农民收入。西乡县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污染控制与治理并举,围绕畜禽排泄物治理和农产品安全优质生产,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了以生猪、茶叶、蔬菜、中药材、农业休闲观光等特色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个县的工作实践证明,推进农村环保工作,必须要以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和农民需求为切入,以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和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目标,实现四个清洁(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推进四级创建(生态市、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保障。坚持规划引领,稳步有序推进农村环保工作面广量大,任务艰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通盘考虑,合理规划,不断调整和优化生产力布局,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环境问题。3个县党委、政府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各级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部门之间密切配合,拧成一股绳,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环保工作的开展。在规划中立足当地实际,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紧密结合,与当地村镇布局和村庄建设规划紧密结合,统筹推进实施,从决策源头防范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通过科学规划,明确各地农村近期环保工作目标和实施重点,优先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面大、问题比较集中地区的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并严格按照规划安排项目、落实资金,从而稳步有序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p#分页标题#e#

环境创新论文范文2

“三梯度”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教学模式包含三个层次,即以课堂理论教学一实验教学、课程一认识一生产实习、课程设计为基础强化学生的基本理论,以创新实验、毕业实习与设计和大学生的科训项目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开放实验、课外实践、创新训练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三个层次集基础教学、实践教学和创新环节于一体,且环环紧扣,逐级升华,实现了学生能力由基本理论掌握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到实践中自主创新的循序渐进式发展。该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通用性、交互性和前瞻性,为打造“学生为主、教师带路怕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架构了良好平台。

2.“三梯度”教学模式的解析与实践

2.1强化课程实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能力。

2.1.1注重实验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辅助部分,但本科招生规模的扩大使得实验教学资源相对紧缺,导致学生对实验缺乏思考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的困局川。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其基本的科研素养,教学组采取扩大实验规模、拓展实验深度的措施即除保证基本实验教学数量外,重点开设一系列对学生科研素质提高有益的综合实验,同时延长实验时间,确保每位学生都熟悉实验原理,并亲手完成实验的每个步骤,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现象,从中得出科学结论。增加设计型实验,如混凝优化设计、沉淀效果影响因子优化、过滤实验中的水力学、温度条件优化、汽车排气成分对PM1.5的影响、酚降解菌的驯化、分离与筛选过程控制、利用环境质量基本模型解析进行河流污染物浓度的估算等。该类实验强调学生自身的研究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教师的演示实验为辅助指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的能力。另外,将实验纳入考核体系,即在课程考试中增加实验部分的考核,改变考试死记硬背的模式,提高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增强分析数据的能力。

2.1.2提升课程实习教学地位.

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学组在强化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同时,结合课程性质,开设课程实习,即利用课余时间采取参观、操作、介入等方式配合课堂教学进程。当前.开设课程实习的专业课主要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泵和泵站、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等。课程实习地点主要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可根据对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目标分为以下三类:

2.1.2.1参观类。

主要组织学生校内参观污水处理系统、臭气控制系统、建筑内部给水排水管道系统、消防系统、雨水系统、污水提升泵站、供水泵站等,增强学生对各种设备及系统的感性认识。

2.1.2.2操作类。

教学组根据具体情况选取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污水处理站和徐州市刘湾地面水厂及徐州市铜山区热电厂等作为实习地点,由课程专任教师设定操作内容,聘请现场人员指导教学,在现场指导教师的示范下,由学生按照规程操作,强化初步实践能力,并加深对系统、工艺的认识。

2.1.1.3介入类。

这种课程实习在前两种类型的基础上进行,安排学生进入市政设计院开展短时间读图、识图工作,主要目的在于强化其初步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为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保证教学效果,课程实习成绩将作为平时成绩与考试成绩一并考核,占总成绩的30%,该方式在2007级环境工程学生中已经开始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3注重课程设计命题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初步的理论应用能力。

高等教育目标是培养理论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而课程设计是强化学生掌握基础技能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设计命题时按照工程实际,而不能凭空想象川。教学组在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城市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环境系统工程课程设计命题过程中,按照“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进行充分优化.绝大部分课程设计题目均来自相关设计院所承接的工程,能够突出实际工程目标,不会造成理论教学与实践需要的脱节。

2.2加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力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2.1加强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

根据学科和专业性质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能够满足教学实习条件的实习单位,共同建立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这是满足学生专业实习需要,完成教学实践性环节的重要途径。教学组加强了校外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本专业与安全学院安全专业共同建设了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徐州矿务集团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设计了完整的实施方案。除此之外,还与其他单位建有巧个实习基地,分别应用于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及课外实践等。

2.2.2将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和毕业实习、设计相贯通。

将设计型创新型实验与毕业实习、设计相贯通,学生可以在创新研究中获得教师的指导,强化创新意识。尤其是创新实验需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工艺、流程、实施方案的设计,每一个步骤都由学生亲力亲为,并由指导教师审阅,使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动手、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科研兴趣,易于部分学生找出科研切入点。这些创新实验能为学生的毕业实习、设计提供方向;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安排不同的毕业实习、设计内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近两年来,教学组采取这种一贯式创新能力培养思路,获得省级优秀毕业设计2项,校级优秀毕业设计10余项等,这充分证明了本思路的科学性。

2.2.3加强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与学生综合科学素养的融合。

科研是一种创造性活动。通过参与科研实践活动,学生从课堂被动地接受知识到以探索、研究、发现为基础的主动学习,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独立思考问题,不断提高创新能力。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再具体到学校,均大力资助大学生创新性研究[4j。而且,项目组历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科研工作,每年积极组织教师收集资料.为学生提供大量研究课题.同时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的自拟课题给予积极指导,并提供实验平台。近三年中,由教学组教师指导的大学生科训、创新实践项目累计达11项,其中部级4项、省级2项。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并在项目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创新活动。两年来本教学组学生参与部级、省级科研项目近10项,指导学生发表SCI、EI和其他期刊收录的科研论文20余篇。

2.3融入创新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实践能力。

2.2.1开放实验。

实践活动若在教师主导下开展,可限制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项目组鼓励学生自主实验,文献查阅、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和报告撰写,每一个步骤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当前项目组负责的开放实验近20项。

2.2.2课外创新作品竞赛。

课外竞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动力,教学组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暑期实践活动和“挑战杯”竞赛的同时,还针对产品和课题创新的连续性,建立了学生的特色“传、帮、带”梯队机制,形成了大四带大三帮大二的创新梯队,从培养他们的基本实践技能入手,逐渐加大训练层次。这种机制连贯性好,高、低年级的学生联系紧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三年来,20名学生参加课外创新作品的开发与研制,并在第九一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连续获奖和首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共计6项。

3.结语

环境创新论文范文3

1.1由于计算机组装职业岗位能力具有客观的特殊性,实践教学环境中的计算机设备在高强度的拆装实验中,非常容易损坏。

经过多年实践教学的反复使用,实训室多数硬件设备会产生不可修复的物理故障。这就导致计算机组装实训室往往因缺少不同种类、型号的硬件设备,无法完整的进行实训项目,影响教学效果。

1.2基于对计算机组装实践环境的高消耗性和成本考虑,多数院校主要使用淘汰以及旧损硬件设备作为计算机组装实训室的实验设备。

在硬件设备飞速发展、不断更新的今天,高校的计算机组装实践环境往往无法及时提供最新、最全的硬件设备,学生自然无法及时掌握最新的硬件组装技术,导致所学技能与实际岗位要求脱节,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要求。

1.3相对于计算机组装实践环境中硬件设备存在的问题,软件环境存在的问题更加突出。

由于计算机组装实践环境软件实验的内容,如硬盘的分区和格式化实验、BIOS设置实验、安装操作系统实验、系统设置及优化实验等,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性和不可复原性。即使实训室实践环境的设备运行状态良好,一旦学生进行这些实验,难免实验后计算机设备会出现系统无法恢复、机器中数据完全被删除等问题,不但占用了可以使用的计算机设备,造成浪费、加大学校教学的投入,而且会影响学校其他班级正常的教学安排。基于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为使学生真正掌握最新计算机组装技能以适应就业岗位要求,革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对计算机组装实践环境进行创新就势在必行。

2使用计算机进行虚拟仿真解决计算机组装实践环境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计算机硬件技术与不断改进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相匹配,使得基于大型数据集合的声音和图像的实时动画制作成为可能,虚拟计算机模拟软件技术日趋成熟,计算机性能不断提高,这些有利条件都为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计算机组装实践环境创新提供了可行的技术保障。计算机组装实践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内容,分别由硬件系统实验和软件系统实验组成。基于硬件系统实验中硬件设备的更新速度快、高消耗以及易损性,可以使用专业软件构建硬件系统组装的虚拟仿真环境进行实验。在这种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中,学生只需通过鼠标的点击以及拖拽交互就可完成实验要求的实际操作。Flash是由Adobe公司出品的交互式矢量图和Web动画的标准,其内置的编程语言ActionScript可以为动画进行编程,实现各种动画特效、强大的人机交互以及与网络服务器的数据传递功能,是实现计算机硬件系统实验虚拟仿真环境的最佳软件。首先,及时通过网络获取最新、最全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图片,将它们与实训室现有实验设备的实物照片共同作为素材备用。然后,使用经过软件处理后的素材在Flash场景中构建可交互的虚拟仿真实验环境。最终,使用ActionScript脚本语言对实验参与者的实际操作给出相应的交互反馈,同时切换相应变换的实验设备状态,并将实验参数传递给网络服务器上的动态网页进行数据处理。如此建立计算机组装硬件系统实践环境,学生在虚拟仿真的系统中进行操作,既熟悉了最新硬件设备的属性、掌握了实用的硬件组装技能,又避免了硬件设备的损坏,成本低、机动灵活、互动性强。随着虚拟机技术的日臻成熟,在计算机组装软件系统实验项目中使用虚拟机进行实验成为实验室的最佳选择。所谓虚拟机,实际就是在真实计算机系统上运行的一种软件,它可以完整模拟基于x86构架下的标准PC环境。在真实的操作系统中,虚拟机虚拟的操作系统实际是以文件形式存在,对其进行操作,不会对真实的操作系统产生任何影响。通过虚拟机软件模拟的计算机系统跟现实中的计算机系统没有太大的区别,不仅可虚拟出CPU、内存、光驱、硬盘、显卡、声卡、输入输出设备等硬件设备,而且可以虚拟进行BIOS设置、硬盘的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安装应用程序、系统优化等操作。虚拟机安装简单、操作便利、恢复容易,而且仿真程度高,模拟效果好。依靠虚拟机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在计算机组装实践环境的软件系统实验项目中使用虚拟机技术,所有实验项目的过程既不会受硬盘还原卡的限制,也不会影响真实计算机系统的配置和使用,不仅可以为学校节省大量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又可以使学生安全地使用实训室的实验设备进行各类具有破坏性的实验,顺利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一举多得。在计算机组装实践环境中使用虚拟仿真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成本低,效率高,安全可靠。“软件即为仪器”的虚拟仿真实践环境设定,不但可解决因实验经费不足或高档次、高价位设备缺乏所不能开出的实物实验,同时也不会造成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的仪器损坏、元器件丢失等现象。同时,它的这些优点,必将推动计算机组装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而得到广泛推广。

3结语

环境创新论文范文4

1.1预防为主、科学规划

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模式必须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其中要重点加强预防,立足于长远,从整体利益出发,坚决杜绝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的发展。企业必须在履行国家环境政策、制度与方针的基础上,分析企业自身特点,设定一个环保发展计划,这其中既包括近期计划又包括未来5~10年的长远规划,长远规划中应该覆盖未来环保工作目标、技术水准、人员素质以及关键项目等多项内容,以及资金投入计划,年度、季度计划等等。并这一长远计划的实施途径给出科学合理的说明与论证,这样才能保证环保工作能够有目标、有计划、有方针地循序渐进式地进行。

1.2加大审核与监督力度

按照国家的规定,企业中一些上规模的经济项目要同对应的环保项目同步建立并实施,然而,对于一些小型项目则忽视了这一问题,这不利于企业环保工作的长期开展,对此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2.1做好污染核算分析与审计工作

明确污染的关键环节,重点针对这些环节采取措施,拒绝使用高污染、高能耗型材料,转向节能环保的新材料,提高材料使用效率,切实从源头上做好污染防治与环保工作。

1.2.2提出使用闭录循环生产工艺。

这也是现阶段最佳的环保工艺技术,不仅能够节省原料,同时也有效控制了污染,具有一举多得的效果。

1.2.3优选适应性的环保工艺和技术。

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生产特点、产品类型、经济实力、国家政策规定等来选择适应性的环保技术或工艺,本着低投资、高效、节能的原则展开生产。

2创建合理的考核监督制度

健全完善的指标考核机制是对企业环保工作的有效控制和监督,企业必须形成健全的环保指标,并形成完善的考核机制,通过定期考核、检查、监督等方法来促进环保工作的科学有序地开展。

2.1制定科学的污染控制指标

企业环保指标的制定要重点覆盖以下方面:污物排放量指标、污染物处理率、污染物排放浓度、生产设备的环保标准、资源的利用率。其中企业排污总量要控制在国家环保规定的标准,集团分支企业排污总量则要在企业排污总量之内。其中资源利用率方面的指标则应该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项目、发展情况等来确定,具体从以下方面来确定:水体循环利用率、污染物排放率、工业三废的再利用率等等,进行全面考虑、综合衡量。

2.2加强环保考核管理

必须切实按照环保指标来进行环保考核,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环保考核指标的制定更有意义。可以说环保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他需要整个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间自上而下的通力合作,同时需要制度的约束与监督,而且要尊重企业的现实情况进行有目标、有层次地贯彻执行,实现环保考核的目标。

2.2.1做好环保部门的考核。

企业环保考核工作的开展应该自上而下、分层进行,也就是要先从专属职能部门入手,只有环保专业职能部门的工作达标,才能确保其他部门、责任人的工作达标。

2.2.2在做好环保职能部门考核的同时,也要加强各部门负责人的工作考核

形成从部门到车间再到班组的责任人环保工作考核与监督,使各方责任人形成强烈的环保责任意识,自觉带动部门员工开展环保工作。

2.2.3将环保考核纳入奖惩机制。

为了达到环保激励的效果,企业应该加强环保考核奖惩管理,使企业各部门、各个岗位员工都形成积极的责任意识,从而更加主动、积极地面对环保工作,能够切实履行各项规定,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扩大环保工作宣传力度,形成一个良好的企业环保工作环境。

3扩大宣传、强化思想教育

环境保护是一项社会性的有意义的工作,它不仅是企业的行为,更应该成为整个社会的责任和意识,而且企业环保工作的开展也需要社会的支持与配合。因此,企业必须加大对环保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思想教育,面向社会积极宣传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要重点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保护教育,可以积极利用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的一些制度、措施,设定企业无烟日、关灯一小时等节能环保工作项目,或者通过其他类型的大型活动,例如:文艺演出、电视演讲、环保正文、板报橱窗宣传等等来进行宣传教育,积极弘扬企业自身的环保文化,打造出一条合理的环保工作道路。

4结语

环境创新论文范文5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村委会的发展也紧跟新农村发展步伐,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符合时展的空间需求开始出现。新农村村委会空间设计怎样跟上新农村村委会职能、功能、审美的发展步伐,同时兼顾崇尚节俭、高效的新形势,成为摆在我们面前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对于我国来说,当前的村委会建设普遍存在随意、浪费、恶俗等现象,即便是近几年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型村委会设计,仍然存在或照搬或豪华等现象,远远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作为连接国家与农村居民第一枢纽的农村村委会建设在新时期更应该成为展现新农村风貌的窗口,因而,结合我国农村村委会的职能特征提出有时代特征的设计方案具有时代意义。

2新农村村委会空间的功能设置

2.1村委会建筑外部空间

村委会建筑外部空间通常包括村委会建筑入口广场、活动场地、院落景观等部分构成。村委会外部空主要起到烘托建筑主体、组织人流畅通、营造空间文化氛围、提供室外集会、室外娱乐、室外休闲、室外运动场地等作用。

2.2村委会建筑内部空间

村委会建筑内部空间由三大部分构成:行政办公部分、村民文化娱乐空间、村民生产生活服务空间和其他附属空间。与建筑空间相对应,室内空间的功能规划可分三部分进行:行政服务类空间:这里主要是村委会的办公空间,如村支书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会议室、治安室、档案室等空间,主要承担村级日常事务处理的功能。文化娱乐空间:活动室(可由会议室兼任)、阅览室(图书阅览、网络学习)、老年室等空间,主要为村民提供文化娱乐的场所。生产生活服务空间:农资服务部(种子、化肥)、超市(生活用品)等,此类空间需要根据各村委会现有的建筑空间规模而异。其它附属空间:门厅、门卫、锅炉房、卫生间。村委会规模与村规模、村经济条件相对应,村委会的空间功能设置除了必要的行政服务类空间外,其它空间的设置需要因村而异,通常根据使用要求灵活调整。

3新农村村委会室内外空间创新设计方法

3.1室外空间环境及建筑外观设计

新农村委会的外部空间设计主要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为室外景观设计;一部分是建筑外观设计(多以改造设计形式出现)。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进行实地的考察后围绕界面展开设计。根据村委会的实际情况确定环境功能。整体布局需要与地貌、地形、现有建筑状况相结合,同时兼顾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生态条件。特别是在高效节能发展的新时期,长远策划节约用地、交叉使用、相互渗透的设计需要加强。另外,建筑外部设计的过程中应适考虑增强村民的广泛参与性,尺度合理、方便到达、内外部空间衔接适宜,如此,方能提高空间的使用率和舒适程度。村委会是村民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场所,其建筑造型往往成为乡土聚落中引人关注的景观。建筑外部形态设计中除部分新建筑设计外以改造设计居多。改造之初应考虑村委会的社会职能和服务职能展开。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使人获得愉悦的感受是建筑外部形态的重要一环。另外,由于村委会多为一层、或二层的建筑空间,受建筑高度的限制,需要采取减轻体量感的处理手法,用隐视线、装饰线、装饰图案等方法进行形态分割的处理,如此减弱压抑、笨重、沉闷的视觉效果。同时,还可借助材料的质感、肌理效果提升设计的审美特征。

3.2室内空间装饰设计

在新农村居委会的室内装饰设计中,要以下方面进行设计:

(1)行政服务类空间设计。

行政办公空间设计是新农村村委内部空间设计的第一要务,是必须具备的空间类型。应该以营造舒适合理的办公环境,为村民提高效便捷的服务,为广大使用者提供赏心悦目的环境为重点。在村委会的设置中,根据村委会的实际情况确定政办公空间。可以采用单元的形式进行布置分隔,注意办公室整体风格的简约化,杜绝华丽高贵的处理方式,一般采用清新路线,使得办公室看起来整洁清爽。各个办公空间的分区与过渡应考虑到高效便捷工作环境的营造。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在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信息革命带给办公环境的变化是巨大的。新农村村委会行政办公区域的设计中更应该紧跟时代步伐,适应时展的需要,根据现代办公空间的特征进行合理的空间组织与过渡,充分尊重人人关系、人机关系、人环关系进行合理的空间结构线路铺设,方能体现人性化的新农村村委会办公空间设计。

(2)文化娱乐空间设计。

农村村委会中该类空间不是必要空间,但在新时期的建设中,应该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空间。作为服务于村民文化娱乐生活的重要内容不容小觑。农民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进行的集体娱乐活动并不多,因而,提供一个舒适、开敞的环境对促进村民交流,提高凝聚力是有积极的作用的。在新农村村委会的该类型空间设计中应该根据村经济能力和建筑现状对空间进行灵活的分割,结合村落的气候、自然环境及新时期娱乐活动的流向趋势,进行有侧重点的设计,多进行通用空间、交叉空间,或者采用灵活的隔断、家具分隔组合空间,起到节省空间与节约资金的双重作用。

(3)生产生活服务空间设计。

此类空间虽然不是村委会的必要空间,但因为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也可适当融入到村委会的整体设计风格中来,同时也可充分给予经营者发挥的自由空间。再者,此类空间与产品的展示设计密切相关,应采用有效空间内的合理空间规划的方法达到展品的立体展示,以此达到节约空间的目的。

(4)其他附属空间设计。

门厅、门卫的设置在建筑入口处,在设计中应视为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延伸,因而应以营造和蔼可亲的环境氛围为主,空间的布局和形态并无太多可发挥的空间。锅炉房与卫生间,应响应节约型社会的号召,尽量简化,达到基本的使用功能即可。

3.3形态处理

新农村村委会的内部装饰形态处理上应该遵循大气、高雅、个性的原则。大气,是指形态处理的过程中应该选取简约、现代的元素进行细节的处理,不落俗套,体现村委会层次。高雅,是指应区别于现存多个照搬国内外知名建筑物内外空间的装饰设计手法,避免恶俗、抄袭等装饰手法出现在村委会装饰造型中。个性是指村会造型中可适当加入当地的民族特色符号,以达到引起村民共鸣,实现村部团结形成凝聚力的目的。适当的造型处理会给人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在进行形态设计的过程当中,注意点面之间的结合,充分的注意视觉效果,进行反复的修改,保证用大方得体、简洁节约的形态满足村委会空间的设计要求。

3.4色彩处理

色彩的处理上应该以村委会办公场所为中心,采用高明度的色系提高空间的亮度,色彩搭配上不宜超过3种,避免花哨、浮躁的高纯度色系出现,以营造和谐、温馨、从容的色彩空间为重点。

3.5信息时代新村委会空间设计的发展方向

信息时代网络的强大引发了各个空间的系列变革,传统的阅读、办公等习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顺应变化体现村委会的新风尚是设计者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空间中多考虑电子产品使用的配套设计,进行相对开放处理,增强安装、调换的便捷性,室内外空间彼此呼应灵活过渡,加强室内外绿化降低空间冷硬的体感,都是未来时期村委会设计中需要引起设计者重视的发展方向。

4结语

环境创新论文范文6

(一)图书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图书馆管理员是联系读者与数据库资源的重要枢纽,他们应能够为读者提供数字环境中图书馆的整体信息,及时满足广大读者最新需求。但是目前为止,多数高校图书馆管理者不具备这样的综合素质,往往只是个“看书人”。他们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网络知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部分学校建立了自动阅读器及刷卡借书等多项自动化服务,然而图书馆管理者的水平却没有显著提高,普遍缺乏复合型人才,服务水平难以提高。

(二)宣传力度不够

主要是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微信、QQ等相关软件可以有效宣传图书馆的数字环境,但是好多院校图书馆未建立专门的网站供读者查询浏览,或者建立了官网,但是信息不能及时更新,流于形式,网站管理者不够重视图书馆数据库资源的有效宣传,网站内容板块形式单一,提升不了师生的阅读兴趣。甚至部分同学由于网络知识储备不足而不了解数字环境中的图书馆情况。

(三)未真正落实“读者第一”的服务观念

对于有些图书馆管理人员,思维方式相对比较传统,认为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即可,对于数字环境中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免费资源知之甚少,不能有效为读者提供咨询信息。他们采用的管理方式俗称“大锅饭”,及分工不明确甚至有人“吃干饭”,只顾着自身的本职工作却没有主动服务的精神,缺乏事业上进心。

二、数字化环境中如何创新图书馆管理策略

(一)优化书籍结构,扩大特色资源

优化书籍结构可从三方面解决:一是不同种类的书籍资源放置在不同的阅览室,不同阅览室书籍数目要大致相当,不可过于单一;二是树立资源共享的理念,不同高校图书馆加大联系,可凭借一张图书证进入多个院校图书馆,相互借阅提升阅读兴趣;三是网络数据库资源要分门别类,规范上传,杜绝不良信息,书籍检索采用统一方式。在扩大特色资源方面,要树立品牌意识和特色服务理念,重视院校特色专业的同时开发特色产品,提供特色服务。

(二)创新服务人才,加强综合人才培养

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加强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网络技能培训。鼓励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如外语和计算机水平,更好的为阅读者提供及时讯息。上级也要重视在岗培训,可采用“请进来”与“派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图书馆人员结构的调整与更新。

(三)充分利用传播媒介,加大宣传力度

前文已述,微信、飞信、QQ等软件可以有效宣传图书馆的数字环境。除此之外,通过网络、推送技术、预留网页等途径也是满足用户个性化服务的有利途径。宣传除了通关互联网,也可分配专门人员发送宣传单,建立特色咨询台,随时为广大师生提供咨询服务。在提升知名度的同时,适时的采取营销手段可以延伸馆藏资源的利用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可在图书馆自身网站设立网站导航系统,提供国际联机、图文传真、数据通信等多项网络化服务,极大的满足了读者的不同需求。

(四)创新服务模式,以人为本,科学管理

充分利用馆藏资源,以人为本,真正落实“读者第一”的服务观念。在开展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外,还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自身院校图书馆的特色软件,主动为同学们介绍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另外,开设网络课堂也是体现人性化服务的一个重要表现,同学们在闲暇时间,登陆图书馆的网络课堂学习感兴趣的课程,更好的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平台。

三、结语

环境创新论文范文7

1.1专业课程设置单一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目前我院设有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两个环境类专业,环境科学专业于1999年开始正式招生,环境工程专业于2006年正式招生,很长一段时间内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侧重点定位不明确,因此两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几乎差不多,必修课和选修课重复较多,如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必修课程,学分和课程性质均一样,毫无差别;选修课程如环境教育学、城市生态学、环境土壤学、环境信息系统等课程学时与课程性质一致。甚至实践课程差别也不大:环境监测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环境化学实验等实践课程,学时与课程性质也基本一致,重复课程多,学生不能理解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专业的差别,对未来就业方向不明确,老师未能及时掌握学生情况,导致少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制约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且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多年未变,跟国内国际实际情况脱节,学生对就业等前景迷茫,严重阻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2现有教学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制约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教学管理模式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影响深远,先进的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实现新想法和新管理,减少由于管理模式带来的负面影响,传统管理模式有利于管理人员统一管理,便于常规管理,但对创新实践又限制颇多。传统管理模式:统一培养方案,统一教学大纲,统一考核,统一管理,统一授课,统一考核、系统统一管理等教学管理模式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基本一致,如高等数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物理等,均由公共课学院统一安排任课老师,且一直为合班上课,节约了教师资源和教室资源,但无视理科与工科学科的差别,无视环境科学专业与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别。不仅如此,公共课的老师课程任务重,教授的班级和专业多,只能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充分考虑专业需求和学生个性特点,都采用“填鸭式”教育,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培养。专业基础课程如环境学,专业课程如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等均为合班上课,不能充分体现专业特点,无形中阻碍了学生个性发展,制约着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选修课和必修课合班上课,考核方式以及内容不一致,学生情绪较大,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1.3常规管理混乱,学术管理缺乏。

常规教学管理文件比较成熟,但是管理软件比较陈旧,使用的是十几年前的教务管理系统,且该系统并不稳定,学生网上选课、评课经常出问题,有时选课了,但是系统里面没有相应的学生名单,届时过了学校规定的选课时间,学生自己不能在网上选课,申请由学院帮忙选课,有的学生甚至到期末考试成绩出来了才知道自己未选上课,在考试结束后才申请选课,导致学院以及学校管理工作混乱。管理不严格,比如学生选课,规定时间内,学生不选课,过后找管理人员重新选课,造成大量工作滞后。且该系统包括项目少,很多管理工作不能进入系统,需手工操作,或者学校另外制作了一套简单的其他系统,比如教材系统、教师成绩录入系统、评教系统、二级学院数据采集系统、期末考核系统等跟教务管理相关的系统有7个之多,每个系统均由教务处设置用户名,各系统由教务处不同部门管理,各自独立,管理极为混乱。除此之外,学校其他管理部门也有相应的账号密码等,总共超过10个不同的系统需要进入,浪费大量时间,影响心情,影响教师教学,从而影响学生学习。而且某些系统不够完善,很多内容不兼容,一件简单的工作需要重复做几次才能符合要求,教务管理部门的管理是省了很多时间,但是给二级学院增加很多压力,每天疲于应付,很难有时间静下来思考创新管理或者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自实行学分制以来,虽然也有必修、选修课之分,学校鼓励学生修读“双学位”,但是每周本专业方面的课时平均超过30学时,时间非常紧迫,很难有时间修读“双学位”,且周末开设素质选修等课程,导致“双学位”课程与其他课程上课时间冲突,严重制约学生多方面发展,制约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2改革现有教学管理,培养创新人才

高等教育学校的教学思想和办学水平集中体现在教学管理上,教学管理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学管理工作与人才培养质量息息相关,在知识创新、急需创新型环境类人才的时代,改革传统教学管理模式,建立适应新形势下创新实践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管理制度,是教学改革十分重要的任务。

2.1改革专业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

环境类专业本身是一个包含多学科,多内容的交叉学科,其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化学、生物、地理、管理、法律法规、仪器仪表、工程设计等方面,要适应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政策法规的变化,必须适当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内容。近年来,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对环境类人才和创新人才的需要,对培养方案,对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学时等方面有较大调整。首先学校对环境科学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定位日趋成熟,课程方面有较大变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增加了工程类课程如《污染控制工程设计》、《环境工程技术经济与造价管理》、《环保设备设计》,加强实践环节,增加《环境工程原理实验》、《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实验》等实践课程,减少与环境科学重复的内容。环境科学专业增加实践类课程课时,加强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如《环境工程实验》、《环境监测实验》两门实践课程由原来的36学时增加至54学时,根据专业特色增开《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等课程,从不同方向引导学生向实践型、创新型人才发展。

2.2改革教学管理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教学管理离不开人,本着以人为本的宗旨,教学管理改革首先要改变管理人员的传统观念,以面向教学第一线、面向学生、面向基层为原则,每一项教学管理制度、政策、措施出台都应能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创新意识、创新主体为目标的时代,教学管理和教学制度应该发挥其最大能量,最大限度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管理主要起引导作用,不是一味地按章办事,应该有特事特办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创造出符合广大师生创新能力的条件,更好地为基层以及教学第一线的师生服务。教学管理范围应该拓展到教学活动之外,对学生创新加以引导,从实践入手,鼓励师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如创新杯、创新实践等实践性强的活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使其能更多地与外校人员交流,增长见识的同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促进学生积极向上学习的精神。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创新实践工作顺利进行极为重要。近几年,学校广泛征求意见,将原来的学籍管理、教学管理办法、实习管理办法和奖励办法进行修订,并新增了创新学分转换等规章制度,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广大师生基本利益,保障教学实践环节正常运作。

2.3完善常规管理,加强学术管理。

常规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环,若常规管理都问题频出,别的管理也进行不下去,更不用提创新管理。随着社会进步,原来的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需要,完善原有管理系统以及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改革重点。高校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管理会给下级部门带来很多麻烦,且万一处理不当,影响学校名誉,因此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该针对往年出现的问题多交流、探讨,如培养方案、学分制转换等问题,然后才能制定相应的政策,完善日常教学管理。这样不仅能减少基层重复做事的工作量,也让基层有更多时间思考日常管理中的问题,实现管理创新。

3结语

环境创新论文范文8

关键词: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必要性;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越来越重视,科研诚信的政策制度和管理措施进一步完善,科研不端行为不断被曝光和处理,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被曝光和处理者,有业已成名成家者,有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亦有准备进入科研领域研究生们。科研不端行为必须受到应有的处罚,才能净化学术环境,促进学术发展。但面对一桩桩科研不端事件,我们不仅仅叹息误入歧途者的可惜,更应该思考如何避免新的科研失信事件的发生。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涉及到科研的各个层面,但总的来说,一靠制度,二靠教育。随着科研诚信制度的逐步完善,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尤其是作为准学者的研究生们,更应该接受严格的科研诚信教育,知道哪些行为不可为,才能在以后的学术生涯中遵守学术规范,严守学术道德底线,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一、科研诚信的内涵

科研诚信是指“在开展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过程中的真实性和可信性”〔1〕,是学术研究的首要和基本问题,是学术创新的基石。科研诚信不但体现在科学研究的成果中,也体现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违背科研诚信的行为被认为是科研不端行为。科研不端行为包括“在建议或申请、实施研究和交流、报告和呈现成果的整个研究过程中,以及在评议、评价和报道研究及其成果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伪造、篡改或剽窃及其他严重背离广泛认同的研究行为的情况”〔2〕。在科研过程中,研究人员或因承受较大的科研压力,或受到巨大利益的诱惑,或因知识、方法、能力的缺陷,背离学术研究的基本伦理原则,从而做出科研不端行为。近年来,随着科研诚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互联网科学技术的进步,科研不端行为屡屡被曝光,产生广泛而恶劣的社会影响,给科研诚信和伦理带来极大的挑战。

二、加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必要性

从事科学研究要遵守学术规范,要做到科研诚信,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每一个科研人员都能自觉地做到科研诚信,因为有些学术道德规范、科研行为准则需要通过学习来了解,并且在日后漫长的科研生涯中时刻告诫自己要遵守最基本的学术道德规范,避免懈怠,拒绝诱惑,和学术不端行为说不。因此,科研人员要自觉地了解、理解和遵守相应的学术规范,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实践。对于准备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研究生们,加强科研诚信教育更具必要性。

(一)诚信是合格的科研人员必备的品质之一

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为达到培养合格科研人员的目标,必须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希腊哲人柏拉图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入科研工作领域之前,全面了解、掌握科研学术规范,培养科研诚信品质,能给研究生将来的学术生涯带来长久的正向的影响。如果学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因为不了解学术规范,或没有意识到科研诚信的重要性,就可能做出一些学术不端行为。而这些或许学生本人都没有意识到的行为,将来可能成为他学术生涯的隐患,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被引发,毁掉大好前程。比如近期在网络上讨论比较多的张文宏医生博士论文所谓“抄袭”的问题,就是非常典型的在研究生学习阶段没有完全了解学术规范,没有意识到科研诚信的巨大影响力。张文宏医生的博士论文是一篇学术创新论文,其观点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价值。但就是因为在综述中不规范的引用,招致若干年后的指责与非议,成为有心人攻击他的靶子,险些毁掉一位有良知、敢说话的优秀医生。另外,如果学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因为无知做出一些学术不端行为,又恰好没有被揭发出来,那尝到甜头之后,他可能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做出更加恶劣的行为。近些年爆出的一些硕博论文抄袭案,很多都是科研诚信教育不到位,学生心中没有畏惧感,无知无畏,最后事发,前程尽毁。前两年著名演员翟天临博士因不知“知网”为何物,引起网友质疑,最后举报其博士论文查重率过高,涉嫌抄袭,导致翟天临被封杀,至今也没能复出。其实,作为一名演员,翟天临是非常优秀的,但作为一名博士研究生,他是非常不合格的,甚至对学术研究中一些常识性的东西都不了解,可见他不仅仅是科研诚信教育不够的问题了。

(二)科研诚信是学术研究创新的基石

学术研究以追求真理、揭示客观规律为终极目标,也应该是每一个科研工作者从事科研工作必须具备的信念。学术要想创新,就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以前人的学术成果为基础,推陈出新,才能进步。如果没有了科研诚信,不讲学术规范,也就完全谈不上学术创新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加强科研诚信教育,让学生懂得科研诚信对学术创新的重要意义,才能指导他们在以后的学术研究中走正路,取得更大的成绩。否则,你抄我来我抄你,有何创新与进步可言。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所著《日知录》是十七世纪中叶中国知识界一部足以反映时代风貌的学术巨著。这部书之所以具有这么高的价值,与作者立志学术创新有密切的联系。在《与人书十》一文中他写道:尝谓今人篡辑之书,正如今人之铸钱。古人采铜于山,今人则买旧钱,名之曰废铜,以充铸而已。所铸之钱,既已粗恶,而又将古人传世之宝,舂锉碎散,不存于后,岂不两失之乎?承询《日知录》又成几卷,盖期之以废铜,而某自别来一载,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3〕顾炎武认为古人从山中采铜冶炼铸钱,今人买旧钱以废铜铸钱,这样铸出的钱,既粗劣,又毁坏了古人的传世之宝。当时人写书就如用废铜铸钱一样,辗转抄袭,不用第一手材料,没有创新的观点。因而他写作《日知录》时遵守学术规范,采用原始材料,不沿袭前人观点。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言:“书前有自记,称自少读书,有所得,辄记之。其有不合,时复改定,或古人先我而有者,则遂削之。积三十馀年,乃成一编。盖其一生精力所注也。”〔4〕正是顾炎武这种诚信的研究态度,使《日知录》以其创新性成为经典著作。相比顾炎武,我们当代的某些学者一年出数本书、写数十篇论文,真不知其是否遵守学术规范、坚持科研诚信、追求研究创新,其所谓成果价值几何,可知矣!

(三)科研诚信是建设良好学风的要求

当下学术界有数股歪风盛行,如浮夸造假风、剽窃抄袭风、注水包装风等,严重污染了学术研究的环境。研究生作为科研力量的后备军,在学习阶段就要加强科研诚信教育,使其具备抗拒学术界不良学风的意识和勇气,这样才能一步步净化学术风气,建设良好学风。否则,年轻的科研工作者都被这些歪风邪气所侵蚀,一代不如一代,我们的学术研究还有何前途可言。今日学界,导师侵占研究生学术成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反而演变成一种潜规则,让学生无法抗拒,甚至习以为常,这是非常不对的。我们也看到一些学生勇于反抗,敢于揭露导师的学术不端行为。如厦门大学一副院长抄袭自己两个硕士的论文,甚至连致谢也抄,最后被学生举报。〔5〕这样的事情当然对于荡清学术界污浊学风有很好的示范作用,但敢于反抗和揭露的学生还是太少,还不能还学术界清新的学风。这就要求我们加强研究生的科研诚信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但自己遵守学术规范,坚持科研诚信,而且敢于和学界的学术不端行为作斗争,建设诚信严谨的学风,推动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

三、加强研究生科研诚信教育的应对措施

(一)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研究生必修课

现阶段,研究生对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的了解和学习,一方面是通过导师在课程或论文修改中讲授,但不成系统;另一方面就是学生通过阅读自行了解。无论怎样,研究生阶段对科研诚信的教育都是不系统、不深入的,这就导致很多准备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的学生不了解学术规范,容易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最近几年,在网络上曝光的学位论文抄袭事件层出不穷,很多人在毕业多年后被取消学位,后悔莫及。其实,对于这些学生,如果在学习阶段能够系统进行科研诚信教育,知道学术不端行为的严重后果,他们就会三思而后行,就可能避免自己多年的努力毁于一旦。如果在日常的学习中导师能够严格以学术规范来要求学生,或者能够让学生对此有系统地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能避免这类学术不端事件。比如中国科学院大学科幻文学与影视创作系列讲座课授课教师苏湛通过网上搜索比对,发现有学生的作业涉嫌大段抄袭,甚至是整篇照搬,他将每一个抄袭的学生确凿的抄袭证据找到,最后这门课有22名学生得了零分。他发给学生的一封邮说的非常好:“凡今抄袭者,一经查实,不问考勤,皆黜落,以儆效尤。”〔6〕相信这22名同学在苏老师的课堂上是收获最大的,苏老师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而严厉的科研诚信教育课。虽然这次得了零分,但将来他们再从事学术研究时,这次的经历一定让他们难以忘记,伴随终生。由此看来,将科研诚信教育纳入研究生必修课是非常必要的。

(二)完善研究生科研诚信考核与处罚制度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科研诚信体系建设,在学术规范的制定、科研诚信的教育、学术不端行为的揭露和处罚方面都明显加强力度,但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立法还是执行,都还有一定的差距。科研诚信的约束效力比较薄弱,监督处罚力度也不够,很多单位抱着“家丑不可外扬”的心态,袒护、纵容学术不端行为,造成学术不端行为犯罪成本低、获利大,严重破坏公平的学术研究环境。具体到研究生的科研诚信考核与处罚制度,相对更不完善,一般只是对最后的学位论文查重,即使有举报抄袭的情况,个别学校也处理得不及时、不透明。这些情况给学生一种即使做了学术不端行为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印象,不能端正学术研究的态度。针对这一情况,首先在高校内部应建立专门的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管理机构,制定完善的学术诚信考核与处罚制度,秉着不隐匿、不推脱、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相关事务。其次,把对研究生学术诚信考核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中,从平时课程的考试到课程论文的写作,从小论文的发表到最后学位论文的写作,都要处于学术诚信考核的监管之下。最后,可以设定科研诚信学分,从小的科研诚信瑕疵抓起,将学生学术不端行为掐灭在萌芽中,最后科研诚信学分可以作为参加学位论文答辩的条件之一。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能够感受到科研诚信制度的监管,能够让其时刻警惕,进而养成良好的学术诚信习惯。即使将来毕业进入学术研究领域,研究生阶段形成的良好学术诚信习惯也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三)改变功利性的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

国内多数高校一般都将职称评定、岗位津贴与科研成果的多少直接联系,实行数字化管理,计算发表了多少篇核心论文,申请了多少项国家课题,出版了多少部专著,而这些数字都是和科研工作者的奖金、职称及各种待遇挂钩的。目前高校这种片面追求数量和效益的功利性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诱惑着科研工作者一门心思去、申请项目、出版专著,甚至不惜抄袭取巧,也滋生了一批学阀、学霸,败坏了学术环境。大环境如此,研究生学习阶段的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也与此相似,要毕业就得先发两篇核心期刊的论文,发论文的数量和保研、直博挂钩,和国家奖学金挂钩,同时也关系到毕业之后就业。在这种状况下,研究生难以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入学就要考虑发论文,发核心期刊的论文。可以想象,在没有太多学术积累的情况下,学生怎么能写出创新性的论文呢,于是只好东拼西凑,复制粘贴,又何谈科研诚信呢!学生习惯了这种论文生产模式,毕业之后也依然要为职称、奖金奋斗,继续复制粘贴,又何来学术进步呢!因此,要改变目前这种功利性的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给学术松绑,让他们能够安安静静地坐在书桌前,认真读书、思考,做好学术积累,将来才能够厚积薄发,写出有创新性的学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