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小说流派及其阶段特征

现代小说流派及其阶段特征

作者:周健 单位:大连教育学院

1917年的文学革命,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的诞生。1921年以后,随着中国现代小说兴起和发展,新文学社团不断涌现,一个个有着独特风格的艺术创作流派逐步形成,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在现代文学学术界,对于现代小说文学流派尚欠全面的研究,基本是从“史”的角度涉入,即按历史阶段时间发展为序,分散孤立介绍为主,归类整合论述不足。本文拟以客观写实和主观抒情为两大文学流脉界定的标准,对现代小说主要流派类别与风格特征予以探究。

一、人生写实风格的小说流派及其阶段特征

中国现代小说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实质性进展,即由文学形式的外在改革逐渐转向思想内涵的深刻变化,开创了新文学的新天地。

1.二十年代———文学研究会与“人生派写实小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作主张承继并发扬了《新青年》的文学“为人生”的观念并且取得较大成绩,把倡导时期的新文学推向前进的第一个团体是“文学研究会”,这个最先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社团汇集了许多有影响力小说家。“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组织者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等12人。其基本文学主张一是强调“为人生而艺术”,二是强调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们的创作大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注重文学的功利性,关注人生和社会问题,在创作方法上强调“新文学的写实主义”。文学研究会主张为人生的写实主义,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人生写实风格流派,以此为代表的“人生派写实小说”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人生派写实小说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乡土小说作家群组成。“人生派”的问题小说源于文学研究会提出的“为人生”口号,以探讨社会、人生问题为主要内容,又称“问题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是冰心《斯人独憔悴》《超人》,汪敬熙《雪夜》、罗家伦《是爱情还是苦痛》、叶圣陶《这也是一个人》、俞平伯《花匠》、庐隐《海滨故人》、许地山《缀网劳蛛》等。所谓“乡土小说”指的是描写故乡乡镇的生活,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的小说等。乡土写实派的乡土写实小说于20年代中期兴盛起来,延续到30年代。代表作家作品有许杰《赌徒吉顺》、许钦文《一生》《疯妇》、鲁彦《菊英的出嫁》《黄金》、彭家煌《陈四爹的牛》、废名《冯文炳》等。乡土小说扎根于故乡的土地,正视农民的辛酸与凄楚,平实自然地描写乡土生活。作为一个流派,乡土小说对现代小说的确立及对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形成有很大贡献。在这个时期,小说因其在思想启蒙方面的特殊作用吸引了大批作家。基于“启蒙主义”文学观,鲁迅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这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主题,使现代小说从一开始就担负了沉重的社会使命,鲁迅所倡导的“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也成为现代小说的“主流”,其中《呐喊》和《彷徨》达到了极高的思想艺术水准,代表作《阿Q正传》为中国现代文学赢得国际声誉。虽然除鲁迅之外的大多数小说家还较幼稚,但他们以拓荒者精神对现代小说所进行的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全新探索,却是不容忽视的。这一时代小说文学创作最突出的主题是反封建。农民的境遇成为许多作品的素材,彻底否定了封建旧制度,具有更大的批判力量。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考也得到广泛的表现,很多作品反映了进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道德束缚、争取婚恋自主、追求个性解放的奋斗与抗争,同样体现了反封建的思想主题。本时期所有创作都以新的题材、新的主题、新的人物形象和新的语言形式,呈现出开创一代文风的崭新气象,充满了破旧立新的“五四”时代精神。

2.三十年代———“左联”与“左翼”小说

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历史的大变动,对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左翼”“京派”和“海派”三大文学派别对峙而又互相渗透的局面。1928年前后,为适应蓬勃发展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以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为主,开始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并得到了广大进步作家的积极响应。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了由进步青年所组成的文学团体———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左联”的成立把这一运动推向高潮,使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成为这一时期的文学主潮,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期的开始。“左翼”小说是以“左联”为核心包括一批与“左联”倾向一致的作家的创作。以茅盾为首,包括丁玲、柔石等较早开始创作的作家以及张天翼、蒋牧良、叶紫、周文、沙汀、艾芜、吴组缃、萧红、萧军、端木蕻良等一大批左翼小说新人所创作的社会剖析小说,显示了左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这一时期革命现实主义小说达到一个新水平,对整个二十世纪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重要的现实主义、革命民主主义作家,创作出了现代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杰作。如茅盾的《子夜》、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叶紫的《丰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骆驼样子》、李?人的《死水微澜》以及东北作家群中的萧军的《八月的乡村》和萧红的《生死场》《呼兰河传》等,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矛盾,显示了思想的深刻性,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十年代是左翼文学思潮兴盛的时期,由于社会形态的复杂多变,这一时期的文学主题明显趋于多重性。左翼文学的兴起,体现了中国现代作家从对个人命运的困惑走向对社会命运的积极参与,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幻灭、动摇与追求,是这个时期小说创作更为普遍的主题。茅盾的《蚀》三部曲、柔石的《二月》、叶圣陶的《倪焕之》等都是具体的印证。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中国现代小说的社会生活视野明显开阔,众多作家及作品都力图以一种全景性、多侧面的视角来揭示社会发展的某种必然趋势,或是表明一种执著的人生信念,展示一种独特的人生图景。中国现代小说的这种复调主题,表明它在思想上正走向成熟。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思想性和战斗性显著增强。小说的题材得到空前规模的开拓,从“五四”时期的注重对个人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转向对社会性质、出路与发展的探求。很多作家注重正面反映轰轰烈烈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作品反帝反封建的主题也进一步深化。很多作品不仅揭露封建压迫的残酷和阶级矛盾的对立,还注重展示帝国主义势力对农村的入侵和民族矛盾的加剧。这些都表明文学创作达到了新的思想深度。本时期是中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大丰收的时期,以能容纳较为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的中长篇小说为标志。多卷本、三部曲式的长篇小说在表现个人成长史、家族兴衰史以及社会发展史等题材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茅盾、老舍、巴金等创作的中长篇小说都可列入当时世界优秀小说之列。特别是茅盾,对现代长篇小说的艺术构架作出了开拓性的重要贡献,在他的创作实践影响下,现代小说真正展示了大规模、多视角反映社会生活的全景性功能。#p#分页标题#e#

3.四十年代———赵树理与“山药蛋派”小说

1937年“七七”事变后,现代小说呈现出不同于前两个时期的景观,即文学与战争及民族救亡发生紧密的联系。因社会背景的影响,形成了解放区小说、国统区小说和沦陷区小说,三者呈各具特色而又互相渗透的局面。在解放区,由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引导,反映劳动民众的斗争生活,揭示中国社会发展的新的趋势,成为小说创作的核心主题。由三十年代的左翼小说发展而来的解放区小说,进一步发展了革命现实主义,代表解放区小说最高成就的是“山药蛋派”代表作家赵树理。“山药蛋派”是一个致力于大众化小说创作的作家群体,作家大都生长于山西农村,懂得农民生活,同时有大致相同的经历,这使他们对的《讲话》有更切近的理解,主张用小说创作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指导生活。该派成员在文学大众化的方向上始终保持一致的追求,从文学情趣上也追随赵树理的风格,即在创作中自觉贯彻的《讲话》精神,着眼于农村生活题材,为农民写农民,走小说大众化、民族化道路[1]213。赵树理创作的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作为该流派的奠基之作,真实反映农民的思想、情感、愿望,着重表现农民心理思想改造的艰难历程,是真正为农民所欢迎的通俗乡土小说,符合农民的审美要求,实现了艺术性与大众性比较完美的结合,因此被认为是新型文学发展的“赵树理方向”。“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作品还有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马烽的《张初之的故事》《我的第一个上级》,西戎的《谁家的》,束为的《红契》,孙谦的《村东十亩地》,胡正的《长烟袋》等[2]213。本时期因为文艺政策的作用,解放区小说创作中出现了新文学以来前所未有的新主题、新题材、新形式,涌现了一大批具有比较典型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的作家和作品,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和柳青的《种谷记》等作品都成为解放区小说的经典佳作。解放区小说在农村题材方面,在小说民族化、大众化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对现代小说的发展做出了特有的贡献,并对五十年代以后的大陆文学创作产生着重大影响。在国统区,围绕反抗压迫、争取民主的民主革命运动,出现了大量讽刺、暴露小说,如茅盾的《腐蚀》、老舍的《四世同堂》和巴金的《寒夜》,分别标志着三位文学巨匠新的创作高峰。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沙汀的《在其香居茶馆里》等讽刺名作,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体裁,全面深刻地暴露和批判了国统区的黑暗现实。此时的讽刺暴露小说,社会批判特色更为鲜明,而且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

二、浪漫抒情风格的小说派别及其阶段特征与中国现代小说主题的不断演进深化相同,现代小说的审美艺术追求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提高的过程。

1.二十年代———创造社与“浪漫派抒情小说”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社是继文学研究会以后成立的第二个新文学社团,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组织者为郭沫若、郁达夫、田汉、成仿吾、张资平等。与文学研究会不同,创造社遵循“为艺术而艺术”的浪漫主义创作主张,提倡主观抒情的创作手法,重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表现自我和内心的自然流露。创造社的浪漫主义美学主张及其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美学风格,形成了极具特色的中国现代文学第二大风格流派。浪漫派抒情小说作家集中于“创造社”。他们有鲜明的艺术追求与艺术风格,小说以自我表现为显著特色,大多带有自叙性质,强调主观性和抒情性。代表作家郁达夫的《沉沦》是中国现代小说第一个专集,也是这一时期浪漫派抒情小说的代表,因对内心情绪乃至变态性心理的大胆暴露以及畅快淋漓、直抒胸臆的抒情,一出版就惊世骇俗,这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个全新的样式,也是一种新的发展。郁达夫的自我写真抒情小说从道德的角度、心理学的范畴对现代小说的表现领域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引领了一种以浪漫主义风格的小说派别,开创了与鲁迅为代表的写实主义风格不同的小说路向[3]88。本时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小说基本形态的确立期。白话文成为小说普遍的语言形式,白描或人物对话为小说主要描写方式。尤其是鲁迅的小说,风格几无雷同,写人、写景、写事,肖像描写、心理刻画、场景绘制,在每一篇小说中都有不同的姿态和表现,可谓圆熟老到,妙笔生花。

2.三十年代———“京派”小说与“海派”小说

“京派”是新文化中心南移到上海以后继续活动于北京等北方城市的作家群所形成的一个特定的文学派别,是新文学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为废名、沈从文、芦焚、凌叔华、林徽因、萧乾、汪增祺等,其中沈从文的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京派”小说接受了“五四”时期“人生派”的乡土小说和创造社浪漫派小说的影响,作家在语言、文体、表现形式方面进行多样化的实验,突破了小说的艺术成规,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样式。沈从文的创作显示了精致和谐、温馨柔美、匀称含蓄、冲淡而又深情的风格,为散文化小说开辟了多种艺术途径。在思考中国未来社会的理想人性、重塑健康向上国民性方面,沈从文代表作《边城》十分清晰地呈现出京派作家的情感方式和审美态度。即以乡村世界自然的生命形式为参照,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探求“民族品德的消失与重造”严肃的国民性主题,使京派小说成为一种意蕴深厚的文化小说。“海派”是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其代表是在日本新感觉派与法国都市主义文学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新感觉派,主要作家有施蛰存、穆时英、刘纳鸥等。其创作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基础,采用一些意识流手法,侧重展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开掘和表现现代都市人潜意识和变态心理,施蛰存《梅雨之夕》全集均运用了这种心理分析方法。新感觉派小说是海派文学中一个较有成就的流派,它不但促进了现代都市文学的发展,而且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方法,但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悲观主义倾向也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了印记。

这一时期的现代小说多样化的审美意识得到了加强,创作流派更是以群体的风格各显特色。小说创作在强化作家的主观个性,艺术语言的反复锤炼,艺术气氛的精心营造,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意识流心理刻画的加强,以及地方色彩、民风民俗的刻意展示等诸多方面,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与此同时,小说主流体式明显而又变化多样,现代小说作家的艺术风格更趋稳定与成熟,一些比较成熟的作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出现了一批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与个人风格,同时又具有现代品格的杰出作品。3.四十年代———“荷花淀派”小说与“七月派”小说解放区的短篇小说家孙犁,继承了抒情小说的一脉,着重挖掘农民尤其是农村妇女的灵魂美与人情美,以《荷花淀》为代表的小说,以其美的特质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解放区小说中占据了特殊的位置。因1945年孙犁《荷花淀》发表后,在文学艺术界影响很大,许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写作技巧,并在艺术实践中体现其风格而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评论界称为“荷花淀派”。“荷花淀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七月派”小说是本时期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p#分页标题#e#

“七月派”以胡风主持的《七月》杂志得名,是一个以胡风为核心、以小说和诗歌创作为主体的文学派别,主要小说家有丘东平、彭柏山、路翎等。最能代表“七月派”小说成就与特点的是路翎,路翎的小说实践着胡风的理论,用主观精神的“扩张”“拥入”客观世界,主观色彩非常强烈,同时在把握和表现生活的复杂尤其是在人物的心理刻画、在揭示人物灵魂的复杂性丰富性方面有许多出色的创造。

这一时期无论解放区、国统区还是沦陷区的作家,在艺术审美的雅与俗这一问题上有着深刻的认同。在以上海为代表的沦陷区,张爱玲的《金锁记》《倾城之恋》等成功地将中国旧小说的情调和现代趣味融在一起,作品“雅俗共赏”,为现代小说提供了贴近新市民的文本,并对后来的港台文学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沦陷区“雅文学”的重要收获是钱钟书的创作,其《围城》以《儒林外史》的手法,对战时知识分子的精神病态进行无情嘲弄,为中国现代讽刺小说奉献了一部难得的佳作。中国现代小说有着全新的形式与创造,同时又有着复杂的继承与吸取。现代小说流派亦具有这种纵横交叉、承前启后的历史特质。时代历史赋予中国现代小说特殊使命,使之出现了一批世纪性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大家与名作,众多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创作流派纷纷涌现,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