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出土陶器的考古修复

浅论出土陶器的考古修复

1考古现场的保护及提取

陶器在出土时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断裂及残缺不全等情况。这就要求考古工作人员在发掘过程中,尽量小心谨慎,在文物出土过程中采用的各种保护措施,消除或减少对文物安全有破坏作用的因素,使陶器得到有效的保护,将损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为陶器的修复与保护提供有利条件。提取出土陶器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工作。从事现场发掘的考古工作者一般都受过严格的训练,许多人还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技巧。陶器出土时,切忌生拉硬拽,需知器物经过多年的地下埋藏和土壤中的不断腐蚀,其质地通常已明显改变,远不如之前那样坚实。清理陶器过程中,必须使用木质工具和毛刷,不得使用金属质工具,以免划伤或损害器物。此外,应尽量避免划、擦、扫或水中浸泡,以防止损坏其精细的装饰和彩绘。对较为脆弱或易开裂的陶器可以先加固,后提取,可利用陶器的多孔性,借助渗透作用,使加固剂渗入陶器内部聚合,达到初步加固陶器的目的,利于整器的提取。器物出土后,其埋藏环境随之发生了变化,温度、相对湿度以及大气环境都在变化,为尽量还原其原始环境状态,可将出土后的器物放入聚乙烯密封袋中。在遗物的提取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器物的干预,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对于现场提取比较困难的珍贵器物,可采取土质封固的办法,将器物与埋藏的泥土共同切割、封固,完整地转移到室内进行提取。发掘人员在现场收集的过程中,尽可能详细记录陶器的出土单位和具体位置,分层收集陶器,并把密集出土的陶器单独收集,做好档案的记录与编号。这样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后期拼对的工作量,提高出土陶器的修复效率。

2出土陶器的清洗和拼对粘接

清洗出土陶器可谓是考古修复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步骤。出土的陶器附有厚厚的污垢和沉积膜,一般分为有机物质、无机物质和生物残留等三类。②清理这些有害物质的方法主要有机械法和化学法。③机械清理的方法是用硬毛刷、竹签等对器物上的泥土和杂质进行剔除清理,对器物的损失较小,安全性好。而化学清洗,是用离子水以及化学制剂,清理土质沉积物等机械清洗无法去除的有害物质。④但是,化学清洗是不可逆的干预,容易对陶器造成二次伤害,选择时务必要慎重,可局部试验后进行。因此,除非个别关键部位使用机械法难以清洗,才能使用化学方法。但不论采用何种清洗方法,都要尽量清理干净陶片断面的碴口,为下一步的粘接提供方便。在清洗的过程中,还需要保护陶器在制作或使用中的痕迹,尤其是彩绘、纹饰和文字等重要的现象。现阶段,出土陶器的清洗工作一般是在考古工地完成的,多为清水刷洗的机械清理。但是,水洗后的陶器不适合在阳光下曝晒,否则容易造成二次的伤害,应该放置背阴处晾干。出土陶器清洗晾干后,我们需要对这些陶器进行拼对,首先根据陶质、陶色、纹饰等进行分类,然后逐步进行拼对。为保证粘接时少出错,可以在拼对的过程中做上记号,或者用胶带进行暂时的固定。拼对陶器是修复过程中比较枯燥、耗时较长的一项工作,随着计算机设备的发展,现在可以利用三维扫描等设备,实现器物碎片的模拟拼接。⑤但是这种技术受到设备及经费的限制,普及到出土陶器的修复中需要长期的过程。拼对工作彻底完成后,开始对出土陶器进行粘接,现阶段的粘接材料分为树脂型、橡胶型和混合溶液型等,⑥也有热塑性和热固性两种分类方法。⑦以往曾使用虫胶和502胶,经过实践证明,虫胶易发脆且呈深暗色,而502胶属于快干胶,渗透性强,不太适合粘接吸水性强的陶器。所以,在选择粘接材料时,应充分了解其性能,必要时可在准备废弃的陶片中进行试验。理想的粘接剂必须能保持文物的原貌,有利于器物的安全,而且具备易流动性、长期性、稳定性以及可逆性,固化后收缩率低、韧性高,操作性能良好,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调节,粘接牢固、外观效果好。⑧粘接剂要与器物本身的质地协调,若器物质地疏松易脆,应采用粘合强度不大的材料。粘接的过程其实就是按照破碎陶片原来所在的位置,使用粘合剂进行复原,操作中要坚持尊重原貌的原则,杜绝盲目粘接,否则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损毁器物。正确的粘接依次步骤是:涂抹粘接剂;手指按压陶片,缩小接合缝隙,排出试剂中的空气;基本按照从下而上、从底至口沿、从主件到附件的顺序粘接;尽可能进行一次性粘接,对于器形较大、破损严重的器物,可采用二次粘接的方法。⑨

3出土陶器的修补

大部分的出土陶器经过拼对、粘接后,整器仍有局部的缺失,这就需要对残缺的部分进行修补。在坚持还原器物的原貌的前提下,做到最小的干预,首选具有可逆性的处理方法,并且保证器物的安全耐久性。鉴于出土陶器的考古修复不需要作色,因此修补材料只要具备可塑性和可固化即可。目前,石膏是出土陶器考古修补最广泛使用的材料。它调水后具有可塑性,不久即能固化,固化后还有质量低、分子量小、收缩率低等优点。但石膏固化后机械强度低,受潮易粉化,针对这一缺点可通过使用环氧树脂粘合剂加固进行解决。市场上有建筑材料中使用的石膏、医用模制石膏粉和半水纤维石膏粉等,选择陶器修补使用的石膏,以下几点可作为参考:首先,凝固时间相对缓慢;其次,加水调和后色泽纯白细腻,无杂质颗粒;再次,固化后非常坚硬。⑩根据陶器残缺部位的情况采用不同的修补方法,填补法适用于小面积缺失,大面积的残缺使用模补法,而塑补法是采用各种雕塑手法对陶器进行修补,多用于器物的耳、足、首等立体部位的残缺修补。在修补的具体操作过程中,调制石膏不能有沉积物和气泡,调成浆状,以便在固化前有充分的操作时间。修补时,石膏的操作速度要快、准、轻,使石膏泥充分均匀地填充到修补部位。当石膏开始固化时,用湿布清洗表面,再用铲子和手术刀进行修饰。值得注意的是,考古绘图需要测量器壁的厚度,器物描述需要介绍胎质和胎色,而器物的残缺部分恰好提供了方便。因此,出土陶器的修补应该在考古绘图和器物描述工作结束后进行,较为妥当。

总之,对出土陶器进行考古修复,必须先对其特点和器形进行认真研究,以确保修复效果能体现器物的原始风貌,绝不能凭主观想象去臆造或创造,对器物的风格进行补充或改正。无论对破碎器物的重新组合,还是对残缺器物的修复,都不能在原始器物之外进行修补、重造或连接。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在出土陶器的考古修复过程中,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记录每一步的工作,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建立修复档案,并在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新材料、新技术的操作方法,以促进出土陶器考古修复工作的长足发展和进步。

本文作者:赵小环 单位:河南省济源市济渎庙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