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油画艺术语感的构建

论油画艺术语感的构建

一、关于油画艺术语言

油画语言隶属于艺术语言的范畴,具有艺术语言的共性。艺术语言的构成要素是相同的,即形象性艺术语言都是由形、色、质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只不过由于采用的材料工具和手法的不同,油画与其它画种之间就呈现出形式语言表现上的差异。正如“语音、词汇、句法”是世界上所有民族自然语言三个共同的基本要素一样“,形、色、质”也是形象性艺术语言共同的语言要素。然因油画语言艺术中突出的造型描写、丰富的色彩组合,复杂的质感变化等,使得油画艺术这一具有独特视觉张力和审美情趣的画种在艺术语言的表现上而有别于其它艺术形式。油画语言系统又分为造型(形体)语言、色彩语言和质感语言三个子系统,其中造型语言(要素)包括点、线、面等元素,色彩语言(要素)包括色相、明度、纯度等元素,质感语言(要素)包括肌理、色层和笔触等元素。这些最基本元素及其组合运用法则构成了油画的语言系统。油画语言属于知识系统,突出“共性”特点,即油画语言的构成要素、元素及其使用法则是油画这一画种本身的特征所决定了的。而每一次油画语言的具体运用可称为油画的“言语”。油画言语属于技能系统,突出“个性”特点。或者说,语言的个性化使用构成言语,言语来源于语言,又不断丰富语言系统,使语言分化出不同的流派和体系。每个人使用语言的个性风格都是不一样的,正如每个人的签名一样各具特色。象毕加索的变形、塞尚的结构、高更的原始、梵高的线、莫奈的光等等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言语表现形式,也是艺术家个人语言风格的高度体现。油画艺术的功用和效果是油画语言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因油画语言元素的组合千变万化,油画艺术言语的表现也就难以胜数。也正是这种油画语言个性的复杂变化,才使得油画艺术具有了无穷的魅力。象油画创作中的构图、样式、风格等属于“个性”的范畴,故不能把它们也归属于油画语言的构成要素。根据以上阐述,我们似乎可以这样对油画语言进行界定,即:油画语言是由造型(形体)、色彩、质感构成的体系,是为塑造某种油画艺术形象表达艺术家某种内心思维情感和意图的工具。

二、关于油画艺术语感

语言学中有“语感”的概念,音乐艺术中有“乐感”的概念,然而在中国知网(cnki.net)和百度(Baidu.com)的搜索中,却始终找不到绘画艺术中的“画感”和“油画艺术语感”的词目及其概念。虽然作为绘画艺术中的一种类型,油画艺术中有“形感”、“色感”和“质感”的概念,但油画艺术的功用和效果是通过形感、色感和质感的有机结合与整体协调来体现的。在油画作品中,形感、色感和质感这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少了哪一个都难以形成对油画艺术作品的整体感受。正如由旋律感、和声感、节奏感共同组成了人们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即是“乐感”一样,油画艺术效果的传达也同样取决于人们对形感、色感和质感的整体感受。油画界一方面在强调这种“整体感受”的重要意义,而另一方面又还没有为这种“整体感受”给出一个恰当的称谓。虽然用“画感”来称谓这种“整体感受”似乎更直接了当一些,但为了与“油画艺术语言”相对应,我们还是建议将这种“整体感受”称作“油画艺术语感”。就形象艺术而言,无论是具象、意象还是抽象,总离不开形体的描绘、色彩的渲染和质感的衬托。换句话说,造型(形体)语言表达的是“What”,即它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色彩语言和质感语言表达的是“How”,即二者要解决“怎么样”的问题;而造型语言、色彩语言和质感语言的整合协调则表达的是“Why”,即要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在心理学上,人们认知事物都是从“What”、“How”和“Why”这三个最基本的命题开始的。

油画学习者对油画语言的认知和油画语感模式的建构也同样是从这三个命题开始的。然后再用已建构好的感知模式来加工当前的刺激物,这就是现代心理学中所谓的“模式的建构与识别”。只不过油画语感模式的建构是根据油画本身的特质,在手、眼、心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油画艺术是一门操纵油画语言传达美感和作者精神内涵的绘画艺术。在油画语言的学习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形感、色感、质感及其三者的整体感受,是画者驾驭油画语言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一个合格的油画专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油画语感的形成是艺术家技能娴熟的标志。油画语感(languageintuition)这一对于油画语言形式及其所包含的内在信息的顿悟,是一种与直觉密切相关的特殊心理现象,是艺术家在油画学习过程中,通过反复的感知操练中建构起的关于形感、色感和质感以及由这三者有机整合协调而形成的一系列感知模式(pattern)的总和。油画语感是一种从低级感觉(sense)到高级直觉(intuition)的技能形式过程,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感知升华过程。在生理上,人的感觉(sense)是一种低级的本能,如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味觉、嗅觉等等,人们通过感觉来感知外界的事物。学习从感知开始,最后又回到感知。比如我们说话的语感、音乐家的乐感、运动员的动感等等,都是由初级的本能感觉发展而成的高级直觉智慧形态。这些所谓的高级直觉智慧形态仍然还是一种原始性的本能,是一种由“本能”上升到“技能”且以本能为表现形态的技能。我们欣赏一幅画,最初的印象来自感觉—“原始本能”,最高的境界还是一种感觉—“直觉技能”。对油画艺术语言的学习感知也同样如此,最初来自感觉,最高的境界也是一种感觉(油画语感),虽然二者也都称为“感觉”,但性质已经改变。初级感觉定性为认识性的感知反射建构,高级感觉(语感)则定性为共振性的直觉敏锐反应。简言之,语感的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由“感知反射”向“直觉反应”过渡,只不过这种过渡是一个相对漫长的建构与熟练的过程。因此,从本质上讲语感应归属于直觉(intuition)和直觉思维,它来自于感知的各种体验及其积累。

油画艺术语感是画家个体形感、色感、质感等操作技能综合起来的一种复杂的多合体。当然,不同个体在获得油画艺术语感技能和能力方面是极不均衡的,有些形体感强,有些色彩感强,有些质感强,有些各方面都强,有些各方面都弱等等。这是因为油画艺术语感的形成融浸了个体关于绘画艺术的先天禀赋、知识体系、情感理念和学习实践等多方面的因素。也正因为如此,艺术语感就不再是仅仅停留在感觉层面上的初级原始的本能性反射,而升华为专业直觉与直觉思维层面上的高级共振性反应。所以说,从不熟练到熟练、从本能的反射到共振的反应、从低级的感觉到高级的直觉,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感知升华过程。如果油画学习者不用心操练绘画的基本技能,却试图坐等油画艺术语感的自然到来那无异于守株待兔。因此,对于一个油画学习者有必要树立艺术语感直觉思维的意识,在操练中体会,在体会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由“感”到“悟”到“思”再“知”,逐渐增强学习者形感、色感、质感以及三者有机整合等方面的敏锐感的领悟力,力求缩短从初级感觉到语感直觉技能形成的漫长过程,为油画创作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

三、油画语感与创意直觉

油画语感作为一种专业艺术直觉来自于技能的操练和经验的积累,是油画技术娴熟的高度体现,也是油画创作的前提,而创意或称巧思是油画创作的核心和灵魂,二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油画艺术作品。正如孙慧霞(2007)所言“:艺术作品就是在直觉感受的基础上对自然物象的转化与重构。”显然,油画创作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技术层面上的,即需要具有产生专业直觉感受(油画语感)的能力;另一个就是创造性思维层面上的,即具有对自然物象进行转化与重构的创意直觉思维的能力。我们知道,有创意而无技术那是空想,有技术无创意只能算是画匠而成不了艺术家。对于一个合格的油画艺术工作者而言,需要练就一双操控技术的妙手和产生创意思维的大脑,二者相辅相成,如钱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创意以技术为根基,技术因创意而生辉,离开了技术这个根基创意将不复存在。所以,油画学习者首先需要打下深厚的技术功底,但是技术的操练要遵守油画的传统,不能丢掉油画语言的传统属性,这是对待油画学习所应有的态度。尼采说:“一个艺术家要精通一门技术。”同样,作为油画艺术工作者要精通油画的传统技术,离开了油画这一画种的基本特征也就失去了油画本身的韵味。如果一个油画学习者连传统的油画语言都掌握不好,就大谈油画语言的创新变革,那无异于一个小孩还没有学会走路就想学跑一样会摔跟头。张祖英(2010)指出“:对油画艺术的探索应该牢牢记住:要保持和把握油画的艺术特质,即它的空间、体积和色彩的意蕴……因为失去了画种的特质和其美学特征,抹杀了艺术门类的个性,就没有艺术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就会失去这门艺术存在的理由。”靳尚谊(2007)同样认为“:西方的造型由体积和空间构成,所以真正把握光、色彩和造型空间的布置是关键,”西方油画的“造型原理、色彩原理基本上都是延续的,变的就是风格。”因此,我们需要牢记的是油画艺术是在用“油画语言”诉说着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意图,或喃喃细语,或激情倾诉,其中无不包含着美感的传达、精神的诉求以及文化的力量。通过学习并且掌握造型语言中点的大小变化、线的粗细变化、面的层次变化,准确塑造出不同艺术形象的空间感和体积感的基本方法;学习并且掌握色彩语言中色相、明度、纯度的不同组合变化,渲染出艺术形象美感神韵的表现手法;学习并且掌握质感语言中笔触的粗细变化、色层的相间变化、肌理的疏密变化,烘托出艺术形象的丰富性、力量感和节奏感的手法技巧;学习并且掌握造型、色彩、质感三种油画语言的组合变化、整体协调、适宜与不宜等等。所有这些油画的基本技能都是学习者需要认真锤炼、仔细揣摩以达到自如驾驭它们的基本目的。油画技能的熟练之日就是油画语感直觉的形成之时。当然,继承传统并不意味着墨守成规,所谓“遵其法而不拘泥于方”,即在不丢掉油画的特质本色的前提下通过不断创新来促进油画技术的发展,或者说通过油画言语的个性化创新实践来丰富油画的语言系统,这也许就是对待继承与创新所应有的态度。

技术为创作服务,创作是学习操练技术的最终目的。创作重在一个“创”字,没有创意不成艺术。创意思维的形成是油画创作的基本先决条件。通俗地讲“:创作=技术+创意”。形成创意的途径有千万条,但最重要的一条还是直觉思维的联想迁移。记得苏高礼在谈他创作巨幅油画《太行山上》的经过时介绍,当时接受抗日题材《太行山上》的油画创作任务时,苦思冥想不知该如何构思好,一次他到太行山去采风写生,站在重峦叠嶂的太行山前,那气势雄伟似神斧劈就般的崖壁使他眼前一亮,一幅讴歌中国人民抗击日寇如铜墙铁壁般的英雄画卷浮现在他的眼前,把人物造型融入山崖石壁的刚毅感创意就这样定格下来。再如,1959年张大千突发眼疾几近失明,这对于处于事业巅峰的他来说几乎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一次他在巴德园里小憩,突然风驰电彻暴雨倾盆而下,他眼前一片蒙胧,这时他突然来了灵感,凭着艺术直觉他由倾盆而泻的大雨这一自然“画笔”联想到了手中的画笔,创造性地采用大泼墨和大泼彩的技法创作出了《山园骤雨图》,因其画法雄奇瑰丽,使他又重新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见,直觉是点燃创作灵感的火种。直觉凭借的是感受、知识和经验,以及善于联想、乐于联想的大脑。爱因斯坦说过“: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同时他又说:“我相信直觉”。任何创造性行为都离不开直觉活动。所以,油画艺术家要练就一双用艺术的语言要素直觉来破解自然和社会形象的慧眼,从自然和社会的物象中获得真切的感悟,为油画创作服务。亦即,艺术家要学会把油画艺术语感的直觉,联想迁移转化为创意直觉的能力。苏高礼和张大千的例子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艺术的形式各一,但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的语言要素是相同而又相通的,即都是由形、色、质构成。艺术发展到今天,各艺术门类不同艺术语言间的相互借鉴和相互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除了从自然和社会的物象中获得艺术直觉感受并联想迁移转化为油画创意的直觉外,从其它艺术形式如中国画、壁画、版画、年画、岩画、雕塑、剪纸等一切造型艺术中吸取丰富的养料,也不失为获取创意直觉的又一条有效途径。象凡•高吸收了日本浮世绘画、高更吸取了黑人雕塑和民间版画、董希文借鉴敦煌壁画和中国年画、罗工柳融入中国山水画的意象语言、吴冠中以水墨语言赋予油画全新的视觉意象等等。大师们在丰富油画语言方面的成功探索,同样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显然,对于油画学习者而言,创意无处不在,关键要善于从“感”到“想”。也只有善“感”乐“想”,才能有“感”而发,由“感”到“创”。这才是油画艺术语感对于创意直觉的真正价值体现。

油画创作离不开技术(语感形成)的支撑,但技术并不等于艺术,有创意的技术才能上升为艺术。培养油画艺术语感并能够将艺术语感直觉转化为创意直觉,这也许就是我们提倡的建构油画艺术语感的意义之所在。恰如赵文华(2003)所说“,技术与艺术应该是统一的,也能够是统一的……这个技术不过关,艺术便无从体现,理想中的教学是用技术的积累构造未来的艺术,用艺术的苛求成熟手中的技术。”

本文作者:孟思特 单位: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