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语言表现力的启示

绘画艺术语言表现力的启示

作者:刘鑫 单位: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在绘画作品中,人们通过艺术家运用的艺术语言来感受他们的艺术主张与人文情怀,纵观人类艺术的发展,艺术有其个性之处也有其相通之点。由于地理、人文等因素,东西方的艺术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拥有各自的审美取向,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凡有巨变,多由皴法所致,所以皴法作为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语言成为各山水画派所倡导的艺术主张的重要标志。对于西方油画而言,充满色彩的笔触所体现出的韵律与张力,使油画更富生机,而画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感受也以这种抽象的艺术形式活跃在画家与欣赏者之间。由此,从绘画表现形式的角度看,中国山水画的皴法与油画笔触都可以看作是画家在画作中艺术表现的直觉再现,也是体现绘画技巧美的基本元素;二者同样作为体现绘画艺术技巧美的核心与表达艺术内容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从画家情感艺术表达的角度来分析,国画皴法与油画笔触都为彼此的画种创造一种意境,蕴涵各自的艺术思索,从而可以将国画皴法与油画笔触在绘画中的精神情感的体现看作是画家人格化的艺术语言。

一、皴法与油画笔触各自的发展概况

皴法是为了表现“皴”这种肌理的一种用笔墨的方法,专用于描绘山、石的脉络和质感,也以此表现近树主干的皮纹和质地。唐以前的山水画中山石并无皴法。在盛唐时期,王维“始用渲淡,一变构斫之法”。唐代山水自此开始出现皴法。皴法,在山水画的艺术表现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成熟于五代,进入宋代以后,山水画题材逐渐成为主要画科,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皴法的名目也愈益繁多起来。发展到明清时代,就有约二十种皴法,如米点皴、云头皴、披麻皴、解索皴、斧劈皴等。宋代的米芾、米友仁父子所创的“米点皴”(也称为落茄皴),即“点缀以成形”,此皴法最善于表现江南春山风雨迷茫的境象;宋代董源的《潇湘图》运用雨点皴,整图笔墨轻润,意趣盎然。董源运用松散舒展的线皴铺展了江南丘陵绵延不断地起伏之态,所运用的皴法生动的表现了土质疏松平缓的特征,意境平和宁静。北宋的李唐,用大斧劈皴法画的山石,用笔刚劲有力,代表作《万壑松风图》斧劈皴,以面为基本表现形态,用笔果断,爽利,画风豪放,最宜表现棱角分明的顽石,千刀万仞的危崖峭壁的雄奇而坚实。

皴法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现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是中国画所体现的艺术内涵与审美构成的高度概括的物质形式,作为中国绘画艺术表现的基本语言的皴法也代表着传统文人画倡导的精神意境。从艺术表达的角度分析,皴法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种自成体系的笔触。相对而言,笔触是油画的主要的造型手段之一,是画家运用绘画工具描绘客观事物与表达主观情感的媒介。在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大多注重素描表现,不太注重笔触在画面中营造的绘画肌理所表现的艺术氛围,以一种含而不露的平滑、细腻的笔触描绘含蓄,典雅、安详、秀美的绘画意境。印象主义画派的出现使画家将画箱搬进大自然中,运用充满生命激情的笔触去表现对自然的探究,用理性的笔触去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将色彩的笔触与简练概括的造型相结合,采用光色结合的点彩法、并置法、色块组合法等艺术形式,使油画艺术耳目一新,生气勃勃。从此笔触不再只是一种绘画的艺术技巧,更是画家自身思想感情与生活感受的聚焦点,也是画家心灵的再现。

有人称莫奈是印象派的“笔触大师”,他在《日出印象》中以明亮的颜色与凝重色系相结合,粗犷遒劲又不失生动的笔触将日出景象的一瞬间表现出来,莫奈用高度概括、凝练、生动的笔触将光与色完美的统一起来。向世人展示了《草垛》《卢昂大教堂》《睡莲》等经典巨作。企图真实捕捉现实的愿望使莫奈的笔触更富光怪陆离的变幻,令人震撼不已。充满感情和艺术幻觉的笔触出现在修拉的笔下,在对自然景色的色彩赋予理智的分析后,修拉在《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这样一个个色点的小笔触,按其色彩对比关系画出,近看只是小色点而远看却形成整个画面的和谐。

二、皴法与油画笔触所体现的人文基调

从皴法与油画笔触所表现出来的绘画语言形式中,我们可以对画家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精神结构有所透析。“艺术家的精神结构既是以审美为内核,而又有着某种道德甚至宗教性的指向。”中国山水画更偏向精神的表达,素求“神似”。文人画作为时代潮流以突出封建文人的审美趣味,推出自然,豁达和潇洒的意境正是众多中国古代文人画家所追求的人文基调的体现。从皴法的发展脉络我们可窥一斑,从唐经五代荆浩、关仝的水墨山水,创造性地施以密密的披麻皴,虽不峥嵘险峻倒也不失自然恬淡,正是所谓文人画所追求的“不装巧趣,皆得天真”。又如北宋李唐身处国家动荡时期,《万壑松风图》为其南渡前所作,其中运用了多种皴法,斧劈皴突出了主峰和崖岸的险峻,给人以迫在眉睫的视觉感受,其势雄壮磅礴。油画是在社会订单的需求下成长起来的,社会需求大于画家的主观性,社会的需求就是成功。随着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改变,人们需要更加凝练的反映自然现实生活的艺术,以达到心灵上的共鸣。而这种改变不仅体现在造型色彩,更体现在笔触的形式美上。笔触作为是艺术与生活的桥梁,更折射出绘画的精神化、生活化。

三、由皴法与笔触的艺术共性到审美表现形式的探索

中国画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的集中,受到了几千年中国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它的成长与发展,都体现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厚重。而作为这种艺术审美意识的物质表现的基本元素——皴法,将逐渐转化为一种符号文化,它蕴涵的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文化内涵以及精神构建,会成为现代中国画特征的艺术语言载体,如何看待中国传统皴法程式化的问题,可以从油画笔触与其在艺术表现中的艺术共性中寻求新的出发点。而油画表现性语言笔触的发展,首先需要作者尊重自然、深入的研究自然,而又突破自然的束缚,并把自然中有利于表现的本质因素提取出来,加以充分的发挥和概括处理,以服从形式美感的表现,适应表现的要求,并使其具有特定的艺术语言呈现出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近百年来,西画技法对中国画的笔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傅抱石顺应时代的发展,将笔墨技巧的形式美玉与真山真水的自然美巧妙融合起来,在长期的实践中创造一种赋予变化但又统一规律的新皴法,人称“抱石皴”。用笔恣肆,墨彩交融势气磅礴,而韵致高雅。这种皴法的创造是建立在画家对自然的深入观察和对中西绘画艺术技法深刻研究的基础上的。#p#分页标题#e#

四、结语

任何艺术的表达都会依靠某种形式语言才能生动的呈现于人们的面前,对艺术形式语言的研究将有助于对艺术出现的新现象的理解,并指导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的探究方向。绘画之美融合了诸多艺术表现的视觉形式,它依附于形体结构、色彩及所运用材质等诸多形式因素。而作为这种艺术美的物质表现的基本元素——皴法与笔触,将逐渐转化为一种符号文化,它所蕴涵的独特的审美情趣、文化内涵以及精神构建,会成为现代艺术形式语言载体。由于油画笔触与国画皴法具有相通的艺术共性,所以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对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艺术表现的基本语言形式上的研究,通过分析、比较,就能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艺术痕迹上找到艺术的新方向。对绘画本体语言的深入把握,表现在对艺术痕迹的关注与发扬。如今,多元并进是绘画艺术发展的最佳状态,是符合艺术发展规律的必然趋势,不走极端,兼容并蓄,将成为当代中国画艺术多元化格局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的皴法艺术与油画笔触的力度、节奏、技巧在与西方现代艺术的碰撞与交融中,必将出现新的辉煌。当这种艺术共性超于形象之外,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时,皴法与油画笔触的艺术共性或将成为新的艺术生命诞生的基本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