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与油画的各自艺术体现

影像与油画的各自艺术体现

 

油画作为上层建筑中文化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自诞生之日就有着再现与记录的功能。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追求人性解放、自由平等、以人为本的理念,随着自然科学不断发展,人类自我认知不断提高,油画吸收了诸如透视、解剖等更多科学元素,形成了强烈的写实造型视觉,在二维平面上再现三维立体图像成为油画造型的最大特点。当然,不同时期的艺术思潮、地域特色以及画家的个人性情对油画风格的多种面貌产生影响。此后,油画家作为世界物象的观看者、记录者保持着自己的特殊地位和权利。然而,1839年法国人盖达尔发明了银版摄影术,宣誓照相技术的诞生。1888年,乔治•伊寺曼发明了照相机、胶片及加印技术,由此摄影以其快速、简便、精确的再现客观事物,逐渐取代了油画作为世界物象记录者的地位。   后来的电影电视、数码影像等现代影像技术的发明及普及,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观看方式,同时,借助于现代影像技术,世界被视觉化、图像化了。所以,“从本质上看来,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把握为图像”…。影像技术对其他艺术门类也产生深远影响,其中影像和油画彼此之间的影响更是此起彼伏,互动发展。   一、经典传统油画的观看对象与方式   1.女性人物始终是油画表现的主题。在西方油画艺术形象中。女性始终是从男性的观看视角出发,作为被描述对象成为绘画中的一个永恒主题。特里萨•德•劳雷蒂斯认为“女人始终是基本的表现主题,不管是被直接作为欲望的对象还是借以表达期望。这种与力量和创造性密切相连的欲望是推动人类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动力”悼1。在欧洲油画史上许多著名的大师都是男性,女性被当作表现的对象和基础,或者成为他们面前的一面镜子,而他们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为世人瞩目,因此可以认为传统美术史只关注那些通常在本意上为男观众创造女性形象的男画家。从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20世纪弗洛伊德的《女人体》等等作品都是从男性的角度审视女性,提供给观众相对单一的观看对象。这是由男性在社会和经济上的主导地位决定的,因此女性被男性为主的社会本身的主观化要求所弱化。而油画史上有非凡成就的女性画家少之又少,她们存在,但只是在艺术史学家的眼中消失了,而艺术史学家又大多是男性。美国女性学者琳达•诺奇林在其《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艺术家?》中说:“但如果艺术家不巧是女人,千年的罪过、自我怀疑,客观世界会给她带来不可避免的困难,即使作为现代世界的艺术家也如此。”p1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在探索自身方面有所欠缺。   2.传统油画更注重观看对象的整体性。油画家作为特定时期世界物象的精英观看者、记录者在绘画历史上占据了较长的时间,他们占据着观看的地位以及主动权、专享权。但由于服务于宗教神权和受传统绘画观察方式的影响,传统的画家在他们的工作中与对象保持着天然距离,思维定式导致观看方式的单一。也就是说最终在油画画面中,传统画家更注重观看对象呈现的整体性,形象的完整性,尤其是女性人体对象的完整性,各个时期的欧洲经典名画无论风格绘画语言如何多样也都突出了此特征。这与欧洲宗教文化通过油画艺术反映其故事的叙事性、文学性、神圣性的历史传统有关。   随着照相技术以及电影的出现,这种观看者地位发生变化,普通民众都可以是物质世界的记录者和被记录者。油画单一的记录方式被取代,影像的记录在有可以分割成不同片段以及可复制特质的同时又有连续记录特点。与油画相比较,更主要的是作为创作主体的摄影师与传统油画家观察事物的方式不同,他们“深深沉入到给定物的组织之中”HJ,这种区别从而也影响改变着传统油画家对世界的认知以及观看方式。在影像技术空前发达的时代,影像对传统造型艺术具有很大的影响,它影响画家的审美理念、视觉习惯、创作方式等众多方面。   二、油画创作对影像技术作品的借鉴   1.借鉴其观看方式及对象的多样化。传统画家更注重画面对象的整体性,摄影师则深入到局部细节,然后按照自身的创作理念把他们重新组织起来,所以影像技术与传统油画在反映三维立体图像画面呈现的特点上并不完全相同。由于影像追求细节特写、放大局部的性能,所以更符合女性敏感、心思细密的特质。而物象的局部放大。以前所未有的感观世界展现在人们眼前,更具有视觉冲击力、震撼性和诱惑性。影像技术的简便快速、易于掌握、可复制性,以及展现世界的丰富性给女性艺术家带来在艺术形态上的特别意味,从而也为女性画家脱离男性的凝视眼光、成为自身的观看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20世纪美国超现实主义女画家乔治亚•奥基芙在油画艺术中借鉴照相技术的特写性质就是这种现象的代表人物,她为自己的艺术生涯开辟新的道路。   奥基芙在绘画中一改传统油画以女性人物为主题的束缚,除了极少的人体形象、山脉、贝壳外,最为人熟知的主题是花卉。在传统油画绘画史上这是一个较为次要的内容和绘画对象,属于静物画的范畴,早期服务于肖像画,后期成为独立绘画题材,花卉在画面中以整体方式再现。所以,不论是17世纪佛兰德斯的勃鲁盖尔的《瓶花》、18世纪荷兰的凡•奥斯的《玫瑰、百合和大丽花》还是后来的凡•高、雷东的花卉作品,基本上是描绘器皿之中的花,注重整个花束、器皿、其他物件、台面和具体背景空间在明暗、形色、肌理、虚实上的处理,展现画家各自的绘画语言。奥基芙的丈夫是美国著名摄影家艾尔佛雷德•施帝格利茨。受其影响,她花卉油画的创新在于避开平常的现实主义静物表现手法,选择较少的花卉品种,如鸢尾花、唐菖蒲等。采用夸张的手法,使其膨胀扩开直至超出画面的边缘,弱化对象的客观面貌,脱离客观对象的整体形象,形成类似于点线面几何形状的画面语言。其风格化的绘画从而也引起无数评论,且争论不休。   2.借鉴其观看方式的影像化。奥基芙油画的局部特写式的构图是她作品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这种形式的构图在当时的绘画界之前未曾有过,明显受到摄影特写观看方式的影响。注重花卉局部的特写及描绘,线条柔和,造型简约明确,色彩清淡优美,弱化写实因素.具有很强的现代气息。奥基芙绘画构图基本上只取单朵花头,如同从摄影的角度近距离描绘其中的局部特写,抽象的、具有肉感的褶皱花瓣,说明她所感兴趣的部分是深藏不露的,她向观者展示的是不断扩展的视觉隐喻和个人内心体验。她借鉴摄影技术观察世界的视角,为油画开创了一个微观宏大的感官世界,也显示了她独特的女性精神世界。当时的评论界对其油画作品争论的主要针对点就是她那些隐喻的花朵,是否暗示女性体征,其花卉油画是否植根于她被压抑的无意识的变向表现,以及随之而来的观看者自身产生的丰富幻想等等。她本人则觉得这是过度诠释甚至是扭曲的解读,反对人们从性的角度去理解她的艺术,否认这种隐喻和象征。在自然界,花本来就是植物的繁衍器官,自然界动植物的繁衍本身就是两种基因结合的复制行为,而这种可复制性与影像的特质几乎相同,借助照片的特写形式,奥基芙展示的是生育和繁衍的神秘循环。#p#分页标题#e#   奥基芙个性孤傲,沉浸于她在这万事万物中的孤独境遇,因而要去通过花卉描绘这虚无的世界,而她的油画也具有这种特性。她的绘画形式或多或少受到埃舍尔•多夫提倡“少即是多”的艺术思想和东方装饰审美趣味,其中包括中国和日本的绘画审美意境对奥基芙影响较大。她强调画面设计和自身的本能结合,讲究原创性、装饰因素、平面构成以及色彩造型的象征性与隐喻意味。在造型上采用柔和简练的线条勾勒出花瓣的边缘,在色彩的运用上她使用颜色少而精,画面简约纯净,许多作品都是以经典黑白为基调,搭配简单几种颜色组织画面,显得单纯静美,使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禅意,正如唐朝诗人张说的《江中咏经》所说“实像归悬解,虚心暗在通。澄江明月在,应是色成空…孔的意境,如1936年的油画作品《黑色的鸢尾》等。奥基芙油画中的这些花在现实世界中通常是渺小微不足道的,人们几乎无视它们的存在,而她将它们画得巨大,这是她之所见。这些花卉作品不能以我们日常所看到的现实来对号入座。因为人们所看到的常态物质只是眼睛这个镜头传达给他们的。并且是经过日常生活经验修正过的影像。奥基芙正是抱着这种好奇心,尝试在所看到花卉的正常形态之外是不是还存在另外的可能。她直视观看对象本身的绘画性,忽略其可能传达的文学性、叙事性,至于其传递的象征性、隐喻性那只是评论家和观赏者的事了。这是她对花卉这些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只有具有艺术修养和对生活有深刻体验的画家才能在自己的创作中产生这种情感体验,她用这种个体的精神体验来验证机器工业时代独特观看方式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   三、影像技术与油画创作的互动   在当代,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已上升到新的高度。奥基芙创新的油画风格早已不从属于西方,作为女性研究和女性意识的代表人物,奥基芙的油画艺术超越了西方与东方艺术的界限,显示了艺术及自然精神的本我。她的花卉油画作品有着禅学“一花一世界”的深意,而这种深意在另外一位东方女性摄影艺术家和其摄影作品中又独特再现,充分体现了油画绘画艺术与影像技术作品的互相影响与升华发展。   中国当代摄影家王小慧的作品涉及建筑与城市、肖像和人体、抽象或纪实等各类题材,但其更以花卉为摄影主题而著称。应该说从某种程度上是受到奥基美花卉油画作品的影响。   1.交融与超越。在王小慧的花卉摄影艺术作品里既有爱   这样美好轻盈的主题,也有生死这样沉重的思考。她的花卉摄影似乎有着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一命题。从奥基芙:眼睛——花朵——影像般花卉油画,到王小慧:眼睛——镜头——油画般花卉影像,都是从女性视角观看花卉,诠释花卉意象、对花卉的人性特征进行发掘和展示。花卉艺术成了她们体验的对象,被视为对生命的表达,也成为她们张扬女性个性的女性主义艺术的重要特征,这也是王小慧与奥基芙的共同之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王小慧的摄影作品在观看对象上又有所超越。她的观念摄影系列作品集是《花之灵》《本质之光》《花之性》等系列,拍摄的花卉种类繁多,在她的镜头中呈现出各异的姿态,展示了生命从孕育到枯萎的过程,有着生生不息的象征意味。王小慧拍摄花的孕育、含苞、盛开、凋谢,甚至被冷冻在冰块里的花朵,拍摄花的整个生命过程。花的象征意味不局限于代表女性,她拍摄花卉是为了传递对生命问题的思考,表达对整个生命的观念。作为第一视觉媒介的眼睛,通过照相机镜头这个第二媒介传达观看对象与观看主体彼此相互的感受,拍摄时与花进行无声的交流.在润物细无声的镜像交流中,映射了艺术家自己的身影,也把整个自我投射到了这些花卉摄影中。这是王小慧观看方式上有别于奥基芙的最大特点。   王小慧的花卉摄影注重构成、线条、色彩、肌理、光晕、虚实、氛围、情绪的主观再现,不在意花卉的整体外在造型而是最直接地感受花卉最本质的生命特征。她的摄影超脱了拍摄主体自身固有的逻辑思维。意象化了花卉相对凝固的物质形态,直接展露构成花卉最天然的素质——内在向上蓬勃的生命之流,在灵动、优美、矜持中具有无声的深沉力量。镜头中花卉的变化,是艺术家心灵世界多样化的折射,也显现了她作为东方女性的含蓄情韵,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系。在其著作《双子座:对话中的王小慧》中她说:“与花这种无声的交流,就像两个不同生命体在对话。这些花的作品看似轻,但表达的都是生命的主题。”16。这些图像显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花卉。而是通过它们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世界,揭示了一个被日常生活遮蔽的内心世界。   2.相似与发展。任何作品都要通过艺术家而释放,达到它纯粹的自立。对奥基芙与王小慧做比较,我们会发现她们的相似。在传统油画艺术中,女性长期以来是被观看的对象,而照相技术的发明,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女性有机会由被观看对象成为观看的主体,奥基芙和王小慧她们都是女性艺术家,摆脱了以往作为男性凝视对象的地位,拥有自己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试图建立一种女性美学,来消解男权中心的“女性观看”。从艺术的角度,她们相同的观看对象是花卉这个代表女性自身的绘画或摄影符号图式,也就是对女性自我意识的观看。作为女性艺术家,她们的眼光不是被动地接受和记录客观事物的印象,而是构造性的,并且这种眼光只有靠她们自身中相应的生命动态活动才有可能把握。从她们艺术发展的轨迹来看,奥基英受摄影影响,把摄影的特写观看方式用于花卉油画的画面构图;而乇小慧以摄影这种观看方式再现奥基芙油画艺术的花卉主题,前者采用影像的观看方式,后者采用前者观看的对象。   但就艺术主题而言.虽然都是花卉,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对于花卉图像所揭示的Ift界,观赏者的视觉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要通过图像领悟现象背后的存在,以便接近真理。   奥基芙的油画花卉更多地给人一种朦胧的人性意识,王小慧的摄影花卉除了人性意识外,还有对生死、爱等生命意义的探究。#p#分页标题#e#   在手法上,奥基芙多采用夸张变形的方式装饰性的描绘单支花卉的中心细节,王小慧在镜头取景构图上既有多头的花、也有单支的花,以至花的局部细节,大多是含苞欲放的形态。王小慧除了特法外,还运用拟人化的方式拍摄对象,把花的形态拟人化为人体不同的局部,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美。海德格尔认为:“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7。这个真理是存在的真理,真理在艺术家的作品中显现,作品的本质就包含着真理的发生,奥基芙和王小慧的作品都体现r这一点。由此,她们探讨了女性的属性是如何借助再现并在再现中被建构的。   四、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不断超越不断创新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感官知觉方式的改变是随着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而变化的。如今,随着摄影摄像、电影电视、数码影像、计算机软件图形设计等新型影像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化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生存方式,现代影像技术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大量的图像充斥我们的生活与视野,现在的世界被视觉化、影像化了,影像和其他社会物质一样,也成为一种社会存在。这种视觉化不单是视觉对象本身的物质化或可见性,而是看的行为.是隐藏在看的行为中全部结构关系,或者说对象的叮见性以怎样可能的各种社会关系和条件呈现。影像技术的发展,当然也影响了艺术家的生活状态和思维方式,他们越来越重视影像因素在绘画领域的作用和参与性。传统的对景对物写生,画家在这个过程中把写生对象样式化,并根据自己的视觉规则与对“美”的规范作一些变化。   而当代中国很多油画工作者在创作时采用照片的影像风格.通过画面的平面化、模糊化、不确定性反映时代的特征和当下人们的心理状态。同时在创作中运用照片、照相机或是计算机等作为辅助设备,这较之传统对人对物写生更为方便直接,但有一个问题必须审视:在这个环节我们是在观看客观世界,还是观看照片、或观看照片影像的世界。需要指出的是,“依据照片创作与直接际遇中写生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创作主体不同的思维状态,作为机械复制产物的照片虽然也体现出拍摄者选择的倾向,但在画室中,它的价值只相当于某种替代物,这个替代物是把一个被机械手段凝固了的时空片断硬生生地切入到画家的创作状态里,构成一种虚幻的主客体关系,这时画家的创作欲求不是基于主体与照片本身,而是基于主体与照片中的世界的””j。这说明影像技术对油画艺术创作的改变至少有几点:一是它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传统油画的客观再现和记录功能。二是它的可复制性、便捷性以及数字化较之油画使其作品的快速传播成为可能。三是观看对象的真实与变异都可能存在。四是观看主体与观看对象关系的异化。所以在艺术创作中现代科学技术合理运用的同时也有它自身的局限性。   但反过来说,油画在受影像技术影响的同时,又对影像技术提供可以利用和借鉴的元素。因为当代的影像技术并没有完全消解了油画与它们的互动关系。有人说架上绘画已经死亡,快速简便的影像技术完全可以代替油画的作用和意义,这只是实用意义上的妄言。油画艺术中体现的一些特质,如:艺术家的自身修养,画者的题材选择、作品的艺术高度、观看视角、表达方式、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体现的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东西都可以对影像技术产生螺旋式上升的影响。艺术自身就是不断的创造和超越。影像技术和油画都是艺术家可采用的表现语言手段,关键看艺术家在表现手法上如何吸收。艺术家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广泛吸收,触类旁通,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和发挥现代影像技术的先进性、便利性、公众化、全球化的作用,并使之为绘画服务。影像技术与油画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二元对立,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构成了一个历史上的互动关系。从历史上科技发展与艺术创新的相互关系来看,科技的发展会给艺术创作带来更大的启示,同时,艺术创作又证明科技的发展,这个趋势是必然的。从奥基芙和王小慧的艺术关系和发展轨迹可以看到这种互动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广阔拓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