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教育的思维改革

当代艺术教育的思维改革

 

当代艺术,顾名思义,指的是当下的艺术。但也不能单纯地说其是一个时间段的艺术,它也指最具当下特征性的艺术。其特征是新观念、新形态、新载体。它的表现形式多元化,突破了架上绘画的形式语言,采用更多的新媒体艺术材料。更多展现艺术家的思维、观念,消解了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范畴,融会贯通,囊括万象。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艺术家的身份也不再单纯只是为艺术家,艺术家的责任更加重大。   当代艺术打破了我们原有的审美原则,把握起来更加不易。我们经常在面对一件当代艺术作品时,不知道艺术家想传递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讯息,为什么当代艺术会令我们如此费解?或许是艺术作品不能完美地诠释艺术家的观念,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将观念与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以及我们如何去评定一件当代艺术作品的好与坏?这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像随便拿一坨大便来,就说是“艺术品”的艺术家,一定是伪艺术家。作为美术院校的学生,我们对当代艺术有着太多的迷惑与不解。当代艺术对于我们就像是潘多拉的盒子,好奇打开却又忧心忡忡。说它神秘,有时又觉得肤浅,说它前卫,有时却又媚俗,大多的时候还是不能理解。   我们年轻人本是很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的,但是我们却一直处在学院派的教育模式下,既想突破传统的枷锁又介于对当代艺术捉摸不透而勇气不足,故而一直徘徊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我们渴望走近当代艺术,了解当代艺术,并参与到其中。   因而,当代艺术的教育需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第一,基于当代艺术新观念、新形态、新载体的特征,我们一定要拥有一个开创性、多元化的思维,以及要保持一个开放性、交流化的氛围。我们现在的学院教育模式,不是画室或者工作室的“埋头苦画”,就是老师面对面的“授业解惑”,总之活动范围不超过学校。如此封闭的院校内,怎样获得最新当代艺术的讯息?怎样了解当代艺术家的最近动向?我们应该偶尔把画笔搁下,从学院的象牙塔走出来,多参与到当代艺术的实践活动中去,比如去参与行为艺术,或者是切身地经历下如何去布置一次艺术展览,如何拍卖一件艺术品等等。在开放的环境中去感受当代艺术的多元化形式,与更多的艺术家去交流,思想才能碰撞出火花,产生出更多的艺术源泉。   第二,开设课程不能太单一,要改变知识老化的现象,与时代接轨。在课程的设置上,除了美术史论系,好多纯艺、设计系的学生竟然连美术史课都没有上过,这简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更别说有当代艺术的教育了,这是学院教育的缺失。鉴于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应该开设美学、哲学、电影学、诗歌文学、音乐戏剧、摄影、材料分析等多门类课程,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了解,才能适应当代艺术的多元化。还有不能忽略的是对古典艺术的学习,并不是说我们关注当代就可以忽略古典,借古开今,厚积薄发。彭德教授说过“古书找不到解决当代艺术问题的现成答案,但可以找到启示。众多当代艺术刊物,只是关注艺术的操作与炒作,忽视对文化对历史对艺术史的关注,境界很浅薄”。诸多现代派大师在未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之前也是在对前辈的临摹、学习中成长的。   第三,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非一味地坚持惯性思维模式。拿油画系为例,在学院派的这个环境里,我们的学生更多的还是醉心于古典派写实大师的作品,追求的也是写实的技法。因为在一贯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大部分是被动接受老师的影响,然而老师传授过来的常常又是些大众化的、众所周知的东西,因此学生缺乏创造性的思维,一贯地被动接受,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固有的模式,千篇一律。老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最前沿的学术成果,借鉴到自己的创作中去,并且多尝试新的艺术形式,多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从传统中走出来,真正地去表达自己内心对外界的看法,不要受制于学院的制度的限制,与当代接轨。   第四,学校要敞开校门,走出象牙塔,多邀请当代艺术家、批评家、学者来办讲座。讲座是最好的了解艺术家、与艺术家沟通的形式。在讲座中我们可以直面艺术家与批评家,与他们交流沟通,获得最可靠的信息,并从艺术家的艺术追求中获得启示。四川美院在这一点上就做得比较好,他们聘请了许多当代的艺术家、批评家做客座教授,并且在图书馆专门设有当代艺术家的专栏。我们应该像川美学习。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家责任感的培养。   当代艺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观念。没有责任感的艺术家就不会有好的观念,没有好的观念自然没有好的作品。好的观念支撑下的艺术作品才有立足的根基和引人思考的可能。   不好的观念做出来的艺术品一定是反社会、反生活,更别说能给人带来美感了。因此,在传授知识技法之前,先让我们未来的艺术家拥有良好的人格品质与道德责任感。当代艺术的多元化以及其新观念、新形态、新载体的特征使得我们许多艺术家钻了空子,认为不需再用大量的时间去钻研技法埋头苦画,只需要有前卫的观念,时髦的想法,再用新的媒介或者材料把它表现出来就可以了。所以导致了很多艺术家不再对艺术作深入的学习和思考,他们不再关心艺术真正的价值,只想着走捷径,谋求最直接最快的成功方式。因此艺术越来越模式化,越来越肤浅、低俗,也失去了它最初的功能与意义。朱青生教授说过:“艺术发展到现代化的阶段,它脱离了记录造型的功能,也脱离了审美的功能,而有一样东西却从中升起来了,这种东西就是艺术家的真正的责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在校的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且自身分辨真伪的能力又不强,因此很容易走上“邪路”,当然这条“邪路”指的就是急功近利的模式化道路。但是不论社会发展到何时,能真正打动人心的艺术还是来源于生活的,最贴近我们现实的。为什么我们当代艺术越来越让我们不解,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就是脱离了生活,不在直面社会,越走越狭隘。学生们还是要多关注社会,关注当下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素材,激发自己的创作观念,那样的艺术作品才会丰富与真实。学校在培养一名艺术家之前应该先让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精神、文化承传者的道义和责任,艺术家的责任并不需要太高远的动机,太高尚的作为。每一个年轻艺术家只要平时把自己的作品做好,少一点故弄玄虚,少一点见风使舵,少一点随波逐流,少一点盲目自大。好学、谦虚、有原则,就是尽到对艺术的责任了。#p#分页标题#e#   当代艺术教育,路在何方?应该从灵魂开始,全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