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佛教对音乐的影响

古时佛教对音乐的影响

 

中国佛教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佛教作为宗教,在传播过程中离不开音乐这一艺术形式作为媒介手段,同时也对音乐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1、促进了音韵在这一时期的形成   汉语注音的反切方法“平上去仄”四声用于诗律均与此有关,音韵学对后来的中国歌唱技术和作曲方法均有很大影响。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在翻译佛经的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还曾参照梵文的拼音,发明了我国最早的拼音方法——反切。   另外,佛教还在实践过程中建立了平、上、去、入的四声体系。   从公元五世纪沈约著《四声谱》开始,音韵学便成了一门科学。这是佛教对中国音乐的一大贡献。   2、形成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佛教音乐体系   公元前后,佛教音乐随佛教传入我国,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人生观、生活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经寺院僧侣们不断地实践和摸索,逐渐地形成了以“远、虚、淡、静”为特征的中国佛教音乐,清净自在、菩提心上、旋律优美、婉转动听、宁静清淡、高雅慈悲,独具浓厚超然风味、表达天人合一的思想感情,且融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于一体,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性和民族性。   3、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民间说唱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   说唱艺术的历史是十分悠久。最初是寺院里僧侣用以讲唱佛教故事,由于佛经经文比较晦涩,僧侣为了便于传讲起见,将佛经中的道理和佛经中的故事用讲唱的方式表现,这些故事内容通俗易懂,进而讲唱中国历史故事和传说中的人物。南朝齐梁时,佛教徒开始吸取民间文艺形式,如“转读”“唱导”等。“唱导”是一种说唱兼有、声文并茂的讲演艺术。此时由于佛教广为传播,唱导音乐也很快大为盛行,且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   4、对西域音乐的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魏晋这一时期是中国佛曲草创的时期,魏陈思王曹植研究用中国的曲调配唱汉译经文,成为进行这方面尝试的第一人。曹植好学博识,擅长诗赋文章,是“建安文学”的创始者之一,他精通音律,对传统音乐有深入地研究,同时又喜欢读佛经,因此,他将外来的印度佛乐与中国传统音乐,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佛教自传入以来,至魏晋时期,许多来自印度、西域的高僧在汉地传播、翻译佛经的同时,也带来了印度、西域的佛教音乐。   一些僧人祖籍西域,在创作音乐的过程中、在译经的同时,把诸如印度、西域的佛教音乐、佛曲韵味、曲调等融汇其中,传入中原大地,如:佛经翻译家支谦,本月支人,他就曾依《无量寿经》和《中本起经》制作了《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   5、对我国民间音乐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继承、传播、集中的作用   当时的寺庙是重要的艺术活动场所,佛教对此时的音乐活动有着一定的影响。为了传播教义,佛教音乐采用了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民歌、小曲、杂技、戏曲等等。每逢宗教节日,寺院内外鼓乐喧天,形成规模宏大的表演。佛教在宣传教义的同时,客观上也给了人民以进行艺术活动的机会。据载,北魏都城洛阳寺庙众多,香火极盛,寺庙中常有丰富多样的音乐表演,以致寺庙成了音乐艺术的中心。平日里,伶工伎女把这里作为排演练习的基地,一到节日或法会,便是鼓乐喧阗、观者如云,热闹非凡,活生生的一个个规模宏大的演剧院。这些在寺庙中展露艺术才华的音乐家们,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来自宫廷,还有一些则是城市中的职业音乐家。   北魏人杨炫之《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四月七日京师诸像皆来此寺,尚书祠部曹录像凡有一千余躯,至八日以来入宣武门,向阊阖官前,受皇帝敬花,于时金花映日,宝盖浮云,幡幢若林,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天动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名僧德众,负锡为群,信于法侣,持花成薮,车骑填咽,繁衍相倾。”在这些盛大的乐舞表演中,节目既有印度佛教梵音及梵音的汉化形式,又有民间的百戏、幻术和杂耍。这种活动,把当地所有的歌舞技艺汇集一起,争奇斗胜,年年举行,很多民俗舞蹈就这样随着宗教习俗活动而保存下来,至唐代依然盛行。寺庙戏场对我国剧场艺术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6、保存、集中了一部分民间音乐,并有传授、提高的作用   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各种“仪轨”的创立和形成,为佛教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齐武帝次子萧子良,是修治佛教礼乐的杰出人物,他好古擅治文,曾撰《僧制》一卷,其内容既有生活起居,也有唱念内容。又撰《施食法》,是我国第一部施食佛事专著。南齐永明十年,萧子良发起整理传统音乐的创举,礼请了建康各寺梵呗名僧集结一起,对传统梵呗进行唱诵曲调的比较、勘误与校正。通过这次整理和校订,不仅恢复发传统梵呗,而且培养了一批梵呗高僧,成为传播佛教音乐的骨干力量。待宋齐之间,有昙迁、僧辨、太博文宣(即萧子良)等,并殷勤嗟咏,曲意音律,撰写集异同,斟酌科例,存于旧法。传统梵呗经过校勘整理后,辑为专集,萧子良还为这个专集写了《梵呗序》,在对梵呗词曲校勘订正的基础上,又撰写了《转读记并释滞》一卷。   梁武帝萧衍是另一位不可多得的对佛教音乐做出卓越贡献的人物。梁武帝早年好学,博通史,草隶书法,尺牍文章、骑射战术、律吕音乐等都十分精通,又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是南朝梁的佛教领袖。他的佛学造诣很深,他倾注了大量精力研究佛学,著有《涅萃》、《大品》、《净名》、《三慧》等数百卷佛学著作。梁武帝还制作了许多佛教乐舞作品,以充实有关仪轨。《隋唐音乐志》记载他亲自编制了《善哉》、《神王》、《大乐》、《大观》、《天道》、《仙道》、《过恶》、《除湲水》、《断苦轮》十篇法乐,名为正乐,皆述佛法。#p#分页标题#e#   梁武帝还把佛教音乐引入了宫廷的大雅之堂,使佛教音乐宫廷化,并更加吸收了中国宫廷音乐之精华。   7、结语   佛教自传入我国,不仅对中国文化有影响,而且使中国有了自己的佛教,成为中国国学与文化的一部分。佛教音乐作为一种传达佛教义理的特殊载体,无论是在曾经的漫长历史中还是未来的岁月里都将深刻地影响着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精神世界和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