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潜力的发掘

音乐潜力的发掘

 

音乐是一种感染力较强的艺术事物,即使是刚刚出生的婴儿,也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主张,幼儿音乐教育应该从幼儿的生活天地里取材,让幼儿在玩乐中学习音乐,寓学习于游戏玩耍之中。幼儿的生活应以游戏为重心,在游戏中以最纯真、最自然的方式表现自我,抒发情绪,发挥想象力。   开发幼儿的音乐智能,应该越早越好,但“早”并不是说一开始就非要孩子学弹琴、学声乐,因为音乐智能的养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任何急功近利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相比之下,给他们创造一个音乐的环境更为重要,让孩子的生活中多一些优美的声音,有意识地让他们每天都能听听音乐,经常接触到乐器,慢慢地,孩子就能一天天、一点点地听懂音乐、学着表现音乐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怎样的环境就得到怎样的刺激,得到怎样的印象。”优美的音乐环境能陶冶幼儿爱音乐的情操,促进幼儿优秀品质、高尚情操的形成。1-2岁的孩子,刚刚开始学习说话、走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短小活泼的歌曲或乐曲,帮助孩子随音乐做拍手、招手、摆手、点头等动作,然后逐步增加踏脚、走步等动作,练习手、脚动作的协调性,感知音乐节奏的快乐。随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可以教孩子有节奏地说儿歌,也可以拍着节奏说歌词,在会说歌词的基础上,随家长学唱适合幼儿歌唱能力的歌曲。适合幼儿歌唱能力的歌曲,主要指适合幼儿理解、感受和演唱、表达的歌曲,如反映幼儿日常生活的歌曲,篇幅短小、歌词简练、节奏简单、易唱、音域在六度以内的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能表达幼儿情趣的歌曲等。   作为家长,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一、带幼儿走进大自然,让他们在广阔的世界中探索音乐。带他们到树林里,让他们感受树叶“沙沙”的轻巧,小鸟“啾啾”的婉转;带他们到小河边,让他们感受溪流“哗哗”的欢快,青蛙“呱呱”的嘹亮;还可以带他们到海边,让他们感受海风“呼呼”的惬意,海浪“唰唰”的激越……这些都是极其生动的音乐教育素材,幼儿既乐在其中,又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   二、鼓励幼儿亲手制作“乐器”。如将橡皮筋套在小碗上、杯子上,轻轻拨弄便会发出动听的声音;在塑料瓶子里装上沙子或者小石子做成“沙锤”;用手搓塑料袋来表现风声、雨声;用塑料纸板作雷电声音等,通过自制“乐器”,孩子肯定会更加积极地走进音乐,去探索这个神奇的未知世界。   三、鼓励幼儿当众表演。家长应留心孩子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对音乐的反应,或音乐活动中的创造性行为,使幼儿感受到成人对其行为的欣赏和鼓励,获得认同和赞赏会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所以家长可以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能够当众表演。   四、父母还应让幼儿积极参与到与音乐有关的活动中去,鼓励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拍拍手、跳跳舞、唱唱歌。各种形式的音乐游戏结合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让幼儿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高,对幼儿进行最初的音乐启蒙。   五、家长还可以在幼儿睡前播放摇篮曲、小夜曲等舒缓的、柔和的音乐,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白天的睡眠可以让音乐贯穿其整个入睡阶段,当他们快要醒来时,可以换成一些欢快的儿歌类音乐或是节奏感较为鲜明一些的音乐。   六、注重家庭氛围的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受父母影响很大,父母喜欢京剧孩子也很会欣赏,孩子会随着学习各种唱腔和表演;父母喜欢古典音乐、歌剧、流行音乐,也同样会影响孩子,当父母有感受时会从表情和言语中流露出来,就会引导孩子进入这种境界。此外,父母还要多带幼儿参加音乐会,观看现场演出,对于孩子来说,这绝对会是一次回味无穷的体验。再者,带幼儿观看芭蕾舞剧、音乐剧,甚至京剧等戏曲,都是让孩子感受音乐的好机会。   七、家长还要给幼儿提供接触各种乐器的机会。时常带幼儿到乐器行转转,看一看小提琴和二胡有什么不同,听一听电吉他可以发出什么样的奇妙声音,听一听古筝行云流水般的音响,或者亲手触摸一下各种乐器的琴键,这些都会提升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总之,幼儿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学会唱多少歌曲,或者能够把乐器演奏得多么好,而在于让他们的童年有艺术的体验,在艺术的氛围中快乐地成长,使他们热爱音乐,热爱生活,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或许,并不一定每一位学音乐的孩子将来都能成为贝多芬或是莫扎特,但作为父母也不应该放弃对幼儿进行音乐方面的培养,因为一个从小就喜欢音乐、接受过音乐培养的孩子,他们一定会有一双音乐的耳朵、音乐的心灵,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也会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