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体育精神状况及成因

中学生体育精神状况及成因

 

1体育精神的涵义   体育精神一词源于西方,最早可追溯到乔治•威尔1945年写的体育评论《体育精神》,其英文为“sportingspirit或sportspirit”。一般认为,它产生于有组织的、以规则为指导的竞争性身体活动过程,是在各种体育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延伸的价值观念体系和行为规范。它具有双重涵义:一是指由体育活动的竞争性特点引发的“超越自我”、“超越对手”、“超越极限”的价值观念,以及“顽强拼搏”、“永不放弃”、“胜不骄、败不馁”的体育心理素质。二是指由体育活动的规则性特点引发的公平竞争精神,公平竞争是体育活动的灵魂,它主要包括“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公平地进行比赛”等多个方面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2当前中学生体育精神现状特点   笔者长期担任初中各年级的体育课程教学,在工作的过程中,本人对当前中学生体育精神的现状不仅深有感悟,而且还在2011年5月对广东省韶关地区的5所中学(城市2所,乡村3所)作过较为详细的问卷调查,调查的结果显示:   2.1相当部分的中学生对体育的认知,尚处于随意感知的低层次阶段,体育常识严重缺乏   当问及“奥运会几年开一次,2008年开的是第几次?”这一问题时,有59.6%的中学生居然选择不知道或不太清楚。针对“你认为我国传统的体育强项有哪些”这一问题,更有高达62%的中学生写不出两项以上,甚至还有38%的中学生对此一无所知。这就充分地说明了当前中学生体育人文知识是相当缺乏的。他们对体育的认知还仅停留在随意感知的低层次阶段,缺乏起码的感知和学习。2.2一半以上的中学生尚未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体育锻炼对于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调查发现,不少中学生对于体育和运动事实上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调查发现,70%左右的中学生根本没有自觉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当问及你是否有自己认为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时,竟有高达59%的同学答“无”。这就说明了体育养成教育之于当前中学生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的确非同一般。   2.3相当多的中学生在“顽强拼搏”、“受挫能力”、“对待对手”等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缺位与不足   通过体育锻炼和竞争,培养个体、单位和整个民族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入世精神”,可谓是体育和体育运动的真实意旨所在。然而,调查发现,相当多的中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令人忧虑。69.8%的中学生坦言,在体育运动意识和实践中,自己受挫能力差,缺乏“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更有高达79.6%的中学生认为自己不能以欣赏的眼光和心态看待自己的竞争对手,彰显了体育心理素质培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   3当前中学生体育精神缺失的原因笔者认为,当前广大中学生体育精神的缺失与不足,是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原因综合造成的。要破解当前中学生体育精神缺失与不足这道难题,首先必须要认真剖析其成因。   3.1家庭方面   按理说,当代中学生的家长大多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及以后,且不少拥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体育或体育运动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道理他们不能说是不知晓。但是,一方面迫于升学的现实考虑,他们往往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孩子的“智育”方面,社会上名目繁多的“补习班”的存在与盛行就是最好的说明,不少的家庭往往舍得从每月有限的收入里花80-200元/时来请家教老师给孩子补习。另一方面,许多家长由于自己忙于生意场、官场或其他事务,自己本身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锻炼对于他们来说,是居于生活的次要地位。因而,花时间和精力督促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想都没想过。在这种情形之下,不少中学生几乎就没有受到任何来自于家庭方面的体育督促力。家庭体育督促的缺位,不能不说是当前广大中学生体育精神丧失与不足的重要因素。   3.2学校方面   虽说教育主管部门早就主张大力实施“保证中小学生校园体育活动1小时工程”,并且多次组织了全国性的督促检查活动。对于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教育主管部门不能不说是相当重视。但从许多基层中学的实际来看,由于体育师资紧缺、升学压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的制约与影响,他们很难真正贯彻落实好这一政策。“校园阳光体育1小时,我们时间上肯定有保障,但质量上我们不好怎么说”,这是基层广大中学校长和教师的普遍心声。就正常的体育课而言,当前我国城市中学一般都配备了专门的体育教师或具有一定体育专长的“教师”,但广大农村地区,体育师资仍严重短缺。调查中,笔者发现很多基层的农村中学,由于缺乏专业体育教师,连最基本的广播体操都无法正常教授,体育课大多仅是为了应对上级的相关检查。广大农村体育师资紧缺,再加上众所周知的升学压力,广大中学生的体育精神培育自然会受到极大影响。   3.3社会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我们的各项体育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早就步入了世界性体育大国的行列。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现在我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强国。我们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并不是均衡的,亚运会、奥运会等世界性的大型赛事,我们具有优势的仅限于一些技能性的传统项目,径赛方面很少有突破。社会各界重视传统的体育强项,这固然重要,但这也给了我们一种错误的体育认知:似乎一切体育运动和竞赛就是为了发扬和光大具有世界优势的传统项目,而其他项目则可有可无。政府、体育业相关部门和单位虽都不曾这样主张和倡导,但实际上各地人、财、物的投入大多都流向了这些传统体育强项,从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各项基础性的体育建设事业,这种做法必然也会深刻地影响到广大中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急功近利的体育观念,不能形成健康的体育心理素质。#p#分页标题#e#   4对策与建议   针对当前广大中学生体育精神缺失与不足的现状特点,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携起手来,这种状况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为此,本人建议:   4.1家庭方面要高度重视对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养成教育   当前,已有很多学者和教师呼吁要重视以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为中心主题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于无声无形之处,这的确不无重要之道理,但反观学界的这种主张和观点,广大学者大多只谈到了在思想道德、品行等方面对中学生或青少年进行养成教育,很少有人涉及体育精神方面。事实上,父母以身作则,重视中学生体育精神的养成教育至关重要。因为,一方面,这是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切实需要;另一方面,家庭体育精神的养成教育,也可大大舒缓广大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对于调节他们的心态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4.2学校、社会方面要切实地转变体育观念,全面地弘扬体育精神   广大学校是培育中学生健全体育精神的主阵地,各中学要切实地转变体育观念,深刻地领会体育精神的真正内涵,体育教师不仅要高质量地上好每一堂体育技能课,更要注重在体育实践中对广大中学生进行体育精神的培育,要从小处着手,坚持不懈。社会相关部门、单位则不仅要在人、财、物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更要积极地营造一种良好的体育精神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