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体育的石文化

藏族体育的石文化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西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以上,境内高山绵延,巨流纵横。世代生活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藏族传统体育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生到发展都与藏族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其中,石文化在藏族传统体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是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一大主角。   一、藏族族群发展进化中的石文化   大约在4000万年前,欧亚板块撞击的造山运动把原本是一片的特底斯古海奇妙地变成了地球的屋脊,千姿百态的大山是天公对这片超尘脱俗的地球高地最慷慨、最丰盛的馈赠。西藏位于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南部,高山林立是一大特点,有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唐古拉山脉和昆仑山脉等,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有伯舒拉岭、高黎贡山、怒山、芒康山、云岭、沙鲁里山、大雪山、邛崃山等。这样的生存条件给藏族的先民带来极大的困难,同时也造就了藏族文化与石头间的不解之缘,因此,石文化在藏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从西藏地区发现的古人类的考古资料、藏族民间传说及藏、汉文文献记载充分说明: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就活动于青藏高原上。[1](P303)藏族先民进化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藏族文化产生发展的过程,体育即萌芽于这一过程。   同其它民族一样,原始的藏族先民过着“以果实、坚果、根茎作为食物,没有武器而以群体的联合力量和集体行动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的生活。在采撷和狩猎时期,原始人大多群聚生活、集体围猎,棒打和投掷石块是主要方式,石头是最重要的觅食和防卫的天然工具之一。狩猎的随后人类学会了制造工具,进入了石器时代。石块是人类先祖制造工具最方便简捷的原材料,特别在西藏高原,到处都是大大小小、材质不同的石块。经过把天然的石块作为天然工具的阶段后,人类开始对石块进行打制加工,根据打制出的不同形制的石器决定不同的用途。随着技术的积累和人类的进化,发展到根据用途来打制石器,人类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考古发现,在藏南的定日县、藏北的申扎县、双湖地区都发现了刮削器,尖状器,石核,砍砸器和石片等旧石器。[2](P64-128)随着人类制造工具能力的发展,采集和狩猎提供的产品的增多,原始种植业和畜牧业相继发展起来,人们有条件和能力制造出更加精细和功能专一的石器,于是就发展到新石器时代。1978年发掘的距今五千多年的昌都卡若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骨器、陶器和动物骨骼、穿孔的贝壳等。经鉴定,这些出土石器分别属于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时代。其中包括石刀、石匕首、石刺刀、石矛、石戈、石钺、石簇、石斧、石镜、石铲、石绣、石球等工具,[3](P2-8)这些石质工具孕育了许多传统体育项目的萌芽。   藏族先民靠山吃山,磨石斧以狩猎,凿石锅以煮食,垒石屋以避寒,佩石坠以驱邪,如此维系着长久不衰的巨石崇拜与灵石崇拜。散见于西藏各地的摩崖石刻与玛尼石堆,便是这一古老信仰习俗流变的具体体现。石头是藏族人独有的一种心灵语言。人们通过它和山水交谈,将外在的风景化为内在的心境,同时也把冷峻的高原变成熟悉的、让人“诗意地栖居”的家园。[4]石器时代的细石器工具、石砌建筑、石棺葬等,标明了青藏高原远古文化的特征。迈进文明的门槛之后,第一代王者聂赤赞普居住的西藏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就是一座建在石山顶上的石砌城堡。如今在藏区,以石头为材料的民居、寺院、宫殿、庄园、堡垒以及各种石质的宗教象征物比比皆是,是藏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藏族传统体育中的石文化生活在高山石丛中的藏族先民的体育活动,到处都有石头文化的痕迹,古朵、抱石头、抛石头等是典型的代表。   1.投石   投石藏语为“古朵”,是利用离心力将石子抛掷出去的活动,是藏族最古老的体育项目之一。投石起源于藏族原始先民的狩猎过程,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生活和生产的基本技能,经过改进形成放牧和狩猎、防身自卫和锻炼身体的手段。在1904年的抗击英国侵略的江孜保卫战中,藏族人民曾用“古朵”作为抵御英国侵略者的重要武器。在原始的狩猎活动中,最原始的方法是用石块砸向猎物,直到捕获猎物为止。后来人们把石块与绳索等结合起来,制造成复合工具。从民族学资料可以看出,近代一些原始部落利用石球制造的狩猎复合工具,一类是绊兽索,一类是飞石索。飞石索有单股和双股之分。古朵类似于双股飞石索,在捕获猎物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演变而来。放牧时代,古朵发展成驱赶牲畜、攻击野兽的工具。放牧人在闲暇时间练习古朵的准星和远度,逐渐演变成休闲健身的体育项目。“古朵”成腰带形,用牦牛毛编制而成,质柔软,约有2.5m长,两端细窄而中部较宽,中央最宽处约5~7cm,并有一块约8~10cm长,5~7cm宽的皮垫,用以包放投掷的石头,绳子一端有扣。使用时,将有扣的一端扣于中指之上并用食指和拇指夹住另一端,把古朵对折,皮垫中加一块约鸡蛋大小的石头,在身体侧上方做圆形匀加速旋转,即发出“呼呼”声响,旋转到高速度时,挥臂甩向目标,同时迅速放开没扣的一端,伴随着一声清脆响声,石头即飞掷出去。用“古朵”掷石,是藏族传统体育独具特色的一个项目。比赛一般分打远、甩准、甩响。有团体和个人比赛之分,团体比赛采用打准的方法。单人比赛多以远度或响度决胜负。   2.抱石   抱石藏语叫“朵加”,意为举石头较量臂力。抱石头起源于藏族先民的生产劳动,是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逐步发展演变起来的。在集会时或劳动之余,藏族男子常常抬举周围的东西或牲畜,以显示男性的力气。松赞干布时期建造的大昭寺和赤松德赞时期建造的桑耶寺壁画中就绘有抱举石头的画面,充分说明在吐蕃时期抱石头已经是非常流行的一种体育活动。在这些壁画中,抱石者均为彪形大汉,他们大都长发梳辫,身穿长袍,下着长裤,腰间系带,足蹬翘头鞋。壁画中从怀抱石头到上肩等比赛的整个过程及赛场环境等都有形象逼真的描绘。据藏文史料记载,藏族非常崇拜大力士。在吐蕃赤松德赞时,曾有七名大力士。其中一个名叫桂雅琼的大力士,能将一头鹿剥下完整的皮,腔内装满沙子举起,并将沙鹿举过头顶,旋转自如。另有一大力士则能奋力将一头牦牛举起,可见力大超群。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举重活动,一向为藏族群众所喜爱。随后,在比赛的实践过程中,为了一决雌雄,抱举重物逐渐固定为石头或沙袋,但不分重量、级别、年龄,只要把事先规定的抱举物举起即可。抱举的规则、形式越来越丰富,复杂度、难度亦有所增加,形成了后来的抱石走步、先抱后抛、抱石翻肩等项目,并延续至今。#p#分页标题#e#   抱石头比赛大致有4种形式:第1种形式,抱石头比赛,须将重150kg左右的石头或装满沙子的皮袋提起,抱到胸腹部并从胸腹部抱至肩上或从腋下移到背上,然后按规定范围走圆圈,以走的圈数多者为胜。第2种形式,先把重100kg左右的石头抱至肩上,然后从肩部向后抛,以抛得远者为胜。第3种形式,比赛时选择一个重约150kg的椭圆形石头,在石头上遍抹酥油,以加大抱举难度。比赛选手先躬腰抓握石头,然后逐级抱到双腿、腹部、肩膀上,要求身子挺直,不得晃动,然后把石头稳妥地放回地面,即为成功,最后以抱举的高度决胜负。第4种形式,选择一个重约100kg的石头,把石头抱至左(右)肩膀上,然后把石头通过颈部移到右(左)肩膀上,再抱回胸部,接着转颈,按转的次数多寡定胜负。   3.抛石   抛石,是一项藏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在藏区广为流传,拥有深厚的基础。在藏族民间,有关于男子九项技能的说法,指的是“文才口才和算术,射箭抛石和跳跃,跑步游泳和摔跤。”其中抛石虽然是有关石头的游戏,内容和形式却丰富多彩,五花八门。[5]西藏各地的抛石活动稍有不同。在阿里地区,以代表将军与士兵的石头为标靶进行抛石活动;在山南地区,以牦牛犄角为标靶进行抛石活动。这两种比赛均以击倒对方的标靶为比赛办法,不受季节和场地的限制,具体的比赛规则复杂而有趣,参加的人越多,比赛越热闹精彩。后藏地区的抛石比赛,类似于现代的冰壶比赛,通过双方的进攻与防守,以距对方的标靶更近为标准而取得胜利。每次比赛都是给胜利者以奖励,而失败者则会受到嘲笑和奚落。除上述三种比较流行的抛石比赛形式外,另有多种比赛方法。如:以垒石作为标靶进行抛石比赛的项目。此外,在一些农区也流行一个特殊的抛石比赛方式,即参赛者选好一块重约五至十斤的石头,利用铁锨或背筐比谁能抛得更远,抛得最远者自然取得胜利。这项活动是广大农区男子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的,形式简单,较为朴实。   三、藏族传统体育中石文化的内涵   藏族传统体育是藏族文化的载体,通过对藏族传统体育中石文化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来反映藏族的社会发展史状况、经济文化类型及民族性格等方面的内涵。   1.藏族社会发展史的反映   藏族历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远古时期、吐蕃时期、封建割据时期、藏传佛教统治时期和新西藏时期,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对藏族发展的影响不同。在远古时期和吐蕃时期,藏族先民积极地与生存环境做斗争,并不断地向外扩张进取。经过短暂的强盛之后,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地方割据,藏族再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局面,各割据势力为了自身的利益,逐渐保守起来。藏传佛教统治下形成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制度,统治者利用政权来扩大神权,再利用神权来巩固政权,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解放以前藏族社会迟滞不前,广大人民生活在落后的甚至是灾难的处境中,社会呈现一种畸形形态,[6](P226)生产力水平发展缓慢。藏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同样也受到藏族社会发展的影响,比如保留和继承了原始石器时代的痕迹和因素的古朵、抱石头等体育活动,虽然一直流传到现在,但在经过吐蕃时期的繁荣以后,基本上没有再向前发展,而马球这样的运动则早已消失。   2.经济文化类型的反映   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类型是民族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经济文化类型是指居住在相似的生态环境之下,并操持相同生计方式的各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具有共同经济和文化特点的综合体。[7](P93-94)藏族世代生活在高山环绕的封闭环境,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小,主要采用以畜牧业为主、以河谷农业为辅的生计方式,每年的大部分时间过着“或随畜牧而不常厥居,然颇有城郭”[8](P667)的半游牧生活,而草原上的人们则完全是游牧。因此,藏族传统体育活动与畜牧业息息相关,骑马射箭是游牧民族共有的体育项目,驱赶牲畜的工具———古朵在闲暇时就演变成娱乐的活动;抱牲畜演变成抱石头,等等。   3.藏族民族性格的反映   人类学家认为民族性格深受社会、经济、文化传统、生活方式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正是藏族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造成了藏族鲜明的民族个性。险竣的地势,恶劣的气候,造就了藏族顽强、倔强、执着进取、勇敢追求的民族性格,强烈的阳光和广袤的草原赐予藏民族开朗、豪爽、奔放的性格。藏族传统体育开展古朵、抱石头和抛石头的活动时,每名参赛选手都能够表现出积极进取、追求胜利的精神面貌。藏族对于胜利者非常尊敬,献上哈达,敬上青稞酒,获胜者则大口喝酒,表现出豪爽、奔放的性格,失利者则遭到人们的嘲笑和奚落。这些都是藏族先民遗风,体现出藏族自古以来“虎豹皮褒以勇士,狐尾贬以懦夫”[9](P38)的民族传统。   4结论   虽然藏族传统体育的许多项目发展还不成熟,甚至还没有脱离生产劳动,但是却是一种颇具特色的体育文化。石文化是藏族传统体育的特色之一,具有深厚的民族性,是藏族历史文化发展演变的产物,是体育文化与自然结合的统一体,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