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价值分析

高校体育教学价值分析

 

1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价值取向的现实问题   1.1从教学方面看,一是体育教学改革进展比较缓慢,旧的与时展不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仍然被一些学校采用,难以充分调动广大学生锻炼身体的热情,不利于广大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二是高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场馆等设施建设受限,客观上抑制了高校体育教学现代化发展的速度;三是高校体育教师队伍结构不甚合理,素质有待提高,难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四是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不浓层次较少,与其它校园文化形式缺少寓教于乐的有机结合。   1.2从学生方面看,一方面在社会转型、经济转型时期,部分大学生受到社会道德滑坡等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其体育意识淡薄,身体素质状况不容乐观。另一方面是竞技体育的拜金主义价值取向导致校园内外的各种丑陋现象滋生,诸如黑哨、假球、假年龄、兴奋剂事件、金牌内定、黑箱操作等等,这种种不道德的状况诱发和加剧了部分大学生崇尚拜金主义,道德自律性和学习主动性较差等不良倾向。   2导致高校体育价值取向扭曲的因素分析   导致高校体育价值取向扭曲的因素,既有来自校内教与学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与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析其原因:   2.1在以往较长的时期里,因为政治和社会的某些需要,高校体育从体育标准的设置到教学课程的实施曾一度忽视甚至压抑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大都是在竞技体育的目标指导下进行的,使体育课程的发展呈现出与竞技体育价值取向相匹配的机制和效应,造成了体育课程标准类似于运动成绩水平的评定。高校体育课程应该是大学生在自我定位基础上的自主选择,体育课程在内容的选择和方法的实施上,都要适应并促进每个大学生在身心发展上的特点与水平,适时地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对体育课程目标的确定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而是体现了国家对未来人才身心健康要求的意志。   2.2大学生优良的身心素质应包括较强的免疫力、抗病力,科学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规律,健康的体格和顽强的意志,鲜明的独立性和稳定的应变力,以及刚强的承受挫折能力等。这就要求高校体育课程和运动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适应时展的需要,积极开发相应的体育课程和运动资源。即在价值取向上提供合乎大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衡量依据。   2.3当代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已经开始具备比较明确的认识和比较健康的动机,他们的体育价值观念呈综合化、多元化趋势,不再局限于体育可以强身健体,而是更广泛地意识到体育对心理健康的价值,这反映出大学生主流群体对体育精神理念的认识日趋成熟。与此同时,迫切需要我们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充分领会体育教学改革所提倡的淡竞技、重娱乐的理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优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健康的体魄多渠道地传授给学生,达到体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3确立高校体育教学合理价值取向的对策   确立高校体育教学合理价值取向的对策,似应从改进体育教学,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入手。其内容主要有:   3.1通过高校体育教学体制的改革,在制度层面上为大学生们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选择。引导大学生们能够自主地摒弃为应试而教育的价值取向。尽管现阶段为应试而教育的价值取向还有着相当的市场,但从发展看,为应试而教育的价值取向,既不利于个人潜能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改革考试制度上来限制对这种价值取向的选择。   3.2通过高校体育教学课程的改革,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突出体育的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和可接受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态度,形成终身体育观,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要摒弃只为专业而教育的价值取向,从长远看,这种功利的价值取向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不利于学生个性潜力的开发。   3.3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手段的改革,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促进大学生们确立为生活而教育的价值取向,这是以能否加强引导与培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不断地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和教学能力为前提的,是以能否增加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为保障的。   3.4通过高校体育教学空间的改革,诸如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扶持与建立各种俱乐部,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娱乐竞赛等;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手段来拓展实施体育教育的空间。这种整合的价值取向加强了对大学生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训,增加了大学生们对今后走向社会时迫切需要的创业和创新能力需求的重视程度和锻炼机会,促进了大学生们学会将“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统一起来,积极锻炼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从而为将来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小结   高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合理与否是与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消费逐步呈出的多元化趋势紧密相关的。因此,在我国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视野也应该着眼于为了更好的满足不同层次和人群的体育消费需求,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中也应该吸纳国内外全新的体育工作方法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