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才管理

论述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才管理

 

1 目前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现状   1.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培养目标是指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根据现有条件把招收的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能力的人才,人才培养的目标决定着人才具有的专业基本能力。1998年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的,能从事武术、传统体育养生及民间体育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规范中提出的培养目标指出,人才应具备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基本知识与技能,能从事民族传统体育的各项工作。   从现实情况来看,民族传统体育的学生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科研技能不容易实现,因为目前各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实行的是单独招生,主要招收武术特长生,学生的文化基础差,四年内难以达到具备《规范》中提出的能力。因此有学者提出培养目标应定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备民族传统体育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运动队、学校及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训练、健身指导、管理和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种定位相对还比较合理,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就是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比较窄,另外,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没有考虑进去。   1.2 专业方向设置的研究   专业方向设置是以社会对某一方面的专门人才有相对稳定的需求量为依据的,受社会劳动市场供需规律支配,具有易变性的特点。一些专业因缺乏社会需求而萎缩,乃至消失,新的专业又会因社会需求的出现而诞生。   专业方向的设置必须以社会发展需求为首要和最基本的依据。《规范》中提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应分为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三个专业方向。相关学者就《规范》中提出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划分的可行性进行调查研究,91.67%的专家认为将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划分为武术、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三个专业方向是基本可行的,仅有8.33%的人认为不可行。因此得出得结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当前的专业方向划分是基本可行的。   但是本文经初步研究(查阅了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九所院校的培养方案)发现,现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方向设置基本还是沿用过去的武术专业设置,分为套路、散打两个专业方向,部分学校开设了中国式摔跤。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两个专业方向开展不起来,一方面因为师资的问题,另一方面,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的问题,目前中国跤专项的学生就很难在在社会上找到对口的岗位。   1.3 课程设置的研究   目前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差别很大,大多还是以武术专业课程设置为主体,少数学校有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的课程;有的学校只是为适应改革需要开设相关课程,这对人才培养极为不利。另外,专业类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内容单薄,与培养目标的要求差距较大,建议增设武术传统项目、中小学体育课武术教材的内容和段位制教材,散手专项增加套路学习的时数使专项学生“能打会练”。套路专项的学生也要进行拆招练习,做到“打练结合”。   当前考虑到民族传统体育的专业特点,在课程设置上提倡“宽口径,厚基础”。同时,考虑到项目的特点,拓展专业口径和厚基础均不应以牺牲‘专项训练’的课时量为代价。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各运动方向分散且相互联系不大,专项训练的时间太少不利于学生对技术的掌握,武术除了学习动作方法外,更多的是节奏的把握、风格特点的体现、技战术的运用等,学习动作方法需要学生在练习中记忆,其余的则学生必须在训练中有所体会而不断提高。   1.4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研究   近十年来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从事各级教练员工作的约占20%,大中小学教师约占27%,公安、武警行业约占22%,其他的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本文还就首都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系05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作了调查,发现,50个毕业生中有36人从事教师行业、9人从事公安部门的工作、2人从事教练工作,3人没有找到固定的工作岗位。还发现,武术套路专项的学生在社会上有较确定的劳动岗位,另外两个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在短期内无法设置对口岗位。   2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   2.1 当前对培养目标的研究仅局限在理论上,对实践指导意义不大。当前提出的培养目标不是要求太高不利于实现,就是偏窄不利于毕业生的未来就业。另外,对学生个体发展需要的研究还不足。   2.2 专业方向设置研究提出,要依托市场自行调节,但这不利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全面发展。设立民族传统体育专业一方面是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另一方面是要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和发扬光大。因此,在专业方向设置方面除研究市场需求外,还要研究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让更多的传统体育内容进入课堂。另外,当前研究《规范》中提出的三个专业方向,得出的结论是可行,但是现实中传统体育养生、民族民间体育两个方向开展不起来,目前的研究并没有指出开展不起来的原因所在。   2.3 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合理的可实施的方案。关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课程的研究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大部分学者认为当前民族传统体育的课程主要是武术的内容,课程单一、内容单薄,达不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不利于人才的发展。但是当前的研究者都没有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   2.4 针对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问题,目前研究主要是依据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市场需求情况调查研究不足。  #p#分页标题#e# 3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   3.1 培养目标的研究要注重实际,可以因地而宜进行特色研究,制定出既能够符合社会的需要,又能促进传统文化传播和人才个体发展的培养目标。   3.2 专业方向设置的研究要多开展实地调查,考察各个学校的师资情况和硬件设施,研究传统体育项目的特点,把众多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归类,让更多的项目进入课堂,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民族精神的弘扬。   3.3 课程设置的研究要提出具体的方案,如果有条件的部门还可以进行方案的应用性研究。   3.4 今后就业方面的研究要走入市场、深入社会,把握市场的最新信息,反馈给学校和政府教育部门,以便不断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改革课程结构,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