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新课改反思

高校体育新课改反思

 

新课程改革的出台给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新形势下,高中体育教师也需准确解读体育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学后不断反思总结,这样高中体育课才能获得实效。   一、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准确把握和解读体育新课程理念,是有效开展体育课教学的重要前提。其中,有四点理论需要高中体育教育特别关注和充分解读。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这一理念充分体现了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将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旨在说明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运用,都要围绕学生的兴趣来开展。因为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这一理念要求教师从多层面、多功能角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和主动创造的能力。在体育教学中,以主体性教育理论为依据,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育理念,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必需条件。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在教学中受益。要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这样可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完成相应的课程学习目标,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学生如果不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常常遭遇学习的失败,他们就不可能也根本不会喜欢体育课,更不会主动地参与到运动中来。   二、体育新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将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课堂内容的安排要服从于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个性,以人为本,以学定教。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以及体育学习的特点来制定教学内容。体育最大的魅力在于其竞技性,所以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能让学生进行比较、分出胜负的比赛内容。课堂上时间的安排要服从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要使学生感到课堂时间对他们是开放的,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表现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要鼓励学生开展讨论,要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怕出错,敢于发言。   2.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提倡“三动一导”的教学模式。“三动一导”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学过的知识,往往还需要在课后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加以巩固。“家庭作业”不仅要有技术方面的检查,还要有素质方面的练习。如在广播操的考核过程中,一般以组为单位进行考核,要求每组自编两节广播操,自定义名称然后进行练习、表演,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给出成绩。在课后也可以提一些与学生的实践相贴近、易于探究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总之,体育教学中,要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   3.课堂提问应贴近学生实践。   (1)问必有因。首先,精心设计问题,有疑而问,问在要害之处,问题要针对重点难点;问题必须有助于整节课主要目标的实现。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备课,清楚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其次,不要只把最难的问题推给学生,而要适当地铺设台阶,让学生经过思考后一步一步寻找到方法,最后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   (2)有节奏提问。提问后,一定要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要求学生把思考的结果原因说出来,这样便于学生相互交流,动脑思考。   (3)重视每一次提问。学生回答问题,先想后答。对于几个学生回答有冲突的信息,师生要共同讨论,从而加深理解,真正解决疑难。老师对学生的疑问,一定要有交代,不能含含糊糊地绕过去。   三、体育新课程教学实践方法   1.教师要熟练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教师首先要对技术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并熟练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才能保证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作为体育教师应该知道这样一个教学的规律,即:一开始教给学生什么样的技术,学生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技术模式。著名跳高运动员倪志钦在基层上跳高训练示范课的时候,因为教学过程的需要,黄健教练让他做一个错误动作,可他反复做了几次也没做出来。当有人问为什么做不出来时,他说因为他的教练从来就没有教过错误技术动作,所以无法做出来,这就是在技术教学中严格要求技术动作的结果。   2.教师课堂语言要精炼准确。精讲的本质特征是主次分明,讲在要害之处,讲在非讲不可之处。在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时,无论是学习新内容还是纠正错误技术,教师精确地使用指导语言至关重要。满堂罗嗦、没有主次、不得要领的讲解,是难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因此,每次课的重点是什么,要解决什么关键问题,一定要明确表述。   3.授之以“渔”。练习方法是指根据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需要,通过身体活动有意识地反复做某种动作的方法。这主要包括:完整练习法、分解练习法、重复练习法、循环练习法、游戏练习法和比赛练习法等。笔者始终认为,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告诉学生应如何练习,如何更好地协作。如在教学生如何倒立时,应首先教会学生如何保护和帮助他人,并让每个小组的组长保护与帮助其他同学完成动作,然后这个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练习。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正确的练习方法,学生才能积极、有序、有效地掌握教学内容。#p#分页标题#e#   四、对体育新课程教学的反思   1.关注学生需求。在新课改教学理念引导下,老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热情,让课堂成为充分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舞台”。   2.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有人曾对某市10所学校的2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表明:敢于向老师提问的仅占20%,敢于当面指出老师错误的学生更是微乎其微。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应对学生有太多的限制,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并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质疑,最终能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还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这样,合作学习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点缀,而是一种具有实际意义的扎实有效的学习方式。   4.重视三维四标的培养。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培养。知识与能力,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课堂教学的归宿,是广大体育教师应该从传统教学中继承的东西;过程与方法,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又是课堂教学的操作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的进一步开发;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深层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是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拓展。三个维度不是各自独立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共同构成一个血肉丰满的生命体。因此,要正确把握三个维度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重视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适应终身学习要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础知识,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5.教师应重新定位自身角色。作为参与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而应是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问题的合作者。课堂教学改革不是搞花架子,也不是搞形式主义,就是要狠下心实干真改,就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如何引导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上下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