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新闻专业发展动向

体育新闻专业发展动向

 

一、研究目的   新闻传播历来被称为“奥运第二战场”。中国媒体在2008年的表现,将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北京奥运会能否取得圆满成功。面对北京奥运会的复杂新闻环境与任务,北京及中国媒体必须做好准备。①为了更好的服务北京奥运会,作为少数几个开办体育新闻专业的体育院校,有必要把体育新闻专业发展建设好,培养出更好、更优的新闻工作者服务于社会,以不断适应我国体育新闻事业的发展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体育新闻人才的需求。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将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以全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的发展状况为研究基础,以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为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的办学经验基础上,立足于我校体育新闻专业的办学实际,研究当前体育院校的体育新闻专业的发展动向。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法:查找体育新闻专业发展建设的有关资料,通过分析资料找出当前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的办学特点、市场需求和不足。从而寻找北京奥运会与体育新闻专业发展双向驱动的切合点。专家访谈法:通过访谈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的知名教授和专家以及综合性大学的专家学者,以求当前体育新闻专业如何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逻辑归纳法:通过查找资料,找到体育新闻发展的规律,在借鉴其他院校发展的经验基础上,归纳总结出适合我院新闻学科发展的道路。   三、结果与分析   1.面临的机遇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看,新闻媒体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都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一,奥运会必须借助现代媒体的力量向全世界传播其理想、宗旨、精神,播放和报道其比赛和活动情况,并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和标志使用权获得重要的资金来源;第二,对于所有参赛国尤其是主办国及承办城市来说,都将面临一次空前的集中的“媒体形象”挑战。②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各类传媒机构对于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将大大促进全国媒体,特别是中大城市媒体的较大发展。据报道,北京奥林匹克转播有限公司和届时前来北京报道奥运会的NBC需要千名以上体育专项摄像师、各类形态媒介对于奥运和体育报道的重视催生了对体育记者、编辑的需求,大量介入奥运传播的赞助企业及文化、传播、公关、中介公司等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虽然这期间有体育媒体的消亡,但总体趋势是奥运传播掀起了传媒人才需求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当前近3万名体育编辑记者中,接受过体育、新闻或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人所占比例不足1/4,这更加为体育传媒人才的培养提出了紧迫的要求。”③第三,从省内来看,今年在武汉市举行的全国六城会都需要大量的精通体育、新闻、外事翻译能力突出的体育新闻人才。而我院的新闻专业具有天时、地利、人和等方面优势。第四,武汉体育学院“十一五”规划将拉动体育新闻专业的长足发展。学院坚持体育学科为主体,积极发展相关学科,科学调整学科和专业结构,努力形成多学科性体育大学专业体系。按这一办学宗旨,学院已经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加大对新闻专业的投入,这些都为我系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目前体育新闻专业发展建设的基本状况   (1)目前体育新闻专业开设情况   目前开设体育新闻教育的院校有两类:一是体育院校,目前有上海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等。二是综合大学在原有的新闻或相关院系开办的体育新闻专业,如武汉大学的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南京大学新闻学院,兰州大学新闻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文学系,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据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院校正在筹办之中。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和对体育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一些院校正在着手进行体育新闻专业学科的论证和建设工作,这势必造成体育新闻专业发展的竞争。   (2)目前体育新闻专业发展的模式   从总体上看,体育新闻专业发展的模式有两大类:一类强调体育新闻人才的通用性,认为应淡化专业特性,实行通才培养模式;另一类,强调突出体育新闻的专业特性,重视“专才”与“通才”的结合。这两类模式各有侧重点,但无论哪一种模式都还处于摸索实验阶段,尚未形成富有特色的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   (3)体育新闻专业自身发展的不足   体育新闻理论研究不足:体育新闻学是一门新型的边缘交叉学科,它既是新闻学、体育学的分支学科,又是以体育新闻传播的特殊规律作为自己研究对象的复合型独立学科。迄今为止,还未出现类似以揭示体育新闻传播特殊规律为主题的较深层次的体育新闻理论研究论文或专著,在体育新闻教育中也停留把一般新闻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相加的层面上,使体育新闻教育缺乏理论支撑,缺乏实质性的学科个性特征和专业个性特征。④   体育新闻教育教材缺乏:目前作为体育新闻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教材还很少,能够见到的只有《体育新闻学》和《体育传播学》两本教材。因此,应该加大教材的开发研究力度,多出版好的教材和专著,提高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学水平和应用能力。   开拓体育新闻教育环境:在体育院校办体育新闻专业最有利的条件,是给新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生动的体育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去培养一个体育记者对体育观察的敏锐性。但体育院校毕竟是单一学科院校,缺乏综合性的人文学科教育的渗透,尤其是缺乏新闻教育的硬件。作为新兴的体育新闻教育,应该打破陈规,就像上海体育学院一样,可以进行跨校修学分,选专业辅修课,体验综合大学的人文气息和底蕴。#p#分页标题#e#   体育新闻专业师资不足:目前从国内各大体育院校来看,体育新闻专业的师资严重不足,学生与教师的比例达不到教育部要求的比例,有的院校比例失衡特别严重,如:我系的师生比达到了59:1,这对于专业教育来说,是很难把教学质量和培养人才水平提高。   体育新闻专业实验室建设不足:从目前各大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专业建设的情况看,各院校的实验室建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配音实验室大多院校都没有;体育节目制作室只有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有;小型的演出主持舞台实验室几乎都没有;体育摄影室(含数字暗室,广告样片室)建设也不足。   四、结论与建议   1.强化办学理念和准确定位   其一,要系牢固树立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教师为本,以制度作保障,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科学研究促发展的办学理念。   其二,武汉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定位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体育和新闻兼通的、能在各类新闻媒体及相关领域从事体育新闻与体育文化传播、体育公关广告与宣传策划以及体育媒体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体育新闻传播类复合型专门人才。因此,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强化人才培养的国际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具有创造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能活跃于信息时代、市场经济竞争环境和终身学习社会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深入开展人才培养规格、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切实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教风学风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办学模式灵活化目前体育新闻专业发展模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通才教育;一种是专才教育。但是,是不是还存在一种二者兼得的教育模式?有,这就是按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分类,适合学生个性的模式。这种模式是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而催生的。   从我系03级实习状况和就业意向情况看,70%的学生都在体育媒体实习或见习工作,这种就业现状也证明了我系教育方向的正确性。但是这种模式成本很高,需要更多的师资力量和资金投入,并且软件和硬件要求很高,实验室建设很难跟上学科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坚持以上办学模式的基础上,实现“通才”与“专才”的灵活培养,逐渐找到适合我系体育新闻专业发展的办学模式。   3.加强学科建设   我院体育新闻专业拓展教育的思路是,构建特色鲜明的专业,以培养具有跨文化传播意识,全方位新闻基础和动手能力,多方面知识修养的人才为目标,同时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学科建设。如:在师资方面,本着“送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把现有的师资送到国内著名大学去进修,着力引进新闻学和传播学方面的博士生,今年已经引进两位博士生,同时把大师级的媒体人物请进来,与学生面对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依托学校的大力支持,预计再投入和建设几个实验室;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应以新闻传播学为主干学科,以体育新闻学为重点课程,体育知识与新闻知识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性,注重新闻素养和体育新闻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独立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体育新闻专业不仅是新闻与体育的有机结合,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是技能与人文的结合。”⑤   4.加强体育外语和体育知识的学习   近年来,体育传播越来越明显的国际化趋势对体育传播工作者的各项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表现在外语上。首先,当今一名合格的体育传播工作者应掌握一口流利的英语。其次,一门外语对一名体育传播工作者而言通常是不够的。在熟练掌握英语的同时,一名体育传播工作者最好还能掌握一门甚至更多种语言。   一名优秀的体育传播工作者在牢固掌握新闻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外还应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根底。应该熟悉基本的体育理论、体育学科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体育项目的竞赛规则以及该项目基本的技战术、对某一项目国内国外的优秀运动员、教练员的社会经历、运动经历、身体素质、技术特点、心理素质、运动成绩和发展空间等情况都应该了如指掌,才能适应体育传播工作专业化的要求。   我校领导在考察了各重点体育院校后作出决定,把体育新闻与外语合并成一个系,发挥两个学科的各自优势,达到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