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道家文化的作用探究

陶艺道家文化的作用探究

作者:洪晨 单位:景德镇陶瓷学院

中国现代陶艺家在没有领略到传统精华的同时,脑子里又是些前人的东西,一直模仿抄袭油画、中国画等,把别人的东西剥下来加到自己的作品上去,有句话叫重复即是一种落后,一直模仿传统是落后的,但在没有继承传统基础上的胡乱创新也是不被接受的。

道家天人合一,讲的是天与万物、与人精神的合一,要使内心虚寂、心静达到极点,排除一切杂念,才能感悟的到外物与主观内心的统一,复归本性就是自然的常道。陶瓷艺术需要陶艺家用心去创造,使精气神达到统一,有精气神的作品才有灵魂,有艺术感染力。一件好的艺术品,不仅是使人感受到美,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灵魂上的共鸣。由人天同源、身国同构、道统万物的基本认识出发,在自身修炼的实际体念中,老子认识到自然无为是“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无不为”则是推行“道”的必然结果。无论制造器物或者是设计器物,第一个首要关键点是心态。“无为”并非是真的无所作为,大道无为却成就着万物。是说要怀抱无为的心态才能把事情做好。陶艺家应该摆正好心态,认识到名利并不是全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取向,抱着无为的心态做事情,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奋发向上,不忧心忡忡。清净寡欲、无已无待的人格修养是陶艺家们必须具备的,“不为物类”“少私寡欲”,完成心灵的自我超越,达到道的境界,道家哲学是一种追求内在超越的生命哲学,陶艺家要突破自我、有清静寡欲的心境会更有利于内心的健康成长、艺术的成长、好作品的问世。柔弱不争的处世之道是老子基于物极必反的发展规律和对于自然社会进行深入观察之后所提出来的。道家认为,柔弱的一类事物往往更有生命力,而坚硬刚强的一类事物往往容易被摧毁。要持守柔弱这种真正实质上的坚强,戒除表面上的刚强。因为从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柔弱的事物往往处于发展向上的地位,充满着生机,物极必反告诉我们陶艺家应该要有柔弱不争的品格,把精力放在艺术的研究上,要厚积薄发,后发制胜,谦下不骄,只有积累了充沛的知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不急于求成才有利于创作出好作品。道家思想还认为,“朴”是道的本性,认为“朴”是未经雕琢的天然状态,是事物最原始的本质、最好的东西。认为陶艺家应该效法“道”这一特性,崇尚最原始的状态,真诚质朴才是最原始的道德。道家认为儒家思想讲的“仁义礼智信”是社会腐败下的产物,大道被废弃,社会衰退才需“仁义礼智信”改善。老子认为孝慈等道德应该是发自内心的,是不加掩盖、真朴本性的自然流露,那样的东西才是好东西。提倡陶艺家要保留最原始的本质和道德,不要在乎表面的形式,要把真实的东西保留住。

道家文化的上述五个观点,对陶艺家人格的影响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要让陶艺作品富有内涵和激情,需要陶艺家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要把名作比名利更重要当作价值取向,应积极提高自己的综合修养,开阔纯净的创作空间,好的作品是需要多想、多悟、多研究的。现在的陶艺家和所谓的陶瓷艺术大师,许多一部分都是在模仿和抄袭前人的作品;或者只是单纯的一两个图案画到老,没有创新;或是在没有了解传统的基础上胡乱创作,导致作品没有内涵。陶瓷艺术的发展、繁荣与复兴,是我们艺术家责任、使命的所在。这种人生境界的追求转化为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的渴望,这样陶瓷艺术家的作品才富有灵魂、富有生命力。道家文化对陶艺家创作的表达主要表现在心灵的沟通和表达上,好的作品是有灵气的,在视觉上给观众美的感受,同时在精神上与作品达到共鸣,给观众有精气神的特质,心灵得到释放。

秦锡麟开创的现代明间青花,他组织成立的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对民间传统青花的烧成、设计、工艺、材料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现代明间青花,作品具有崇古创新,调和国内外审美,运用的各个手法都具有民间艺术格调和学院派的风格,有东方艺术的特色和时代感,为中国和世界的陶瓷艺术开辟了一条创新之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宁钢老师也是这样的一个陶艺家,他的勤奋和不断探索的精神造就了现在的成绩,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看到继承和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的品质。他的作品注重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艺术的发掘,但法于传统而又脱于传统,继承了传统绘画和现代人的观念,又把西画和中国画巧妙结合,作品新颖独特;运用高温颜色釉做底色,之后再绘画出花鸟人物,将动与静巧妙的结合,很富有生命力。在表现手法上充分的把陶瓷的物理性与化学性特性都展现了出来,有着传统意蕴和学院派风格,但又不失自己的独特个性,借鉴了各种姐妹艺术,但又独立于其中,他不断地探索自己的新感觉和意境,是个划时代的陶瓷艺术家。他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长期探索的必然结果。

陶瓷,这一火与土的艺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现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应更加注重作者心灵的沟通和表达及对观众精神和心理产生的反应作用。这还需我们中青年陶艺家去继承、去探索,要多想、多悟,力求不断的创新、创作出陶瓷艺术的新语言和独特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