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创新改革教学发展研究

初中美术创新改革教学发展研究

 

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传统的以“绘画、工艺、欣赏”划分的学科本位的线性思维习惯,关注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然、开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时间,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认知和探索美术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想象美,进而表现美、创造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思考的独立性,把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发展作为立足点。   新课程要求,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努力尝试一种相对于传统美术教学方式上的开放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性发展的需求,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课堂模式的创新   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把学生学习美术活动的方式划分出相应的学习领域。这样一种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新的教学模式,先不论其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来源,单就其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而言,使美术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呈现出了一种恰当而全新的表现形式。这是美术课程专家依据多方面教学实践经验而形成的课程体系,用以规范教师的组织教学过程,因此,具有指导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作用。   1.“欣赏•评述”课。   “欣赏•评述”课的基本结构是:创设情境—引导感受—审美导引—综合评述。欣赏课包括美术作品欣赏、美术常识阐述等。通过对美术作品、美术常识的介绍与欣赏,引导学生去感受作为文化载体的美术,了解并认识“美”的文化知识,是一种以鉴赏为主的教学活动,也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社会的思维活动。这样的课,一般应以教师讲述与启发相结合,引导学生欣赏、议论、发现问题,并帮助解决问题等模式来进行审美判断的教学。   比如:美术课上适当运用背景音乐、影视作品、电脑动画等对烘托教学气氛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该模式的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参与活动—总结转化。情境陶冶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快速而扎实地掌握知识,并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创设情境教学,宜于学生情感活动的参与,学生不易产生疲劳和厌倦,所以有利于大容量、长时间地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模式能够拓展和深化教学的教育功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培养和人格熏陶,树立学生的自信力和宽容度。   2.“造型•表现”课。   技能训练课,包括创作、写生、临摹、手工制作等。主要是在教师讲完新教材后,为巩固知识、技能、技巧所安排的用整节课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以强化知识与技能的巩固和应用。此类课,一般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作业练习来获得技能、技巧。   通过教学,学生能了解造型艺术的形式特点和基本表现方法,学习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研究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态、结构、比例、明暗、色彩、立体、空间等。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发展智力、培养多种能力的过程。既有基础知识的传授,又有技能、技巧的训练,一节课中需完成多种任务。此类课,教师一般应通过欣赏、启发、讲解来传授美术的基本知识,运用引导分析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认识和表现物象的能力。示范讲解方法,指导训练技能、技巧,实践性、操作性强。其基本结构程序是:直观感受—综合分析—示范讲解—师生合作—指导训练。   二、营造“自主合作探索”的新课堂   1.通过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从行为科学角度来看,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从兴趣的形成过程来看,只有对内容、过程有了兴趣,才能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即变被动美术为主动美术。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我们要解决好的首要问题。如在画国画“花鸟画———梅花”的教学中,一开始我并不是讲解示范,而是让学生先画为快,让他们自主泼墨挥毫,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这样就为教学开了个好头。   2.通过合作,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合作或分组创作美术绘画,由师生共同评价孰优孰劣。学生一旦参与的积极性高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团体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在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得到提高。   3.通过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往的课,美术老师都采用一些绘画临摹的手法,讲解、纠正、再练习的模式来作为教学的手段。教师教什么学生只要跟着学就行,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我在《各种方式绘画》教学中设了随着优美的乐曲声,领着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绘画,使学生能在优美的乐曲伴奏下,积极活跃地进行创作。   三、教学评价方式的改变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她)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的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对于中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而言,重要的原则是,保护学生的创作激情,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同时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   美术课的评价应秉持多样化、趣味性和灵活性。   1.课堂展示评价。   学生的课堂作业直接在课堂里反馈,由于展示和讲评及时,因对学生的创作情况能够较准确地进行分析,故易于获得好的展示效果。#p#分页标题#e#   2.课后展览评价。   许多课堂中的美术作品可以直接成为展览品,即使有一些作品完成得不太好,教师也要尽可能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3.作品交流评价。   选择一些比较合适的场合或机会,让同学把自己成功的作品带到大家面前,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在自愿的前提下,相互交换评价自己的作品。   评价能明确前进的方向,渗透学习的策略,传递人文的关怀。老师的发自内心的欣赏性评价语言,充满了对孩子的独特感悟的呵护。在这样的语言激励下,孩子们敢于发言、乐于表达、热情高涨、思维活跃,课堂真正活起来了。   总之,美术教师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程改革为新理念为指导,在教学中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灵活机动地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切实上好每一堂课,我们的美术课堂必将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