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教育与企业的链接路径

工业设计教育与企业的链接路径

作者:王成宇 许世虎 单位:重庆邮电大学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重庆作为传统的重工业城市,尽管不少传统工业相继转型,但深厚的工业底子奠定了重庆今天的工业发展规模,在重庆各个区县都相继由当地政府牵头建立的工业园区,例如双桥区工业园,西永电子工业园等等,每个园区都有各类工业产品生产厂,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也愿意对产品的外观进行改造,但由于小型企业较多,没有过多资金投入到设计中。而高校工业设计专业缺乏实践机会,学生对小型工业产品的设计练习相较于汽车设计与摩托车设计更易入手。目前,很多工业设计专业都苦于无法与大型企业联手进行产学研的合作,尤其艺术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相较于理工科院校,他们强于产品外观设计,而对于产品功能原理的设计理解却是非常欠缺,各大型企业不愿也无法与该类院校深入合作,致使工业设计学生实践能力低,无法适应以后工作要求,而企业也无法招聘到优秀人才。改变此现状,只有从学校自身特点入手,根据自身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开发特色专业。在这样的前提下可以寻找如下路径:

1发展与企业产品相互适应的研究性教学。研究性教学是近年国内高等教育中提得比较多的思路,此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激励学生参与到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知识传递与接受的教学形式。它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指导,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与学科相关的专题进行研究,让学生独立主动探索、主动思考、获取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出独特的创新能力。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可以结合企业的产品,拟定研究课题,让学生的课题现实化,制定相关项目的规划,让学生在现实命题中去思考,研究和探讨,通过促进其主动地参与企业产品设计的开发来积累其实际的经验和提高实践的技能,从而切实促进其专业的提高。

2搭建与企业互利互惠平台,设置旨在培养学生设计能力的相关大赛项目,借力企业提供学生实战机会。重庆的汽摩设计水平在全国范围类相对发展较好,特别是几个较大的企业。例如:长安、力帆和隆鑫等都有自己的研发机构,甚至具有国外的研发力量作为支持,但对于大量的重庆的中小型企业来说,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在重庆本土又没有相关的独立研发机构,此现状造成了该类企业发展乏力,无法与同类产品竞争的境况。重庆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应该突破仅有的汽摩设计的局限,大力开发其他工业产品设计教学,尤其应该涉足小投入,重创新的小型工业产品设计方面的研究,与企业达成共识,为企业研发创新型产品外观设计,通过合作组织专题项目大赛,促进企业的知名度宣传和产品的研发,不仅减轻了企业独立设置研发机构的经济压力,解决了具体的产品设计问题,同时为学生实践提供更多的平台。这样的模式已经在一些大型的大学中开始试行,例如:以大学生为主的“西南明日之星工业设计大赛”已经开办了数届,在西南各大高校得到很高的认可,且为工业设计行业拂来了清新的设计之风。

3改革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模式,适时更新资讯,增加与企业发展同步的学科知识。工业设计的理念和技术在不断发展,这些决定了专业基础课不能始终停留在一层不变的课本上,因此在专业基础课的设置上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不仅要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还应强调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广博性与适时性,打破单一学科传统基础知识教学的惯性,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主动关注适时资讯,促进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开发广泛的研究方向,大量补充前沿学科知识,为后续专业学习做好坚实的基础准备。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的单一学习模式变为多维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研发创新型产品,并为学生开辟研发专利产品的渠道和路径,采用激励性的学习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在实践中,尽快领悟到工业设计的核心和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整体和系统的角度去认识设计和进行创新。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使他们把所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也让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要有效的把知识学习和社会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习具有丰富内涵、富有创新和启发性。

如何培养向企业输送适宜的设计人才是高校工业设计教育必须面对的紧迫问题,加强高校与企业的联系,努力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是改善就业现状和为企业提供优秀的设计人才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