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影像与现实音效的配置

现实影像与现实音效的配置

作者:段海阔 单位:贵州大学艺术学院

一、现实影像与现实音效的配置

现实影像与现实音效的配置主要有再现性配置和表现性配置,再现性的配置是指视、音频的匹配偏向于写实性的配置,倾向于由画面内容而带动声音的匹配,声画呈同步状态,是偏重于再现现实客体的一种模仿。摄影机的发明是人们预先所设想的一种产物,显然是第二性的,虽然摄影也能起到形似的作用,但是,同期录制的声音却要经过调整后才能使用。正如“电影是一种幻想的现象。人们的设想在他们的头脑里已经是完备的,如同在柏拉图的天国中一样,与其说技术对研究者的想象有所启迪,莫说物质条件对设想的实现颇有阻力,这一点是相当明显的……当在形似效果方面:唯有摄影机镜头拍下的客体影像能够满足我们潜意识提出的再现原物的需要,它比即可乱真的防印更真切,因为它就是这件实物的原型……摄影的美学特征在于揭示真实。”[2]视、音频写实性的配置虽然与摄影揭示真实美学的特征较为相似,但是不能误认为在现实中直接通过摄影与同步录音的原素材匹配就是对现实世界“写实性”的表现,所谓写实是指尽可能逼真的去表现对象,而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除了摄影的真实感以外,视、音频写实性配置的“逼真性”是以现实世界中直接获取的视、音频素材为基础,做出调整修改后而得到的一门具像性艺术表达的方式,具有很大的主观能动性。视、音频写实性配置并非自始至终都要声画同步,有时候,删除某些因画面内容而产生的音效,反而更接近现实。

“事实上,我们经常是在观看某种东西时,或者是由于我们为某种东西所吸引,以致听不到冲向我们耳朵的声音了。基于这些理由,一种自始至终的音画同步,反而不是现实主义的,他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反自然的”。[3]表现性配置是指,当声音与画面以非写实性为目的时,画面中的声音虽然来自现实,但是彼此间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呈分离状态,具有象征意义。在影片《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中,某国的大使拉法尔在家中遇到意欲行刺的一女刺客,他巧妙地化解了危情并控制了女刺客,欲意对其猥亵的同时还扬言自己是个崇尚自由的人,女刺客毅然反抗地拒绝道:国外某元首教导我们对……此时,女刺客向法拉尔训斥的声音逐渐被屋外轰鸣的战斗机呼啸而过的声音所掩盖,让法拉尔震耳欲聋什么也听不见。影片另一处:拉法尔等人被警方的调查员德勒以超出规定大使区行动范围为由,将他们逮捕……待后审问的时候,德勒接到上级部长的电话,并被通知立即放人。德勒疑惑地向部长询问其原因,(镜头切换到部长)部长向电话里的德勒解释道:“我和拉美国家关系……”,声音逐渐被画外轰鸣的飞机声掩盖,(镜头切回德勒)而德勒对着电话疑惑的表示道:“我刚才什么也听不见”,(镜头又切换到部长)部长表示惊讶,继续对着电话张开闭合着嘴巴、比划着手势,逐渐开始说话的声音又被画外轰鸣而过飞机声所掩盖,(镜头切回德勒)这次德勒表示明白,遵守部长的指示。德勒挂断电话后立即示意警卫放人,警卫也疑惑的等待他的解释,可是,德勒向其解释说话的声音却被一旁打字员敲击键盘的声音所掩盖,然而待命的警卫表示明白,并去释放囚犯,对于德勒的解释,观众是什么也听不见的。在这个片段中,单从画面上看,表现出的是上级在给下级传达命令,下级服从。这是一个普通的情节。但从音频处理的方式上来看,由人声渐变为机器声的匹配方法,容易让观众将剧中人物与国家机器一并联想起来,从无源(突兀)到有源(自然)配音处理与运用而把声音逐步融入到因画面而无法单一表述的现实世界,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声画所创造出的已超过剧本所表现的含义。声、画溶为一体,使影片富于一种仅仅以写实而难以达到的一种超现实感。这种表现方式,使人关于现实一概念有着更宽广的思考,是超现实主义。

二、虚拟影像与现实音效的配置

虽然电脑三维CG影像可达到高度仿真的效果,但是人们还是习惯以虚拟的、假的等先入为主的观点来看待虚拟制作出的影片,其虚拟影像在音频上的匹配要比现实影、音的配置更为谨慎、细致。尽管虚拟影像与现实音效的相互结合会加强虚拟影像的真实感,一旦过于通过以现实声音去强调虚拟影像里的内容,就往往会适得其反。虚拟影像主要是以合成的影像为主,是根据人们的预想而产生的一种影像的表达方式,“如果合成的影像可以为一个精品将来的模样,且使之造价降低,那它就是值得称赞的”。[4]如果虚拟只是处在模仿现实的阶段,人们的设想就无须以虚拟的方式呈现。虚拟影像与现实音效的配置也并非始终都与影像的内容完全一致,而是根据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印象再与虚拟影像进行有选择性的匹配,把现实音效融入虚拟影像的世界,虚拟影像得以现实音效的匹配下而变得更生动。如果观众在观看虚拟影像的时候,由于在声音的点缀、烘托的作用下,而忘怀了眼前所见的是一片虚拟的影像世界,那么视、音频的匹配就算得上是一种情景交融的感觉。当影片《阿凡达》里的虚拟角色阿凡达跑进菜地时赤脚踩在泥土里掀起土渣的声音与一口咬进水果时喷出果汁的声音,以一套关系到人的触觉、味觉的视听设计,将虚拟角色的行为与观众的感受联系起来,能够有效地获取了观众们普遍的认同感,从而使虚拟的角色生动起来。另外,以虚拟影像表现为主的还有影视动画片,影视动画片的镜头大多是由人们手工逐帧绘制而成(包括使用电脑手绘)。因此,须用一种连续而又统一的声音来对其进行连接,以便使观众能够做到连贯、流畅的欣赏。在影视动画片中,越是以简单形式所表现出的镜头画面,在声音的处理上就越要具有现实感。影视动画片《线条先生》中的视频是由极为简洁的线条绘制而成的影视动画形象;音频是由人发出的声音语气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音效构成。背景音乐的使用也极为灵活———时而起着提示影视动画人物心理状态的作用,时而作为直接表现人物动作而产生的音效,把线条先生的行为与观众的心理状态巧妙的联系起来,从而影响着观众的情绪。虽然,观众只能看到由几根线条所组成的形象,但是,通过丰富的现实音效匹配后,观众体会到的却是一个活泼角色(线条先生)所发生的故事。因此,越是以简洁的影像画面与丰富的现实音效配置时,所产生出的张力也就越强。所谓“画面赋予声音一形态,声音也能给画面带来的生命。”[5]把生活中各类琐碎的声音,“立体的”、“多层次的”重叠在一起,通过声音的强调而突显出影片的主题内容。#p#分页标题#e#

三、虚拟影像与虚拟音效的配置

虚拟影像与虚拟音效的配置常用来表达抽象性的主题与人类意识上的一种哲思,多以实验性短片的形式出现。早从十九世纪电影诞生之初就伴随着实验性电影的出现,只是那时的电影还处于无声的时期。如今,以虚拟影像与虚拟音效配制的影片多以电脑CG或影视动画形式作为视频,以经过电脑软件处理后的声音等电子技术效果声为音频。实验短片《人类意识进化的哲学》以3D建筑风格为题材,全片只有一个连续的镜头,并在视频画面上标明“开始、圣光、结束”的文字作为影片结构的提示。影片:镜头依次连贯的穿越正在开花的一颗大树,升起帘子的大门,大厅中旋转的地球仪,墙壁上升起一个正被分开并出现“圣光”字样的太阳。被分开太阳里面的一钟表,钟表里转动着的齿轮,破裂的玻璃窗,有着上下矛盾的梯子与破损雕像的大厅,墙上圆形图案扭开显示其里面的星空后叠出字幕“结束”。这是一个典型的表现主义实验影片,把镜头比喻成人的视角,通过镜头穿越人类各时期的文明历程,隐喻了人类意识进化的过程,反映出人们潜意识里祈求着光明的愿望等。视频中的模型、材质元素均由电脑三维软件制作而成,影片以一段似乎从隧道里发出的电子声音与虚拟影像内容有节奏地匹配着,并未配置现实生活中的音效,虚幻的感受让人产生一种形而上的哲思:“影片里各元素仿佛都在发出声音,人类文明历史的重要事迹仿佛鲜明了起来”。另外,《美国实验影视动画作品集》系列之BeyondtheDistortion,表达了虚拟世界给真实世界带来的困惑与反思。昏暗颜色的影调,一群没有头脑被复制的机械体在重复的进行着僵硬而又呆板的动作,空壳三维人体内,两只手掌相互支撑,以飞鸟似的动作向人体脑袋方向飞行着。在此片中,虚拟影像内容的表现是异常的机械;虚拟音效的形式也是异常的单调,以虚拟的方式表现着人的思维活动。一种表达着超越现实空间、时间的构想让我们反思:“我们不是要等待把‘人类精神下载到机器’成为可能,而是要使我们的生命形式拥有这种新型的体验空间”[6]是影片的意义所在。

四、现实影像与虚拟音效的配置

这样的匹配可以从虚拟音效的逼真性与失真性两个方面来匹配。从逼真性来说,当前,由于许多电影常在现场摄制的时候会用到多机位拍摄或间断性的拍摄,所以,由现场采集的同期录音不能直接作为后期剪辑时所匹配的音效,需要对音频进行拼接、合成等一种拟音技术来丰富现实影像的音效,使其具有一定的节奏感与延续性。从失真性来说,现实影像在匹配虚拟音效后,会给人一种脱离现实世界的感受,削弱了现实影像作为真实美学特征的一面,导致影像画面原有含义的被改变或被扭曲,如果不是为了让影片达到出其不意(如幽默搞笑)的效果,这样的配置须谨慎使用。人脑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音响,虚拟音效也是根据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受而提炼出的一种音效。如要使其配置有一定的内容含义,逼真与失真的虚拟音效应该混合使用。如法国实验短片《汤》,一碗汤居然能发出一种引擎声(失真性),因而把正要用餐时的女孩吓坏了,随后赶来的母亲、祖母也很惊讶,最后,赶来的父亲将碗里的汤一喝而尽,引擎声立刻消失了。此试验片先后只有引擎声与喉咙喝汤时所发出的咕噜声的两段配音,并以人喝汤时所发出的咕噜声效来结束机器产生的引擎声效表达影片的观点,以失真的音效配置让我们产生好奇感,而又以逼真的虚拟音效配置结束我们的好奇感。

一种音效对比的使用方法,让人从别扭的感觉中恢复到了正常。另外,虚拟音效是自然中不正常的声音,常用于展示未来科技等。而在影片中,主要用于表达某种情绪(如心里紧张、焦虑、恐惧等音效氛围)。虚拟音效从音效获取的途径上或生成的方式上与现实音效相对,其音效在实际配置当中有其方便的一面(操控性很强,易修改),也有其缺陷的一面(音色相比现实音效较为单调极端,过于主观)。当对拍摄影像场面的同期音效进行修补的时候是以现实收录的音效为主,而模仿现实情景的虚拟音效仅作为辅助手段。现实影像过于匹配虚拟音效会降低其影像的可信度,让影片走向以实验为目的艺术短片。在电影中,我们毕竟还是要把影像画面做为引导观众的主体,匹配音效的目的只是为了让影像中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过于稀奇古怪的电子效果声音来引导观众的注意里,而又不提供相应现实影像的合理解释,人们便会觉得太虚假。现实影像是有根据的,而虚拟音效只是根据现实影像的内容而作出的一种声音模拟。其虚拟音效的作用,如果不是为了营造真实感而去调动人们观影的情绪,就是生搬硬套的一种节奏性提示(如MTV中、或娱乐晚会上为了暖场,而配置的那种调皮捣蛋的电子效果音等)。结语影视动画艺术是一门关于时间的艺术,借巴赞针对摄影所述那样———视、音频的匹配规律也“不是像艺术那样去创造永恒,它只是给时间涂上香料,是时间免于自身的腐朽。”[2]

视、音频不管以何种方式相匹配,想要取得成效,都有一个相通的规律———假如视频来源于摄影机拍摄的现实影像,音频就不应取当时的声响,如果视频是非现实的影像,音频的匹配因该向现实音效靠近。这样的匹配效果会让影片本身的视听碰撞效果产生张力。电影的画面是现实世界的映射,电影的声音是人们在心理上关于真实还原所需的一种音效。影像能够通过摄影真实来再现世界的外貌,而单从声音上人们也只能对发音的形象(发音物)产生一种较为近似的推测,有其不确定性。视、音频的匹配尽管有多种可能性,但不管以何种方式进行的配置,都要以声画融合的意境为目标,正如“声画交融和合产生的美才有‘大美’,才能创造出意境、创造出情调乃至情韵。”[5]并以声音或者画面保持相对不变的参照为基础进行阶段性的修改,才能在视、音频之间进行有效而合理的配置。在影视动画剪辑中,常常身处于摄影机、电脑等机械氛围中工作的人们,要善于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更要善于及时抓住自然界所赋予自己心灵的感受,才能进行真正的创造。

正如F.L.扑格生所说,“如果有人问大自然,问它为什么要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又如果它愿意听并愿意回答的话,则它一定会说:静观万象,体会一切,正如我现在不愿开口并一向不惯于开口一样。”[7]所以,电影中的音效应该从如何触动人们心里上的情绪等一系列因素来加以来配置。如果说,“人的影像生有双目”,那么,人的声音也生有双耳;如果视频给人们传达的是影像世界的形象,那么音频所传达的则是自然世界赋予人们心中的形象。我们不能孤立的看待这门由视觉与听觉共同所组成的影视动画艺术,而要积极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实情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才能使影视动画艺术在视听方面表现得出色。#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