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电影的歌曲回想

老电影的歌曲回想

 

对于每位电影观众看过的每部电影,其影片的名字不一定都记得牢固,对于电影剧情、电影的内容,记忆也不一定准确和完整;   对于每一位上镜演员的角色及姓名,也不一定一一记得清楚,还有对于导演、编剧、舞美设计等台前幕后工人员的印象,就更没注意或淡漠了。但是,当耳旁响起某一部电影的歌曲,无论是主题歌或插曲(当然也包括典型人物配乐)片段时,人们会立刻回忆起电影银幕中的生动情节和的感人画面。这就是电影歌曲音乐的魅力和独具匠心的优势。因此而言,电影歌曲便成为电影中一面无形的并且是闪烁着光辉的大旗,至少也是一个亮点、一个光环,或者说是一道风景线。由此而知,电影歌曲也是提高观众欣赏的凝聚力,是最吸引人、最让人流连忘返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艺术内容之一。   在我这个年龄段,我认为对我印象比较深刻的电影歌曲有:故事片《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插曲《幸福不会从天降》,该歌曲1=B2/4拍,徵调式以七声音阶与五声音阶相结合,多次出现了中音级7,但避开了七级的导4音,因此该歌曲具有民族风味的特色。旋律动机只有两句,后两句是开头两句的模仿,稍加变化,成为对称句。曲调简单、自然流畅,易于上口,在圆滑连贯中运用了四个断唱符号,力度采用fmfmp,结尾渐弱。   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电影放映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我村的男女青少年,无论走道还是劳动,都在演唱这首歌曲。凭着电影的印象和歌友们的演唱,我也学会了这首歌曲,也就是通过这首电影歌曲,我开始对音乐产生兴趣和爱好,并且受歌词的影响,在春天里,让我父亲买了两棵樱桃树栽种到我家的菜园里,起初以为樱桃好吃树难栽,没成想,樱桃树当年就开花结果,并且很茂盛,打那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啥样的果树,只要栽种就有可能得到收成,不劳而获的人是没有好果子吃的。这首歌曲对我以后刻苦学习音乐和做人、做事并且成为大学一名音乐老师起到了积极作用。   故事影片《红日》(天马电影制片厂   1963年出品/原著:吴强/改编:瞿白音/导演:汤晓丹/主演:张伐、杨再宝、里坡、舒适)是一部反映解放战争时期,我人民解放军大战孟良崮的雄伟壮观的历史画卷。该电影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有吕其明、杨庶正、肖培珩词曲。这是一首平实质朴,充满自豪感的歌曲,它的歌词就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先说了自己家乡的美景,然后告诉你,俺家乡是解放区,是俺的亲人解放军保卫了我们的家乡。歌曲的旋律具有浓郁而鲜明的山东民歌风风为风情,虽然它不是来自具体的沂蒙山民歌,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沂蒙山水的清澈、沂蒙风光的秀丽,更感受到沂蒙山人的襟怀和厚重。词曲作家以内心的真情,用科学严谨的设想和构思,巧妙的运用音乐创作手法,以最准确的音乐语言,将故事情节中的风土人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特别是歌曲中的一句衬词:哎,谁不说俺家乡好,得儿吆一咿儿要吆,这其中的花舌音“:得儿”的运用,如同画龙点睛妙趣横生,为歌曲倍添了几分色彩,更使电影中的沂蒙山画面,自然风光更加优美动人,更显得解放区人民欢天喜地的愉悦情怀。   当时,就是为了多听几遍电影插曲,跟随下乡放映队奔跑几十里的山路,等待夜幕降临时感受电影歌曲的魅力、尽情享受和品味电影歌曲这道大餐的。   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作曲家雷振邦根据民歌改词作曲,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该电影的编剧;乌.白辛,导演:赵心冰。演员:梁音、阿不力米提、阿依仙木、马陋夫等。在观众心目中,并不一定知道这些人的名字。但对于该电影的主题歌,几乎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首歌曲是根据流传在塔吉克地区的民歌《古丽碧塔》(意味“像鲜花一样美丽的姑娘”)改编的。它的歌词采用了我国民歌习用的比兴手法,以花喻人、以景传神、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夸张、推进等艺术手段,为歌曲旋律的谱写奠定了基础。该歌曲的曲调采用了以6为主音的和声小调,正是由于乐曲里的唱名5的导音,在歌唱进行中反复出现,使该音与下放的唱名4构成了增二度的音程,给演唱增加了一定难度,也正是这样的难度,才体现了该歌曲的独到之处和别有的风格,对于歌唱家或音乐爱好者来说,没有一定的乐感、势力或不具备一定的演唱水平,尤其是其中的几个变化音程,如果没有音准的把握,是唱不好这首歌曲,或也不敢演唱此歌曲的。在许多视唱练耳教材中,都作为和声小调的练习曲目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这首歌曲列入其中。   我亲眼目睹了在今2007年4月份,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举行的“外国人表演中国艺术”大赛中,担任评委的笑星:相声、小品大师陈寒伯,在点评中就非常完整,也比较完美的演唱了《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的歌曲,得到了现场全体观众的热烈掌声。另外,在今年5月3日CCTV第三场小品比赛中,以反串老太太拿而著称的笑星:牟洋,在表演的小品《都是电脑惹的祸》中演唱的歌曲《两只蝴蝶》,虽然他是以展示舞蹈为主的,但他的演唱也是非常优秀的,为小品增加了很好的效果,可见艺术家们是多才多艺的,也说明,艺术是相通的。   电影《地道战》中的《的话儿记心上》插曲。是一首民族风格,徵调式1=G2/4拍子。旋律采用了五声音阶的音型,四个乐句节奏规范整齐,严格遵照乐曲自身发展的起承转合,容易上口,舒展优美,生动感人,是一首经典的女声独唱曲目。在电影中,该歌曲的出现,是剧情发生根本性的转折点,前边,是日本鬼子及伪军、汉奸横行霸道,从这里,一切反动派葬身于人民战争的大海之中。该影片歌颂了军事思想的英明伟大,表现了全国人民坚决跟党走,勇猛顽强、奋勇抗战杀敌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作曲家傅庚辰,不愧是当今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他为电影创作了很多音乐,也谱写了许多电影歌曲,在《地道战》这部电影中,创作的音乐非常完美,尤其是对于描绘剧中人物,采用了各种不同对比手段,风格各异,形象鲜明,正面人物:高亢有力,反面角色:低沉刺耳,非常有特点。该电影的民族器乐尤为出彩,其中:板胡、琵琶、竹笛、二胡等独奏、领奏,与乐队的合奏非常精彩,在该电影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也是该电影百看不厌、百听不烦的缘故所在,因此,好的电影音乐(包括歌曲),为电影注入了生命和活力,有人也曾这样说:好音乐救活了一出戏。#p#分页标题#e#   记得1966年冬天,就是为了学唱和学会《的话儿记心上》这首有歌唱家邓玉华演唱的电影插曲,电影队在我老家放映结束,又换新地方到离我家十八里路的镇委驻地“大庄”放映,我跑步也赶到那里,因为放电影场地地面是平坦的,再加前面的观众都是站立观摩,我年龄小,个子又矮,只好爬到了大树上观看,近两个小时的电影,也不觉得累,看完内心里非常满足,因为我又学会了许多。有几次为了学唱电影歌曲,还是在大冬天过结冰凌的河水,到对岸观看电影,回家后才看到自己的双腿被冰凌刮破在流着鲜血,但想起动听感人的电影歌曲,疼痛就消失的一干二净了。我不仅学会了演唱这些电影歌曲,同时,我也会用口琴、二胡、笛子等乐器演奏这首电影歌曲。   电影《青松岭》中的插曲《: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长春电影制片厂1965年摄制出品。   这部电影到了1974年秋天才在我们老家山东省沂南县放映,担任影片中歌曲演唱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蒋大为,对歌曲的演唱高亢奔放、舒展华丽,为电影增光添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时,我正在临沂地区师范学校音乐班上二年级,已进入手风琴学习阶段,我就把这首歌曲,改编为独奏曲,男声部分用左手的贝司按扭演奏,女声部分用右手键盘演奏,最后一段进行了连续十六音符的变奏,回老家演奏给乡亲们听,得到了父老的亲切赞赏。这首歌曲,在城镇、乡村风靡一时,广泛学唱。在央视举行的金鸡、大众、华表等电影颁奖晚会上还作为经典曲目经常演出。   作为在当时那个年代,乐队和演唱者都是一气呵成,若中间某一句奏错,或者唱错,只能重新再来。不像现在有迅速发展的科技数据音乐,有先进的录音以及剪辑设备,乐队可以先演奏录好伴奏带,演唱者后期合成,认为哪一句不好、不完美,都可以单句单字的录音和修改,不管多少件乐器,还是合唱队有多少人,都可以一件一件的演奏、一个一个的演唱,也可以用部分演奏或演唱者,录音后进行音高上的微弱调整,进行复制,可以变成多乐器、多人的声音,还可以提速或减速,也可以升调或降调,最后剪辑合成,效果当然完美。如果效果再不好,那就是导演用人不当或制作师的水平及态度问题了。所以,许多老电影在录音设备和剪辑条件很低级的情况下,乐队和演唱者能合作达到如此水平已经是很不错了。回想电影的初级阶段,开始是动画式和无声电影,我所看的大都是有声的黑白电影,进入七十年代才看上彩色电影。后来又发展到宽银幕的、立体声的、数字的、高清晰度的等更高层面的电影。可以说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以及审美情趣,评判标准都在不断提高和发生变化。   我相信,在电影文艺工作者以及各艺术门类全体同仁的努力和大力协作下,踏着中国电影百年的契机,不断开创电影艺术的新领域、新高度,中国电影必将迎来更绚丽、更灿烂的明天。电影必将在人们视觉和听觉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高并且日益俱增,达到最高点,最终成为人们最好的文化大餐。   我希望电影歌曲,在电影人以及词曲作家精心打造下,创作出更生动的旋律,编配最优美的和声,以西洋及民族管弦乐队为主、MIDI电声音乐为辅,选拔最优秀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制作人,调动一切积极手段,使电影歌曲象征电影形象的这面大旗更加鲜艳夺目,飘扬的更加美丽和引人入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