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发展途径及目的

广播电视发展途径及目的

作者:王韧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西部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广播电视事业也不例外。在今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部的广播电视业应该通过内部搞活、外部联合的总体思路夯实基础,营造氛围,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一、通过内部搞活思想,营造好外部联合的软环境

作为上层建筑的广播电视,其发展必然受到经济基础的限制,所以,西部的广播电视事业普遍存在基础较弱、投资不足、技术设备不够精良、人才培养及储备不够理想、节目不够丰富、创收乏力等特征。但是,广播电视业作为意识形态的体现,作为宣传工具和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广播电视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其发展有可能突破地域经济条件的限制。比如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甘肃兰州,可以创办出亚洲发行量第一的《读者》杂志。西部广播电视业的发展,从现状言,落后于东中部,但从后发优势看,在其发展中,又可以吸取前行者的经验教训,减少许多弯路和探索,从而可以大大加快发展进程。另外,从全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局势看,东中部特别是东部的广播电视事业发展迅速,整体实力雄厚,其节目、经营、人才、资本等溢出资源需要扩张消化,西部广播电视正好成为最理想的承载地。近年来,宁夏卫视与上海文广、青海跟湖南的合作就是这一趋势的先例。由此可见,西部的广播电视从业者,特别是管理人员要看到目前自身发展的机遇和优势所在,克服自怨自艾、甘于落后的畏难情绪,树立打铁先得自身硬和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思想,理清思路,找准方向,夯实基础,营造环境,谋求发展。

西部各地广播电视业的基础不尽相同,存在的主要问题也各有偏重。在发展的起步阶段,必须因地制宜,抓主要矛盾。总体来说,具有共性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基础设施的改善。在广播电视的发展中,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何况广播电视又是一个重技术、重装备的行业。目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广播电视的应用技术也向数字化、自动化、精密化方向发展,无论是采访、录制、编辑,还是播控、发射,都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应用,现场直播、网络升级等,更是依赖于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放在优先地位。建设中注意起点要高、规划合理,并具备一定的超前性和兼容性。二是节目质量的提高。在节目的定位上,西部地区决不能效仿中央台和东部一些大台,而是要另辟蹊径,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路子来,这样节目才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那种一味地追求大而全、铺摊子的做法是万万要不得的。应该集中力量,尽心打造“土特产”,搞出自己的拳头产品来,才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通过内部搞活体制,搭建好外部联合的大平台

广播电视起初按事业单位体制运行,后来逐步改革实施“事业性质企业化运作”。2001年8月国家颁布《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后,将电影从“事业性质”中剥离出来,定位为“企业性质”。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新闻媒体中的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网络部分,以及影视剧等节目制作与销售部门,可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转制为企业,进行市场运作,为主业服务。”即宣传和经营“两分开”,经营部分可以组建企业公司,生发出新的市场经营主体。2009年10月21日,上海市宣布将现在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更名为上海广播电视台,实行事业体制,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出资成立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英文简称依然是SMG),是台属、台控、台管的控股企业集团,由企业本部业务部、若干家子公司和职能部门组成,除新闻以外的节目采制都纳入公司运作。

西部广播电视虽然在经济实力上落后,但可以很好地借鉴东中部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发展的得失及经验,从而占得先机,在体制上实现较大的腾挪空间。兰州广播电视总台在2008年初就注册成立了台控独资的兰州星广电实业发展公司,在节目制作、广告经营、旅游及会展业务等方面积极开拓,已成为总台主要经济支柱。这种体制的突破同时为完全按照市场化进行运作,并按照市场原则,跨越行政区域进行合作联营奠定了广阔的体制空间。而且,广播电视的企业实体,可以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多方筹资、融资,克服资金缺乏的困扰,为发展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广播电视业是一项朝阳产业,尤其是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可以大有作为。很多企业和资本,还是很愿意和广播电视业合作。应该说,只要选择了合适的合作项目,筹资和融资还是比较容易。至少,东中部与西部广播电视企业实体之间进行广告经营或影视剧制作的股份制合作,在体制方面,不存在任何障碍。

三、通过内部搞活机制,设置好外部联合的结合点

一是采取制播分离的节目生产机制。现阶段我国广播电视仍以制播合一运行机制为主。这一机制存在明显不足:如不利于降低制作成本,因为在事业体制下经费由国家财政拨付,自产自销,一方面节目制作上不计成本,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制作的节目多数只播一次,利用率低,单位节目成本加大;不利于吸引社会上更广泛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能实现节目生产的社会化,使节目生产规模受限,不能满足播出需求(据估计,全国电视台每年需要的节目时间大约为1000万小时,但是目前全国的节目量不足300万小时);不利于节目制作激励,节目生产多从意识形态出发,很少考虑受众多元化需求,自给自足,没有竞争,人浮于事,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西部广播电视在节目生产上宜采取制播分离运行机制,设立节目制作公司(独资或合资),进行节目生产。一方面满足本台播出(按质论价,内部结算),另一方面还可面向市场销售。由于节目制作公司面对的是市场,会千方百计控制节目制作成本,提高节目制作效率。节目制作公司制作出来的节目可以同时销售给多家播出机构,降低单位节目的制作成本,还可对节目资源进行再编辑和后续开发利用,取得更多利润。制播分离运行机制也有利于市场竞争和激励,在完全市场化运作下,节目制作公司实力能够不断壮大,极大地调动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除了繁荣当地节目生产市场,满足精细化和分众化需求外,还能够打破前店后厂式的“、小而全”封闭式的节目生产方式,形成现代广电产业的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链,并使与之相关的资本市场、生产市场、播出市场、流通市场、消费市场和调查市场得以快速成长,打破地方保护下的区域市场障碍,加快广电产业流通市场的形成和规范。#p#分页标题#e#

二是运用多元并举的经营策略。随着跨媒体、跨行业多元化经营趋势的上升,西部广播电视运用多元化产业经营战略,可以平衡收益风险,避免某一产业或某一区域经济周期限制,同时产销若干种相关或不相关的产品,多点出击,全面扩张,持续发展。在多元化运作中要坚持先从相关和熟悉的领域做起,由此及彼,逐步拓展;要谨慎投资,不可贪多,摊子不可铺得太大,战线不可拉得太长;一旦遇到投资失误,及时撤退,返归主业,做强主业,再图发展。广电集团产业经营未来的发展将从过去个别的“点”式经营,发展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并重的媒介产业“结构”型经营,建构单一媒体本体的上游、中游、下游各环节的价值链,进行跨地区、跨媒体、跨行业拓展。在共同市场、生产、技术等基础之上,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和资本运作,以集团主营业务为竞争主体,以集团整体上市进入资本市场,进行产业扩张和规模经营。成都传媒集团作为西部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媒体集团,在媒体的多元化经营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中国西部综合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拥有媒体种类最丰富的一体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大型综合传媒集团。成都传媒集团现有业务主要包括媒体经营和产业经营两部分。在媒体经营方面,2007年集团资产总额40亿元,其中报刊出版位列全国前10强,广播电视跻身省会城市前列。成都传媒集团在媒体经营的同时积极拓展产业经营,拥有专业传媒投资公司和传媒上市公司,并涉足网络、教育、旅游、地产、医药等多个领域。产业经营主要包括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网络、博瑞集团相关经营项目,以及其他影视制作、电视购物等业务。

三是实行灵活实用的人才政策。西部广播电视发展壮大的根本就是要拥有一大批对事业忠诚且业务精湛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包括:采编播人员,能够敏锐地捕捉和挖掘新闻事实,准确判断新闻价值,运用现代新闻语言向受众传达信息,沟通、策划、创新、社交能力强,敬业精神和身体素质佳;广播电视技术人员,精通音频、视频、摄制、录制和网络技术;经营人员,善于从事广告和其他产业经营人才。而目前由于传统媒体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存在的弊端,造成一方面人员过剩,另一方面人才紧缺;一方面是“录”而不用,另一方面是“用”而不录。因此,要制定灵活实用、切实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办法,内部推行全员聘用制,实现员工身份的完全平等,按劳取酬、按贡献分配,并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利用、开发和调配。同时与东中部实力雄厚的广播电视台签订人才交流培训协议,双方每年保持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才的交流。这样做既有助于双方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又可以充分锻炼提高双方骨干人员的管理和业务水平。

总之,西部地区广播电视业的发展,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广播电视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以及信息传播的重要作用,必须自身首先发展起来。当前,西部广播电视业在发展的总体思路上必须摒除节目同质化与频道同构化的浊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数字化信源压缩技术的采用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原有频率、频道的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地位不复存在,固步自封、闭门造车或亦步亦趋都不足取。党中央国务院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之后,还会相继推出有利于西部发展的优惠政策,西部广播电视业需要抓住时机,苦练内功,着力搞活思想、体制和机制,夯实基础,多方联合,增强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会不负时代重任,才会趁势而上,实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