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学员文化生活的特性综述

女学员文化生活的特性综述

女大学生文化生活现状的形成原因

1.全媒体环境的影响。大部分女生重“键盘”轻“笔杆”,导致文化素养不平衡。“全媒体”指媒介信息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影像、动画、网页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利用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信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终端获得任何想要的信息。[3]全媒体环境下,文字、声音和图像等信息查询便捷,给女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女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及需求对阅读内容进行即时筛选,并运用键盘完成阅读。在电子阅读过程中,有89.22%的学生经常选择浏览的方式,而经常精读的只有10.78%;有71.01%的学生只阅读不做任何记录,只有6.42%的学生写读书笔记。[4]大部分女生通过浏览电子文本,就可以又好又快地掌握所需信息,因而疏于阅读纸质书籍报刊;通过键盘输入文字,既可保存又便于搜索查询,因而无暇用笔杆记录;此外,全媒体环境下,女生缺乏对阅读内容的深度思考,也阻碍了其文化素养的积淀。2.规范化指导的不足。大部分女生重“达意”轻“规范”,导致写作水平不平衡。信息化时代,信息的采集、加工、传递及贮存,都必须依靠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都离不开写作。写作能力是学习、工作、生活的必备技能,而女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却受流行语、火星文及其他不规范语言与写作行为的影响而每况愈下。事实上,“中学阶段没学好、大学阶段又不学”已经成了女大学生写作能力欠缺的重要原因。一是高校对写作学科不重视,忽略了大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仅有少数高校开设了写作类课程,绝大部分学生大学期间不再有机会接受规范化的写作指导。二是教师对写作要求不严格,忽略了大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现今专门教写作课的教师很少,教大学语文课的老师也有限,难以完成大规模的写作指导。三是学生对写作实践不关心,忽略了自身写作水平的提升。大部分女生勤于写网络日志、发即时微博等,但其语言表述的规范性、行文逻辑的思辨性却不容乐观。3.系统化服务的缺乏。大部分女生重娱乐轻文化,导致文娱层次不平衡。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娱乐休闲是女大学生最常参加的校园文化活动,文化艺术次之,专业实践最少。这与高校文化活动的组织能力与水平相关联,是缺乏系统化文化生活服务的表现。一是高校学生事务工作体系尚未健全。中央16号文件出台后,高校以学生为本,“三观”教育成效显著。但是,系统化的生活教育与文化服务相对不足,缺乏有效措施引导大学生健康、文明、可持续地参加文娱活动。二是高校一味追求校园文化活动现场氛围。不少高校学团部门组织的学生文化生活,“热热闹闹走过场”的现象比较多,“踏踏实实练才艺”的情况则较少。现场的参与人数、活动气氛成了衡量活动质量的主要标准。三是文娱活动的指导教师相对匮乏。一般情况下,学生文娱活动都是在教师的悉心指导、学生群体内部互助合作或个别学生全力推进的情况下组织完成的。现如今,教师对文娱活动的指导力匮乏,女生群体喜欢热闹的娱乐活动,不甘于作静静的文化思考。4.不科学认知的干扰。大部分女生重“休闲”轻“锻炼”,导致体质健康不平衡。体育认知上的错误,导致大部分女生不愿意参加大运动量的无氧运动,而乐于把精力或财力用于有助于保持体形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逛街等。一是女生文静的特性导致她们不适合剧烈运动。大部分女生好静,过于注重外表的美丽,认为体育运动会影响其淑女形象,有的女生甚至认为剧烈运动会导致体型变化,如手臂、大腿变粗等,因而偏爱休闲活动。二是女生功利的观念导致她们不坚持体育锻炼。不少女生认为运动就是为了修身减肥,而节食减肥见效快、省力,所以不必坚持体育锻炼。也有一些女生虽然知道运动有益,却没有恒心和毅力,达到目的或失去兴趣后就不再坚持。三是女生学业的压力导致她们不喜欢体育运动。女生学习生活压力较大,容易疲劳,课余时间只求舒适懒散的生活,即要么去休闲场所解压,要么回宿舍休息,导致她们对体育活动避而远之。5.艺术鉴赏力的缺失。大部分女生重“观赏”轻“研修”,导致艺术修养不平衡。女大学生的审美观存在一定的偏差,对美的鉴别力和鉴赏力不足。一是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大部分高校都有公共艺术教育机构,负责大学生艺术生活的策划与组织等,然而,高校往往是以公选课、报告会、主题活动等形式为大学生提供艺术生活服务,艺术教育的投入不足、组织松散、氛围淡薄、成效较差。二是教师对公共艺术的教学管理不佳。师资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最为缺乏的资源,甚至无法满足规定的课程教学。三是学生对艺术活动的参与热情不足。大部分女生无暇或被迫参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主动研修戏剧、音乐、书法、绘画、摄影等课程或进行艺术实践的女生较少,只有艺术专业学生始终充当着艺术活动的生力军角色。

女大学生文化生活的优化路径

1.引领科学阅读,积淀文化素养。第一,优化校园文化,引领科学阅读。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发展高校教育的需要,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需要。[5](P.222)高校教育管理者要把营造“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氛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方式上,网络浏览和纸质阅读都有可取之处,女生要根据阅读需要进行浅阅读或深度阅读,切不可沉溺于其一;同时,做必要的笔杆记录。第二,倡导阅读经典,提升文化内涵。阅读经典是积淀传统文化素养最基本的方式,它可以充实、丰富和发展女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引领她们做思想进步、品德高尚的女生。高校要规定各院系将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作为必修的学分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要督促专任教师组织学生阅读专业类经典著作以培养专业内涵,激发女生通过阅读经典去修身养性。第三,举办主题活动,选树阅读榜样。阅读活动中,最吸引人气的往往是名家学者报告会。以常熟理工学院为例,每年春学期都会邀请国内外名家到校参加阅读文化节,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引领学生科学阅读。高校要贴近学生生活,举办网络或纸质阅读比赛、读书沙龙、文化评论等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其中,选树、追寻身边的“阅读之星”影响很大,女生群体中的“普通典型”往往最能带动身边的同学积淀文化素养。2.加强写作指导,优化语文能力。第一,优化写作教学,规范语言行为。现今,女大学生的写作都能充分“达意”却时常“不登大雅”,不乏汉语写作口语化、外语写作汉语化的现象,这需要高校优化写作学科的教学管理。开设写作类课程、专题,不仅要教会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思路清晰、文笔流畅的文章,而且要教会学生擅于运用不同文体进行规范化写作。不管是网络随笔,还是学习生活中的应用文体,都能做到深入浅出、规范得体。第二,加强文化引领,优化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水平直接影响着写作水平,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着力优化。大学语文课程教师有进行写作教育、普及文化知识的义务,并引导女生优化自身的文化素养;其他专任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也应自觉履行“育人”使命,督促女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加强文化知识的积累,为她们写作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第三,强化写作实践,提高写作能力。写作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女大学生只有通过长期规范的实际写作训练才能巩固和提高写作能力。当前,女生写日志、发微博等随笔感悟是兴趣爱好,写请假条、课程论文等应用文则是学业要求。其中,写课程论文须经历问题意识培养、借鉴阅读、写作训练、修改讲评等步骤,无疑是提高写作能力的理想路径。3.发展文娱爱好,提高文娱质量。第一,完善工作体系,推进生活教育。新形势下,高校必须着力完善系统化的学生事务工作体系。女大学生文娱现状不是依靠“三观”教育就能优化的,还需要系统化的生活教育与文化服务加以引导。高校要把指导女生参加文娱活动作为重要的生活教育内容,根据女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等因素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设计和开展文娱活动,满足女生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终身爱好的需求。第二,优化社团运行,发展文娱爱好。学生社团是学校第二课堂的主要载体,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成学生兴趣爱好的最佳场所。优化社团的运行,一是社团活动要常态化、规范化,切实服务女生文娱生活需要,避免流于形式;二是社团活动要有重点、有亮点,着力吸引女生参与主题活动,切忌简单重复;三是社团活动要贴近女生、服务女生,重点引领女生发展文娱爱好,避免无的放矢。第三,实施导师制度,提高文娱质量。文娱活动,不能光“娱乐”不“文化”,而要兼顾差异;不仅要有热闹的场面,还要有质量的保证。当前,许多高校施行了“学业导师制”抓学习质量,其实,文娱活动也需要导师。一是引导文化活动,激发女生进行思考、阅读、写作等文化实践,提升个人文化品位;二是指导娱乐活动,指导女生做好策划、组织娱乐活动,提升女生娱乐质量。4.优化健身方式,促成健康体魄。第一,优化活动环境,激发健身意识。高校必须着力优化体育活动环境,激发女生健身意识。一要完善体育设施,为女生时时处处都能就近健身搭建平台;二要健全健身机制,将早锻炼、项目俱乐部等课外体育活动纳入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体系;三要优化体育文化,营造“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校园体育环境。第二,组织健身团体,科学锻炼身体。高校要着力调动女生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女生在体育健身项目的选择上往往求同存异,高校二级学院可以通过组建羽毛球、乒乓球、篮球、健美操、瑜伽等健身团队,由学院聘任高水平的同学担任队长,带领队员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活动,既锻炼身体又优化体型。第三,加强专业指导,发展兴趣爱好。就业压力和学习时间紧等客观因素是阻碍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无暇顾及体育锻炼,学生体质也就容易下降。[6]只有把相关体育活动作为终身爱好的女生,才能够一如既往坚持运动。对有特长的、参加某一健身团队的女生,高校不仅要给予充分肯定,而且要聘请校内外相关专家进行业务指导,促成女生终身的体育爱好。5.推进艺术教育,提升鉴赏能力。第一,重视艺术教育,完善运行体系。当前,高校已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活动,但公共艺术教育的投入、组织、氛围、成效却有待加强。一要增加资金投入,改善艺术教育的硬件设施;二要完善组织制度,优化艺术教育的基本规范;三要优化艺术氛围,营造艺术教育的育人环境;四要加强组织管理,优化艺术教育的运行成效。第二,统筹艺术资源,传承艺术精品。课程学习是女大学生提升艺术鉴赏能力的主要途径。当前,全媒体环境为传承艺术精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高校可以通过购买相关网络精品课程的方式解决艺术资源贫乏的困境。此外,高校还能通过聘请兼职教师、加强校际人才交流等途径凝聚艺术资源,为女大学生进行艺术观赏和艺术研修提供指导。第三,组建艺术社团,丰富实践体验。高校要加强对学生艺术社团的管理和指导,为艺术教育提供可依托的阵地。[7]艺术社团是女生艺术实践的主阵地。高校校级层面一般都设有音乐、美术、书法等大型艺术类社团;院系层面则以专业类社团居多,艺术类社团较少。可见,大部分女生缺乏艺术实践。一是校级层面要提升艺术实践层次,提高艺术活动影响力;二是院系层面要搭建各类艺术实践平台,扩大艺术实践覆盖面;三是艺术社团要积极组织主题活动,陶冶女大学生艺术情操。#p#分页标题#e#

作者:徐正兴 单位:常熟理工学院合作与发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