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与-ing形式的名词化翻译研究

功能对等与-ing形式的名词化翻译研究

摘  要:本文从认知角度对名词化进行探索性重新分类,将-ing形式定义为名词化范畴的过渡成分,并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简要分析了-ing形式的翻译方法,为名词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努力。

关键词:原型范畴理论;功能对等;名词化;-ing形式

    一.引言

    “名词化”是把其他词性的词,一般为动词或形容词,变成名词的语法过程(Richard, 2005)。名词化是英语的一个重要的语言现象,对增强文章的表达力有重要作用,因此名词化一直都是语言研究的一个热点(缪海涛,2010)。对名词化的分类个学派的语言学家也有着自己的观点,但是自从近年来认知语言学在国内外得到迅猛发展后,认知学派的许多理论也得以进一步发展,下面笔者将试图用认知的原型范畴理论对名词化进行分类。

    二.原型范畴理论与名词化的类别

    原型范畴理论也称现代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发展起来的,其理论认为同一范畴的成员不是由共同的表征决定的,而是由原型与边缘成员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决定的,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史厚敏,2006)。

    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对名词化这一范畴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名词化这一范畴的原型是什么,原型的属性有哪些,其中哪些是中心属性,哪些是边缘属性,具有更多的中心属性的成员是中心成员,反之则是边缘成员。那么,名词化这一范畴的原型究竟是什么?根据原型理论,原型就是一个概念范畴或语言范畴中最具有突显性、代表性的成员。本文认为数学中的极限理论对于确定名词化范畴中最具有突显性和代表性的成员很有帮助。在数学中极限理论认为:如果一个数列或函数无限地接近于一个常数,我们就说这个常数是这个数列或函数的极限。现在我们把名词化范畴看作一个数列或函数,那么名词化这个范畴就是一个无限地接近典型名词的数列或函数,它的极限就是典型名词。因此典型名词可以被假定为名词化范畴的原型,原型的属性就是典型名词的属性。大致可总结为:(1)在形态结构方面具有离散性,具有单复数,可量化;(2)形容词做前置修饰语;(3)在语法功能方面可做主语、宾语和定语;(4)在语义方面指代具体事物(刘国辉,汪兴富,2005)。这些属性可被分为中心属性和边缘属性,名词化范畴的分类可根据拥有中心属性的多少分为几级。那么怎样确定典型名词属性中哪些是中心属性,哪些是边缘属性呢?目前,有学者将名词化现象大致归为五类:零转换形式、派生形式、-ing形式、that小句结构和The fact that结构。表1将这五类名词化现象拥有典型名词的属性的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图表中的“+”表示具有该属性,“-”表示不具有该属性,“±”表示该属性的不确定性)。

    从表1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种名词化现象具有典型名词属性的情况,“+”最多的是中心属性,“-”最多的是边缘属性。因此形容词做前置修饰语、可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及指代抽象事物属于名词化范畴的中心属性;离散性、具有单复数,可量化指代具体事物这些属性为边缘属性。从表1中我们可看出,零转换形式和派生形式具有的中心属性和边缘属性完全相同,且具有最多的中心属性,因此我们把这两种名词化现象划为一类,属于名词化范畴的中心成员;that小句结构和The fact that结构几乎具有相同的中心属性和边缘属性,且具有较多的边缘属性,因此我们把这两种名词化现象划为一类,属于名词化范畴的边缘成员;-ing形式处于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之间属于名词化范畴的过渡成员。这样我们把名词化分为三类:第一类包括零转换形式和派生形式,是名词化范畴中的中心成员;第二类包括-ing形式,是名词化范畴的过渡成员;第三类包括that小句结构和The fact that结构,是名词化范畴的边缘成员。

    虽然我们根据原型范畴理论成功地将名词化分为三大类,但是根据原型范畴理论:决定范畴内涵的属性及数目是不确定的,相对于人的认知需要而有所变化,因此名词化的范畴属性仍会继续随着人的认知而变化,另外名词化的现象分类也会随着人的深入认知而出现变化,所以对名词化的分类是阶段性的,是需要被完善的。

    解决了名词化的分类问题,下面我们就根据上面的分类,对名词化范畴中的过渡成员-ing形式进行具体的例句分析,并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其翻译方法做进一步的探讨。

    三.语料的选用和例句的提取

    在参加外研社举办的“搭建巴别塔:翻译乐活大会活动”中,选取了艾伦•坡的短篇小说《同木乃伊对话》,译文通过了编辑对稿件质量的审核,因此选用短篇小说《同木乃伊对话》作为研究-ing形式翻译的语料,既有助于进行深一步的研究,又能够使研究更加的系统化。

    对于-ing形式名词化的例句提取,首先采用了免费编码软件CLAWS将语料编码,然后使用Colligator在已编码语料中抽取出加ing的词,再经过手动剔除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名词化现象例句,供进一步分析使用。

    四.“功能对等”理论对–ing形式的名词化翻译的指导作用

    4.1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

    尤金•奈达是功能翻译理论的倡导者。为使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奈达认为“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应等值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他认为翻译是语言交际行为,主张用交际学理论诠释翻译过程和结果,从而使翻译的研究领域不再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扩大到译文的使用者(张龙宽,欧阳玲利,2007)。

    4.2 “功能对等”原则的运用

    4.2.1 –ing形式直译成名词

    (1) We searched the corpse very carefully for the usual openings through which the entrails are extracted, but, to our surprise, we could discover none.

    我们非常仔细地搜查了尸体,想寻找取出内脏时留下的切口,但令我们吃惊的是,我们没有找到切口。#p#分页标题#e#

    (2) My illusion was to the immensity of time during which, by your own showing, you must have been done up in asphaltum.

    我是指您在柏油里的那段漫长的时间,从您的样子看,您一定是在柏油里浸过的。

    (3) During my time I never knew any one to entertain so singular a fancy as that the universe (or this world if you will have it so) ever had a beginning at all.

    在我那个时代没有人会有如此异常的想法,宇宙(或者这个世界,如果你们同意这种说法)曾经有一个开端。

    4.2.2 –ing形式增译成名词结构

    (4) For a while they managed remarkably well; only their habit of bragging was prodigious. 他们一度搞得非常地好,不过那也只是他们的吹牛功夫好。

    (5) It will be readily understood that Mr. Gliddon’s discourse turned chiefly upon the vast benefits accruing to science from the unrolling and disemboweling of mummies. 不难理解,格利登先生主要是在说,打开裹尸布并且解剖木乃伊对科学的巨大益处。

    4.2.3 –ing形式直译成动词

    (6) In stead of going out therefore to spend the evening as I had proposed, it occurred to me that I could not do a wiser thing than just eat a mouthful of supper and go immediately to bed.

    比起之前计划的出去过夜,我想吃口晚饭,然后立刻上床睡觉会更加明智一些。

    (7) The grottoes at this point, although less magnificent than the Theban sepulchers, are of higher interest, on account of affording more numerous illustrations of the private life of the Egyptians.

    虽然这个地区的墓穴没有底比斯石墓那样宏大,但是由于它保有大量绘着古埃及人个人生活的壁画,人们对这个墓穴更感兴趣。

    (8) As no trace of an opening could be found, Doctor Ponnonner was preparing his instruments for dissection, when I observed that it was then past two o’clock.

    由于没有发现打开过的痕迹,波诺纳医生开始准备解剖工具,此时我注意到已经是凌晨两点多了。

    (9) What am I to think of your standing quietly by and seeing me thus unhandsomely used? 对于你们安静地站在一边,眼看着我受这样无礼的待遇,我应该怎么想呢?

    (10) I could not have completed my third snore when there came a furious ringing at the street-door bell, and then an impatient thumping at the knocker, which awakened me at once.

    我还没打完第三个呼噜,大门的门铃就猛烈地响了起来,接着是急促的敲门声,立刻就把我惊醒了。

    (11) In what light (to come to the point) am I to regard your aiding and abetting that miserable little villain, Doctor Ponnonner, in pulling me by the nose?

    你们帮助并且教唆那个可耻的小恶棍波诺纳医生揪我的鼻子,这我又该怎么想呢?

    (12) Well I cannot enter into details just now; but it is necessary to explain that to embalm (properly speaking), in Egypt, was to arrest indefinitely all the animal functions subjected to the process.

    在这里我无法说的太具体,但是有必要说明一下,在埃及制作木乃伊(确切地说)就是要无限期地抑制被制作者的所有动物性功能。

    4.2.4 –ing形式的省译

    (13) I repeat that the leading principle of embalmment consisted, with us, in the immediately arresting, and holding in perpetual abeyance, all the animal functions subjected to the process.

    我重申一次,对于我们来说制作木乃伊最主要的原则是永久性停止被制作者的所有动物性功能。

    (14) Not knowing what to say to this, I raised my voice, and deplored the Egyptian ignorance of steam.

    我无话可说,提高了嗓门为埃及人不知道蒸汽机表示惋惜。

    从通常意义上来说,-ing形式包括传统语法所说的现在分词和动名词结构。现在分词既有动词性质,又有形容词性质。其动词性质表现在:可有状语和宾语并组成现在分词短语,其形容词性质表现在可用作定语。动名词则既有动词性质,又有名词性质。其动词性质表现在:可有宾语和状语从而组成动名词短语,其名词性质表现在:在句中用作主语、宾语。本文所指的-ing形式是动名词形式,大部分的动名词是兼有动词和名词的性质的,但是也有些动名词已经完全变为名词儿没有动词特征了,如:句子(1)(2)(3)中的-ing形式。

    五.意义和局限

    目前名词化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语篇层面和派生类名词化形式,对名词化的分类仍不全面。本文从原型范畴理论角度对名词化进行探索性重新分类,将-ing形式定义为名词化范畴的过渡成分,并用“功能对等”理论简要分析了-ing形式的翻译方法,为名词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努力。

    同时,由于能力和资源有限,本研究仍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对名词化的分类只是笔者对现阶段能够掌握的材料的分类,仍需要做进一步完善。其次,本文只是对-ing形式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未涉及名词化范畴的第一类和第三类成员,对-ing形式的例句翻译分析也只是简单的归类性分析,并未进行深入的句法、语义研究。最后,本研究仍处于对名词化的词汇层面的研究,名词化现象是涉及词汇、句法、语义等多层面的转换现象,这些都有待于学者做进一步研究。#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Richards, J. C. (2005)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Third Editio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ISBN 7-5600-4882-X.

[2] 缪海涛,2010. 英语名词化限制的认知功能研究[J]. 外语学刊,第3期,47-50.

[3] 史厚敏,2006. 原型理论的认知机制[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期,132-135.

[4] 刘国辉,汪兴富,2005. 名化、级差转移、原型范畴及名化研究框架体系的思考[J]. 外国语,第4期,37-43.

[5] 张龙宽,欧阳玲利,2007. 功能对等与科技英语名词化的翻译[J]. 学科教育,第6期,18,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