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的思想探析

绿色发展的思想探析

“浅绿色”的发展观念

绿色的概念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概念。随着“绿色”概念外延的不断扩张,对于“绿色”的界定也更加明确。“绿色发展思想”的由浅入深,既是人们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同时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更深刻的指导思想。如果绿色发展的内核是对环境保护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追求,那么,绿色发展的历史可以区分为“浅绿色”和“深绿色”两个阶段。当然,这种划分并不是对于绿色认识的程度的划分,而是根据绿色发展的思想模式、技术选择和对发展的认识进行的区分。

( 一) “浅绿色”发展思想的内涵

“浅绿色”发展思想是指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及其指导下的一系列的社会运动和制度改革。浅绿色的观念建立在环境与发展分裂的思想基础之上,强调的是对生态环境的绝对保护,“浅绿色”的思想观念是 20世纪 60—70 年代第一次环境运动的基调。它产生的背景是发达国家公众的环境意识的觉醒以及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等绿色行动的蓬勃展开。这一时期是传统经济逐渐从发达国家向着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过程,随着传统经济份额在发达国家的日益减少和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并两极分化,导致了总体上全球传统经济的黑色现象不断蔓延和集中。浅绿色的环境观念,较多地关注对各种环境问题本身以及它们所带来的严重影响,是人类对于未来悲观情绪的体现,最终导致了反发展意识的产生,是典型的人类悲观主义。浅绿色的环境观念偏重于从技术层面讨论问题,认为技术的发展缺陷是导致人类面临生态困境的主要原因,对于人类困境的破解,需要对旧的工业文明方式的调整或补充。“浅绿色”思想的主要观点如下:

1. 机械的自然观

“浅绿色”的发展思想以人类自身的价值需求作为尺度,将环境的资源性当作人类的生存条件和审美条件。“浅绿色”的发展思想从本质上还是认为环境是人类实现自己利益的物质基础,自然对人类的有价值性是自然存在的意义;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会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造成损害。“浅绿色”思想是以人类的利益标准作为尺度,自然在“浅绿色”思想看来只是人类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和手段,没有自身存在的意义。从这个方面来看,“浅绿色”的思想意识只是认识到了环境的外在价值,仅仅停留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水平上,没有从根本上突破工业文明的发展范式。在自然观上,“浅绿色”思想受到培根、笛卡儿和牛顿等人建立的人与自然相对立的机械论自然观的影响,这种机械论自然观也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哲学内涵,其本质属于改良的机械论自然观。在机械论自然观维护者和继承者的努力下,人的主体性被解放了,自然界被作了机械论的解释,自然可以用抽象规律和数学公式加以描述,人作为主体可以与自然相分离,机械论自然观为人利用自然进而主宰自然打开了方便之门,人统治自然的思想得到了实质性的确立。虽然1972 年召开的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认识到“只有一个地球”,呼吁要保护环境,但是由于自然观上仍然是对于自然环境的主体性审视,生产方式上仍然是用传统的自然观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程度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广,已经从区域性发展为全球性,从宏观深入到微观,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2. 极端的经济观

“浅绿色”思想把环境保护与人类发展作为不可调和的矛盾对立起来。这种观点带来了两种极端的发展理念。第一种理念坚持工业化以来形成的经济增长决定论。经济增长决定论主张经济增长是解决人类基本经济问题和增进社会福利的先决条件的观点。其认为,近 200 年来的经济持续增长已增加了人类的福利,所有发达国家的预期寿命和健康状况比两个世纪前的状况要好得多;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环境质量是第二位目标; 资源浪费会受供求规律制约,资源耗减,价格必增,会迫使节约使用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和寻找代用品; 环境污染是任意处理工业废弃物造成的,不能用零增长防止,而可以通过政府的各种措施来解决; 零增长论无论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不能接受,前者需要保持经济增长,后者需要大力发展经济。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出现了第二种浅绿色的发展理念,也就是以罗马俱乐部为代表的、以反增长或零增长为特征的发展理念。零增长理论主张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必须停止增长,才能使人类停止避免灾难的思潮。零增长理论对于人类未来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到 21 世纪末,支撑人类发展的矿产资源将耗竭,人类的耕地将被开垦完,绿色革命只能延缓但是不能解决人类社会的危机,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使环境污染日甚一日,最终必将失去生态平衡,危及人类生存。人类社会能够存续的前提就是经济的零增长,就是为了生态保护的目的要停止人类经济的发展。零增长经济学派认为,为了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只有在世界范围内或在一些国家范围内有目的地停止物质资料和人口的增长,使人类社会重新回到“零增长”的道路上去。以零增长为代表的罗马俱乐部的发展理念,唤醒了社会对于人类生态问题高度关注,但是零增长理论同样是把环境与发展单纯对立起来,并没有认识到统筹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零增长理论实际上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将自然单纯地变为简单的保护对象。如果按照零增长理念来发展,最终的结果将是发达国家继续保持他们的既得利益,发展中国家则永远处于落后状态而得不到发展,实质上会使地球的自然环境由于两极分化而遭到更大的破坏。所以对于发展的抵制使得零增长的观念既没有为发达国家所接受,也遭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反对,失去了实践的基础。

3. 盲目的技术观

“浅绿色”思想认为: 人类的环境问题最终会因为技术的不断创新而得到解决,一切生态问题只是人类技术目前还没有发展到一定程度所造成的暂时性的问题。“浅绿色”思想坚信,生态危机中产生的所有物质技术问题都能有一种技术来解决,人类社会的发展只要通过技术手段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经过适当调整,就能通过有效地推进技术进步,来解决各种全球问题,毫无疑问,在有充足资源的条件下,应保持经济增长,从而保证人类的幸福生活。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兴起的资本主义,将自身对于利润的赤裸裸的追逐发挥到极致,反映到技术体系就是科学技术的创新再不是置于宽泛的伦理框架之中,只要能够将生产工具的效率提高的科学技术就被奉为科技的神灵。社会对于财富积累的追求,压倒一切道德和人性的评价,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浅绿色”的思想认为,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变迁是现代环境灾难的罪魁祸首,尤其是工业文明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扩展,工业文明的技术所产生的污染物和废弃物占到全部污染物产出的 80%。“浅绿色”的发展理念对技术的谴责不遗余力,他们认为,“生态失败显而易见是现代技术之本质的必然结果”。对技术的一味批判又将他们带入到逻辑的怪圈,迷信技术包含着不正确的成分虽然是人类陷入困境的原因,但是解决人类困境的方法就是开发出更好的技术。赞同“浅绿色”思想的社会发展学家认为,不需要颠覆性的改变,而是呼吁零敲碎打地改造,以矫正某些具体问题。“浅绿色”思想认为,由技术造成的任何问题都可经由进一步应用技术而得到解决。却没有发现,如果采用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去解决一个问题,就需要构建更大更复杂的系统来保障现有的复杂技术系统的正常运转。#p#分页标题#e#

( 二) “浅绿色”思想的理论意义及影响“浅绿色”思想是人类对于人和自然关系之间的新的思考和构建。理念的改变影响着人类行为的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环保意识从发达国家向着世界范围扩展,环保组织也纷纷建立起来,同时环境保护运动向着全民化、普及化的方向演进。民众的觉醒促使国家环境立法日益完善,加大了对污染治理、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变过去的污染治理为污染防治,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被各个国家认可,一定程度上使某些发达国家传统经济的黑色现象减少,全球生态环境状况有较大改善。但是“浅绿色”的发展思想将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极端对立起来,因此导致了环保运动进入激进甚至绿色恐怖主义的阶段,这种极端化的思想逐渐丧失了公众的支持,成为空中楼阁。“浅绿色”的发展思想虽说是绿色发展思想的起源,但是带有盲目性、极端性和空想性,因此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才能构建真正适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指导理论。

“深绿色”思想的产生及其理论构

成在某种意义上,“浅绿色”思想是改良的培根的思想和工业主义的综合,目的是要把保护环境的理念加进改造自然的思想框架之中,把生态改善的技术措施不断施用于工业体系之中,以更好地开发自然。其极端性是将增长和发展对立起来,认为增长和发展是截然不同的状态,人类如果要发展就只能放弃增长。“浅绿色”思想作为对当代生态危机和全球问题的一种总体回应,有积极意义。但其对危机的性质、原因给出了不恰当的解释,对造成严重生态危机的工业文明及其范式的评价包含着不正确的成分。由一定文明模式产生的问题,需要通过调整社会、经济、政治等等诸方面来解决,不能仅仅通过科学技术本身的进步来解决。因此,“浅绿色”思想导致了在实践中走向极端。随着对极端环保运动的反思和人类发展问题的探究,以发展为导向的“深绿色”的发展理念逐渐确立了起来。

( 一) “深绿色”思想的内涵

“深绿色”的发展思想是 20 世纪 90 年代的第二次环境保护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将环境和发展作为一个系统中的要素来考量。正是从这个整体观念出发,“深绿色”的环境观念才同以前的发展理念有着质的区别。“深绿色”思想家认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前途在于对发展模式的变革,如果仅仅对生存模式进行简单的改良,只能暂时解决人类的环境问题。“深绿色”的发展理念呼唤划时代的环境革命,只有通过环境革命才能改变人类的命运。“深绿色”的环境运动不是将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简单对立起来,也不是通过对原有的技术范式的延续来解决问题,而是要与生态环境破坏的旧文明进行决裂,通过构建人和自然之间的新的和谐关系,来探索人类发展的绿色走向。“深绿色”的发展理念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在于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冲击,让人类知道了产业和科技革命不只带来了财富,也带来了挥之不去的梦魇。面对地球生态环境危机,人类意识到仅仅依靠技术的改变已经不能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只有通过生存策略的调整和发展模式的改变,才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寻找到新的道路。“深绿色”的环境观念不仅思考环境问题本身,而且对于环境问题背后的社会原因进行了反思,并从这一角度来寻求解决的方法。

“深绿色”的环境观念通过构建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发展体系,追求环境保护和生态发展的双赢模式,来达到人类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深绿色”的发展观念指出,环境问题的源头,在于工业文明的发展理念和生活方式之中,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的恶化,更是人类社会机制出现了问题,只有从机制上入手,才能真正让人类摆脱生态危机的束缚,促进人类文明的创新与变革。以发展模式变革为导向的“深绿色”思想,认为传统工业化运动的弊病,在于它以“高开采、高生产、高消费、高排放”为特征。人类工业文明所造就的工业化发展模式是以地球资源无穷无尽因而可以大量开采为前提的,对于利润的疯狂追求刺激着生产的无节制扩大,通过消费异化将物质享受视为社会进步的判定依据因而鼓励大量消费,无视地球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容量,导致大量废弃物的排放。由此可以看出,工业范式在发展理念、价值观、技术范式和文化核心上都是反生态的,因此在传统工业文明的框架中是不能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问题的核心就是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模式自身的缺陷。因此,我们需要改变工业化运动以来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这就是“深绿色”思想的实质。“深绿色”思想要求对人类文明从物质层面、体制层面、技术层面、文化层面实行全方位的变革。在物质层面,“深绿色”思想呼吁对现有的物质生存方式进行变革; 在技术层面,要摒弃以机械主义为指导的传统技术范式; 在体制层面,环境保护意识要进入政治结构、法律结构和经济结构之中,使得环境保护制度化; 在文化层面,“深绿色”思想要求人类的价值观念进行绿色化转向,在对待自然、社会、子孙后代的关系上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 二) “深绿色”思想的先进性

1. 辩证唯物的自然观

“深绿色”思想在自然观上坚持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观点。这一思想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和自然关系的前提,人与生态环境是相互影响和作用的,人虽然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但是人类从本质上是依赖于自然的,自然为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同时自然的规律性又限制着人类的活动范围。同时,人与自然又是相对独立的,人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利用和改造自然,但是人类的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只有按照自然规律来发展,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发展; 如果人类不合理地干预自然,甚至破坏自然,超过自然界的承载范围,自然界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危及人本身的生存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生的,是在动态平衡下各个要素的不断发展。人和自然是一个相互调整适应的过程。随着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水平的提高,应当促进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更加平衡。人要通过不断地对自我行为的调控来达到人与自然相互协调,从而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人类通过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从而维持自然资本存量,使其与社会需要总体平衡,实现当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具有利用自然的平等机会。“深绿色”思想的环境价值观同工业文明的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差别,它承认自然界有其内在的价值,自然界内在价值以人和自然和谐统一作为基础。人作为活动主体应当也必须纳入自然的内在价值中,从而使其伦理更符合人性和自然的逻辑。“深绿色”的价值观建立在一种整体价值观的基础上,既承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又承认人类在生态系统之中的“理性生态人”的地位。所谓“理性生态人”,是生态伦理学家提出的一种新的人类行为模式,它基于对传统“经济人”概念的批判,要求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除了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外,还应具备与其职业活动及生活方式相关的自觉环境保护意识。#p#分页标题#e#

2. 和谐统一的经济观

“深绿色”思想在经济观上,将人类的经济系统纳入生态系统中,人类的经济系统只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子系统的发展只能在母系统发展的范围内。子系统发展需要吸收自身无法提供的要素,这种要素的提供者是母系统,子系统发展的稳定性的决定性因素是与母系统冲突的程度,如果这一程度在可控范围内,则会促进子系统和母系统的发展,但是如果发生持续性的冲突,则会削弱母系统提供发展要素的能力。生态的系统性要求人类社会发展的规模和运行方式,应当保持在生态系统可以持续提供如光合作用、净化作用、气候维持、自我更新等服务的能力之下。当前人类的发展模式为了保持增长所做的调整已使我们超越可持续的规模,如果按照当前的模式继续增长下去,给人类的只能是贫穷而不会是富裕。我们应该停止规模增长,通过资源重新分配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种质的改进,而非通过资源流量的增加来寻求克服贫困的途径。“深绿色”发展理念提出,要区别经济上的“可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在哲学上可以以量和质的观点来考量。“增长”指的是量的增加,是通过对物质的增加和吸收达到规模上的扩大; 而“发展”指的是事物的性质的变化,事物从一个不完美、不全面的状态转变为更好、更完美的性质状态。这两个过程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若将增长等同于发展,只是把发展作为经济上的一种现象,没有意识到发展的价值、目的、性质、内涵、整体性和系统性。联合国在“第一个发展十年”计划中,对于发展的定义做了详细的说明,认为发展除了包含经济增长之外,还包括社会福利、教育、道德、民主、卫生、生态等等因素,是一个广泛的、系统的呈树状扩散的过程。“深绿色”的发展观追求的是经济的可持续性,而不是经济的结束,通过发展可维持的、可共享的、可循环的经济模式,来同自然界达成微妙复杂的统一。“深绿色”的发展理念追求的不是单纯规模增长的经济,而是质量上的突破。“深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对于质量上的发展的重视程度远远大于物质上的扩张。物质的增长只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因素,而不是永久的使命。“深绿色”的发展观念既不会支持增长也不会反对增长,只是对增长和增长目的进行区分。“深绿色”的思想在指导人类的经济增长时,会考量增长的目的,考量增长的价值观,考量增长的成本,考量增长的可持续性,考量增长是否适应于自然。“深绿色”思想认为,只有人类的绿色发展,才能够真正达到绿色的富裕,只有在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够解决环境问题,一味反对发展只能带来贫穷,贫穷是不能够提供解决环境问题的手段的。

3. 革命的技术观

“深绿色”思想的技术观认为,资源和生态问题不能仅仅依靠技术的发展从而一劳永逸。因为技术的开发和利用要在地球物质系统本身的极限之下,技术只是某个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从系统上不能突破自然的阈值。“深绿色”的技术观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于地球的承载力,生态危机不仅仅是物质技术的问题,而且是社会发展机制出现问题的反映。应当重新构建驾驭科技发展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尤其是经济结构,促进技术的绿色转向,才能真正实现技术在推动人类文明前进中的作用。科技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成长,资本主义的经济转型同时也孕育着科技革命的前进,资本主义追求的人的单方面的发展、资本的增值突破了人类的技术发展的制约。经济力量和资本主义在整个工业时代的技术发展脉络中,决定着技术发展的方向、技术创新的目的、技术扩散的规模,技术不再是维系社会和生态之间关系的桥梁,技术成为人类控制自然的工具。

“深绿色”思想认为,技术体系的发展和成熟需要在于一定的社会和政治框架之中。面对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我们可以用低消耗、可循环、少破坏的绿色技术来应对。但是,绿色技术的形成和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了解影响技术发展的更广泛的力量,才能真正理解技术发展的实质。社会对于技术的选择不是在孤立状态中进行的,同时受制于文化与社会制度。只有在文化和社会制度上进行变革,拓展人类的绿色视野,才能在绿色环境下营造绿色技术体系。考察人类社会的技术发展史,技术的发展受到人类社会每个阶段的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推进或者制约技术的发展。工业文明之前的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群落的广义生命形式的重视较多,这样的价值观限制了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冲破束缚,将效率、物质需求、资本增值的价值观同技术发展统一起来,这样的技术价值观病态地刺激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发展因此超越了地球的承载能力。“深绿色”技术观强调对技术进行综合改造并不能求助于技术本身,相反,它需要重新构建一套视野宽广、重视生命的社会价值观。只有在这样的价值观念基础上,生态可持续的技术发展才会有坚实的支撑。

4. 生态安全的政治观

“深绿色”的政治观从环境的整体性出发,利用环境整体主义的价值理念来影响世界的政治稳定。许多生态政治学家认为,政治稳定的环境基础是人类对于资源和环境的需求是否能够得到满足。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不是核威胁,而是人类环境的日益恶化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只有生态环境的安全才是人类最终的安全。“深绿色”思想认为,生态环境的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安全已经突破传统的军事范畴,而包括对于资源的保护。这些资源包括土壤、水源、森林、气候,以及构成一个国家的环境基础的所有主要成分。假如这些基础退化,国家的经济基础最终将衰退,它的社会组织会蜕变,其政治结构也将变得不稳定。生态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政治发展的格局和走向,“因为太多的人口对过少的可耕地、水源和其他日常生活必需品提出了过多的要求,他们不断依赖武力去确保他们分享的资源。这样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在一个短缺日益增长的世界上,必定会引发未来因环境而起的暴力冲突———不论这种冲突的档次高低、地域大小或距离远近,人们是否意识到它起源于环境问题。”“深绿色”的政治观念认为,人类需要一个新秩序,这个秩序是以维护生态环境为基础的。正如诺曼•迈尔斯所言: “这个新的世界秩序必须集中考虑这样一个新的世界。这个新世界拥抱所有的国家,把所有的国家作为一个更加伟大的同一个团体的一分子,而不只是世界各个部分的总和。”#p#分页标题#e#

“深绿色”思想认为,生态问题与政治问题互为一体,只有达到人类同地球之间的和平,人类才能在地球上和平相处; 只有人类的和平,才能促使人和地球之间的和平。“深绿色”思想认为,人类目前面临的困境需要相互合作。只有如此,才能够有效地解决环境问题。或者说,环境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需要人类相互团结,相互协作,共同努力。安全是与环境因素息息相关的,“世界新安全”是全方位意义上的安全,是为了所有人的安全,是环境和人和平相处的安全,是永久的可持续的安全。“深绿色”思想认为,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国必须注重合作而不是相互敌对。因此,我们在思想上和战略上必须来一番地震式的大改造。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于 2008 年 12 月11 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过一个新的概念———绿色新政。绿色新政是一个集合型概念,是对环境友好型政策的统称,这个概念涵盖了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节能减排、气候变化以及人和自然关系的重大问题。

绿色新政概念的提出,是全球经济发展新模式对政治环境的呼唤,更是绿色发展模式得到认同的结果。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多个场合都呼吁各国领导人在投资方面,对于环境项目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要加大力度,要将绿色经济增长和就业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绿色发展来修复支撑人类文明发展的自然生态系统。地球对于人类来说只有一个,环境对于人类来说是共同的。人类想要走出发展的困境,就需要确立新的发展目标,这种发展目标的出发点是对于地球环境的保护。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和政治的绿色发展,才能构建一个确保所有国家都处于生态安全之中的环境基础。

本文作者:郝栋 单位:国家行政学院 经济学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