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林果茶的生态效益分析

丘陵地区林果茶的生态效益分析

作者:刘传广 吴华业 许冰 单位:江苏省赣榆县金山镇农技中心 江苏省赣榆县金山镇农经中心

实施内容与方法

1实施内容以探索丘陵地区林果复合经营模式为出发点,以主导产业为主,合理安排其他物种的种植比例,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结合,选择在赣榆县代表性强的北部泊船山与怀仁山之间的丘陵地段进行林果茶间作试验,切实改善丘陵地区的环境质量,提高土地的净收益。该项目设计主要栽培物种为多年生林果树,根据其生长的特点,大部分试验选择在成龄茶园、果园中进行,按照不同的复合模式,选择在茶龄不同的茶园中套种不同的果树,在不同成龄果树中套种茶叶进行对比试验。选择在新建茶园中栽植防风林带,在10年生茶园中套种大樱桃、板栗、甜柿等果品,在15年生的山楂园中套种茶叶,在5年生杨树中套种茶叶,新建“黑松-茶叶-大樱桃”复合模式示范园。

2实施方法对该地林果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按避开林分边缘,树势生长中等、无病虫害,间作比较典型的原则,主要选择大樱桃、板栗、甜柿、杨树、山楂、黑松为主6块标准地,面积均为2hm2,在标准地内各选3株树势基本一致同品种果树为标准树;在标准树中根据不同树种每亩茶园内间作8~20株。针对茶叶生产的实际特点,在茶园内间作果树,在原有老茶园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栽植,每隔1排、2排或多排去掉一行老茶树,栽种不同苗龄的果树。苗龄1~2年的果树株栽植距为120cm,行间隔1排茶树;苗龄3年的果树栽植株距为200cm,行间隔2~3排茶树;苗龄6~7年的果树栽植株距为300cm,行间隔3排茶树。设计林带品种主要为黑松,林带宽为6m,纵横每100~150m建设一条防护林带。

结果与分析

1林果茶复合经营模式的结构

1.1物种结构该模式在物种结构可以选择多种物种。多样性是该模式的重要特征。

1.2空间结构模式中各品种在水平结构上既有规律呈现,又不规则分布于茶树之间,呈带状分布;在垂直结构上,层次愈厚,空间容量愈大,资源利用率就愈高。

1.3时间结构利用资源因子的周期性和生物生长发育周期性的关系,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得林果茶复合经营模式中的物质生产持续、稳定、有序地进行。

2林果茶复合经营的主要模式

2.1茶、林间作的主要模式选择黑松作为主要树种,结合茶园不同地块南北每100m,东西每150m设置一条防风林带,林带宽6m,栽植4行黑松。试验区冬季气温低,茶易受冻害,加之丘陵地区水土流失较重,因此茶园防护林选择适宜树种采取间作,既能防风固土还能改善丘陵地区环境。通过试验,在树种选择上以适应性广、抗冻性强的黑松作为主要树种,该模式适合所有丘陵地区。

2.2茶、果间作的主要模式以茶叶为主栽品种的地区,选择模式为“林-茶-果”,其种植方式为在栽植好防风林带的前提下,每亩茶田可间作果树8~10株。该模式在成龄的纯林茶园中可大力推广。以果树为主栽品种的地区,选择模式为“林-果-茶”,其种植方式为在按标准种植栽植好防风林带的前提下,在果树行间间作茶叶,间作茶叶密度以不影响田间作业为标准。该模式在成园的标准果园中可大力推广。以茶叶和果树并重种植的地区,模式选择上以“林-果-茶”为主,在栽植好防风林带的前提下,林果茶栽植比例为,每亩田可种植果树20株左右,其行距为8m,株距为4m。行间种植茶叶,密度以不影响田间作业和茶叶生长为标准。该模式在新开发的地区中可大力推广。

3经济效益分析

3.1纯林、纯茶、纯果、纯粮油效益情况分析通过表1可知,单一种植林木年平均效益为845元/亩,单一种植粮油作物年平均效益900元/亩,单一种植茶果年平均效益为2500元/亩。

3.2林果茶不同复合经营模式效益情况分析据试验,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其经济效益有所不同,将几种主要的复合模式生产经营情况综合分析,如“林-果-茶”复合模式中的以果为主间作茶叶模式、林果茶并重模式、以茶为主间作果树模式,在果的分析上选择有代表性的板栗、大樱桃和其他相结合。由表2可以得出“林果茶复合经营”比单一林、果种植年亩平均增加收入870.56元。比单一粮油种植年亩增加收入2758元。该收益不包括防护林的收入。

4生态效益分析林果茶复合经营模式提高了光能利用率,改善林地小气候。通过调查,未复合经营地块叶面积指数大多较小,说明未能充分利用光能,而复合经营后,不仅使光能利用率提高了20%~30%,而且还改善了林地小气候,经观察发现,套种的林地比没套种的林地温差减少3~8℃,同时相对湿度增加。复合经营模式还增强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土壤的水、肥、气、热比较协调,加速了土壤改良熟化程度,提高了土壤肥力;土壤侵蚀量和地表径流比对照分别降低43%、24%。

结论与讨论

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其经济效益有所不同,但就其总体而言复合经营比单一生产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适合该地区发展的主要林果茶复合经营模式是:“黑松-茶叶-大樱桃”、“黑松-茶叶-山楂”、“黑松-茶叶-板栗”三种。这些模式都能形成支柱产业,实现规模立体效益。复合经营模式中关键的环节是科学选择好适当的物种,充分利用物种之间相生性,避免相克性,使各物种之间关系协调,物质流、能量流畅通,效益发挥最大,另外在物种选择时要做到因地制宜,并且要与当地主导产业结合,产生规模效益。良好结构的林果茶复合经营模式能够保存现有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系统生产力,获得更高、更多、更稳定的产品及生态和经济效益。它要求运用新的管理实践和技术,按生态系统工程的原理、方法、技术对当地的林业产业,分清主次地位、时空顺序、规模大小、数量比例,建立实体系统结构运行的数学模型,利用电子计算机仿真试验进行优化组合、合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