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御花园建设与发展

长春御花园建设与发展

 

长春市御花园坐落于文化广场地质宫北侧,东临东民主大街,南至长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西邻西民主大街,北部呈半圆形与康平街相连。占地面积16.4公顷,其中绿地面积14.05公顷,占园区面积的85.7%,水面面积0.75公顷,占园区面积的4.6%;园路、广场铺装面积1.6公顷,占园区面积的9.7%。园区以植物造景为主,包括乔木60余种,10351株;灌木20余种,3314株;白三叶、玉簪等地被植物满铺于14.05公顷。建园时,尽量保留原有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垂柳(Salixbabylonica)、大叶杨(PopuluslasiocarpaOliv.)、桧柏(Sabinachinensis)、火炬树(RhustyphinaNutt)、皂角(GleditsiasinensisLam.[G.horridaWilld.])等树木。遵循新植树木与原有树木的协调统一,针叶与阔叶合理配置,乔、灌、草层次分明的原则,做到季相变化明显,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御花园建成后曾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评为“优秀园林工程奖”,被长春市绿化委员会评为“精品工程”。   1概况   1.1人文历史追述   据史料记载,此地在十九世纪末是农民刘殿臣的土地,当时他种植了大量的杏树、李子、樱桃,其中杏树最多,因此此地渐成名胜,通称杏花村。后来俄国军队驻扎在杏花村,把其中的花木摧折殆尽。其后长春府知府王昌枳又重新恢复并建设了杏花村。1934年伪满时期杏花村被规划为溥仪的皇宫,最北部是溥仪的宫廷花园,即御花园。后因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财力紧张,新皇宫和御花园不得不停止建设。建国后,吉林省军区八一医院、长春市绿化工程队等多家单位陆续迁入此处,但绿化无人管理,成为了一片荒地。2008年,长春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全面改造御花园,还绿于民。如今御花园已成为长春市一处重要的游憩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1.2改造设计定位   长春市御花园坐落于长春市中心区域,曾是溥仪的宫廷后花园,结合御花园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御花园的主要设计思想定位为: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以及植被,采用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手法和现代园林设计理念,塑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景观,摄取古今园林精华,充分体现历史性、民族性和时代感,为市民提供一处如诗如画、意境幽意远的游赏、休息和活动空间。   2合理的园区规划布局   御花园景观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建筑小品为辅,体现“静”、“雅”、“幽”的园林艺术特色,营造适宜休憩散步、品茗下棋、畅游赏景的优雅环境,全园最大高差为15米,竖向设计中充分凭借现有的地形地势进行艺术性加工改造,使全园地势高低错落、起伏迂回、缓急有致,形成高岗、缓坡、平丘、盆地等多种地势风貌。全园主要景区分为:入口景区、杏林花坡景区、青峰揽翠景区、柳映荷塘景区、林阴健身区和休闲健身区等。全园布局传承古曲园林的布置形式,既四通八达,又曲折迂回,营造出“曲径通幽”、“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   2.1入口景区   该园出入口及道路系统的设计以充分考虑满足市民就近入园活动为出发点,由于东民主大街和西民主大街是市区的主要干道,人流量较大,因此东西各设一处主入口,在每个出入口旁都设有室外停车场。在北部设两处次入口,分别对应康平街和普庆路的斑马线;另在南侧设一次入口,通往长春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东入口景区位于公园东部,面对锦水路,是规则式的入口广场。设标识性景墙障景,景墙上雕刻“御花园”园名,墙体面层采用大体量的文化石,配以防腐木花箱,体现历史的厚重感。铺地以花岗岩为主,营造沉稳古雅的视觉效果。西入口景区的整体风格与东入口景观相呼应,平面布局以弧线为主,形成高低错落的台地园,并且配有造型优美的树木和规则统一的树木种植台,美观大方、清新古朴,格调独特。   2.2杏林花坡景区   位于御花园中部偏北,考虑到历史上御花园以“杏花村”闻名,故而利用此地特有的地形、地貌,种植大量的春花树种山杏(SiberianApricot)、海棠(Malusspectabilis(Ait.)Borkh.)、京桃(Prunuspersicaf.rubro-plena)、李(PrunussalicinaLind)等,以杏树为主,共计3000余株,追述“杏花村”的史上盛况。   2.3青峰揽翠景区   位于御花园中部偏西,是园内的山脊之一,此处原有地势较高,在本次的公园改造中,依循原有地貌特征,随坡就势,高处成峰,低处成谷,增加景区竖向景观观赏性。在坡顶设两处观景亭,可俯瞰全园。坡顶植物以针叶树为主,多为保留的原有树,郁闭较好。坡下新植秋色树种,并注意与原有树种的协调,营造郁郁葱葱、林木茂密、色彩丰富的山林景观。   2.4柳映荷塘景区   位于御花园中部偏南,是一处原有水体,竖向设计中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进行艺术加工和合理改造,拆除原有亭廊等建筑小品,在荷塘上修建木质曲桥——卧波桥,以现有水体为中心,适当扩大水域,在水中种植荷花、芦苇,岸边种植美人蕉、千屈菜等植物,打破原有水岸线的单一,局部改造现有的水岸线,使水体更加自然柔美。丰富堤岸视觉效果。卧波桥及荷塘边散置的山石使得水体轮廓更加生动、柔美、自然,恢复历史上的荷塘美景。   2.5林阴健身区   以自然式的铺装场地构成健身活动区域,场地上种植高大的遮阴树,树池以大小卵石自然围合,场地局部采用鹅卵石按摩路面并设有景观座椅,方便游人使用。这里空气清新,被誉为天然氧吧。   2.6休息活动区   位于御花园北部的中心位置上,是一处规则式的休息场地,场地上设有座凳、花池、种植池,主体是景廊。人们可在此休息、避雨和举行小型文娱聚会等活动。这里树阴浓密,空气清新,自然环境较幽静。#p#分页标题#e#   2.7健身活动区   位于御花园西南角,西入口停车场东侧,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全部铺设塑胶场地,柔软、舒适。安装体育健身器械24套,满足市民的健身需求。该处植物生长繁茂,地势相对平坦,形成以高大乔木为绿色背景的健身空间。   2.8街路绿带景观   长春市御花园为开放式的公园绿地,周边不设硬质围栏,而是利用园内起伏的地形地貌和植物群落作为公园边界,营造城市与绿地相融合的景观效果。公园20米宽的区域内,种植大量的植物,以原有黑松为基调,配以植物模纹造型、大乔木、小乔木及花灌木等植物组团,形成造型丰富的街边植物风景带。风景带既围合封闭了内部空间,又营造出独具特色的街路景观,使公园内外浑然一体。   3丰富多彩的园区景观   御花园园林景观坚持生态第一的原则,充分体现古典与现代风格相结合,保护生态环境与开发利用并举,保证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营造出回归自然的城市森林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发展。   3.1绚烂多彩的植物景观   为了体现全园的生态性及景观效果,整个公园在植物的配置上采用复层绿化形式。原有植物除长势不好及患病虫害的以外,尽量保留,在此基础上配以花灌木、剪型树和高大乔木,使之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重新规划的植物在配置上注重植物的季相变化,力求三季有花,四季有景,采用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疏林草地和缀花草坪多种形式。具体分布如下:东南部为白桦林,西南部为针叶林,中部为阔叶林,西北部和北部采用针阔混交林,缀花草坪分布在广场及水体周边。公园周边预留出30米绿化带,其中20米为防护林带,10米为疏林草地。达到了步移景异的艺术效果。植物是城市公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御花园兼顾了植物的生态、美观、实用的配置原则,季相变化空间变化丰富。植物配置强调品种的多样性、植物群落的合理性,结合现场地形地貌,高处就高,低处就低,营造自然景观效果。在品种选择上,以乡土树种为主,以观赏价值高、遮阴效果好的树木为主体,如黑皮油松、日本皂角、白桦、垂柳等。白桦是具东北特色的北方乡土树种。柳树使人联想柳条街。乔灌草合理搭配,在“杏林花坡”和“柳映荷塘”景区的建设中,配置大量的杏树、柳树、荷花,重点突出景观历史特色。如御风亭周围配置了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拧筋槭(Acertriflorum)、榆叶梅(Amygdalustriloba)、山梅花(PhiladelphusincanusKoehne)等苗木,体现御风亭风姿的同时增加了景观季节色彩;遵循“适地适树”原则,从立地基础条件出发,结合原有树木特征进行植物配置,如黑松旁配以北美短叶松(PinusbanksianaLamb.)、樟子松(Pinussylvestnisvar.mongolicaLitv.)等针叶树种,形成大面积的自然植物群落。部分区域树种选用胸径达到30-40cm、高度达到10-15m、树冠丰满的高大乔木组团栽植,与园区原有植物浑然一体,构成区域植物骨架。   3.2自然生态的堤岸处理   池塘堤岸采取自然式处理手法,漫坡草坪由景观广场、道路延伸至湖边,并配以散置景石,点缀水生植物荷花、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喜湿植物千屈菜(SpikedLoosestrlfe)等,保证水域景观效果和生态结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水域东侧,有一处溢水口,为保证公园景观效果不受影响,在此处堆置假山石、既满足了功能需要,又隐蔽了溢水口,为湖体周边增添一处景观。   3.3巧妙借景的设计手法   地形处理上,利用园区现有的洼地及山脊走势,进行合理改造,将公园的空间层次立体化,景观建设中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用较小的土方工程量达到跌宕起伏的景观效果,突出巧于因借的造景手法。南面水体借景长春市老干部大学教学楼古色古香,古楼倒影柳盈胡堤;西面杏花林借景太阳现代居气势恢宏,春花烂漫妆点云天。北面的城市景观通过起伏的地形和密植的植被与公园相接,让游人远观,从而把城市楼阁引入公园视线。   3.4曲径通幽的道路景观   全园道路布局借鉴古典园林的布置形式,主环路宽阔、平坦,次级路曲径通幽。主环路采用水泥路面,宽阔平整,便于市民沿此路慢跑、徒步竞走等健身活动,次级路铺装材质更加丰富。有的以汀步石相连,自然和谐;有的以花岗岩石板为主,花岗岩缝隙和侧缘石位置用米色雨花石立插,市民可健足按摩。   3.5美不胜收的景观小品   御花园大门位于公园东入口广场,表现形式为一组具有现代感景墙,高低错落,虚实相映,暖黄色文化石贴面,并配以组合式花箱,使得硬质景观与自然植物等软质景观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东入口景区独特的风景。园区北侧的景观花架,其名为“静馨廊”,其主体结构为大型花架,背景为景观墙,作为花架的支撑。花架下合理布置景观座椅和花坛。两处健身活动区内栽植稠李(Prunuspadus)、榆树、山槐(Albiziakalkora)等高大庭阴树,树下为木质结构的休息座椅。3.6活泼的建筑点缀在御花园中的建筑起画龙点睛作用。多功能的东西管理房兼有管理和如厕功能,其外防腐木凉亭与之浑然一体,坐在亭中游嬉休憩纳凉观景,正可以:“看庭前花开花落,观天上云卷云舒。”古朴的山顶凉亭近观园景,远观城市建筑风景线。   4社会意义   4.1宜居城市民生工程   御花园改造工程是2008年长春市重点绿化工程之一,同时也是长春市委、市政府主持的民生工程,公园建成开放至今已经多年,经过长期的观察,结论:御花园改造成功,效果令人满意。每天清晨4点多,就陆续有市民来此或漫步小跑、或舞枪弄剑、或翩翩起舞,优美的绿化环境,高标准的施工,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公园使用率极高,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来此休闲健身的市民有时每天多达2-3万人。曾记得长春市市长崔杰在为御花园剪彩时说:“公园是投入和产出比最高的地方,也是老百姓最愿意去的地方。长春要下决心多建公园、改造公园,各相关部门要从生态大局出发,科学建绿、护绿,高起点建设绿化工程。”#p#分页标题#e#   4.2爱国主义教育旅游专线靓点   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沈燕女士在其文《长春伪满旧址保护利用之我见》中“建议可以把保护伪满旧址和开发老城区老字号旅游资源结合起来,把“死资源”变成“活资源”。可以开辟出三条旅游专线:一是以伪满皇宫为龙头带动汪伪大使馆、吉长道尹衙门与大马路长春老字号一条街相结合的历史街区;二是以人民大街为主线,以两侧的伪满旧址为衬托,展示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范;三是以伪满国务院旧址为首,带动伪满八大部旧址与新民大街相结合,可将其打造成文化休闲街路,使成为传播长春市城市文明的窗口和旅游景点。”御花园正是第三条爱国主义旅游专线的焦点,南有新民大街周边的伪满国务院、军事部等,西有伪满外交部、“豆腐宰相”张景惠居所,向北经过康平三角广场通向关东宪兵司令部,向东通向人民广场周边的伪满首都警察厅、伪满中央银行等地。御花园本身就是伪满新京御花园,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旅游得天独厚的活教材。改造后的御花园在见证历史的同时,向人们展示今天长春的新的宜居魅力。   5结语   御花园以其明确的文化内涵、厚重的历史层积、亲和的设计理念、精湛的施工工艺、细腻的管理方式赢得大家的认同。今天的御花园鉴古励今,给人以启迪。在追求幸福感、营造宜居城市的过程中,对话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人与自然。御花园的景观建设使我们深深的感到,城市中气势磅礴的高楼大厦,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如与碧水、蓝天、绿树、鲜花相融合,不正是久居闹事的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理想家园么。亭、廊掩映,绿树花丛的御花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是长春市文化广场生态组团的延伸,是长春市中心城区的绿肺,起着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能。昔日的皇家园林,如今成为春城一处独具魅力的园林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