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景观带的规划

滨江景观带的规划

 

当景观成为道路设计主导因素的时候,道路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就会和常规做法不同在交通功能大大减弱的同时,景观的愉悦感和行人的舒适性成为需要重点考虑的地方。景观道路品质的判定标准变得主观而且模糊,合理的线型与纵坡、高大的行道树、昂贵的人行道铺装等,这些常规的道路品质提升手法都不足以成为景观路的必要条件。传统的道路景观设计手法和工作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景观路的高品位要求,道路设计需要更多的理念和内涵。笔者以重庆广阳岛环岛路的设计为例,综合考虑行人的使用、生态的需要、景观的营造、交通的管理控制和结构工程措施等诸多方面的因素,完成了滨河景观道路的设计。在设计理念中,道路空间不再由汽车主导,道路不再是交通噪音和汽车尾气的发生地,道路甚至不再只是仅供人类使用的通道。道路在为市民提供交通方便的同时,还需要为市民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宜人的街道空间。   1项目背景与项目概况   重庆广阳岛位于重庆主城下游南岸区境内,规划用地面积594ha,是长江内河的第2大岛。广阳岛的功能定位为高品位的生态居住之岛。环岛路是广阳岛开发的一项重要基础建设工程,是结合防洪堤而建设的一条滨江城市支路。道路全长约11km,标准段路幅宽度16m,环岛路内侧是城市建设用地,外侧是环岛滨河公园。基于规划的功能定位,一开始就提出了“生态、绿色、景观和高品质”的设计要求,见图1。   2设计要点   2.1公园的道路   环岛路是广阳岛上最先建设的道路,它与道路外侧的防洪堤共同形成环岛公园。因此道路在方案设计之初,是从环岛公园的整体景观构思出发,将公园的景观游憩和交通纳入一体化考虑。根据环岛公园在不同区段的地形、风景资源和与规划的关系,将这11km的道路分为3类不同个性的4个区段:岛头滨江段、城区段、岛尾滨江段和林区段(图2),这4段大致各占1/4的长度。其中城区段的道路不临江,林区段的道路则从山林陡坡的半山腰穿过,外侧是长江主河道,可以远眺铜锣峡口,沿线没有建设用地。根据这3类不同性质的区段,分别作了不同的设计考虑。   2.2多功能的道路   环岛路作为一条城市支路,需要满足交通和服务的功能。再加上滨江公园是对城市开放的公园,因此功能比普通城市支路复杂,除了满足本地居民的人行、车行交通及停车外,还需要考虑外来游客的活动,另外还有一年一度的自行车环岛比赛的特殊功能要求。道路空间的分配需要兼顾以上人群的需求。   在目前国内的城市中,行人与汽车的矛盾日益突出,两者对街道空间争夺的结果直接决定街道的品质,所以根据环岛路的功能与定位,决定在这条路上限制汽车交通(包括行驶速度和路侧停车位),鼓励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交通。   关于自行车交通,这里需要特殊说明一下。重庆山城的地形特点极大的影响着城市交通方式,它是少数几个几乎没有自行车的城市。近年来,自行车健身运动逐渐兴起,加上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政府正在尝试推行自行车公共租赁系统,改造道路,设置专用自行车道,因此我们在设计中考虑使用自行车作为环岛健身游览的工具和居民在岛上出行的主要私人交通工具。11km的环岛长度,是一个非常适宜的自行车出行区域。   标准段考虑了以下设计要点:车行道、自行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的宽度分配,电瓶车站(岛上使用电瓶车做公交车)的位置,私家车路侧临时停放,以及交叉路口处的稳静化措施。在上述的3个不同区段,分别有基于标准段而来的不同的做法。   1)在滨江段,环岛路既是公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的重要交通道路,它是城市和公园的交汇地带,也是两者之间的分隔。希望这条路尽可能减少两者之间的隔离,让公园的环境往城市渗透。因此,在设计时着力于往居民生活、人行舒适和城市景观的方向倾斜,在保证交通的可到性与方便性的前提下,降低汽车交通的舒适性,减低车速,控制路侧停车,提倡低碳交通。确定这一段汽车、自行车和步行者这3者的空间分配关系:7m宽的车行道两侧各有2m宽的连续绿化带,将快行交通和慢行交通隔离,城区侧的绿化带之内是2.5m宽的自行车道,接着是1.5m宽人行道;公园侧的绿化带则与滨江公园的绿地联成一体,人行道与自行车道设置在防洪堤的马道上。见图4。   2)在城区段,我们延续了滨江段的设计理念,唯一不同的是:道路外侧绿化带宽度之外设有1.5m宽的人行道,供相邻地块的居民使用,如图5。Fig.5Transactionoftheroadinthetown   3)在林区段,由于周边没有建设用地,而且该区段山坡陡峭,所以考虑尽可能压窄道路宽度,减少工程挖填方量,减小人工构筑物的尺度。同时,根据交通分析,该路段是环岛路交通流量最大的路段,因此将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及人行漫步道在不同的标高上分流,机动车道设置在50年一遇的洪水位上,自行车道和人行漫步道则设在沿江的175m标高位置,该处地形平缓、亲水性好,不会出现大体量的人工构筑物。在这一区段的车行道上,没有采用其他区段的对车行交通的限制措施。林区段标准横断面,如图6。   以上3段的共同点是:交通功能并不是完全在道路红线之内解决的。只要条件许可,可将道路的部分功能放到公园内,同时在道路红线范围内增加绿地的面积,这样更有利于整体景观的营造。   2.3宁静的街道   道路上的噪音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汽车的高速行驶,减小交通噪音的最直接方法就是降低车速(因为这个原因,笔者介绍的工程做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道路)。环岛路在规划定位上是一条景观休闲性质的城市支路,设计时速20~30km,交通功能较弱,有条件实现稳静化的交通。   由于在路上设置限速标志的作用并不明显,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参考《文明的街道———交通稳静化指南》[1]中国外的稳静化工程做法,设计了一条汽车跑不快的路。除了与中干道相接的交通流量比较大的3个路口设置了红绿灯外,其他路段我们组合使用了以下几种做法:道路窄化、减速弯道、减速带、路拱、加高交叉路口、交通岛、环形道和特殊标志标线。稳静化工程措施主要集中在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地方,即道路交叉口、较长平直段和转弯半径较小的弯道路段。根据规划情况,设计了以下几类稳静化节点。#p#分页标题#e#   1)A类节点。主要应用于幼儿园、学校区域附近,通过抬高人行过街横道、设置交叉口转盘等强制减速手段,再配以特殊的标志标线增强视觉的警觉性以控制车辆行驶速度,保证学校周边的交通环境。十字路口处的减速做法T字路口减速做法如图7。   2)B类节点。B类节点是采用量最多的。在交叉口区域通过设置中分带,抬高路口区域,并在抬高处设置特殊的标志标线增加视觉警惕感等宁静交通处理方式,同时配以景观绿化,打造广阳岛特有的交通环境,如图8。   3)C类节点。主要应用于周边用地为商业办公的交叉口,通过抬高路口区域,并在路口区域内铺设欧式卵石,使得该区域形成良好的商业气氛,如图9。4)D类路段。主要用于交叉口间距较大的平直路段,在路段中央设置中央隔离带,配以景观绿化设计,丰富道路形式,如图10。5)E类。主要应用于道路转弯、而且转弯半径较小处,通过限速、设置中分带等方式,控制车行速度,阻止超车,保证行车安全,如图11。   2.4生态的道路生态是整个广阳岛建设的核心原则。环岛路的设计在以下几方面考虑了生态因素。   2.4.1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收集有以下几个好处:首先是减少地表径流,减弱江河洪峰;其次是可以补充城市中普遍匮乏的水资源,将其用作绿化灌溉用水。雨水收集在设计上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角度的雨水收集系统与规划关系密切:雨水收集后应汇入城市绿地,只有设置在低洼地带的绿地才能收集雨水。由于这一原因,环岛路串接的绿地虽多,但也只有少数几块能收纳道路上汇集的雨水,其余路段雨水只能就近排入长江。微观的雨水收集系统体现在工程做法方面的是,没有使用常规的雨水口和雨水管,而是利用道路两侧的绿地让雨水渗入雨水管网系统之中。当降雨量比较小的时候,由于经过了种植土的过滤和渗透,雨水汇集的速度会比较缓慢,收集的雨水也会比较干净。考虑到偶尔会有暴雨的情况,还设置了一套应急雨水排放系统,即在绿化带中每隔一定距离设有雨水口,雨水口高于绿化种植土面,如果雨水不能及时渗入土中的盲管内,就会溢流进雨水口。在雨水口周边种植有遮挡性强的灌木以美化景观,见图12。   2.4.2生物走廊   广阳岛上结合山体地形规划有大片的中心绿地,再通过放射状的绿脉将中心山体绿地跟环岛公园连接,使整个绿地系统形成网络体系。再加上岛屿的主要功能就是居住和为居住提供的公共服务,因此有条件让小型野生动物(包括鸟类、鱼类、两栖类和小型哺乳类动物)生存。动物的生存需要活动的空间,觅食和饮水都需要在比较大的范围内进行。对野生动物而言,绿地系统形成的网络就是他们的世界,这个世界最大的威胁就是把绿地切割断的道路。对于不会飞而且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而言,过马路是对它们生命的直接挑战。生物走廊在工程上的做法其实并不难,在动物有过街需求的地方设动物“专用过街地道”就可以了。“专用过街地道”可以是一座小桥,也可以是结合排水而设的涵洞。如果考虑鱼类的活动,还需要结合水池湿地的规划,在生物走道内设置鱼道(广阳岛上没有系统的水体规划,因此环岛路的生物走廊没有鱼道)。在完成施工图之后发现,尽管工程做法不难,但是如果未能在规划阶段就将其考虑进绿地系统的选址,它的效果就会让人怀疑。需要设生物走廊的地方,道路与周边绿地的高差如果做不到足够大,这个涵洞两头就必须设踏步台阶。但是动物能否理解这是个通道值得怀疑。   2.4.3桩板挡墙的绿化   在林区段,由于人工构筑物实在无法避免,因此参照建成案例并结合自身特点,设计了一套在桩板挡墙上进行垂直绿化的工程做法:桩板挡墙外立面做成大约2m×2m的网格(深度0.4~0.5m),在网格中填入生态袋。由于这段挡墙每年都会被洪水淹没数日,所以在桩板挡墙的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内预埋了挂钩(间距大约0.2~0.3m),挂钩之间再拉上钢索。生态带安装时,除了彼此之间的搭接外,每个袋子还需要保证至少被一根钢索穿过。这样,生态带和桩板挡墙就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见图13。   3结语   通过将上述一系列的景观、交通和生态做法付诸实施。当项目建成使用后,可以通过实际景观效果和使用效果来验证最初的构想。也许还会发现其中有尚待改进之处,然后把这次的经验运用到下一个项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