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城市发展的生态观

国外城市发展的生态观

 

一、生态足迹视野下的四大城市发展弊端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社区与区域规划学院教授WilliamRees(威廉姆里斯)2012年3月7日在纽卡斯尔大学建筑规划景观学院发表演讲,提出了“可持续性的障碍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如梦游一般走入全球生态危机之中?”的设问。他从生态足迹分析角度,指出了现代城市社会发展模式存在的四大弊端:一是阻碍了合作型的全球安全规划;二是系统地削弱了生态圈的生命支持功能;三是加重了社会经济的不平衡程度;四是耗空了维持世界文明所必需的自然资本。上世纪90年代初期,里斯教授提出了著名的生态足迹分析方法。他通过对比人类生态系统所对应的需求量(生态足迹)与生态系统每年的可再生供给量(生态承载力),全面考察人类可持续的发展指标。里斯教授认为,如今的人类世界,生态足迹已超过生态承载力的50%以上,可持续发展需要空前的国际通力合作。   二、清洁经济对城市可持续良性循环的支撑   美国著名的公众政策研究机构布鲁金斯学会大都市政策项目主管BruceKatz(布鲁斯卡兹)2012年4月23日在英国《卫报》网站上发表题为《城市化与打造清洁经济之地》的文章,以绿色城市的典范——哥本哈根为例,指出可持续发展能够创造巨大的市场经济效益。文章认为,一个空间效率高、出行选择多的城市带来的直接效果是——居民更为健康,储蓄数额上升;交通拥堵和事故减少,城市的护理开支随之下降。此外,清洁技术、服务与产品市场发展迅猛,将为大城市带来大量的工作岗位。卡兹还分析了美国的相关数据,认为清洁经济在城市、公司、消费者、群组间构建了良性循环。   三、在消除阶层隔阂中打造包容性城市   美国康州三一学院国际城市研究杰出教授GarthMyers(加思梅尔斯)于2012年3月8日发表就职演讲——“能否通过消除阶层隔阂打造包容性城市?”他以三一学院所在的哈特福德市为例,说明美国城市的收入差距加大,失业率和犯罪率上升,而且医疗、教育、住房资源的短缺使城市中的边缘群体成功希望更加渺茫。作为对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南非的好望角等非洲城市颇有研究的教授,他认为美国城市应该打破陈旧观念,从多方面向非洲城市成功的管理学习,尽量缩小经济、空间、社会、机遇上的鸿沟。他还批评了联合国人居署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在非洲的部分政策,认为很多政策只加强了政府机构设置,并未有效改善城市贫民的生活。根据梅尔斯教授的理论,政府在制定政策伊始就应该将城市贫困人群考虑进去,真正做到兼容并包。   四、议会经理制与市长议会制的多元差别   2012年3月16日,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国际事务研究学院大都市研究中心举办两年一度的Wherrett讲座,邀请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公共管理学教授RichardFeiock(理查德费欧克)博士主讲“可持续性与气候保护的区域合作:本土机构与政策网络”。费欧克博士提出了一系列气候变化和可持续性的问题,例如:“议会经理制与市长议会制的政府为何会在城市能效和保护举措方面有所区别?”通过数据分析,他指出议会经理制的政府更注重效率与效能,而市长议会制则更重视社区的需求。他强调,区域策略能够巩固自组的政策网络,形成机制,并协调当地举措,必将有效地推进可持续发展,而且城市在推进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应身先士卒。   五、步行对治愈现代“城市精神病”的意义   2012年3月29日,伦敦城市大学城市文化与设计专业教授GraemeEvans(格里莫伊凡斯)、布鲁内尔大学社会学讲师JohnRoberts(约翰罗伯斯)、布鲁内尔大学当代思想教授WillSelf(威尔塞尔夫)在英国布鲁内尔大学举行“城市精神病”联合讲座。伊凡斯教授指出,许多城市设计加重了城市向反面乌托邦(与理想社会相反的一种极端恶劣的社会最终形态)的发展。罗伯斯博士探讨了城市公共集会场所的出现原因。塞尔夫教授揭示了当代建筑和城市规划中的荒诞和怪异,认为步行能够治愈和校正人们与周边环境的不良关系,且成为一种唯美的新型行为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