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危机管控原则及方法

学校危机管控原则及方法

 

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多样复杂,校园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如何有效管控这些危机事件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由于校园危机事件一般具有社会影响大、新闻传播广、负面效应强等特点,加强中小学校的危机管控研究就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所谓学校危机是指发生在学校内外的,为学校或师生带来危害的事件。主要包括师生的人身伤亡事件;对学校的设施具有破坏性威胁的事件,如教学楼坍塌、校园火灾等;还有校园性侵犯和性暴力等;当然,也包括学校的发展危机,比如财政危机、人员危机、生源危机等。学校危机一般具有如下特性:危害性与机遇性并存、可知性与不可知性并存、渐变性与突发性并存、相对性与绝对性并存。   一、学校危机管控的内涵   罗伯特希斯认为危机管控包括对危机事前、事中和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罗氏是一种过程论管理思想。国内有学者把罗氏的观点进一步具体化,认为危机管控就是组织或个人通过危机监测、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为机会的一种管理策略。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学校危机管控指的是学校管理者根据学校的危机管控制度和管控预案对学校危机进行预防、处理和复原的策略应对过程。它强调三个方面的危机事件:(1)人身危机事件:危及生命安全或伤害生命,如因地震、火灾、楼舍倒塌等造成的伤害事故;(2)信誉危机:对师生或学校形象和声誉有负面影响的事件;(3)学校发展危机:如资金问题、师资问题、生源问题等。这些危机事件,有的属于突发性的,也有的属于渐进性的。   二、学校危机管控的原则   危机管控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产物,经过半个世纪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人们在处理危机过程中,累积了不少经验,也归纳了许多原则和策略。这些原则和策略均来自于教学一线的实践总结,在理论上带有很强的共性,因而能够为学校实施危机管控提供指导。生命第一原则。学校危机管控的核心理念在于保护和保障学生生命安全,这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在防灾事务中的体现,也是世界各国处理学校突发事件的基本理念。把生命安全放在危机管控的第一位,实际上也表明了学校危机管控的基本目标———保护师生生命安全。这一原则要求排除在危机时刻鼓励学生“忘我”地进入危险境况的习惯想法和做法,以确保学生在危机当中尽量处于安全境地。快速反应原则。危机事件发生后,必须迅速反应,立即采取有效积极的回应措施,切不可隐瞒、延误时机。统筹协调原则。危机事件发生后,需要上下级及时沟通,互相支持与鼓励,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保持协调。利益最大原则。危机事件的处理必须遵循“利取其大,弊取其小”的决策准则,努力降低各类损失,甚至化害为益。公开透明原则。首先领导者应当有诚信,有道德修养,应与群众坦诚相待。让全体成员了解事件的真相,切忌隐瞒实情,逃避责任。   三、学校危机管控的策略   注重事前预防。美国著名危机管控专家迈克尔•里杰斯特曾经说过一句话:“预防是解决危机的最好办法。”这十分深刻地揭示了危机管控的最基本策略:“重在预防”。中国很早就有这样的思想。例如“,存而不忘亡、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思所以危则安矣,思所以乱则治矣,思所以亡则存矣”,强调的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的思想。又如“,长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强调的是“无时防有,有备无患”的思想。再如“,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听于无声、见于未形”,强调的是未雨绸缪、预防在先“,从小危机防患大危机”的思想。《孙子兵法》尤其重视对危机的预防。《孙子兵法•计篇》指出“,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庙算而胜,实际也就是“先为不可胜了”,先“立于不败之地”,先做好一切准备了。用现代危机管控理论讲,就是预案在先,学校应有一套危机处理预案,遇到紧急情况时可以自动运作,避免危机扩散。我们一直在倡导要把学校办成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园地,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然而,比学生的“快乐”、“素质”更基础的是“健康”,比健康更基本的是“安全”。且不说重大疫情、地震、火灾、暴乱等严重的社会性质的灾难会给学校带来健康和生命的威胁,仅就学校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来说,不安全因素也非常之多:上体育课,学生可能会发生各种伤害;学生吃午餐,可能会发生大面积食物中毒事件;组织学生春(秋)游活动,可能会发生失足伤亡事故;校内建筑设施的损坏或坍塌,可能会造成学校人员的伤亡事故;漏电、跑水等事故也同样会在学校人员中发生伤亡事故。因此,在学校建立危机管控机制,绝不是应时、应景之举,而是学校管理机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强化过程管控。过程管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危机管控的成败。当学校危机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就要沉着、冷静、理智、迅速地处理,争取主动。   (1)准确客观研判形势。组织学校核心人员听取危机事件报告,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由一线人员、亲历人员汇报,力求准确、全面、详尽、客观。并在听取情况后对危机做出清晰的评估和判断,给危机定性、定级,确定是否需要启动危机处理程序。   (2)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根据对危机的研判,按规定将事件上报有关部门,并组建危机处理小组,必要时可分核心小组和策应小组。核心小组的任务是执行谈判、交涉、决策和协调任务;策应小组则是负责实施解决方案和提供后勤资源保障任务。确定发言人,迅速、全面就相关问题作出回答,消除社会上的不实传言,然后提出自己的正面观点。   (3)统筹协调处理过程。对危机处理目标、程序、人员及分工、后勤保障和行动时间实行统筹管理,协调各部门处理进程。例如,策应小组应立即开始物质资源调配和准备,而核心小组成员则要立即奔赴危机事件现场展开危机处理行动。在这个阶段中速度是关键,方法很重要。首选治“标”,为此而采用的决策方式可以是特殊的。核心小组在到达危机事件现场后,要注意保护现场和各种物证,了解和核实事件,发现是否有与汇报不符的事实和情节,如有则须立即有针对性地调整计划,如无则按原计划进行。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必须注意权衡利弊得失,随时高速处理策略,切忌冲动和斤斤计较。在处理过程中要加强人际沟通,与当地政府和村委保持密切联系,必要时可寻求当地政府和村委支持和帮助;让媒体了解事实真相,引导其客观公正地报道和评价事件。所有的危机处理过程中,都必须注意尊重当地的习惯和风俗,尊重当地的文化。所有参与危机处理的人员必须自始至终表现出良好修养,不得因个人行为而影响学校的形象和声誉。学校则应利用这样的机会,在公众心目中努力树立学校的正面形象。#p#分页标题#e#   及时反思总结。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学校会发现一些平时未能发现的问题。其中有些属偶然,有些是制度性的,有的则是人为造成的。随着危机事件的处理,这些问题逐渐暴露,而且会带出一些与之相关连、与危机事件无关但是很重要的问题。学校应当通过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行必要的改革和调整,从而避免重蹈覆辙甚至犯更大的错误。同样,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学校也会发现一些平时未能发现的长处,或是未能发现的资源。如直面危机、克服危机;抗挫折力和意志;自信;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学会负责;悟出平时悟不出的道理;从中积聚的危机意识更是一种财富。学校还可以通过危机处理来积累包括危机处理经验在内的各种经验,建立起一些新社会关系资源。另外,学校还应借此评估自己的危机反应。如:人们最初从哪里获得信息?反应的有效性?是否向公众传递了一系列准确信息?得罪了谁?隔离了谁?没有找到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哪条信息是成功?哪些是不成功的?从而进一步总结危机管控的经验。   危机事件总会对学校造成一定的有形或无形的损害和危害。但如果把握好危机管控的原则,正确实施危机管控的策略,不仅可以把危机可能造成的损害性后果降至最低,还可能为学校的新一轮发展提供契机。美国前总统肯尼迪对“危机”概念就作了颇具哲理的解释。他说,汉语中的“危机”一词由两层意思组成:前一字表示“危险”,后一字表示“机遇”。危机与机遇,一字之差,天渊之别。这说明危机的本质具有二重性,危机危机,有危有机,危险总是与机会并存。而且危和机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危机是恶化与转化的分水岭。也就是说危机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学校危机管控就是为预防、转化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维护学校的正常运行,使其摆脱逆境、避免或减少损失,将危机化解为转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